第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假順敵意。這是摸准敵將心理狀態後,投其所好的心戰計謀。第四次中

  東戰爭期間,以色列王牌裝甲旅受命從阿里什向菲爾丹附近的以軍孤立據點

  增援,兩地相距約 150公里,以軍裝甲旅連遭埃軍三次打擊,在退守第二道

  陣地前,已有35輛坦克被擊毀、擊傷。該旅長不甘心失敗,將餘下的 85輛

  坦克集結在第二道防線,準備孤注一擲。埃軍摸准該裝甲旅急於同菲爾丹附

  近以軍會合的心理,決定假順敵意,先令部隊在菲爾丹附近佯架橋樑,增大

  交通量,製造埃軍後續部隊渡河的假象,使以軍裝甲旅堅定增援決心,隨後,

  埃軍又令先頭部隊一個營撤出原陣地,且戰且退,將以軍坦克旅引入預伏陣

  地,只激戰三分鐘,85輛坦克全成廢鐵,旅長亞古里被生俘。

  火力威懾,這是針對敵將虛弱心理的一種計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

  洋戰場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率領一支艦隊駛抵日軍航空母

  艦基地附近,兩強相對,劍拔弩張。根據以往戰爭經驗,尼米茲熟知日本海

  軍將領總把航空母艦做為支援火力的 “虛弱”心理。海戰一開始,尼米茲便

  組織 50架飛機對日海軍航母,輪番攻擊,炸沉日海軍航母4 艘,沉重打擊了

  日軍,一舉扭轉了太平洋戰場的局勢。

  冒險突然襲擊,也稱 “破釜沉舟”。這是為了完成某種特殊任務,乘敵

  人戒備心理鬆弛而採取的一種計謀。

  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軍艦隊十分懼怕阿根廷 “超級軍旗”飛機,在空

  中又奈何它不得。於是,英方動用代號 “SAS”的特種空勤部隊16人乘潛艇

  在阿本土登陸,滲入 “超級軍旗”飛機基地,將在基地內的飛機全部炸毀,

  只有幾架存儲於基地之外才得倖免。從而清除了對英艦的最大威脅,對阿方

  的心理產生重大的震撼效應。

  第二十一章 詭道制敵

  詭道制敵是軍事謀略的重要原則之一。詭道是指用兵中的欺詐行為,簡

  稱作謀。詭,是指奇異詭橘、詭計多端:道,是指行為和方法的規律性。實

  施多種奇謀方略,採用疑、詐、誑、騙等多種手段制敵,這就是戰爭中的詭

  道。克勞塞維茨對此作過解釋: “詭詐是以隱蔽自己的企圖作為前提的,因

  ①

  此它是同直率的、無所隱諱的,即直接的行動方式相對立的。” 指導戰爭的

  巧妙藝術就包含著詭詐,直出直入地去和敵人拼搏,歷來為高明的戰爭指導

  者所不取。這是因為,戰爭本身就不是直線運動, “不守常”是戰爭的一大

  特徵。曹操說得好: “兵無常勢,以詭詐為道。”這裡所說的“道”,就是

  規律。不論是哪個階級,只要從事戰爭,就要遵守這一規律,奴隸主階級、

  封建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都是如此。如果認為無產階級的軍隊就不能

  講詭道,那 就錯了。無產階級軍從對人民講忠實厚道,但對敵人,就是要詭。

  一、兵者,詭道也

  (一)詭道由來已久

  《史記》記載的我國原始社會後期的涿鹿之戰。黃帝就成功地運用了詭

  道。黃帝把蚩尤引誘到琢鹿決戰,將蚩尤打敗,其中有詐是顯而易見的。處

  於原始氏族社會階段的古希臘戰爭中,也有詭道制敵的故事。比如太陽神阿

  波羅 (福波斯)在與阿喀琉斯交戰時,就“以濃霧遮蒙著將阿革諾耳帶走,

  ①

  並用一詭計誘使阿喀琉斯仍然向他追擊” 。

  我國春秋以前的戰爭中,雖然也使用詭道欺詐之術,但不公開提倡。原

  因就是受舊的道德觀念的制約。中國古代戰爭史之出現過矛盾而又奇怪的現

  象:一些戰爭指導者一邊運用詭道殺人,一邊又宣揚仁義道德,使人們不敢

  提倡使用詭道,使詭道發展受到了影響。因此,便出現了宋襄公 “不鼓不成

  列”、 “不擒二毛”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春秋初的晉楚城濮之戰前,

  晉文公向群下徵求敗楚良策。舅犯明確提出施用詭道: “戰陣之間,不厭詐

  ②

  偽,君其詐之而已矣” 。晉文公知道這是高明之策,卻不敢明著採納,又向

  大臣季雍徵求意見。季雍堅持仁義之兵,反對詐術,最後晉文公以舅犯之策

  施詭詐手段,退避三舍,佯敗誘敵,戰勝了楚軍。勝利後,晉文公為了維護

  正統觀念,違心地獎勵季雍而不獎舅犯。

  到春秋末期,孫武衝破禁錮,第一次在他的兵法中旗幟 鮮明地提出“兵

  以詐立”。孫武以後,詭道制勝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成書於戰國時

  期的兵書 《六韜·文韜·兵道》,對詭道就作了這樣的論述:“外亂而內整,

  示飢而實飽,內精而外鈍,一合一離,一聚一散,陰其謀,密其機,高其壘,

  伏其銳,土寂若無聲,敵不知我所備。欲其西,襲其東”。 《漢書·藝文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