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之問一能寫詩,二能溜須拍馬,因此得到了武則天的青睞。野史中記載了一則關於宋之問投機諂媚的故事。武則天養面首不是什麼新鮮事,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等都是她的面首。宋之問一看當面首比在仕途上一點一點攀爬強多了,既可以得到皇帝武則天的寵幸,又可以獲得一生享用不盡的尊容,這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宋之問萌發了給武則天當面首的想法。但是由於宋之問有先天的生理疾病--他天生口臭,當他的諂媚的嘴臉靠近女皇武則天時,武則天頓時感到惡臭撲鼻,因宋之問的才氣所帶來的好感一掃而光--使得他的當面首的理想化為泡影。

  武則天實在受不了宋之問說話時嘴裡發出來的氣味,宋之問也因此羞愧難當,恨父母沒有為自己生一張噴香吐馥的嘴。

  武則天這條路走不通,宋之問接受打擊的同時,又發現了一條可以達到同等效果的終南捷徑。那就是巴結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把他們兄弟答對舒服了,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了。

  因此,為了討好張氏兄弟,宋之問不惜出賣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所有的道德底線都忽略不計了。張易之兄弟靠漂亮的臉蛋取悅武則天的同時,也想憑藉閃爍的文采征服女皇的那顆好大喜功的心,但是他們兄弟不學無術,別說是提筆寫詩,就是斗大的字他們也認識不了幾個。這下子宋之問可派上用場了。張氏兄弟為武則天歌功頌德的那些辭賦詩篇,全都是宋之問捉刀的,不僅如此,為了討張氏兄弟的歡心,宋之問不惜親自為張易之捧尿壺,其齷齪的嘴臉可見一斑,真不知道張易之小便的時候,親捧尿壺伺候的宋之問的臉上有什麼表情。

  不管怎麼說,宋之問的努力沒有白費。由於博得了張氏兄弟的好感,在武則天面前,宋之問終於可以長吁一口氣了。武則天開始對宋之問青眼有加,另眼相看。

  ◇www.HQDOOR.COM���歡◇迎訪◇問◇

  第47節:劉希夷,死於版權糾紛(4)

  有一次,武則天帶領群臣到東都洛陽的龍門公費旅遊。旅遊期間女皇來了興致,下詔令群臣賦詩夸一夸龍門的勝景。有一個叫做東方虬的人最先寫好,武則天十分高興,賞了他一件錦袍。後來宋之問的詩也做好了,武則天讀後,頓時心曠神怡,感覺非常不錯,就把已經賞賜給東方虬的錦袍奪回來,重新賞賜給了宋之問。這說明宋之問寫詩很會投其所好,並不是用心去寫,而是為了得到寵幸、得到青睞而寫詩。

  此外,還有一件事情可以佐證宋之問小人的行徑。武則天奄奄一息的時候,張柬之和王同皎逼她退位,並誅殺了張易之兄弟。宋之問因為諂媚張氏的緣故被貶到瀧州(今廣東羅定),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盡心巴結的對象竟然如此容易倒掉。後來,他偷偷的逃回洛陽,隱藏在朋友張仲之的家裡。當時張仲之和王同皎密謀誅殺宰相武三思,恰好被宋之問聽到。他認為自己翻身的時刻到了,就派自己的侄兒去向武三思告密。結果他恩將仇報,靠出賣朋友、出賣良心獲得了榮升。

  正當他洋洋得意的同時,時人雪亮的眼睛向他投來了如匕首般犀利的鄙視的眼神,他是個小丑,已經喪失了成其為人的品質和道德。

  宋之問是被玄宗皇帝賜死的。對於這樣的結果沒有必要表現出詫異。像宋之問這類人,只有死亡才能結束他的齷齪的存在。他死了,世界上少了一個污染環境的源頭,當然這裡的環境是指社會環境、文化環境而非自然環境。

  這就是劉希夷的舅舅。一個無恥、缺德但寫詩卻很好的人。

  當宋之問在官場使盡各種伎倆摸爬滾打的時候,劉希夷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的人生目標不在官場,而在廣袤的國土和秀美的山川上。如果他有機會逗留於瑰奇美麗的名川大山的懷抱,他就知足了,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此,沒有比心靈的慰藉更令人感動的了。

  他坐著舟船,沿長江上溯,途經曾經充滿刀光劍影的赤壁古戰場,還有那令人神傷的白帝古城,奇幽險峻的三峽風光,讓人心膽生寒的險絕蜀道,一切都使劉希夷心動不已。他的詩情才思得以迸發,他的胸襟氣度得以拓展,面對著令人生畏又讓人可親的大自然,他覺得人實在是太渺小了,人類為那些錙銖必較的東西所付出的一切實在是得不償失。

  江水引發了他的思考,這不是一曲生命的輓歌麼?江水滔滔東去不舍晝夜,這不是稍縱即逝的人類光陰麼?人生的年華也是不舍晝夜的流逝著,它何曾因為惋惜的喟嘆而稍作停留?他想起時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里的幾句詩來: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人換了一代又一代,可是江月呢,依然清輝不改盈虧有數。物是人非,花落還有花開日,人生卻無再少年,逝去的韶華你在哪裡呢?劉希夷遨遊長江之際,面對著眼前的江月流水,引發了他對人生的思考。他感到迷茫和傷神,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呢?為什麼在短如白駒過隙的人生歲月里,人類還忘不了爭名奪利呢?

  劉希夷的遊歷使他獲得了深刻的生命感觸,他的詩也開始被人傳唱。連在京都的舅舅都知道他的外甥有出息了,寫出了不少震撼人心的作品。

  劉希夷最著名的一首詩是《代悲白頭翁》,他在詩中以洛陽女兒的靚麗青春和已近半死的白頭翁作對比,道出了人生青春易逝、韶華難留的深刻內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