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頁
部或部分地保持法國的新事物。為了迫使奧倫治王室的威廉應付好比利時
人,卡斯爾雷認為必須強使威廉頒布一部憲法。沙皇也曾答應給波蘭人一部
憲法。在法國,歷盡困難始得復辟的正統國王,遠不能恢復絕對王權及其種
種特權,他也得委曲求全,保留大革命和帝國的成就,並且不得不與資產階
級共同統治這個國家。
拿破崙的迅雷閃電式的捲土重來又一次證實了這個相當收斂的復辟王朝
是多麼脆弱不穩。
二、法國第一次復辟與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捲土重來
路易十八在1814 年4 月24 日到達加來。元老院通過憲法代表全國召喚
他回國登基,然而要指望他接受這個憲法殆無可能。5 月2 日,他在聖多昂
發布一項宣言,其中只把這個憲法看成是一個草案;他準備保存這個憲法的
一些主要規定,諸如公民的自由與平等、國有產業的出售、維持帝國各項制
度、立憲制政府的原則等等;但是人民主權從公法中勾銷掉了,代之以國王
“將欽賜”的一個“憲章”。這個“憲章”由一個委員會從5 月22 日至27
日起草完成。政治組織是從英國人那裡搬過來的。國王通過各負專責的大臣
行使行政權;國王獨有提出立法之權;貴族院和眾議院通過租稅和法律,貴
族院議員由國王任命,並有可能世襲席位;眾議院議員的選舉有財產資格的
限制,繳納三百法郎直接稅者始有選舉權,繳納一千法郎直接稅者有被選舉
權。但是目前暫時由帝國的立法院改為眾議院;帝國的新貴族也成為貴族院
的多數——八十四名元老院議員和若干元帥。6 月4 日,憲章在兩院中宣讀。
大資產階級相當滿意地接受這個憲章,因為一方面它阻攔了反革命,而
另一方面又剝奪了普通人民的一切政治影響。但是,問題仍然在於要看路易
十八是否把政府交給顯貴們,也即是否像英國國王一樣,按照議會多數的願
望選用大臣。可是路易十八全然無意效法英王,他只不過把舊制度下的“高
級國務會議”和“爭議處理會議”加以改頭換面,而他的大臣只不過是些高
級雇員,他們同國王個別聯繫,彼此並不構成一個政見一致集體負責的內閣。
資產階級深感失望。更糟的是:路易十八對政務不感興趣,而外國的一些大
使,尤以威靈頓和波佐·迪·博爾戈為最甚,則插手法國政務。這個政權實
際上無政府可言,從而遭到削弱。
全國的群眾處於漠不關心的狀態,在群眾眼裡,波旁王朝已經一文不值,
同盟軍和亡命者也驚訝地確認這種情況。路易十八回國一事並沒有徵詢人民
的意見,人民所以容忍他,只因為在他們心目中,他是外國人強加給法國的,
以此作為實現和平與從法國領土撤軍的條件。對於這次和平,人民當然毫不
感謝路易十八;不但不感謝,相反地,他的白色旗在人民看來是國恥的標誌。
憲章上沒有絲毫可以引起人民熱情的規定;只要不恢復種種特權,也不再征
收什一稅和各種封建租稅,群眾對這個政權也就聽之任之。
然而這恰恰是舊貴族和僧侶所不願容忍的,特別是僧侶,既然已使憲章
宣告羅馬正教為國教,他們認為不應使其淪為一紙具文。所有這夥人都把憲
章視為一種過渡性的讓步,而阿圖瓦伯爵也抱有同樣看法。路易十八不得不
滿足他們的一些要求:對於貴族,他把他們安置在宮廷中,在皇室禁衛軍中、
在政府部門和在軍隊中充任高官顯職,與此同時,數以千計的軍官則只發半
薪而予以遣散,阿圖瓦伯爵曾答應取消的“綜合消費稅”,卻又藉口財政困
難而繼續征課。僧侶則獲得國王頒發敕令嚴格規定必須遵守禮拜日的習俗、
免除教會學校一切租稅並不受政府任何管轄、取消政府任命的教育總長。政
府不能拒絕做出某些象徵性的姿態:給基貝隆半島登陸死亡的王黨分子樹立
紀念碑,①追封卡杜達爾為貴族;政府因而就有更多的理由縱容貴族的叫囂和
僧侶的說教譴責。很快地全體法國人都認識到,除非全盤恢復舊制度,否則
無法滿足他們。人民從緘默容忍變成憤慨。至於士兵,復辟政權完全不能指
望他們。
不久即有種種秘密策劃在暗地進行。富歇深信歐洲是不會容忍拿破崙回
來的,因此傾向迎立奧爾良公爵,或者爭取奧地利支持擁戴瑪麗·路易絲為
攝政。相反地,馬雷則致力於擁戴拿破崙,並在1815 年2 月派遣弗勒里·德·夏
布隆去向拿破崙匯報國內情況。一些將軍準備發動兵變;3 月5 日,拉勒芒
和德魯埃·戴爾隆即試圖在北部發動一次兵變。他們失敗了;但就在這個時
刻,消息傳來:“他”回來了!
