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另外,於全國境內減免賦稅,輕徭役,勵農商,休養生息,恢復根本。
除每年春、秋兩試之外,新帝登基頭三年又添恩科,冷落了許久的政事堂又熱鬧起來了。日日都有人來政事堂,或是自薦,或是薦他。
接著京師更名,立元,蘭台里的史官一直忙活了好一段日子。
這些事一直到冬至那日才全部安頓了下來。
冬至那一天雪下的極大,紛紛揚揚的,新帝礪練半年,已初有了人君的架勢。原先承慶殿的灰燼之上又建了泰安殿,今日宮宴便設在了泰安殿之中。
四架博山爐,香霧帶起地龍的暖氣。殿門外積雪飛白,一眼望去,茫茫不見來時路。
「諸卿,寡人與你們共飲此杯。」
年幼的新帝舉杯,我們三呼萬歲,京師過往種種,就此盡了。
瑞雪兆豐年。
至此後,大夏都城長安,必會一日勝似一日的繁盛昌隆。
「孟卿——」
新帝探身,含笑對我道,「寡人年輕,還望孟卿鼎力輔佐。」
我拱手回敬,「臣必當盡心竭力。」
酒暖氣熏,我恍惚就想起當年劉成武寫給我的那封信。他說,「這天下春色,終究還是我們的。」如今他主持奉議司,又躋身內閣;而鍾毓與明誠之俱在長河南岸,守在大夏與西涼的國界線上。
天下春色三分,我們終得其二。
宮宴散了,微冷的風吹散了我滿臉的酒意,青衿候在殿外,依然是一副貴家僕從特有的驕矜的樣子,他躬身稽首,「孟老爺。」
我一笑,屈指敲了敲他的腦門,「叫孟相,本相有那麼老嗎?」
——全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一時興起的故事,自己筆力差勁,這文也冷的掉渣,但還是感謝諸位陪伴了這麼久,一路見證老孟脫胎換骨,終於站在了他想站著的位置上。
老孟只是個普通人,被捲入時代洪流,輾轉求生。浪潮平息後,會順勢的人才能站在浪尖之上,老孟做到了。
希望我們都能做到。
*
然後新文《我不當太子啦[穿書]》求個預收啦,這次是個輕鬆一點的穿書故事,預計最遲六月一日開(作者菌三次元有點忙,擠時間碼夠存稿才敢開文),開文的時候掉落紅包嘿嘿。
愛你們,比心~
【預收文文案】
袁潤穿成書中登基即亡國的某太子,前半生作天作地,後半生淒悽慘慘。
擁有上帝視角是什麼體驗?
偽農耕愛好者袁潤表示:我太難了,不敢當太子,好想被貶。
*
五歲的袁潤站在昭和殿門口當堂宣布:我不當太子了,我要去種地!
眾臣:體察民意,宅心仁厚!
十歲的袁潤鼓足勇氣,推倒了昭和殿裡傳說是軒轅帝用過的大花瓶。
眾臣:恭喜陛下,那是贗品!
十五歲的袁潤長了本事,以一己之力把太史局攪得雞飛狗跳。
魏帝:你是不是不想當太子了!
袁潤竊喜,以為終於擺脫了爛尾書中末代太子的悲情人生。
魏帝:要不來噹噹皇帝?
……
袁潤:???
卑微袁潤發帖求問:萬能的網友,如何被貶?急,在線等。
*
簡言之,這其實就是個父子和睦(假的)、君臣同心(假的)的小故事。太子每天都在花式作死求被貶(真的),皇帝老爹照單全收和藹寬慈父愛如山(真的)。
第108章 番外
這一年是夏曆建業九年。
還不到冬至, 涪陵寺門前早早便排起了來上頭香的香客。
「哎你可聽說了?」等的無聊,排隊的人便閒話起了近來的新鮮事,「孟老爺辭官了!」
「為何?」聽的人來了興趣。
「誰知道呢, 聖上下了三道摺子都沒留住他。」最先說話那人撇了撇嘴,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人活著無非酒色財氣四字,必然是覺得聖上冷待他了。」
「嗐,你們知道什麼?是孟老爺勸諫聖上重整內閣,又為了消減官費開支, 這才以身作則的!」
有人聽不下去, 立馬出面反駁。
「你說的也不對啊,哪有消減官費開支把自己給賠進去的, 分明是聖上要孟老爺尚長公主,孟老爺不願意,這才辭了。」
「尚長公主的不是明大人嗎?」
「這宮裡哪裡只有一個長公主……」
「孟老爺為國為民, 怎麼會以一己之私辭官!我不信。」
……
八卦向來叫人快樂。
我與青衿聽了一會兒, 覺得無趣,剛要轉身走時,卻被當中一個人拉住, 「小兄弟,你給評評理。」隨即看清了我的臉,他又一臉歉意道,「大哥, 您給評評理, 這孟老爺為國為民,大公無私, 怎麼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小事辭官呢!」
隨即他頓了頓,「看您的年齡, 盛英十三年,您在這長安城的吧,當時這兒還叫京師,對也不對?孟老爺高義,你可知道?」
「這我卻不知道了。」
我操著半生不熟的京話笑了一聲,「我就是個外地人。」
「嗐呀。」
那人鬆開我,回頭繼續舌戰群雄。
「你們不知道?江湖客里又上了新話本,說的就是孟老爺這段事兒,你們若是得了閒,去聽聽,就什麼都知道了……」
