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頁
九月二十七日,蔣主席同意軍事政治商談。時政府軍正向張家口前進,周恩來分函蔣與馬歇爾,謂如不停止對張家口的攻勢,即認為政府公開表示全面破裂。十月一日,馬歇爾以備忘錄致蔣主席,如停戰不能獲致協議,將終止調解工作。蔣允許中共及民主同盟可共推國民政府委員十三名,如中共參加國民大會,實施整軍方案,共軍限期進入規定駐地,即停止軍事行動。周恩來要求恢復一月十三日及六月七日,即第一次停戰令及第二次停戰令生效時關內、關外共軍位置,無條件停止對張家口的攻勢,其他問題可經商談解決。十月四日,馬歇爾向蔣表示不能再參加談判,準備回國,並向雙方建議,政府停止進攻張家口十天,續行談判。十月一日,第三方面的民主同盟、青年黨代表出面調解,建議停攻張家口,緩開國民大會,召開協商綜合小組。同日,政府軍占領張家口。十六日,蔣提出恢復交通,華北、華中國、共軍暫駐現地,關內地方政權,由改組後之國民政府委員會解決等八點,俟中共同意,即下停止衝突令,召開五人會議,協議改組政府,召開三人會議,協議軍隊駐地及整編事宜。中共中央聲明必須承認停戰、政治協商兩協定的效力。但未提軍隊整編及統編協定,這時因為共軍已大量擴充,不願照原協定統編。
十月二十一日,周與第三方面代表自上海回南京,同日,蔣飛台北,一周後始歸,對於十六日的要求加以修改,主要為現地停戰,關內外政權均由改組後之國民政府處理,國民大會開會後即改組行政院。中共主張國民政府及行政院須同時改組,關內外地方政權依地方自治原則處理,國民大會由政治協商會議決定。十一月八日,蔣頒布第三次停戰令,另聲明國民大會不再延期,保留中共及其他黨派在大會的應有名額,根據十月十六日所提八點,商談停止衝突等辦法。中共謂政府單方面宣布停止軍事行動,事前未與中共協商,政治方面所提辦法與政協決議違背,要求停開國民大會,恢復一月間軍事位置。政府宣布國民大會延期三天舉行,中共堅持停開。十一月十五日,國民大會開幕,出席的為舊有代表及青年黨、民主社會黨(國家社會黨的改名)代表,中共、民主同盟拒不參加。會中對憲法草案、定都北平等問題爭論頗烈,終以蔣的影響,國都仍為南京,憲法草案仍照政府所提,於十二月二十五日通過,大會閉幕。
十一月十九日,周恩來離南京,抵延安後,對記者談話,如重開和談,須重新成立各黨派會議,組織聯合政府,召開新國民大會。行前馬歇爾詢以中共是否願由美國繼續斡旋,十二月三日,周復稱,如立即解散國民大會,恢復一月十三日之駐軍位置,和談可望再開,對於是否願由美國繼續調處,避而不答。
中共以國民黨的經濟困難日增,人心惶惶,士氣萎靡,中共在軍事上雖未占優勢,然亦屢挫政府軍,假以時日,最後必勝。周恩來謂六個月內可破壞政府軍攻勢,一年之內,政治與經濟機構將有重大變化。十二月一日,馬歇爾向蔣主席痛陳經濟軍事危機,共產力量非軍事行動可以消滅,必須使之納入政府。蔣謂共軍可望於八個月至十個月內全部殲滅,中國經濟以農村為基礎,無崩潰危險。參謀總長陳誠稱,一年內肅清共軍。
中共自六月以來,再三指責政府,同時民主同盟發動反美運動。九月二十三日起,上海等地舉行美軍退出中國運動周。十二月十八日,杜魯門宣布繼續協助中國實現民主團結,俟和平恢復,將加緊援助中國復興,在華美軍已減至一萬二千人。十二月二十四日,北平發生美兵姦污女生案,數千學生罷課示威,部分教授提出抗議,要求美軍撤退。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成都、重慶、武漢、昆明、廣州學生繼起響應,組織"全國學生抗暴聯合會",由是而有"為敦促美國政府改變對華政策全國學生簽名運動"、"抵制美貨運動"、"反對美國扶植日本運動"。
國民大會閉幕後,馬歇爾應蔣之請,發表談話,指中共對政府之極端懷疑,政府軍人對剿共之樂觀估計,均犯錯誤。政府改組,應仍予中共及民主同盟以參加機會,新憲法須真正實行,少數黨應參加政府,仍盼政府與中共談判。一九四七年一月,馬歇爾於學生反美聲中,離華回國。先一日,復發表報告,謂中國和平的最大障礙為國、共兩黨的猜疑,最有力的國民黨反動集團對於促成聯合政府的一切努力,無不加以反對,極端的共產黨人不惜任何手段又達其顛覆國民政府的目的。挽救目前局勢,有賴於政府與少數黨中的自由及優秀分子組成一良好政府。國民大會已制定一民主憲法。
