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問題出在慈禧身上,這老大媽,是個白字大仙,有一次楊小樓唱完,她聽得高興,就指著一桌子茶點道:這些個你都拿去。
那楊小樓雖說是個唱戲的,卻如何看得上這些茶點?且老佛爺好不容易賞一次,無論如何不能放過機會,便說這些個茶點名貴,小的不敢要,獨想要老佛爺賜個字,便蓬蓽生輝了。
慈禧就問你要個啥字呀?
楊小樓說要個福字。
慈禧說好,大筆一揮,寫了個福,當場賞了楊小樓,楊大師接過來一看,傻了。
就見這“福”,示字旁成了衣字旁,一點成兩點了。
楊小樓急得汗都下來了,這要拿回去,人家說誰寫的白字啊?怎麼回答?不掛出去?又是欺君犯上之罪,如何是好?
慈禧也瞧出來了,這白字大仙還有個事後諸葛亮的本事,寫的時候不覺得,寫完了自己一看,喲,錯了,怎麼辦?拿回來?豈非顏面掃地?不拿回來?傳出去還是羞死,於是她也愣了。
下面的不敢拿,上面的不敢要,可就僵住了,滿場人等都瞧著,誰也不知怎生處理,就在這個時刻,突然聽一個人哈哈笑了幾聲,接著看此人邁步走到慈禧面前,拱手道:人家的福,是一點,老佛爺的福,是兩點,果真是母儀天下,福氣都比他人多了那麼一點兒啊!
一句話,慈禧頓時喜笑顏開,滿天雲彩,都散了,說話的這位,就是李蓮英。
楊小樓見李蓮英解了圍,心下大喜,他反應也夠快,趕緊叩首道:老佛爺之福,凌駕萬人之上,小的不敢要!
慈大娘一聽正中下懷,順坡下驢:那好,改日再賜吧。
這件事要沒有李蓮英,如何收場還是個問題。
類似於這種事兒還不少。
清朝宮廷,每年正月初二吃餃子,為了有個好意頭,吃的餃子裡,有一隻要包個小金元寶,誰吃到這個餃子,說明誰有福氣,直到現在,我國北方有的家庭還有這個習俗,比如過年吃餃子,裡面包個棗,誰吃到誰有福,也是這個道理。
可皇宮裡老大一幫子人,包金元寶的餃子若只有一個,萬一出個差錯,沒讓慈禧吃到怎麼辦?要知道,這老太太,年年都得吃到金元寶,若吃不到,可就不高興,她不高興,所有人就不用過年了,所以廚房裡每年都做四個有金元寶的餃子,擱在一個盤子裡,好歹也讓她吃到一個,發展到後來,廚子會專門在餃子上做記號,除了慈禧外,大家都知道哪個餃子有寶,所以呢,每到吃餃子的時候,慢慢的就把有金元寶的餃子全夾給她,這慈禧就樂,哎喲吃到一個,哎喲又吃到一個。
哄她開心,挺累的。
單單有這麼一年,到了年初二,吃餃子了,慈禧便又打算吃四個金元寶,開始還好,吃著吃著,吃出三個,可那第四個,好歹不出來,老太太急得悶頭狂吃,怎麼吃,就是吃不到,眼看著慈老太太都要脹翻了,可急壞了李蓮英,他就四外瞧,心說誰這麼不長眼,把老佛爺的餃子吃啦?!
瞧來瞧去,他就見隆裕皇后眼神慌亂,李太監心就一動,他悄悄走到隆裕旁邊那麼一看,得,就見那隻小元寶老老實實的,躺在隆裕手裡呢。
這隆裕其實是個很會察言觀色的,只是馬有失蹄,這回也不怎的,稀里糊塗的沒看出記號,等吃到了才明白,正緊張得不得了,眼看著慈禧吃得火冒三丈,她是干著急不敢講。
李蓮英是個有本事的,他走到隆裕身後,佯裝低頭拾物,忽然將手那麼一招,竟用了個變戲法的手段,熟練的將元寶由隆裕手裡“偷”了過來,手法快極,除隆裕以外,無人看到,隆裕忽失元寶,心中一驚,待轉頭去瞧,李太監早已飛步而去。
到了廚房,李蓮英急得是頭上冒火,吩咐快快快,將這元寶包入餃子新煮一盤!
