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包圍法國,因此他主張擴大荷蘭,把普魯士安置在來因河上,並讓奧地利

  留在義大利;但是他同時也認為絕不能允許沙皇奪到大陸的霸權。他認為主

  要是使普、奧兩國親近和解以加強德意志,這樣才能既反對法國又反對俄國。

  起初卡斯爾雷似已成功在望,梅特涅同意把薩克森給普魯士人,如果他們不

  再追隨亞歷山大的話。但是弗里德里希-威廉深受這位朋友的責備,便不承認

  他的大臣們同梅特涅談判的結果。形勢顯得如此嚴重,以至在1815 年1 月3

  日卡斯爾雷願意負責同梅特涅和塔列朗簽訂一個同盟條約。塔列朗自誇立了

  大功,他寫道:“反法同盟已告解體”,而確有許多人相信了他這句話。誠

  然,塔列朗表現出非常機智靈活;可是,他所賣弄的領土公正處理和“正統

  主義”等原則所發生的實際效果,並不如傳聞之甚。沒有任何人想給他任何

  東西,並且,如果他在捍衛正統主義,人人都知道他這是為了討好路易十八,

  因為路易十八想把他的王室中人重新扶上那不勒斯和巴馬的寶座。塔列朗曾

  同卡斯爾雷和梅特涅通謀,促使他們拋棄繆拉,這倒是實有其事。此外,同

  盟各國絲毫無意使同盟破裂。卡斯爾雷準備作出一些讓步,並且很快地就說

  服亞歷山大取得協議:普魯士人只能得到三分之一的薩克森,把托倫和波森

  還給了普魯士人;至於從荷蘭方面,普魯士人也只獲得歐龐和馬爾梅迪。普

  魯士人接受了來因區作為補償,除此以外也提不出更好的地方。這樣一來,

  卡斯爾雷也跟在拿破崙的後邊促進了德意志的統一。塔列朗反對把薩克森國

  王移至來因河上,卡斯爾雷同意了塔列朗這個看法,從而有效地為來因河的

  普魯士化鋪平了道路。處理完德意志問題以後,卡斯爾雷便離開了維也納。

  拿破崙的捲土重來並沒有打斷維也納公會各委員會的工作,6 月9 日簽署了

  最後議定書。

  這個最後議定書曾被視為一項傑作。然而,對東方的問題仍然留有列強

  角逐的餘地,因此,勢必還將導向戰爭。在1813 年7 月至10 月間,土耳其

  人乘有利時機重新占據了塞爾維亞,繼之在1814 年11 月塞爾維亞又爆發了

  一次起義,結果把土耳其人圍困在一些要塞里。於是沙皇聲稱,根據布加勒

  斯特條約,塞爾維亞人應享有自治權;此外,土耳其蘇丹一直對沙皇在高加

  索的征服地持異議。完全可以預見,遲早有一天亞歷山大會要求占有君士坦

  丁堡,作為他自以為對歐洲所做貢獻的報酬。因此之故,梅特涅曾建議馬赫

  穆德請求歐洲各大國保證其領土。但是俄國人表示反對,而英國人置未來於

  不顧,也拒絕參與保證。

  此外,舊制度的外交官對他們自己的成就感到得意,這也是很自然的事,

  因為他們根據他們最珍愛的均勢原則,彼此分割了領土和“臣民”。正是由

  於這個原因,維也納公會的工作是與歐洲新潮流背道而馳的,因為它根本不

  考慮法國革命戰爭所喚醒的民族意識。卡斯爾雷對輝格黨人的抗議充耳不

  聞,在這一點上正和梅特涅同樣盲目。把倫巴第人和威尼斯人送給了奧地利,

  不顧比利時人的反對硬使他們臣服於荷蘭人,波蘭又一次被肢解,甚至德意

  志人也被湊集在一個陷於癱瘓,而又被普、奧兩國拉鋸爭奪的邦聯之內,這

  些被犧牲的民族顯然不會忍耐很久必將重申他們的權利。

  政治的、行政的和社會的反動也隨之而至。1814 年5 月,費迪南七世尚

  未進入馬德里之前,就已廢除了1812 年的憲法;西西里的費迪南也繼起效

  尤。羅馬教皇和義大利各王公,從中部到北部德意志各邦的君主紛紛動手摧

  毀拿破崙的政績;普魯士國王則中止了容克地主所深惡痛絕的土地改革。梅

  特涅自認確有把握使南部德意志也重新回到健全的教義之上。就這一方面而

  言,卡斯爾雷和托利黨人也同梅特涅深抱同感:自由是英國貴族才能獨享的

  特權,而大陸上的愚民未可作此非分之想。然而他們不需很多時間即將察覺

  出,隨著拿破崙軍隊傳播開的法國大革命精神並沒有隨著他的失敗而消亡。

  甚至就在此時,歐洲貴族滿腔怒火地看到大革命的精神在歐洲仍有其一席之

  地。好幾個篡權奪位者仍然安居寶座之上,歐洲貴族把這視為一個標誌。繆

  拉誠然已成眾矢之的,因為他頑固地堅持要占據馬爾凱而與梅特涅有隙,1815

  年1 月,梅特涅暗地拋棄繆拉給卡斯爾雷和塔列朗處理。但是貝爾納多特仍

  然君臨瑞典,並且在1814 年8 月得到英國協助,迫使挪威人選舉的國王、丹

  麥的克里斯蒂安把挪威王位讓給他。“波拿巴”本人仍在統治著厄爾巴島,

  而他的“小雜種”(威靈頓這樣叫他)有朝一日將成為巴馬公爵。反動派認

  為尤其嚴重得多的是:在尼德蘭、來因地區、德意志南部、瑞士,不得不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