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月以後,劉伯承、陳賡、陳毅部,縱橫豫中及豫、鄂之間。四月五日,陳賡占洛陽,六月十八日,劉伯承、陳毅攻入開封,與政府軍主力劇戰於開封東南,歷時十日,是一次大規模的陣地戰,勝負相當。七月,陳毅攻占山東充州,陳賡攻占湖北襄陽。

  總計二年以來,政府軍損折近百萬人,解放軍則增加一倍,政府軍由四百三十萬人減至三百六十五萬人,解放軍由一百三十萬人增至二百八十萬人。解放區的面積約為二百三十萬平方公里,包有東北、熱河、察哈爾、山西、河北、山東、河南的大部及陝西、江蘇的一部,人口約一億六千八百萬,中共黨員為三百萬。

  二、內政外交的煎迫

  一年以來,內戰蔓延,物價波動不已。一九四七年二月,黃金、美鈔猛漲,人心極端浮動。參政員傅斯年痛斥豪門資本,發表一篇轟動一時的《這個宋子文非走開不可》,參政會要求處分宋子文。三月,國民黨召開三中全會,蔣中正宣布,中共問題政治解決途徑絕望。會中以對俄外交失敗,台灣事變嚴重(見 758頁),抨擊外交部長王世傑、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四月,政府改組,蔣續任國民政府主席,孫科為副主席,張群為行政院長。國民政府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內包含有青年黨、民主社會黨及無黨派人士,②算是一個聯合政府,不過他們所代表的力量有限。

  ----------

  ①傅作義部軍長魯英麟、胡部軍長劉勘均戰歿。

  ②立法院、監察院、參政會亦各增若干青年黨、無黨派的委員。民社黨為是否參加政府及位置分配問題,引起內訌,以致分裂。

  時軍事經濟更為危急,學潮洶湧,部分參政員、立法委員主張恢復國共和談,參政會邀請中共參政員出席討論被拒。六月,孫科發表談話,譴責蘇俄支持中共在東北的活動及外蒙古對新疆的侵擾。②謂國共談判失敗,由於美、蘇之不調協,美國應表示堅決態度。

  先是,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九日,美國為使國民政府對中共讓步,開始施行對華禁運軍火令十個月,削弱了政府軍的戰力。十一月四日,簽訂的中美商約,美國享有的經濟權利獨厚,違背了平等互惠原則,影響了政府的聲譽。美國務院復宣布在中國大局改善之前,不貸款與中國。莫斯科與延安詆責美國干預中國內政,指國民政府為美國利益出賣中國。

  一九四七年七月至八月,魏德邁以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身份來中國考察。離去之前,對國民政府首長演說,並發表談話,嚴厲指責政府軍事措施與軍官腐敗貪婪。中國復興有待于振奮人心的領導者,徹底的、廣泛的實施政治經濟改革,武力斷不能消滅共產主義。他向杜魯門提出兩項建議:一是置東北於中、美、俄、英、法五國監護之下,或受聯合國託管;二是以五年為期,由美國給中國以經濟援助,切實改革,而不捲入內戰。杜魯門、馬歇爾均不接受。

  國民政府於魏德邁此行,初寄以厚望,終不免反感。蔣懷疑美國有意迫他引退,九月,他告訴全體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不再希望美國援助,當設法改善對俄關係。孫科亦對合眾社記者說,中國不能長期仿徨,若被迫傾向蘇俄,政府必能與中共獲致和解。十一月,馬歇爾宣布自一九四八年起,以三億美元貸予中國,每月二千萬元,自有安撫之意。但是國民政府希望的緊急與長期救濟則未獲同意。司徒雷登屢說,中國政府有解體的象徵,不能望蔣充任領袖,號召民眾,恢復軍隊作戰意志。國民政府要求十五億美元借款,遲至一九四八年七月,僅得到經濟援助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特別贈予(軍事援助)一億二千五百萬美元。

  ----------

  ②指五月外蒙侵入新疆北塔山言。

  就目前所知,中共似未得到蘇俄顯著物質援助。即以共軍在東北從蘇俄手中取得的武器而言,亦不及政府軍在關內受降所得者多。共軍在戰爭中之所以常占上風,軍民一體,士飽馬騰,為重大原因。政府文武官吏營私為己,傾軋妒忌,社會動盪,秩序幾不能保持。計劃作戰的機構與負責軍官,復於有意無意之中受中共利用,共軍對政府軍的一舉一動,大都明了,故無往而不利。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政府辦理行憲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絕大多數的當選者屬於國民黨的CC系,落選的青年黨、民社黨人,有絕食抗議,以死相爭者。政府強國民黨人退讓,又引起內部滋鬧。一九四八年三月,國民大會開幕,四月,蔣當選總統。覬覦副總統者多至六人,蔣屬意於孫科,坐鎮北平的李宗仁則志在必得,相爭不下。反李者謂李"加官"後將繼之以"逼宮",攘奪總統。李憤而退出競選,指有人壓迫統制。經四次投票,李宗仁償其所願,蔣極為不懌。國民黨提名孫科、陳立夫為立法院正、副院長,反對CC系的立法委員聯合抵制陳立夫未成。行政院長由前任經濟部長翁文灝擔任,但不得各方支持。時人民解放軍正馳騁中原。

  三、經濟的加速崩潰

  日本投降後,大家以為戰爭已了,封鎖解除,今後物資供應無虞,於是囤積的貨物湧入市場,物價突然回跌,黃金美鈔下瀉。①不意兩個月後,又復回漲,私營銀行錢莊為之倒閉,工商業為之停歇。一因內戰轉烈,中共以種種手段困擾政府,阻斷鐵路,攻奪礦區、鄉村,煤炭及農產品供給與消費中心隔絕。二因軍用浩繁,逃入政府區的難民,又須救濟,開支增大。三因重工業重心所在的東北為蘇俄占據,華北大半為中共控制,向該地區推進的政府軍給養,悉賴後方。四因接收混亂舞弊,日本的企業或被肢解,或陷停滯,復有不少民營工廠被軍政及特務人員指為偽產,擅行封閉,以致工人失業,坐吃山空,原料被盜,機器鏽蝕。加之輪船、火車、工廠缺乏燃料,無法照常行駛、生產。特務機關間有藉口肅清漢奸,搜刮勒索,其他擅作威福者亦多。人民怨憤莫名。②尤令社會痛心的為法幣與偽幣的兌換率之不合理。日本占領區的紙幣,在華中、華南有中央準備銀行的"中儲券",華北有聯合銀行的"聯儲券"。政府規定法幣與"中儲券"的比率為一對二百,③法幣與"聯儲券"的比率為一對五,均以四個月為期。收復區的人民爭以偽幣購實物,後方法幣又大量流入收復區,物價上漲,法幣發行額增加,收復了土地,失去了人心。一九四六年,另發行東北流通券,亦可流入關內,兌換法幣,強有力者,以之運販黃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