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巧啊。」

  我攏著衣袖呵出暖氣,稀薄的白霧在唇邊打著轉。

  方瑱將引線遞給我,淺笑一聲,「不巧。」

  「這一天……等了太久了。」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3-24 09:58:46~2020-03-25 08:47:3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鳳尾 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07章

  異姓王敢進京師, 自然已做了完全的準備。

  可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堂堂蘭台令孟非原,會就這樣一把火燒了承慶殿。

  這樣野蠻又粗暴的、世家大族所為之不齒的法子。

  卻簡單, 也行之有效。

  畢竟我從不是什麼世家子弟, 那些約束於我來說,約等於無。

  盛英十三年的冬天,承載了大夏百餘年風光的承慶殿,在一把火里化為灰燼。同時化為灰燼的, 還有十一位異姓王與王皇后的屍骨。

  大夏十三州的兵權符令, 終於借著幾位監察史,順回到了朝廷手中。

  鍾毓又上摺子, 細數尹川王數樁罪行,從收養男寵,一直到謀篡叛上, 大大小小共一百七十二條。內閣不幾日便做出批覆, 與黃克宗、唐代儒兩人一併,誅族鞭屍,拋屍荒嶺。

  失去了最後的依仗, 李修毫無懸念的自盡了。

  聖上發喪那天,方瑱捧出遺詔,宣於眾臣:四皇子李豫繼承大統。

  也是想得出來的。

  李修已死,李念與李璠一母同胞, 周家在這件事中並不清白, 三皇子便也沒了被選擇的餘地。如此一算,自然只剩下了母妃素有賢名的四皇子。只是因為聖上一朝先後有臨遠候與尹川王謀逆之事, 兩位皇兄該如何處置,便又成了日日商議大問題。

  曾經的四皇子, 如今的新帝,順承大業,端坐在高高的金座上。

  現下里他正仰著臉,奶聲奶氣的對方瑱道,「老師,寡人想如廁。」

  我像他這麼大的時候,還跟著爹娘在路上奔波。

  地獄是什麼樣的?曾經我一直以為地獄就是我見過的那樣,白骨、鮮血、流離與慌亂。如今他如此年紀,便已將自己一輩子都交代在了這把龍椅上,終生做了這皇城的標識。

  此後他要防藩王,防權臣,與先帝一樣制衡掣肘,滿心算計。

  這又何嘗不是地獄呢?

  我想起鳳相說的,他們李家的人,向來都只對自己真心。

  至高之地,亦是至寒之地,只能容得下他們自己。

  在我們為這兩位皇子的安置問題抓耳撓腮時,李念上書,自言罪無可恕,求被貶為庶人。條件是,留住李璠的封號與封地,允母妃與李璠就藩。

  這條件……

  還當真是李家人提的出來的。

  只是眼下趙建南那邊沒有信來,動了李念又怕四路參將再亂。於是李念的摺子,便被壓在了最下邊,暫不處理。

  同時,鴻臚寺邀南撾與西胡前來和談。

  兩國車隊剛剛踏進京師的城門,我們就收到了趙建南的信。

  李念被新上位的沈太后一道聖旨宣進了後宮,不多時我們便得了消息,太后懿旨:封李念為和親王,隨母妃周氏,一道為先帝守陵,無詔不得入京。

  先帝陵寢在苦寒之地,此去迢迢,能否捱過三年都是個大問題。

  內閣很快做出回應:李璠以榮親王之名開府,尊劉安為師。

  一切都準備就緒了。

  不破不立,自破中立。

  自古以來便是如此。

  南邊五州忽然多了流民,明誠之大開丹州之門,迎流民入內,有序安置在郡縣之中。

  十五台改良後的武器,趙建南列在長河北岸,炮口對著兩國軍隊。

  射程遠,範圍廣,每一顆彈藥都是鴻臚寺談判的底氣。

  西胡同意退兵。

  南撾仗著有新式武器,開口就要划走福州。

  免不了又是一戰,只是我們已部署完備,南撾並未討到什麼便宜。最終還是南撾的國主提出兩國聯姻,又供了幾張武器圖紙,這才免使南撾遭受更大的損失。

  西胡趁機,以兩國戰時他保持中立開出條件:開邊境貿易,入關稅額減半。

  我亦有貿易之意的。

  西胡的馬養的是真好,我只見過一面便心生艷羨。若我大夏騎兵能配備此馬,日後縱橫沙場,便更有依仗了。只是稅額之事,減半也太生猛了些。雖我大夏難有再戰之力,但這也並非割地求和,哪有讓他們占盡便宜的道理?

  方瑱更不樂意,「我大夏地大物博,為何連馬都要眼饞一個彈丸小國的?」

  這牢騷也只維持了幾天。幾天後西胡使臣獻上寶馬,方瑱看過,便親自下場談判,以雙方入關稅額各自減半為條件,允了邊貿之事。

  同時,我們還新增了幾條附令,不僅邊貿稅額減半,還要扶持西胡文脈,因而特派了翰林院幾位大儒前去,在西胡開設講堂,曉以文理大義。同時,邊貿既開,通婚便不可免。我與方瑱商議過後,決定每戶與西胡通婚的漢人,俱賞銀百兩。西胡人歷代都逐水草而居,有了文化與家庭兩方的薰陶,也足可叫他們漸漸安定下來了。

  沒了馬背,西胡人便什麼都不是。

  大夏取消了節度使一職,以監察史過渡,朝廷直轄五十六郡,中央調度全部兵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