除每年春、秋兩試之外,新帝登基頭三年又添恩科,冷落了許久的政事堂又熱鬧起來了。日日都有人來政事堂,或是自薦,或是薦他。
接著京師更名,立元,蘭台里的史官一直忙活了好一段日子。
這些事一直到冬至那日才全部安頓了下來。
冬至那一天雪下的極大,紛紛揚揚的,新帝礪練半年,已初有了人君的架勢。原先承慶殿的灰燼之上又建了泰安殿,今日宮宴便設在了泰安殿之中。
四架博山爐,香霧帶起地龍的暖氣。殿門外積雪飛白,一眼望去,茫茫不見來時路。
「諸卿,寡人與你們共飲此杯。」
年幼的新帝舉杯,我們三呼萬歲,京師過往種種,就此盡了。
瑞雪兆豐年。
至此後,大夏都城長安,必會一日勝似一日的繁盛昌隆。
「孟卿——」
新帝探身,含笑對我道,「寡人年輕,還望孟卿鼎力輔佐。」
我拱手回敬,「臣必當盡心竭力。」
酒暖氣熏,我恍惚就想起當年劉成武寫給我的那封信。他說,「這天下春色,終究還是我們的。」如今他主持奉議司,又躋身內閣;而鍾毓與明誠之俱在長河南岸,守在大夏與西涼的國界線上。
天下春色三分,我們終得其二。
宮宴散了,微冷的風吹散了我滿臉的酒意,青衿候在殿外,依然是一副貴家僕從特有的驕矜的樣子,他躬身稽首,「孟老爺。」
我一笑,屈指敲了敲他的腦門,「叫孟相,本相有那麼老嗎?」
——全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一時興起的故事,自己筆力差勁,這文也冷的掉渣,但還是感謝諸位陪伴了這麼久,一路見證老孟脫胎換骨,終於站在了他想站著的位置上。
老孟只是個普通人,被捲入時代洪流,輾轉求生。浪潮平息後,會順勢的人才能站在浪尖之上,老孟做到了。
希望我們都能做到。
*
然後新文《我不當太子啦[穿書]》求個預收啦,這次是個輕鬆一點的穿書故事,預計最遲六月一日開(作者菌三次元有點忙,擠時間碼夠存稿才敢開文),開文的時候掉落紅包嘿嘿。
愛你們,比心~
【預收文文案】
袁潤穿成書中登基即亡國的某太子,前半生作天作地,後半生淒悽慘慘。
擁有上帝視角是什麼體驗?
偽農耕愛好者袁潤表示:我太難了,不敢當太子,好想被貶。
*
五歲的袁潤站在昭和殿門口當堂宣布:我不當太子了,我要去種地!
眾臣:體察民意,宅心仁厚!
十歲的袁潤鼓足勇氣,推倒了昭和殿裡傳說是軒轅帝用過的大花瓶。
眾臣:恭喜陛下,那是贗品!
十五歲的袁潤長了本事,以一己之力把太史局攪得雞飛狗跳。
魏帝:你是不是不想當太子了!
袁潤竊喜,以為終於擺脫了爛尾書中末代太子的悲情人生。
魏帝:要不來噹噹皇帝?
……
袁潤:???
卑微袁潤發帖求問:萬能的網友,如何被貶?急,在線等。
*
簡言之,這其實就是個父子和睦(假的)、君臣同心(假的)的小故事。太子每天都在花式作死求被貶(真的),皇帝老爹照單全收和藹寬慈父愛如山(真的)。
第108章 番外
這一年是夏曆建業九年。
還不到冬至, 涪陵寺門前早早便排起了來上頭香的香客。
「哎你可聽說了?」等的無聊,排隊的人便閒話起了近來的新鮮事,「孟老爺辭官了!」
「為何?」聽的人來了興趣。
「誰知道呢, 聖上下了三道摺子都沒留住他。」最先說話那人撇了撇嘴,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人活著無非酒色財氣四字,必然是覺得聖上冷待他了。」
「嗐,你們知道什麼?是孟老爺勸諫聖上重整內閣,又為了消減官費開支, 這才以身作則的!」
有人聽不下去, 立馬出面反駁。
「你說的也不對啊,哪有消減官費開支把自己給賠進去的, 分明是聖上要孟老爺尚長公主,孟老爺不願意,這才辭了。」
「尚長公主的不是明大人嗎?」
「這宮裡哪裡只有一個長公主……」
「孟老爺為國為民, 怎麼會以一己之私辭官!我不信。」
……
八卦向來叫人快樂。
我與青衿聽了一會兒, 覺得無趣,剛要轉身走時,卻被當中一個人拉住, 「小兄弟,你給評評理。」隨即看清了我的臉,他又一臉歉意道,「大哥, 您給評評理, 這孟老爺為國為民,大公無私, 怎麼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小事辭官呢!」
隨即他頓了頓,「看您的年齡, 盛英十三年,您在這長安城的吧,當時這兒還叫京師,對也不對?孟老爺高義,你可知道?」
「這我卻不知道了。」
我操著半生不熟的京話笑了一聲,「我就是個外地人。」
「嗐呀。」
那人鬆開我,回頭繼續舌戰群雄。
「你們不知道?江湖客里又上了新話本,說的就是孟老爺這段事兒,你們若是得了閒,去聽聽,就什麼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