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圖二十:一九四五年中共統治及軍事活動區
關於受降問題:中共主張重劃受降地區,參加受降工作。政府方面表示,在共軍接受中央命令之後,自可考慮。
中共對於此次談判,表面上似甚滿意。十月九日,毛澤東在張治中為他舉行的歡迎會上致詞,"要在蔣委員長領導之下,建立一和平、自由、民主團結、統一富強的中國。我們的合作是長期的合作"。"中國今日只有一條路,就是和,'和為貴',其他一切打算都是錯的。"他對國家前途樂觀。《解放日報》一再說國共會談已獲重要成果,必須使其實現。但是雙十協定不曾解決關鍵的具體問題。政府的一貫立場為軍事、政令的徹底統一,其他均可對中共寬容,中樞可讓,地方不讓;政治可讓,軍事不讓。中共的方針是中樞要爭,地方及軍事更要爭。毛之允許放棄南方若干地區,是由於力有不足,難以抵抗政府的壓力。至於北方根據地,不僅必須確保,且要大事擴張。毛回至延安後,十月十七日,對幹部報告,說是"解放區問題沒有解決,軍隊問題實際上也沒解決,已達成的協議,只是紙上的東西,要使其成為現實的,還要經過很大的努力。解放區有一萬萬人民,百萬軍隊,兩百萬民兵,任何人不敢小視,以往尚未被人消滅,何況現在?人家打來,我們就打"。一九三七年對國民黨讓步,實現了全國抗戰,這次雖讓出了南方若干地區,在北方則絕對不讓。軍隊縮編須與國民黨保持六與一或七與一比率,人數雖然縮減,但一枝槍、一粒子彈,都不能交出。
三、受降之戰
國共會談紀要中關於受降問題,等於懸案,毛澤東所說的解放區問題沒有解決,即指此而言。此一問題,關於今後勢力消長極大。因為有權受降,自可派兵接收日軍占領區,而日軍占領區與中共的解放區甚難劃分清楚。中共亦要爭取受降之權,接收日軍占領區,提議停止一切武裝衝突,各部隊暫留原地,即是不許政府軍進入日軍占領區。政府方面表示衝突自須停止,只要共軍不阻止政府行動,即無問題。因中共拒絕,未列入會談紀要,遂成為國共衝突的最大原因。
日軍投降後,華北、華東的大城,仍由日偽軍駐守,等待政府軍到達,距離共軍較近、日偽軍較少的大小百餘城鎮,如威海衛、煙臺、張家口等,兩周之內,均為共軍占領。華北鐵路多由共軍控制或在共軍包圍之中,為阻止政府軍前進,遭受破壞的,長達一千四百餘里。毛澤東去重慶的前二日,命令共軍繼續攻勢,儘可能奪取或切斷鐵路,廣占鄉村城市,不久控有蘇北、山東、河北、山西、綏遠的絕大部分及察哈爾全省、遼寧一部。毛澤東到重慶後,戰鬥仍未停止。政府軍得美國空運、海運的協助,運抵南北各大城,美國海軍陸戰隊亦分駐華北軍事要地。政府軍傅作義部收復歸綏等城後,續向綏東,為共軍拒退。閻錫山軍在晉東南地區失利。華東、華中政府軍雖比較得手,山西、河南、蘇北的近百座城鎮則為共軍所占。平漢鐵路北段、隴海鐵路東段及同蒲鐵路均被切斷,太原、開封、安陽被圍。毛離重慶後,周恩來與政府代表續行談判。政府要求恢復鐵路交通,中共要求停止進兵、進占,政府如向平、津運兵,須經協商。十月底,政府軍孫連仲部自河南沿平漢線北上,行抵河北磁縣、邯鄲遭共軍劉伯承部襲擊,一個軍叛變,兩個軍覆沒。政府代表主張雙方部隊暫各駐守原地,中共在鐵路線上之部隊移駐十公里以外,政府不派兵進駐,如在華北各鐵路運兵,允共同商定。中共要求政府軍自進占區及鐵路線撤退,保證不再進攻解放區。毛澤東在延安告訴記者,謂不許政府在鐵路上運兵,為有效的制止內戰的武器之一。要恢復交通,必須先解決受降、處置偽軍、實行解放區自治三問題。已進入各解放區及其附近的政府軍應立即撤回原防,由解放區軍隊接受敵人投降和駐防各城市與交通線,全部偽軍繳械遣散,承認解放區的人民民主自治,政府主將恢復交通、避免衝突事件,提交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共軍猛攻綏遠包頭、歸綏,鄂、豫交界,蘇北、山東、河北、山西境內激戰不已。
