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成大革命的英雄。他曾夢想建立一個世界帝國;然而,在法國人看來他依舊

  是“自然疆界”的保衛者,歐洲的自由主義者則把他看成是反對神聖同盟帝

  王們的各民族的捍衛者。他曾建立最嚴峻的專制統治;然而,人們卻打著他

  的旗號去反對君主立憲的波旁王朝①。他是浪漫主義者崇拜的偶象,然而,就

  其思想方法反對文學藝術的興趣而言,他卻眷戀於純粹的古典主義。從政治

  的和民族的觀點來看,這種含混的傳頌後來使法國又出現了拿破崙三世②。

  只有浪漫主義者沒有完全看錯此人,因為拿破崙只是在所受教育及其智

  慧表現方式方面才是古典主義者。他的行動的原動力來自想像,即其性格中

  不可克制的進取精神。他能永遠具有動人的魅力,其秘密即在於此。因為人

  總是被追求權力的浪漫主義夢想所縈繞,即使只是在轉瞬即逝的熱情所激動

  的青年時代。因此,象巴雷斯所描寫的那樣的年青人,興奮若狂地去到拿破

  侖墓前頂禮膜拜的,將世代不乏其人。③

  ① 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神,他從天上盜取火種帶給人類,從此人類進入文明;但因此激怒了“萬神之神”

  宙斯,把普羅米修斯鎖在懸崖上,令鷹啄食他的肝臟,以示懲罰。這個動人的神話兩千多年來成為西方詩

  人詠歌,藝術家描繪的主題。——譯者

  ① 指法國大革命期間的人民運動,尤其是共和二年無套褲漢對國民公會施加的壓力。——譯者

  ① 指1814 年和1815 年復辟的波旁王朝為了同大資產階級妥協,不得不“欽賜”憲章,在形式上建立君主

  立憲制。參看上文350 頁。——譯者

  ② 指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利用“拿破崙傳說”所造成的輿論,在1848 年12 月當選為第二

  共和國的總統,三年後發動政變建立個人獨裁,又過一年稱帝為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到1870

  年普法戰爭,拿破崙三世兵敗被俘,使法國蒙受色當慘敗之辱,割地賠款。——譯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