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安德海都急癲了,他不顧嘴疼,含糊不清道:咱家奉太后旨意出京,不是擅自!
丁寶楨說既然太后有旨,為何事先我不知道?分明是你假冒太后旨意,擅自離京,沒什麼說的,拖出去斬!
安德海呼天搶地的被提了出去,押送刑場,追魂炮響過,法刀一橫,做了平頂侯,他船上那些個僕從,也一個不剩,全被超升了。
這消息炸鍋一般就傳開了,且說慈禧,安德海被捕沒幾天,她就知道了,她捉摸著丁寶楨不敢這麼快就殺人,至少得等她的懿旨到了才可,於是便準備發旨救人,誰知還沒等動作,消息傳來,這寵閹竟死了,而且聽說為了給太后闢謠,丁寶楨還將安德海屍首剝了個精光淨兒,暴屍三日。
慈禧眼珠子都快冒出來,怒火萬丈。
肅順如何?不也殺了?恭親王如何?不也整了?你丁寶楨算什麼東西,敢殺我的人?她就想處置姓丁的,但又一思考,不妥。
丁寶楨,國之大將,此次殺安德海,本不是他的主意,若殺了他,則等於當場和同治帝、恭親王翻了臉,再者,丁寶楨與李鴻章、曾國藩關係都好,若一個不對,惹惱了湘軍、淮軍系將領,恐難收場,何況太平天國剛滅,湘、淮軍都面臨被裁,這個節骨眼上,不好動他。
沒辦法,認了。於是慈禧道:安德海擅自出京,該殺,丁寶楨有功,升官。
這件事轟動一時,曾國藩、李鴻章都給丁寶楨以高度評價,曾國藩說,我眼睛得病都快瞎了,一聽說這事兒,就覺著眼前一亮,硬是好了!寶楨真豪傑也!
李鴻章則說,寶楨此子成名矣!
安德海的死,著實嚇壞了宮中的一群太監,其中有一位,特別的害怕,同時不斷告誡自己,千萬不可放縱,凡事悠著些,這位還算聰明的太監,就是李蓮英。
李蓮英,人稱“小篦李”,小篦,小梳子,為啥得了這個綽號呢,因為他善於梳頭。
他出生於道光二十八年,入宮於咸豐七年,當時才十三,由於打小會梳頭,三年後被送給慈禧,專門負責梳頭,還是個技術工。
李蓮英剛一入宮,就遇到了安德海,他知道,這個主惹不得,於是他對安德海是畢恭畢敬,同時盡心梳頭,凡是一概不管,這麼一來,是是非非都與他無關,而他卻一直很受慈禧的喜歡,不知不覺間成了那類既安全又得寵的實幹家。
實幹家李蓮英一生都記著安德海的死,因此他對自己要求很嚴,對上,恭恭敬敬,兢兢業業,對下,齋心仁厚,寬寬鬆鬆,終其一生,這種行駛習慣也未改變,當真是比安德海老實得多。
安德海一死,規規矩矩的李蓮英就成了當家人,有人問了,慈禧身邊那麼多太監,怎麼這李蓮英就成了小安子的接班人?
因為慈禧最喜歡他。
我說了,李蓮英會梳頭,有人說梳頭誰不會?
你還真別說,早晨起來自己梳理那幾根毛當然無所謂,你去給慈大娘這個瘟神梳梳看?
髮型多樣不說,還得裝飾,裝飾不好,就得挨打,梳得疼了一點兒,也要挨打,頭皮被颳得難受一絲兒,又要挨打,反正任何一個錯兒,都可能挨打,誰不怕?