一九四七年一月一日,蔣主席宣布,維護和平統一方針決不變更,中共問題仍以政治解決,政府決不關閉和談之門。政府人士向民主同盟、青年黨、民主社會黨表示,①願與中共竭誠商談停止衝突、改組政府等問題,準備派張治中赴延安接洽恢復和談,立即公布停戰令,由司徒雷登通知中共。中共答稱,必須取消國民大會所制憲法,恢復一年前停戰時的軍事位置,如政府接受,和談可在南京恢復。政府不允,惟仍望商談,下令現地停戰,整編軍隊,恢復交通,對於地方政權,願商合理解決辦法。中共猛烈抨擊,各地共軍大舉進攻。一月二十九日,司徒雷登聲明,終止美國政府與軍事三人小組及軍事調處執行部的關係。美國的調處徹底失敗。
十月二十一日,周與第三方面代表自上海回南京,同日,蔣飛台北,一周後始歸,對於十六日的要求加以修改,主要為現地停戰,關內外政權均由改組後之國民政府處理,國民大會開會後即改組行政院。中共主張國民政府及行政院須同時改組,關內外地方政權依地方自治原則處理,國民大會由政治協商會議決定。十一月八日,蔣頒布第三次停戰令,另聲明國民大會不再延期,保留中共及其他黨派在大會的應有名額,根據十月十六日所提八點,商談停止衝突等辦法。中共謂政府單方面宣布停止軍事行動,事前未與中共協商,政治方面所提辦法與政協決議違背,要求停開國民大會,恢復一月間軍事位置。政府宣布國民大會延期三天舉行,中共堅持停開。十一月十五日,國民大會開幕,出席的為舊有代表及青年黨、民主社會黨(國家社會黨的改名)代表,中共、民主同盟拒不參加。會中對憲法草案、定都北平等問題爭論頗烈,終以蔣的影響,國都仍為南京,憲法草案仍照政府所提,於十二月二十五日通過,大會閉幕。
十一月十九日,周恩來離南京,抵延安後,對記者談話,如重開和談,須重新成立各黨派會議,組織聯合政府,召開新國民大會。行前馬歇爾詢以中共是否願由美國繼續斡旋,十二月三日,周復稱,如立即解散國民大會,恢復一月十三日之駐軍位置,和談可望再開,對於是否願由美國繼續調處,避而不答。
中共以國民黨的經濟困難日增,人心惶惶,士氣萎靡,中共在軍事上雖未占優勢,然亦屢挫政府軍,假以時日,最後必勝。周恩來謂六個月內可破壞政府軍攻勢,一年之內,政治與經濟機構將有重大變化。十二月一日,馬歇爾向蔣主席痛陳經濟軍事危機,共產力量非軍事行動可以消滅,必須使之納入政府。蔣謂共軍可望於八個月至十個月內全部殲滅,中國經濟以農村為基礎,無崩潰危險。參謀總長陳誠稱,一年內肅清共軍。
中共自六月以來,再三指責政府,同時民主同盟發動反美運動。九月二十三日起,上海等地舉行美軍退出中國運動周。十二月十八日,杜魯門宣布繼續協助中國實現民主團結,俟和平恢復,將加緊援助中國復興,在華美軍已減至一萬二千人。十二月二十四日,北平發生美兵姦污女生案,數千學生罷課示威,部分教授提出抗議,要求美軍撤退。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成都、重慶、武漢、昆明、廣州學生繼起響應,組織"全國學生抗暴聯合會",由是而有"為敦促美國政府改變對華政策全國學生簽名運動"、"抵制美貨運動"、"反對美國扶植日本運動"。
國民大會閉幕後,馬歇爾應蔣之請,發表談話,指中共對政府之極端懷疑,政府軍人對剿共之樂觀估計,均犯錯誤。政府改組,應仍予中共及民主同盟以參加機會,新憲法須真正實行,少數黨應參加政府,仍盼政府與中共談判。一九四七年一月,馬歇爾於學生反美聲中,離華回國。先一日,復發表報告,謂中國和平的最大障礙為國、共兩黨的猜疑,最有力的國民黨反動集團對於促成聯合政府的一切努力,無不加以反對,極端的共產黨人不惜任何手段又達其顛覆國民政府的目的。挽救目前局勢,有賴於政府與少數黨中的自由及優秀分子組成一良好政府。國民大會已制定一民主憲法。
一九四七年一月一日,蔣主席宣布,維護和平統一方針決不變更,中共問題仍以政治解決,政府決不關閉和談之門。政府人士向民主同盟、青年黨、民主社會黨表示,①願與中共竭誠商談停止衝突、改組政府等問題,準備派張治中赴延安接洽恢復和談,立即公布停戰令,由司徒雷登通知中共。中共答稱,必須取消國民大會所制憲法,恢復一年前停戰時的軍事位置,如政府接受,和談可在南京恢復。政府不允,惟仍望商談,下令現地停戰,整編軍隊,恢復交通,對於地方政權,願商合理解決辦法。中共猛烈抨擊,各地共軍大舉進攻。一月二十九日,司徒雷登聲明,終止美國政府與軍事三人小組及軍事調處執行部的關係。美國的調處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