① 基貝隆半島在法國西部莫爾比昂郡,1795 年6 月7 日,亡命的王黨分子在英國支持下在基貝隆登陸,被
人,卡斯爾雷認為必須強使威廉頒布一部憲法。沙皇也曾答應給波蘭人一部
憲法。在法國,歷盡困難始得復辟的正統國王,遠不能恢復絕對王權及其種
種特權,他也得委曲求全,保留大革命和帝國的成就,並且不得不與資產階
級共同統治這個國家。
拿破崙的迅雷閃電式的捲土重來又一次證實了這個相當收斂的復辟王朝
是多麼脆弱不穩。
二、法國第一次復辟與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捲土重來
路易十八在1814 年4 月24 日到達加來。元老院通過憲法代表全國召喚
他回國登基,然而要指望他接受這個憲法殆無可能。5 月2 日,他在聖多昂
發布一項宣言,其中只把這個憲法看成是一個草案;他準備保存這個憲法的
一些主要規定,諸如公民的自由與平等、國有產業的出售、維持帝國各項制
度、立憲制政府的原則等等;但是人民主權從公法中勾銷掉了,代之以國王
“將欽賜”的一個“憲章”。這個“憲章”由一個委員會從5 月22 日至27
日起草完成。政治組織是從英國人那裡搬過來的。國王通過各負專責的大臣
行使行政權;國王獨有提出立法之權;貴族院和眾議院通過租稅和法律,貴
族院議員由國王任命,並有可能世襲席位;眾議院議員的選舉有財產資格的
限制,繳納三百法郎直接稅者始有選舉權,繳納一千法郎直接稅者有被選舉
權。但是目前暫時由帝國的立法院改為眾議院;帝國的新貴族也成為貴族院
的多數——八十四名元老院議員和若干元帥。6 月4 日,憲章在兩院中宣讀。
大資產階級相當滿意地接受這個憲章,因為一方面它阻攔了反革命,而
另一方面又剝奪了普通人民的一切政治影響。但是,問題仍然在於要看路易
十八是否把政府交給顯貴們,也即是否像英國國王一樣,按照議會多數的願
望選用大臣。可是路易十八全然無意效法英王,他只不過把舊制度下的“高
級國務會議”和“爭議處理會議”加以改頭換面,而他的大臣只不過是些高
級雇員,他們同國王個別聯繫,彼此並不構成一個政見一致集體負責的內閣。
資產階級深感失望。更糟的是:路易十八對政務不感興趣,而外國的一些大
使,尤以威靈頓和波佐·迪·博爾戈為最甚,則插手法國政務。這個政權實
際上無政府可言,從而遭到削弱。
全國的群眾處於漠不關心的狀態,在群眾眼裡,波旁王朝已經一文不值,
同盟軍和亡命者也驚訝地確認這種情況。路易十八回國一事並沒有徵詢人民
的意見,人民所以容忍他,只因為在他們心目中,他是外國人強加給法國的,
以此作為實現和平與從法國領土撤軍的條件。對於這次和平,人民當然毫不
感謝路易十八;不但不感謝,相反地,他的白色旗在人民看來是國恥的標誌。
憲章上沒有絲毫可以引起人民熱情的規定;只要不恢復種種特權,也不再征
收什一稅和各種封建租稅,群眾對這個政權也就聽之任之。
然而這恰恰是舊貴族和僧侶所不願容忍的,特別是僧侶,既然已使憲章
宣告羅馬正教為國教,他們認為不應使其淪為一紙具文。所有這夥人都把憲
章視為一種過渡性的讓步,而阿圖瓦伯爵也抱有同樣看法。路易十八不得不
滿足他們的一些要求:對於貴族,他把他們安置在宮廷中,在皇室禁衛軍中、
在政府部門和在軍隊中充任高官顯職,與此同時,數以千計的軍官則只發半
薪而予以遣散,阿圖瓦伯爵曾答應取消的“綜合消費稅”,卻又藉口財政困
難而繼續征課。僧侶則獲得國王頒發敕令嚴格規定必須遵守禮拜日的習俗、
免除教會學校一切租稅並不受政府任何管轄、取消政府任命的教育總長。政
府不能拒絕做出某些象徵性的姿態:給基貝隆半島登陸死亡的王黨分子樹立
紀念碑,①追封卡杜達爾為貴族;政府因而就有更多的理由縱容貴族的叫囂和
僧侶的說教譴責。很快地全體法國人都認識到,除非全盤恢復舊制度,否則
無法滿足他們。人民從緘默容忍變成憤慨。至於士兵,復辟政權完全不能指
望他們。
不久即有種種秘密策劃在暗地進行。富歇深信歐洲是不會容忍拿破崙回
來的,因此傾向迎立奧爾良公爵,或者爭取奧地利支持擁戴瑪麗·路易絲為
攝政。相反地,馬雷則致力於擁戴拿破崙,並在1815 年2 月派遣弗勒里·德·夏
布隆去向拿破崙匯報國內情況。一些將軍準備發動兵變;3 月5 日,拉勒芒
和德魯埃·戴爾隆即試圖在北部發動一次兵變。他們失敗了;但就在這個時
刻,消息傳來:“他”回來了!
① 基貝隆半島在法國西部莫爾比昂郡,1795 年6 月7 日,亡命的王黨分子在英國支持下在基貝隆登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