給慈禧梳頭,和給老虎理毛沒什麼區別。
而最要命的還不是這些。
隨著歲月流逝,慈禧的年紀越來越大,頭髮也就有了白的,這女人對白頭髮特敏感,一見著白髮就跟見到鬼似的,大驚小怪的叫喚,叫喚完了,就生氣,我咋老了呢?一生氣,就打人,光因為這,以往給她梳頭的太監被她打個半殘的不在少數,你說嚇人不?你就算裝飾得好,梳頭不疼,頭皮不刮,什麼錯都沒,但只要一見到白髮,也照樣玩完。
這扯不扯,她長白髮,你挨揍。
發展到後來越加麻煩了,非但白頭髮見不得,掉頭髮也見不得,梳著梳著有頭髮掉了,慈大娘看到也不讓,也得打人,就是不講理,所以到最後,誰給慈禧梳頭誰倒霉,那屁股都給打飛了不知多少。
因此李蓮英這碗飯,不好吃。
李太監這個技術工種,可不是白說的,他的梳頭功夫,可比以前那些個太監強多了,他專門有個本事——袖子功,所謂袖子功,就是梳頭的時候,甭管是白髮還是落髮,他都能很巧妙的用袖子給遮住,隨後變戲法似的,將毛髮收入袖中。
這袖子功施展之前,還得有紮實的梳頭本事,梳得特舒服,舒服得慈大娘閉目要睡著,她眼睛一閉,頭髮掉了或白了,她便不會由鏡中望到,望不到,也就給了李蓮英充分的時間去施展袖子功了。
這本領可了不得,就憑這一手,李太監接替安德海,混成了內務老大。
雖說成了老大,但李蓮英一直很清醒,他文化雖低,卻捉住了一條死理兒,國事多不答言,內務哄人開心,相比之下,那些明朝太監的見識還真就遠不如他,就憑著這個主心骨,小篦李在宮中安安穩穩混了幾十年。
說到哄人開心,其實就是哄慈禧開心,這裡頭學問可不小,若沒個隨機應變的本事,還真就干不來。
說起這些,首先咱們談一個人,京劇楊派創始人楊小樓。
楊小樓是個武生,獨創了武戲文唱,後來還進了昇平署(宮內的戲班)學戲,一時間名滿梨園,唱得好,慈禧便看上了,經常讓他去唱一段,每次唱完都有賞,結果賞了幾次,賞出問題了。
丁寶楨說既然太后有旨,為何事先我不知道?分明是你假冒太后旨意,擅自離京,沒什麼說的,拖出去斬!
安德海呼天搶地的被提了出去,押送刑場,追魂炮響過,法刀一橫,做了平頂侯,他船上那些個僕從,也一個不剩,全被超升了。
這消息炸鍋一般就傳開了,且說慈禧,安德海被捕沒幾天,她就知道了,她捉摸著丁寶楨不敢這麼快就殺人,至少得等她的懿旨到了才可,於是便準備發旨救人,誰知還沒等動作,消息傳來,這寵閹竟死了,而且聽說為了給太后闢謠,丁寶楨還將安德海屍首剝了個精光淨兒,暴屍三日。
慈禧眼珠子都快冒出來,怒火萬丈。
肅順如何?不也殺了?恭親王如何?不也整了?你丁寶楨算什麼東西,敢殺我的人?她就想處置姓丁的,但又一思考,不妥。
丁寶楨,國之大將,此次殺安德海,本不是他的主意,若殺了他,則等於當場和同治帝、恭親王翻了臉,再者,丁寶楨與李鴻章、曾國藩關係都好,若一個不對,惹惱了湘軍、淮軍系將領,恐難收場,何況太平天國剛滅,湘、淮軍都面臨被裁,這個節骨眼上,不好動他。
沒辦法,認了。於是慈禧道:安德海擅自出京,該殺,丁寶楨有功,升官。
這件事轟動一時,曾國藩、李鴻章都給丁寶楨以高度評價,曾國藩說,我眼睛得病都快瞎了,一聽說這事兒,就覺著眼前一亮,硬是好了!寶楨真豪傑也!
李鴻章則說,寶楨此子成名矣!