十一月,中共中央命解放區動員一切力量,保衛解放區,使農民普遍取得減租利益,使工人取得增加工資、改善待遇利益,同時又使地主還能生活,使工商業資本家還有利可圖,並發展生產,增加糧食和日用必需品,改善人民生活,救濟饑民、難民,發動群眾革命熱情,供給軍隊需要。蔣亦召集各地軍事長官,舉行復員整軍會議。毛所爭取的是人民的支持,蔣所重視的以軍隊為主。十一月二十五日,周恩來離重慶返延安,國共會議停頓。民主同盟號召反對內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學生罷課響應,被迫離職的雲南省主席龍雲舊部從中煽動,①學生與軍隊衝突,造成死傷二十餘人,加重了政府的困擾。東北的對俄交涉,尤令政府棘手。
四、中、俄東北接收與經濟合作談判
蘇俄對日本宣戰後,立即進兵東三省,並與外蒙軍南入熱河、察哈爾,七十八萬關東軍不戰而降。中國早知會有今日,為了順利的能自俄軍手中接收東北,是不得不簽訂中俄友好同盟條約的原因之一。蔣主席與赫爾利以為史達林的欲望既已滿足,不致不予履踐,似乎忽略了他對外蒙的堅決要求。他曾一再表示,不許中美的勢力進入外蒙,東北地位的重要遠過外蒙,他雖未便公開拒絕中國再有東北,但必然排斥美國的勢力。為扶持中共,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先將張家口讓交。九月初,林彪率領共軍取道熱河,疾趨遼寧;自山東煙臺渡海,經旅順、大連北上的共軍尤多。
關於受降問題:中共主張重劃受降地區,參加受降工作。政府方面表示,在共軍接受中央命令之後,自可考慮。
中共對於此次談判,表面上似甚滿意。十月九日,毛澤東在張治中為他舉行的歡迎會上致詞,"要在蔣委員長領導之下,建立一和平、自由、民主團結、統一富強的中國。我們的合作是長期的合作"。"中國今日只有一條路,就是和,'和為貴',其他一切打算都是錯的。"他對國家前途樂觀。《解放日報》一再說國共會談已獲重要成果,必須使其實現。但是雙十協定不曾解決關鍵的具體問題。政府的一貫立場為軍事、政令的徹底統一,其他均可對中共寬容,中樞可讓,地方不讓;政治可讓,軍事不讓。中共的方針是中樞要爭,地方及軍事更要爭。毛之允許放棄南方若干地區,是由於力有不足,難以抵抗政府的壓力。至於北方根據地,不僅必須確保,且要大事擴張。毛回至延安後,十月十七日,對幹部報告,說是"解放區問題沒有解決,軍隊問題實際上也沒解決,已達成的協議,只是紙上的東西,要使其成為現實的,還要經過很大的努力。解放區有一萬萬人民,百萬軍隊,兩百萬民兵,任何人不敢小視,以往尚未被人消滅,何況現在?人家打來,我們就打"。一九三七年對國民黨讓步,實現了全國抗戰,這次雖讓出了南方若干地區,在北方則絕對不讓。軍隊縮編須與國民黨保持六與一或七與一比率,人數雖然縮減,但一枝槍、一粒子彈,都不能交出。
三、受降之戰
國共會談紀要中關於受降問題,等於懸案,毛澤東所說的解放區問題沒有解決,即指此而言。此一問題,關於今後勢力消長極大。因為有權受降,自可派兵接收日軍占領區,而日軍占領區與中共的解放區甚難劃分清楚。中共亦要爭取受降之權,接收日軍占領區,提議停止一切武裝衝突,各部隊暫留原地,即是不許政府軍進入日軍占領區。政府方面表示衝突自須停止,只要共軍不阻止政府行動,即無問題。因中共拒絕,未列入會談紀要,遂成為國共衝突的最大原因。
