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浪漫主義的特徵當然還不僅此,不過上述三點是主要的,其中首要的是第一點,即反映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對主觀情感和幻想的側重。這些特徵是積極的和消極的浪漫主義派所共有的。所以還是有一種統一的浪漫主義的風格,這並不妨礙這兩派在顯出這些共同特徵之中仍各有不同,不能因特殊各不相同而就否定一般。

  作為流派,浪漫主義在西歐各國都有過很長的尾聲,或是作為傳統而成為其它流派的組成部分,不過到了一八三○年以後,它的鼎盛時期便已過去。資產階級已取得了統治權,浪漫主義就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讓位給現實主義了。

  作為流派,現實主義在西歐是靜悄悄地走上歷史舞台的,不像浪漫主義那樣經歷過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和它的敵對派別(新古典主義)進行過長期的激烈的鬥爭。它的最大成就是在小說方面,而它的發展達到最高峰是在法英俄三國,法國第一部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品是司湯達的《紅與黑》,出現在一八三一年,英國第一部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品是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傳》,出現在一八三六到一八三七年,俄國第一部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品是果戈理的劇本《欽差大臣》,出現在一八三六年。所以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可以確定為批判現實主義的奠基時期。不過在批判的現實主義出現之前,還有一個素樸的現實主義的前奏曲。例如在英國,菲爾丁和簡·奧斯丁在小說方面,喬治,克拉布在詩歌方面,就已顯出現實主義傾向,對後來的批判現實主義起過直接的影響。被尊為批判現實主義大師的司湯達和巴爾扎克,狄更斯和薩克雷以及果戈理都不曾用“現實主義”這個名詞來標明他們的新型文學。原來“現實主義”這個名詞在哲學領域裡雖然從中世紀起就經常出現,而在文學領域裡,它首次出現是在席勒的《論索朴的詩與感傷的詩》(1795)論文裡,在這部論文裡“現實主義”是作為“理想主義”的對立面而提出的,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對立就是“素樸的詩”與“感傷的詩”的對立,也就是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對立。所以席勒所理解的現實主義就是古典主義,而不是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這個名詞是到高爾基才提出的。就連用“現實主義”這個名詞來標明流派也是很晚的事。在一八五○年,當批判現實主義高潮已開始過去的時候,有一位法國小說家向佛洛里(插m-fleury)才初次用“現實主義”(Realisme)來標明當時的新型文藝。法國畫家庫爾柏(Courbet)和多彌耶(Daumier)等人附和他的主張,辦了一個叫做《現實主義》的刊物,才出了六期就停刊了。(3)當時主要口號是“不美化現實”多少受到冉伯倫等北歐大畫師的影響,福樓拜也常用“現實主義”這個名詞,他的《包法利夫人》的出版(1857)被過去文學史家們稱為現實主義在法國的勝利.其實法國現實主義到福樓拜已接近尾聲而過渡到左拉的自然主義了。從這番對名詞起源的說明,可以見出現實主義作為一個流派運動,是由自發的逐漸變成自覺的。

  這種由自發到自覺的情況在幾個主要國家裡也不盡相同。英國現實主義運動幾乎自始至終都是自發的,它不曾和敵對派浪漫主義進行過公開的鬥爭,沒有提出過明確的綱領,也見不出有什麼哲學思想的基礎。法國現實主義從早期就受過孔德的實證哲學和當時的自然科學的影響,綱領比較明確,自覺的程度較高。俄國現實主義由於結合到當時農民解放運動,一開始就以對浪漫主義和“純文藝”進行鬥爭的姿態出現,別林斯基,赫爾岑和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制定出一套旗幟鮮明的現實主義的文藝理論和美學體系,所以一開始就是一種自覺的運動。關於俄國現實主義文藝思想的發展,我們已有專章介紹,現在只以法國為例來說明批判現實主義的性質和它的發展。

  在法國,現實主義雖然是作為對浪漫主義的反抗而出現,但遠不如前一時期浪漫主義對新古典主義的反抗那樣尖銳而明確。一般地說,法國現實主義派作家並沒有完全和浪漫主義劃清界線,他們有許多人是由浪漫主義轉到現實主義的。例如第一個現實主義的代表司湯達的《拉辛和莎士比亞》曾被某些文學史家稱為“現實主義作家的宣言”。(4)其實這部論文是攻擊新古典主義而維護浪漫主義的。他的小說無疑地有現實主義的一面,但是也還有浪漫主義的一面。巴爾扎克也是如此。所以在法國人自己寫的文學史里(例如朗生的《法國文學史》),司湯達和巴爾扎克都歸到《浪漫主義的小說》章:丹麥文學史家勃蘭德斯在《十九世紀歐洲文學主潮》里也把他們歸到《法國浪漫派》一卷里。

  其次,法國現實主義不但朝過去看沒有和浪漫主義劃清界線,朝未來看也沒有和自然主義劃清界線。福樓拜有一段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大家都同意稱為“現實主義”的一切東西都和我毫不相干,儘管他們要把我看成一個現實主義的主教。……自然主義者所追求的一切都是我所鄙視的,我所苦心經營的一切也是他們漠不關心的,在我看來,技巧的細節,地方的資料以及事物的歷史精確方面都是次要的,我所到處尋求的只是美。(5)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