安德海的死,著實嚇壞了宮中的一群太監,其中有一位,特別的害怕,同時不斷告誡自己,千萬不可放縱,凡事悠著些,這位還算聰明的太監,就是李蓮英。
李蓮英,人稱“小篦李”,小篦,小梳子,為啥得了這個綽號呢,因為他善於梳頭。
他出生於道光二十八年,入宮於咸豐七年,當時才十三,由於打小會梳頭,三年後被送給慈禧,專門負責梳頭,還是個技術工。
李蓮英剛一入宮,就遇到了安德海,他知道,這個主惹不得,於是他對安德海是畢恭畢敬,同時盡心梳頭,凡是一概不管,這麼一來,是是非非都與他無關,而他卻一直很受慈禧的喜歡,不知不覺間成了那類既安全又得寵的實幹家。
實幹家李蓮英一生都記著安德海的死,因此他對自己要求很嚴,對上,恭恭敬敬,兢兢業業,對下,齋心仁厚,寬寬鬆鬆,終其一生,這種行駛習慣也未改變,當真是比安德海老實得多。
安德海一死,規規矩矩的李蓮英就成了當家人,有人問了,慈禧身邊那麼多太監,怎麼這李蓮英就成了小安子的接班人?
因為慈禧最喜歡他。
我說了,李蓮英會梳頭,有人說梳頭誰不會?
你還真別說,早晨起來自己梳理那幾根毛當然無所謂,你去給慈大娘這個瘟神梳梳看?
髮型多樣不說,還得裝飾,裝飾不好,就得挨打,梳得疼了一點兒,也要挨打,頭皮被颳得難受一絲兒,又要挨打,反正任何一個錯兒,都可能挨打,誰不怕?
給慈禧梳頭,和給老虎理毛沒什麼區別。
而最要命的還不是這些。
隨著歲月流逝,慈禧的年紀越來越大,頭髮也就有了白的,這女人對白頭髮特敏感,一見著白髮就跟見到鬼似的,大驚小怪的叫喚,叫喚完了,就生氣,我咋老了呢?一生氣,就打人,光因為這,以往給她梳頭的太監被她打個半殘的不在少數,你說嚇人不?你就算裝飾得好,梳頭不疼,頭皮不刮,什麼錯都沒,但只要一見到白髮,也照樣玩完。
這扯不扯,她長白髮,你挨揍。
發展到後來越加麻煩了,非但白頭髮見不得,掉頭髮也見不得,梳著梳著有頭髮掉了,慈大娘看到也不讓,也得打人,就是不講理,所以到最後,誰給慈禧梳頭誰倒霉,那屁股都給打飛了不知多少。
因此李蓮英這碗飯,不好吃。
李太監這個技術工種,可不是白說的,他的梳頭功夫,可比以前那些個太監強多了,他專門有個本事——袖子功,所謂袖子功,就是梳頭的時候,甭管是白髮還是落髮,他都能很巧妙的用袖子給遮住,隨後變戲法似的,將毛髮收入袖中。
這袖子功施展之前,還得有紮實的梳頭本事,梳得特舒服,舒服得慈大娘閉目要睡著,她眼睛一閉,頭髮掉了或白了,她便不會由鏡中望到,望不到,也就給了李蓮英充分的時間去施展袖子功了。
這本領可了不得,就憑這一手,李太監接替安德海,混成了內務老大。
雖說成了老大,但李蓮英一直很清醒,他文化雖低,卻捉住了一條死理兒,國事多不答言,內務哄人開心,相比之下,那些明朝太監的見識還真就遠不如他,就憑著這個主心骨,小篦李在宮中安安穩穩混了幾十年。
說到哄人開心,其實就是哄慈禧開心,這裡頭學問可不小,若沒個隨機應變的本事,還真就干不來。
說起這些,首先咱們談一個人,京劇楊派創始人楊小樓。
楊小樓是個武生,獨創了武戲文唱,後來還進了昇平署(宮內的戲班)學戲,一時間名滿梨園,唱得好,慈禧便看上了,經常讓他去唱一段,每次唱完都有賞,結果賞了幾次,賞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