日軍投降後,華北、華東的大城,仍由日偽軍駐守,等待政府軍到達,距離共軍較近、日偽軍較少的大小百餘城鎮,如威海衛、煙臺、張家口等,兩周之內,均為共軍占領。華北鐵路多由共軍控制或在共軍包圍之中,為阻止政府軍前進,遭受破壞的,長達一千四百餘里。毛澤東去重慶的前二日,命令共軍繼續攻勢,儘可能奪取或切斷鐵路,廣占鄉村城市,不久控有蘇北、山東、河北、山西、綏遠的絕大部分及察哈爾全省、遼寧一部。毛澤東到重慶後,戰鬥仍未停止。政府軍得美國空運、海運的協助,運抵南北各大城,美國海軍陸戰隊亦分駐華北軍事要地。政府軍傅作義部收復歸綏等城後,續向綏東,為共軍拒退。閻錫山軍在晉東南地區失利。華東、華中政府軍雖比較得手,山西、河南、蘇北的近百座城鎮則為共軍所占。平漢鐵路北段、隴海鐵路東段及同蒲鐵路均被切斷,太原、開封、安陽被圍。毛離重慶後,周恩來與政府代表續行談判。政府要求恢復鐵路交通,中共要求停止進兵、進占,政府如向平、津運兵,須經協商。十月底,政府軍孫連仲部自河南沿平漢線北上,行抵河北磁縣、邯鄲遭共軍劉伯承部襲擊,一個軍叛變,兩個軍覆沒。政府代表主張雙方部隊暫各駐守原地,中共在鐵路線上之部隊移駐十公里以外,政府不派兵進駐,如在華北各鐵路運兵,允共同商定。中共要求政府軍自進占區及鐵路線撤退,保證不再進攻解放區。毛澤東在延安告訴記者,謂不許政府在鐵路上運兵,為有效的制止內戰的武器之一。要恢復交通,必須先解決受降、處置偽軍、實行解放區自治三問題。已進入各解放區及其附近的政府軍應立即撤回原防,由解放區軍隊接受敵人投降和駐防各城市與交通線,全部偽軍繳械遣散,承認解放區的人民民主自治,政府主將恢復交通、避免衝突事件,提交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共軍猛攻綏遠包頭、歸綏,鄂、豫交界,蘇北、山東、河北、山西境內激戰不已。
十一月,中共中央命解放區動員一切力量,保衛解放區,使農民普遍取得減租利益,使工人取得增加工資、改善待遇利益,同時又使地主還能生活,使工商業資本家還有利可圖,並發展生產,增加糧食和日用必需品,改善人民生活,救濟饑民、難民,發動群眾革命熱情,供給軍隊需要。蔣亦召集各地軍事長官,舉行復員整軍會議。毛所爭取的是人民的支持,蔣所重視的以軍隊為主。十一月二十五日,周恩來離重慶返延安,國共會議停頓。民主同盟號召反對內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學生罷課響應,被迫離職的雲南省主席龍雲舊部從中煽動,①學生與軍隊衝突,造成死傷二十餘人,加重了政府的困擾。東北的對俄交涉,尤令政府棘手。
四、中、俄東北接收與經濟合作談判
蘇俄對日本宣戰後,立即進兵東三省,並與外蒙軍南入熱河、察哈爾,七十八萬關東軍不戰而降。中國早知會有今日,為了順利的能自俄軍手中接收東北,是不得不簽訂中俄友好同盟條約的原因之一。蔣主席與赫爾利以為史達林的欲望既已滿足,不致不予履踐,似乎忽略了他對外蒙的堅決要求。他曾一再表示,不許中美的勢力進入外蒙,東北地位的重要遠過外蒙,他雖未便公開拒絕中國再有東北,但必然排斥美國的勢力。為扶持中共,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先將張家口讓交。九月初,林彪率領共軍取道熱河,疾趨遼寧;自山東煙臺渡海,經旅順、大連北上的共軍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