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些感到失望的貴族便紛紛提出異議,從而動搖了他的政府。這正是拿破崙所

  指望的。他不甘心於受命運的擺布,又擔心他的處境會變得更壞,因此他決

  心最後一次碰碰運氣。他的捲土重來給法國帶來新的災難,並導致他自己終

  身囚禁於聖赫倫那島。

  一、維也納公會與反革命的勝利

  同盟軍既成了法國的主宰,便著手把他們的條件強加給波旁王室。4 月

  20 日,剛被元老院指定為輔政的阿圖瓦伯爵簽訂了停戰協定,交出仍被法軍

  據守著的一切要塞,連同全部裝備和倉庫。5 月30 日,和約在巴黎簽字。除

  了蒙貝利亞爾和牟羅茲而外,塔列朗還為法國力爭保全了尚貝里與安納西,

  以及他本人擁有一些私人利益的部分薩爾地區。同盟軍沒有勒索任何戰爭賠

  款,甚至也沒有要求歸還拿破崙從被征服國度掠奪來的藝術品。既然同盟軍

  已決定把法國退回到“1792 年的邊界”,而這邊界並不把殖民地列入其中,

  英國便自行奪到多巴哥島和聖露西亞島、法蘭西島、羅德里格島和塞席爾群

  島;西班牙重占聖多明各島其原占部分。在即將召開的維也納公會上,同盟

  國對法國所奪取的領土無論如何處置,法國事先承諾一概接受。

  這次會議是歐洲史上還不曾舉行過的重大會議,引起各方面都寄予很大

  希望。但首先是那些舊日的“正統的”當局寄予很大希望。在被剝奪王權的

  君主中,幾個最重要的已經重登寶座。從1813 年12 月11 日起,拿破崙本人

  已經根據瓦朗塞條約釋放了費迪南七世,又在1814 年1 月把羅馬教皇送回本

  國;黑森選侯、撒丁國王、摩德納公爵和托斯卡納公爵都已重返其首都;英

  國國王重新領有已被升格為王國的漢諾瓦。但是那些拿破崙的同盟者,是否

  要把拿破崙所給他們的都一併交出來?問題特別多的是德意志;帝國騎士和

  教會王侯紛紛保衛他們的權利。德意志人民奮起作戰是為了爭取獨立,而不

  是為了恢復舊制度,況且還曾得到享有自由的許諾,因此人民同樣感到惶惑

  不安。德意志愛國者主張統一,但是他們並不能確切知道應該怎樣統一;而

  從這年年初起,戈雷斯在他主辦的《來因報導》上發動了一個強大的運動,

  反對王侯們的自我中心。義大利人欣喜的是趕走了法國人,憂懼的是奧地利

  人捲土重來。另一方面,法國所解放了的資產階級和農民都不願再度淪入從

  屬地位。1815 年5 月22 日,在發動反對拿破崙新戰役的前夕,普魯士國王

  親自允諾頒布憲法。但是,一方面有像巴德爾這樣的崇古派,他們對君主們

  施加壓力,主張新的政治秩序應當建立在宗教原則的基礎之上;另一方面有

  像聖西門和奧古斯特·蒂埃里這樣的維新派,他們要求最後應組織起“歐洲

  社會”。所有的人一致矚望於這次會議的是建立和平,如果不能有永久和平,

  至少要有一個長期的和平。

  卡斯爾雷、梅特涅和普魯士人都未能高瞻遠矚。至於沙皇,雖然他樂於

  傾聽容-施蒂林和克呂德內夫人的預言(這些預言是通過皇后的一個嬪婦傳給

  他的),卻照常玩弄神秘主義伎倆以實現他的野心。他不久以後就對塔列朗

  說:“歐洲的傳統禮儀就是歐洲的法律。”在“四強”的心目中,這次會議

  的任務應只限於批准它們作出的決定;而其中的英國仍以調停者自居,邀請

  同盟各國到倫敦去解決分歧,作出決定。亞歷山大在倫敦擺出了高高在上目

  空一切的姿態,他奉承恭維輝格黨人從而激怒了托利黨人,並冒犯了英國攝

  政王。在倫敦的會談沒有達成協議就散了,9 月間在維也納也沒有獲得較多

  的成果。維也納公會因而遲遲未能舉行,雖然塔列朗在西班牙的支持下,能

  夠使各國同意確定11 月1 日為公會開幕的日期,從而為他個人贏得一個為外

  交界讚賞的勝利;但是這次公會從來沒有名副其實地開過大會,一切都在委

  員會裡進行,重大的問題都由“四強”決定。主要的分歧一直是涉及華沙大

  公國和薩克森,俄國想占有大公國並要把薩克森轉交給普魯士。梅特涅一直

  在反對;而英國政府則對此漠不關心。英國政府所關心的只是堅持避免討論

  一切有關海洋自由的問題,並保留處理殖民地問題的權利:它把馬爾他島和

  赫爾果蘭島據為己有,又從荷蘭人手裡奪到開普、新加坡、蓋亞那的一部分。

  英國政府也使會議通過譴責販賣奴隸,但是由於西班牙和葡萄牙不肯合作,

  沒有能夠立即加以取締,關於歐洲大陸上的事務,英國政府授權卡斯爾雷相

  機行事。

  然而卡斯爾雷認為他的國家不能對大陸事務袖手旁觀:在所有的英國政

  治家中,他是前所未有的最具有歐洲頭腦的一位政治家。他認為當務之急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