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重慶會談時,中共曾要求參加東北行政(見725頁),及中俄交涉僵持,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日,《解放日報》再表示對於東北問題的意見,主張成立地方性聯合政府,由東北人民及各黨派組成東北政務委員會,撤銷行營及其所屬機構,籌備人民普選各級民意機構及各級政府首長。二月八日,周恩來、董必武向張嘉璈建議,東北問題,應由政治方法解決,各黨派加入東北政治委員會,行營內由國共代表組織小組,就地解決軍事問題。十四日,延安發言人要求改組行營及各省政府,容納各黨派,承認抗日民主部隊及各省自治政府,限制國軍開入東北數量。國民黨如固執武力解決方針,衝突將繼續發生。這是東北戰爭行將擴大的先聲。

  國軍整編及共軍統編方案制訂後,三月一日,軍事三人小組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飛華北巡視停戰,及恢復交通狀況,分晤各地共軍高級將領。三月五日至六日,訪延安,毛澤東謂中共必用全力貫徹停戰、政治協商、整軍協定。馬歇爾深感欣慰,十一日返美,商對華經濟協助。十六日告華盛頓記者,中國正努力和平團結,美國應給以積極援助,建立一穩定政府。

  中國不肯全部接受蘇俄的經濟合作要求,俄軍亦不能永久霸占東北不去,馬林諾夫斯基一面加緊扶植共軍,一面聲言定期撤兵,但不能等待中國接防,只有交付現有的武力。中國如仍不同意經濟合作條件,即任共軍占領俄軍撤退地區。三月八日,王世傑告訴彼得羅夫,目前國內情形,無法再談經濟合作。三月十四日,瀋陽俄軍全撤,事前並未通知,瀋陽南北共軍到處攻擊,十七日,占領四平街。二十一日,長春俄軍亦開始後撤,不准中國軍隊跟進。

  蘇俄始終欲於撤兵前達成經濟目的,希望繼續商談,中國決定由中央主持。三月二十七日,彼得羅夫將張嘉璈在長春時與俄方所談經濟合作企業種類,通知外交部,大旨系根據王世傑要求先協助中國軍隊進入瀋陽以北地區。四月三日,長春俄軍宣布自各地撤退日期,對於中國接防之事,彼得羅夫謂於可能範圍之內予以協助。蔣主席主早日談判經濟合作問題。十三日,王世傑始向彼得羅夫說明合作原則與內容,所有日人財產均應賠償中國損失,蘇俄在合辦事業所占股份,系中國所讓給,為彼得羅夫所拒。十四日,長春俄軍撤離,共軍立即進攻。十六日,中俄又有一次談判,依然不協,和平接收已絕無可能。四月十八日,共軍占領長春,重慶《大公報》發表《可恥的長春之戰》社論,《新華日報》還以《慶長春》。一周後,哈爾濱亦為共軍所占。馬歇爾離重慶前,曾向國共建議,政府為恢復東北主權,得派兵占領必要地區,有權管轄南滿、中東鐵路兩旁三十公里地區,俄軍撤出地區,中共軍不得開入,為延安所拒。共軍攻占長春之日,馬歇爾回至重慶,勸告政府停戰,共軍退出長春,國共均不接受。四月二十一日,中共代表團發表聲明,責國民黨堅持訓政約法,一黨統治,始終不同意中共在國民政府委員中占十名及行政院政務委員中占四名的提議,否決權發生動搖。加以東北內戰嚴重,有牽入關內之勢。只有以上問題全部解決,中共方能考慮參加政府及國民大會。國民政府允延期召開國民大會,對於周恩來的東北停戰要求,則予拒絕。

  五月五日,國民政府自重慶遷回南京。大概由於東北共軍已經得手,六日,蘇俄大使館武官羅申奉莫斯科之命,復邀蔣主席往訪,又遭婉辭。據蔣事後自述,他如果接受,"今後外交只有依照俄共對華一貫策略,就是國共合作,共同組織聯合政府,向蘇俄一面倒。……自中蘇同盟條約訂立之後,我們在這樣重大犧牲之下,尚不能饜足其希望。……在蘇俄未能履行此約……之前,我實無與史達林會晤必要。……為了他獨占東北,必須先破壞中、美的關係,使中國完全孤立。如果……我與他會晤,無異於提供共產國際以離間中、美關係的一基本資料"。除了上述顧慮外,另一原因為國軍二十八萬人已開至東北,不難擊破共軍之主力。

  五月十六日,國軍在杜聿明指揮下,總攻四平街,與林彪統率的共軍,即東北民主聯軍激戰,兵力各約十五萬人。十九日,國軍獲勝,共軍向東北地區退卻。二十三日,國軍入長春,未再積極北進,主要原因為補給困難,戰志不揚,力有不逮。四月初,國軍曾失利於本溪湖,此次四平街勝利,得來亦殊艱辛。共軍南占鞍山、海城,①國軍後路受到威脅,縱令越過中長鐵路及松花江,直搗北滿,蘇俄可能別生釁端,如想根本摧毀共軍,甚少把握,不若為留餘地,作為甌脫。蔣主席接納馬歇爾的勸告,宣布自六月六日起,東北停戰十五天,撤回進向哈爾濱的部隊。此為第二次停戰令,滿期又延八天。

  政府的條件為東北共軍編為三師,移駐興安嶺以北,關內共軍退出熱河、察哈爾及山東煙臺、威海衛,並縮減兩師。中共要求東北長期停戰,重開政治協商會議,解決政府改組等事,東北共軍編為五師,退出地區不再駐兵,國軍撤離熱河、山東。政府改要求共軍於十天內退出蘇北、膠濟鐵路及熱河承德、東北安東、哈爾濱,可承認黑龍江、哈爾濱之中共地方官員。中共僅允減少蘇北、膠濟線兵力,或全部撤出,惟國軍不得進入。政府為了南京、上海的安全,定要共軍於一個月內撤至隴海鐵路以北,中共堅持保留地方政權及保安隊。六月三十日,東北停戰期滿,一無所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