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經濟上的危機、利用對徵兵的恐懼和不可避免的戰爭而興風作浪。在5 月初,

  旺代郡又一次暴動起來,在布勒塔尼省又出現了舒安分子。叛亂分子攻占了

  布列緒爾和肖列,拿破崙不得不派出由拉馬格統帥的西路軍。叛亂很快地被

  鎮壓下去。6 月20 日,旺代的頭子們在萊熱附近被擊潰,25 日求和。然而這

  些叛亂分子牽制住了三萬人的兵力,因而給同盟軍在最後關頭幫了大忙,如

  果拉馬格的軍隊投入滑鐵盧戰場,則同盟軍或將必敗。

  不論歷史學家對當時各種政見感到多大的興趣,在這三個月期間裡,法

  國人首先關注的還是外敵的威脅。拿破崙在向巴黎進軍的路途上,他曾保證

  說他是在同奧地利一致行動;但是很難相信他會抱有這樣的幻想。在他重登

  皇位時,他向同盟各國提出過和談建議,並曾向它們派出一些使節。但是他

  沒有得到任何答覆。早在3 月13 日,同盟各國在維也納已經宣布拿破崙為法

  外之人;25 日,在肖蒙簽訂的同盟條約得到確認。在這場大決戰中,各國君

  王和貴族又一次自命是在捍衛各族人民的獨立,甚至是在捍衛被一個暴君奴

  役的法蘭西民族的自由。事實上他們自己何嘗不深知問題並不在此,現在的

  關鍵問題就在於要一勞永逸地撲滅法國大革命,要徹底打垮在他們眼裡成為

  體現大革命的這個人。波佐·迪·博爾戈寫道:“拿破崙正高舉著大革命的

  火炬向巴黎挺進。跟隨著他的是人民的渣滓,還有軍隊..外國列強必須趁

  早在罪惡萌芽時加以徹底撲滅,否則它將又一次動搖社會秩序的一切基

  礎..這是熱中搶劫和暴行以破壞財產權和法律。”歐洲正以鋪天蓋地之勢

  來壓倒法國,總共已出動七、八十萬大軍,還有雄厚的後備兵源,以及英國

  所擁有的一切資源。

  復辟王朝留下的軍隊約有十六萬人,還有十萬人或經准假,或擅離職守

  而回到家裡;拿破崙號召他們全部歸隊,並把他在1813 年10 月9 日已徵召

  入伍的1815 年適齡新兵同這十萬人混合編制起來。拿破崙又號召志願從軍,

  召回已被復辟王朝遣散的軍官,並保持他所建立的國民近衛軍的組織,派其

  ① 公元五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後,每年三月舉行法蘭克武士的大會,稱“三月校場”,自公元755 年

  起改為每年五月舉行,改稱“五月校場”。在這些集會上舉行軍事檢閱,或全體自由人向法蘭克最高首領

  致敬獻禮,並由首領召集武士議論軍情,或召集僧侶解決糾紛,或商討國家大政。自九世紀末年以後不再

  舉行。拿破崙恢復歷史上這一古老集會形式,為的是激發人民的忠君情緒,表示問政於民的傳統。——譯

  者

  中一部分加入現役駐守各要塞,或組成後備師。總共他集合起七十萬人。不

  幸的是武器、裝備和馬匹均感不足,而錢更缺。最糟糕的是國民精神狀態,

  雖然比之1814 年已稍振作,但仍然不是熱情很高:新兵不是迅速去報到,而

  且遠不是全部都去報到。拿破崙如果對各地結盟軍表示支持,或許尚可重新

  燃起公共輿論的熱情;但是他既屏棄革命的熱忱和救國委員會的範例,便不

  敢重新實行普遍徵兵,也不敢實行混合編制,如果能把國民近衛軍混合編入

  正規軍隊,他就不難帶領至少二十萬大軍去比利時。然而,我們應該承認,

  他沒有足夠的時間把一切安排得更妥善些,因為軍情緊迫,必須搶在同盟軍

  調動好以前,迅速出擊並收復來因河戰線。

  拿破崙最後這支軍隊已同大革命的傳統決裂:它是由飽經訓練的軍人組

  成,而且其中大多數都曾上過火線。它比1813 年的軍隊更為可靠而有戰鬥

  力,何況配備的炮兵和騎兵也好得多;但是,從數量上看是太少了些。除了

  國民近衛軍和分散在各地國境線上的兵力以外,北路軍總共才有十二萬六千

  人:六個軍團、近衛軍和四團騎兵。參謀部和最高司令部的人選都不是第一

  流的,而在林尼之戰前夕,布爾蒙竟投了敵。至於皇帝本人,儘管有不同的

  說法,無論如何,看起來他的健康、精力和信心都大不如前。

  從法國已撤出的軍隊中,有兩支仍然駐紮在比利時。一支是由英國人、

  漢諾瓦人、比利時人和荷蘭人所組成的,共有九萬六千人,而威靈頓奉命前

  來擔任指揮;另一支是布呂歇爾統率的十二萬四千普魯士軍隊。因此,敵軍

  在數量上占有優勢;但是他們仍然過於分散,可望對他們來個突然襲擊,或

  至少可以各個擊破,這是拿破崙唯一可以打出的牌。但是,打一次勝仗,即

  使取得壓倒的勝利,其實也還不能決定全局。

  從6 月6 日起,拿破崙開始把部隊從里爾調動到梅斯,以便在桑布爾河

  以南集中;並於15 日大舉進攻沙勒羅瓦,插進兩支敵軍中間。但是他的軍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