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月九日,美國分別照會中俄,聲稱有關滿洲經濟問題的協商,不得妨礙門戶開放及各國機會均等原則。國務卿貝納斯復謂,日人在滿洲財產的處置,應由同盟國遠東委員會決定。於是主張對俄強硬者愈為有詞,重慶東北人士遊行請願,要求俄軍立即撤退,歸還奪去物資。蔣主席仍主與俄方談判,惟經濟合作辦法須俟撤兵完竣,政權接收後方可實行。十九日,俄大使彼得羅夫面告王世傑,如戰利品問題不能解決,則一切不能解決,並抗議反俄遊行。原定次日返長春的張嘉璈奉命從緩。

  二月二十二日,重慶學生約二萬人大舉示威,手舉刀刺史達林像,高呼"俄軍必須立即撤退"、"反對蘇俄一切新要求"、"打倒新帝國主義",搗毀《新華日報》營業部,其他各大城市學生紛紛響應。中共指為排外,國民黨陰謀推翻政治協商會議決議,莫斯科責中國政府獎勵反蘇宣傳,馬林諾夫斯基謂中國受第三國挑撥。蔣主席為了大局,宣稱東北問題必能合理解決,中俄友誼必須保持,希望人民行動勿逾越範圍,井對陳立夫痛責學生示威。二十七日,彼得羅夫抗議,指示威為有組織的舉動,且侮辱蘇俄最高領導人,中國政府須負其責。

  二月二十八日,美國務卿演說,不許用強迫或壓力侵略,亦反對用政治滲入,施行侵略。強國無權擅自駐兵於獨立國家,無權自解放區取走財物。此種行為違犯聯合國憲章,必要時美國將使用武力以衛護此憲章。三月四日,蘇俄答覆美國二月九日的照會,說是中俄曾討論合組公司,開發前被日本關東軍利用的部分企業,此種企業,蘇俄認為戰利品,並非排斥他國,無害於門戶開放。中國則指蘇俄的要求越出國際公法、國際慣例及中俄友好條約。美國不同意蘇俄的觀點,雖不反對中俄商談,惟應在中國管理滿洲行政之後。但美國政府終因人民深懼為中國問題捲入戰爭,未再有堅定表示。

  三月一日至十七日,國民黨舉行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第二次全體會議(二中全會),對於財政、經濟、外交問題,猛烈攻擊負責人,主張廢除中俄友好同盟條約;對於政治協商會議決議,要求懲辦國民黨代表,發言者大都為CC系。蔣一再說明國民黨對其他黨派不能不讓步。國際合作為世界趨勢,今後一切問題須用政治方法解決。會議通過下列各案:一、力謀中俄真正親善,遵守兩國友好同盟條約,迅速撤退東北俄軍,由國民政府派兵接防。二、信守政治協商會議決議,並盼中共切實履行軍隊整編及統編中共部隊為國軍方案。三、依照孫中山之建國大綱、五權憲法之基本原則,擬訂憲法草案。四、國民政府委員由國民政府主席提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選任。大會宣言復申明如期召開國民大會,還政於民。貫徹政治協商會議決議,貫徹軍隊國家化。所謂還政於民,亦即不能交與各黨各派,軍隊國家化,亦即中共不能擁有軍隊;國民政府委員由國民黨選任,亦即暫不放棄黨治。

  依照停戰令及政治協商會議決議,政府軍不得進入共區,中共得參加聯合政府。對於軍隊整編、統編方案,中共或更滿意。毛澤東原望共軍與國軍保持一對六或七的比例(見726頁),結果反而是一對五。不久他就生疑慮,特別是對政府組織案的實施。國民政府委員有決策權,涉及施政綱領的議案,須有委員三分之二贊成。全體委員為四十名,國民黨答應予中共八名,民主同盟四名。中共為保有否決權,要求與民主同盟合占十三名,國民黨不允。二中全會開幕前夕,延安已責國民黨欲推翻政治協商會議決議。會議期間,《新華日報)再三抨擊,謂國民黨的反動頑固派勢力的猖獗行動必須立即停止。會議結束,周恩來指其決議違反政治協商會議的決定。莫斯科亦說國民黨反動派分子囂張,反對中俄友好條約及政治協商會議決議,並受外國支持,作反俄運動。三月二十日,蔣主席在參政會說明政府今後工作,其中包括軍令、政令,召開國民大會,實施憲政。四月一日,復在參政會報告,政治協商會議並非制憲,訓政約法為國家大法,在憲法未頒行前不能廢止,擴充國民政府組織在集中力量,並非推翻國民政府基礎。東北主權行政必須完整,決不承認所謂中共之"民主聯軍"及民選政府。接收完成前,無內政可言,希望中共部隊接受統編。四月四日,周恩來再責國民黨破壞政治協商會議決議及停止衝突,恢復交通,軍隊整編、統編協定。並謂停戰協定及政治會議的一切決議,應施用於東北。六日,《解放日報》發表《駁蔣介石》社論,毫不留情的抨詆,說他"喪失東北有罪,收復東北無功","通敵賣國",大有不惜關閉談判之門之勢。

  三、關外戰爭擴大

  日本投降後,十四年來備受蹂躪的東北人民,無不渴望早日重睹漢家旌旗。政府軍遲遲不克到達,共軍捷足先至,各方爭先迎迓,滿洲國軍隊紛紛來歸。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來自長城內外的第八路軍,來自山東的新四軍及舊有的東北抗日聯軍、民主自衛軍、自治軍合組"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總司令,設總部於松花江下游的佳木斯。毛澤東自云:初來共軍約十萬人,十二月,擴大至二十餘萬人,一九四六年二月,已近五十萬人。雖得力於蘇俄的協助,而中共的政治運用關係尤大。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命中共中央東北局,積極建立政治根據地,以群眾工作為中心,發動清算漢奸鬥爭、減租和增加工資運動,組織團體,建立黨核心和群眾武裝、人民政權。次年初,又命展開生產運動,以農運為主,同時恢復工業生產,再展開民主選舉,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