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抗戰時期,淪陷區備受日本的榨取蹂躪,未淪陷區苦於軍糧、兵役、差徭,物力、勞力、畜力大減,農村殘破。④戰後元氣未復,內戰又起。一九四六年,河南、湖南荒地約占耕地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山東、山西、甘肅、湖北、江西、廣東亦復不少,而徵兵征糧仍急如星火。戰前產米地區每畝年征約一元四角,為一斗五升至二斗的米價,戰後每畝徵實、徵購、征借,常為六斗至九斗。產麥地區的全部收入,且有不足以供繳納者。

  ----------

  ①時有"門前放炮,後門上吊"之謠,意即大家方在慶祝勝利,轉眼已家敗人亡。

  ②收復區有"五子登科"之說,指接收者,但重金子、銀子、房子、車子、料子;又有"有條(金條)有理,無法(法幣)無天"及"三陽開泰"之說,即"罵東洋(陽)、捧西洋(陽)、抓現洋(陽)"。

  ③經濟部次長何廉曾建議以三年來重慶、上海物價指數為準,定為一對六十。

  ④未淪陷區以四川的負荷最重,次為湖南、河南。

  農村凋敝,無力供給工業原料,亦不能作工業成品的市場。以紡織業為例,或因缺乏棉花,或因紗布難以暢銷,或停工、或減產。一九四六年,四川工廠大半停工,上海工廠開工者不及戰前的三分之一。出口與進口的比率為一比三點七,美國居進口第一位。

  政府稅收僅當支出的百分之三七,不足之數,小部分賴出售黃金,美鈔及敵偽產彌補,絕大部分仍靠增發法幣。一九四五年發行額約為一萬三百二十億元,一九四六年,幾增至四倍。一九四七年,增加三十三倍;一九四八年,增加三百七十倍。戰後政府握有九億美元外匯,價值四億美元的黃金,十億美元的敵偽產。行政院長宋子文認為進口外國貨物與出口黃金,即可改變供應缺乏現象,並使法幣回籠,遏止通貨膨脹。非必需品亦准進口,外匯由政府供給,奢侈品加征關稅百分之五十。於是外貨充斥市場,民營工業購買原料機器零件所需的外匯,反難獲准,以致無法生產。宋子文、孔祥熙控制的企業,則可照官價折合。一九四六年初,政府外匯漸感短絀,始禁止奢侈品進口,將美鈔與法幣的比率由一對二○元,提高至一對二○ 四元,再提高至一對三○○○元,美鈔仍然上漲。是年十一月,存儲的外匯已耗去一半。一九四七年二月初,美鈔一元由法幣一萬元漲至一萬八千元,黃金一兩由五十萬元漲至九十三萬元,國庫存儲的九億美元外匯僅餘一億,大部入於有權有勢者之手。二月二十六日,政府宣布經濟緊急措置方案,禁止黃金、美鈔買賣,重施物價管制,凍結薪水、工資。一個月後,黃金、美鈔黑市出現,商品亦流入黑市,物價如脫韁之馬,特別是糧食紗布。五月,浙江、四川發生搶糧風潮,限價撤銷,管制政策失敗。八月,美鈔一元漲至法幣四、五萬元,黃金一兩漲至二百五十萬元。十二月,發行二萬、四萬、十萬元大額法幣,米每石由四十萬元躍至一百餘萬元,一般物價高過去年十五倍。

  政府對中共的力量估計過低,以為短期內即可以軍事解決,然後再處理經濟問題,戡亂只是一時的事。未料戰爭延長擴大,欲罷不能,惟有一切不顧,悉力以赴。當局亦承認經濟戡亂重於軍事戡亂,然為時已晚。在兵戈不休之秋,事實上亦不能兼顧,十五億美援貸款又成一夢。一九四八年一月,物價再度飛漲。二月,米每石突破三百萬元,三月,至四百四十萬元,六月,達一千萬元,七月,突破三千萬元。黃金每兩在二月為二千二百萬元,七月,約為一億一千萬元,八月超出六億元。小民不得一飽,公職人員三餐不繼,軍中高級軍官領得軍餉後,多先購黃金,再行出售,等到法幣到了士兵之手,已不及原值的十分之二、三。

  政府為挽救經濟財政危機,一九四六年以來,屢有改革幣制之議。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九日,正式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即日起,以金元為貨幣本位,發行金圓券,限於九月三十日,收兌法幣及東北流通券。金元一元折合法幣三百萬元,東北流通券三十萬元,金元二元折合銀幣一元,金元四元折合美鈔一元。人民不得持有黃金、白銀、銀幣、外幣,均須於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兌換金圓券,並限期登記人民存放國外之外匯資產,所有物價以八月十九日為準。金圓券總額為二十億,估計二億金圓券可收回全部法幣及東北流通券(二十億金圓券等於通貨膨脹十倍)。但是不改革財政經濟,僅以一種新幣制代替舊幣制,斷難有成。內戰不停,又焉能談到經濟改革。

  為貫徹執行上項法令,分於上海、天津、廣州設置經濟管制督導員,上海為蔣經國,雷厲風行,檢舉投機商人,控制市場,扣押豪門大戶,孔祥熙的揚子公司以囤積鋼鐵、棉紗、汽車亦被涉及。不到一個月,物價又起波動,工廠因限價而缺原料,因缺原料而減工。糧食因限價而不運入市場,人心愈為惶惶,上海、南京搶米、搶購之風愈熾。十月三十一日,政府放棄限價政策,糧食照市價交易,自由運銷紗布、煤、鹽及其他日用品,由政府核本定價。但都市內仍難買到米糧。十一月十一日,准人民持有金銀外幣,銀幣流通,金圓券存款兌換金、銀,黃金每兩兌換金圓券一千元,白銀每兩兌換十五元,美鈔一元兌換三十元。發行不到三個月的金圓券完全失敗,前此以金銀外幣兌換金圓券的守法良民為之破產,怨聲載道,加速了大局的崩潰。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