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領法國三至五年;此外,這一次法國還得交還從其他國家掠奪來的藝術品。

  同一天,同盟各國重新確定它們的同盟條約,並決定永遠不許波拿巴家族重

  登法國皇位;卡斯爾雷又提出增加一頂附文:同盟各國每隔一定期間應舉行

  會議審查歐洲局勢。從9 月26 日起,亞歷山大已經同普、奧兩國簽訂了一個

  神秘的公約——神聖同盟,要按基督教教義保障和平並確保歐洲大陸有良好

  的政府。

  至於拿破崙,此時他正在駛向聖赫倫那島的途中,同盟各國決定把他囚

  禁在該島上。他去到這個遙遠的、偏僻的孤島上,在赤道的烈日下,在遼闊

  的海洋中,如此悲劇式流放的結果,反而使他的一生更增添了具有浪漫主義

  色彩的魅力,這種魅力將永遠扣人心弦,引起人們的遐想。它也有助於產生

  關於拿破崙的傳說,這種傳說使他在歷史上所起過的作用走了樣。他受到歐

  洲帝王們的迫害,因此他在法國人的眼裡又成為這個革命民族的英雄。帝王

  們所以要囚禁他,不僅因為他個人的威名使他們心驚肉跳,而且是因為他們

  要打擊報復這個竟敢娶一個公主的暴發戶士兵。拿破崙本人則在口述他的回

  憶錄時,最後仍表現出天才橫溢,不減當年,他把他的政策中的個人因素完

  全置諸腦後,而把自己單純地視為解放人類和各民族的、武裝起來的法國大

  革命的領袖,這場革命正是通過他的雙手放下武器的。

  1821 年5 月5 日,拿破崙閉目長眠了。

  結 束 語

  拿破崙創建新皇朝和世界帝國的大業,功敗垂成,因而使詩人浮想聯翩,

  視之為第二個因其大膽而遭天罰的普羅米修斯①——人的天才向命運之神奮

  戰的象徵。另一些人則與之相反,把拿破崙看成是歷史決定論播弄的玩物,

  他們的理由是法國大革命必然導致獨裁,而取得自然疆界又註定了法國永將

  征戰不休。為了不陷入玄學的空論,歷史學者傾向於同意詩人的看法。只要

  革命的敵人仍在勾結外國,要拯救革命就必須有一個無上威權的政府,而資

  產階級要建立起這樣的政府正需要拿破崙其人,這在歷史學者看來是一個事

  實。法國合併比利時和來因河左岸勢必遭受新的攻擊,歷史學者也應把這種

  情況看成是可能的。但是,軍事獨裁本身並不意味著必須重建世襲君主政體,

  更無需另立新貴族階層;捍衛自然疆界的最好辦法也並不是要越過這些邊界

  去向反法同盟各國挑釁。這些都是拿破崙個人的意圖要這樣乾的;客觀形勢

  誠然有利於實現他的意圖,然而這種個人意圖卻是發自他天性的最深處。此

  外尚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即謂拿破崙的個人意圖乃是註定要失敗的;為了

  教訓那些妄圖步愷撒後塵的人,為了整個人類的福利,也許最好能把這一論

  斷看成是無可爭辯的。然而我們卻不敢苟同,因為在莫斯科,亞歷山大的抵

  抗意志原有可能衰退;在盧岑,同盟軍本來也有可能全軍復滅。現在可以肯

  定說的只是:拿破崙所冒的風險太大,而在這些冒險行動中,法國喪失了大

  革命時期所征服到的全部領土。

  雖然拿破崙的個人壯志未酬,他的所作所為卻留下了深刻的痕跡。在法

  國,革命後的新國家尚未定型,拿破崙給了它一整套行政機構,這顯然是大

  師的傑作。1789 年的革命已使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但是隨後民主力量起而與

  之相爭,①在皇帝的庇護下,新貴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權,增殖其財富並擴大其

  勢力;一旦擺脫了平民的威脅,他們就準備自己登台進行統治並恢復自由主

  義。在歐洲,法國思想的傳播、英國的影響、資本主義的發展以及隨之而來

  的資產階級的壯大,都在導致同樣的後果,拿破崙在摧毀歐洲舊制度並把現

  代社會秩序的各項原則傳入歐洲時,大大加速了這個演進過程。文化的蓬勃

  發展、人民主權原則的宣布、浪漫主義的傳播等等都預示了民族的覺醒,拿

  破侖所進行的領土調整和種種改革促進了這種覺醒。資本主義正在西歐生根

  發芽,大陸封鎖保護了資本主義早期的成長。長期以來浪漫主義激盪於全歐

  洲,拿破崙則正好成為浪漫主義詩人的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拿破崙個人的

  影響誠然是可觀的,但是只有順應當時正在推進歐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

  影響才能起作用。要談歷史決定論嗎?歷史的決定作用正是在這裡可以看出

  來。

  既然在這方面拿破崙成為一代偉人,我們就不難理解何以關於他的傳說

  形成得如此之快,而又如此根深蒂固。然而,在他的個人意向和他的具有持

  久性的成就二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矛盾,而關於拿破崙的傳說則只保留了他

  的成就這一面。事實上他越來越敵視大革命,敵視到這種程度,如果時間許

  可的話,他可能最後會部分地廢棄公民平等;然而,人民的想像卻把他塑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