很快,新煮的餃子來了,慈禧正不高興,心說今兒我得查查,誰要是奪了我的福氣,我叫他一輩子不好過,心裡正殺氣騰騰,又見一盤餃子上來,不由得氣往上撞,怎麼,不但不給我元寶,還想撐死我呀?便不動筷。
李蓮英趕緊說老佛爺,這是廚子新琢磨的餡兒,你嘗嘗?
小李子發話,慈禧愛聽,也就是多吃幾個,那就吃吧。便夾了一個,無巧不巧,正是那個包了元寶的,一咬,元寶露出,登時大喜,她一喜,滿桌子頓聞歡歌笑語,隆裕的心也落了地。
這件事令隆裕對李蓮英十分感念,後來慈禧病故,有不少人攻擊李蓮英干政,隆裕皆不聽。
非但對宮內的人很照顧,對宮外的,李蓮英也挺仁厚。
話說大清國建立了北洋水師,甲午年與日本艦隊幹了一仗,全部翹掉,割地賠款,可嚇壞了李鴻章,他戰戰兢兢的入宮請罪,請罪的時候還把帽子摘了放地上,意思是罪該萬死,官也不敢當了,慈老太太卻不當回事兒,輸就輸了吧,反正也不是輸這一回了,便當場饒了李鴻章,還說他議和有功,寬慰了幾句,打發回去了。
李鴻章萬沒料到輸了還沒罪,又驚又喜,腦袋嗡嗡的就走,等出了宮還沒覺著什麼,一直到回了衙門才發現,帽子還在宮裡放著呢!
哎喲他就傻了,怎麼辦!回去拿?沒聽說過!可不拿?不拿下次入宮沒帽子,可就是失儀之罪,罪不在小哇!拿?怎麼拿?人家問了,你為何不戴帽子走?當著慈禧的面,不戴帽子走,那就是大不敬之罪,這這這,不是這個罪,便是那個罪,耶!李鴻章饒是玲瓏七竅,也沒了轍。
那楊小樓雖說是個唱戲的,卻如何看得上這些茶點?且老佛爺好不容易賞一次,無論如何不能放過機會,便說這些個茶點名貴,小的不敢要,獨想要老佛爺賜個字,便蓬蓽生輝了。
慈禧就問你要個啥字呀?
楊小樓說要個福字。
慈禧說好,大筆一揮,寫了個福,當場賞了楊小樓,楊大師接過來一看,傻了。
就見這“福”,示字旁成了衣字旁,一點成兩點了。
楊小樓急得汗都下來了,這要拿回去,人家說誰寫的白字啊?怎麼回答?不掛出去?又是欺君犯上之罪,如何是好?
慈禧也瞧出來了,這白字大仙還有個事後諸葛亮的本事,寫的時候不覺得,寫完了自己一看,喲,錯了,怎麼辦?拿回來?豈非顏面掃地?不拿回來?傳出去還是羞死,於是她也愣了。
下面的不敢拿,上面的不敢要,可就僵住了,滿場人等都瞧著,誰也不知怎生處理,就在這個時刻,突然聽一個人哈哈笑了幾聲,接著看此人邁步走到慈禧面前,拱手道:人家的福,是一點,老佛爺的福,是兩點,果真是母儀天下,福氣都比他人多了那麼一點兒啊!
一句話,慈禧頓時喜笑顏開,滿天雲彩,都散了,說話的這位,就是李蓮英。
楊小樓見李蓮英解了圍,心下大喜,他反應也夠快,趕緊叩首道:老佛爺之福,凌駕萬人之上,小的不敢要!
慈大娘一聽正中下懷,順坡下驢:那好,改日再賜吧。
這件事要沒有李蓮英,如何收場還是個問題。
類似於這種事兒還不少。
清朝宮廷,每年正月初二吃餃子,為了有個好意頭,吃的餃子裡,有一隻要包個小金元寶,誰吃到這個餃子,說明誰有福氣,直到現在,我國北方有的家庭還有這個習俗,比如過年吃餃子,裡面包個棗,誰吃到誰有福,也是這個道理。
可皇宮裡老大一幫子人,包金元寶的餃子若只有一個,萬一出個差錯,沒讓慈禧吃到怎麼辦?要知道,這老太太,年年都得吃到金元寶,若吃不到,可就不高興,她不高興,所有人就不用過年了,所以廚房裡每年都做四個有金元寶的餃子,擱在一個盤子裡,好歹也讓她吃到一個,發展到後來,廚子會專門在餃子上做記號,除了慈禧外,大家都知道哪個餃子有寶,所以呢,每到吃餃子的時候,慢慢的就把有金元寶的餃子全夾給她,這慈禧就樂,哎喲吃到一個,哎喲又吃到一個。
哄她開心,挺累的。
單單有這麼一年,到了年初二,吃餃子了,慈禧便又打算吃四個金元寶,開始還好,吃著吃著,吃出三個,可那第四個,好歹不出來,老太太急得悶頭狂吃,怎麼吃,就是吃不到,眼看著慈老太太都要脹翻了,可急壞了李蓮英,他就四外瞧,心說誰這麼不長眼,把老佛爺的餃子吃啦?!
瞧來瞧去,他就見隆裕皇后眼神慌亂,李太監心就一動,他悄悄走到隆裕旁邊那麼一看,得,就見那隻小元寶老老實實的,躺在隆裕手裡呢。
這隆裕其實是個很會察言觀色的,只是馬有失蹄,這回也不怎的,稀里糊塗的沒看出記號,等吃到了才明白,正緊張得不得了,眼看著慈禧吃得火冒三丈,她是干著急不敢講。
李蓮英是個有本事的,他走到隆裕身後,佯裝低頭拾物,忽然將手那麼一招,竟用了個變戲法的手段,熟練的將元寶由隆裕手裡“偷”了過來,手法快極,除隆裕以外,無人看到,隆裕忽失元寶,心中一驚,待轉頭去瞧,李太監早已飛步而去。
到了廚房,李蓮英急得是頭上冒火,吩咐快快快,將這元寶包入餃子新煮一盤!
很快,新煮的餃子來了,慈禧正不高興,心說今兒我得查查,誰要是奪了我的福氣,我叫他一輩子不好過,心裡正殺氣騰騰,又見一盤餃子上來,不由得氣往上撞,怎麼,不但不給我元寶,還想撐死我呀?便不動筷。
李蓮英趕緊說老佛爺,這是廚子新琢磨的餡兒,你嘗嘗?
小李子發話,慈禧愛聽,也就是多吃幾個,那就吃吧。便夾了一個,無巧不巧,正是那個包了元寶的,一咬,元寶露出,登時大喜,她一喜,滿桌子頓聞歡歌笑語,隆裕的心也落了地。
這件事令隆裕對李蓮英十分感念,後來慈禧病故,有不少人攻擊李蓮英干政,隆裕皆不聽。
非但對宮內的人很照顧,對宮外的,李蓮英也挺仁厚。
話說大清國建立了北洋水師,甲午年與日本艦隊幹了一仗,全部翹掉,割地賠款,可嚇壞了李鴻章,他戰戰兢兢的入宮請罪,請罪的時候還把帽子摘了放地上,意思是罪該萬死,官也不敢當了,慈老太太卻不當回事兒,輸就輸了吧,反正也不是輸這一回了,便當場饒了李鴻章,還說他議和有功,寬慰了幾句,打發回去了。
李鴻章萬沒料到輸了還沒罪,又驚又喜,腦袋嗡嗡的就走,等出了宮還沒覺著什麼,一直到回了衙門才發現,帽子還在宮裡放著呢!
哎喲他就傻了,怎麼辦!回去拿?沒聽說過!可不拿?不拿下次入宮沒帽子,可就是失儀之罪,罪不在小哇!拿?怎麼拿?人家問了,你為何不戴帽子走?當著慈禧的面,不戴帽子走,那就是大不敬之罪,這這這,不是這個罪,便是那個罪,耶!李鴻章饒是玲瓏七竅,也沒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