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41}{42}《甲申朝事小紀》,初編,卷十,禁御秘聞,天子巧藝。
{43}《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44}她的比較有名的前輩,數東漢時安帝乳母王聖。王聖被封為“野王君”(野王,地名),“煽動內外,競為侈虐”,頗為了得。不過“野王君”只是弄權而已,故事的豐富性較諸客氏相差不是一星半點;就為禍之烈、個性張揚之充分而言,客氏皆屬登峰造極,“獨一無二”。
{45}《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46}朱長祚:《玉鏡新譚》,卷九,爰書。
{47}印鸞章:《明鑑》,卷十四,熹宗。
{48}沈起鳳:《稗說》,卷二,魏忠賢盜柄。
{49}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集部、別集類,同治癸亥二月初六日,茨郵詠史新樂府。
{50}史玄:《舊京遺事》。
{51}《稗說》,卷二,魏忠賢盜柄。
{52}{53}“宦者趙進教、徐應元、魏忠賢三人,相為嫖友。”(《甲申朝事小紀》,初編,卷十,宦者姦淫。)
{54}{55}《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56}《甲申朝事小紀》,初編,卷十,禁御秘聞,客媼始末。
{57}{58}{59}參見任道斌:《出版說明》,《甲申朝事小紀》,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
{60}《熹宗實錄》,卷十四。
{61}《熹宗實錄》,卷十五。
{62}《熹宗實錄》,卷十一。
{63}《熹宗實錄》,卷十五。
{64}《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65}《越縵堂讀書記》,集部、別集類,同治癸亥二月初六日,茨郵詠史新樂府。
{66}{67}劉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內府衙門識掌。
{68}《明史》,列傳第二。
{69}《甲申朝事小紀》初編,卷十,禁御秘聞,客禍絕嗣。
{70}《先撥志始》卷上,萬曆起至天啟四年止。
{71}{72}《酌中志》,卷八,兩朝椒難紀略。
{73}《明清史講義》。
{74}《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75}《玉鏡新譚》,卷一,原始。
{76}《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77}《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78}《玉鏡新譚》,卷一,原始。
{79}《萬曆野獲編》,卷六,內監,丐閹。
{80}《玉鏡新譚》,卷一,原始。
{81}《稗說》,卷二,魏忠賢盜柄。
{82}《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83}相關引述,出處均同上,不贅一一。
{84}《稗說》,卷二,魏忠賢盜柄。
{85}{86}《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87}《明清史講義》。
{88}《酌中志》,卷十五,逆賢羽翼紀略。
{89}《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90}《恩格斯致斐·拉薩爾》,《*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346頁,人民出版社,1972。
{91}“黨爭”詳情,後面還將單獨敘述。
{92}《三垣筆記》,下,弘光。
{93}《明清史講義》。
{94}《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95}{96}《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97}《先撥志始》,卷上,萬曆起至天啟四年止。
{98}《玉鏡新譚》,卷七,建祠。
{99}《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100}《明史》,志第四十九,職官二。
{101}《三垣筆記》,附識上,崇禎。
{102}《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103}《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104}《玉鏡新譚》,卷七,敗局。
{105}《國榷》,卷八十八,天啟七年十一月。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66)
{106}《崇禎長編》,卷三。
{107}《明清史講義》。
{108}吳應箕:《東林本末》。
{109}{110}劉承干:《三垣筆記跋》。
{111}{112}《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113}《熹宗天啟實錄》(梁本),卷四十一。
{114}{115}《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116}《酌中志》,卷十五,逆賢羽翼紀略。
{117}《國榷》,卷八十六,熹宗天啟四年。
{118}《熹宗天啟實錄》(梁本),卷四十三。
{119}《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120}{121}《玉鏡新譚》,卷二,羅織。
{122}《國榷》,卷八十六,熹宗天啟四年。
{123}《三朝野記》,卷二下,天啟朝紀事,三年癸亥。
{124}《啟禎野乘一集》,卷一,葉文忠公傳。
{125}{126}{127}{128}{129}《熹宗天啟實錄》(梁本),卷四十七。
{130}《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131}他就是前面敘嚴嵩事時,路過嚴嵩老家意外發現嚴嵩鄉聲極好的那個大學士。
{132}《三朝野記》,卷三上,乙丑正月起。
{133}《酌中志》,卷十一,外廷線索紀略。《東林點將錄》的詳細名單,見《先撥志始》,卷上,萬曆起天啟四年止。
{134}《三垣筆記》,上,崇禎。
{135}《三朝野記》,卷三上,乙丑正月起。
{43}《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44}她的比較有名的前輩,數東漢時安帝乳母王聖。王聖被封為“野王君”(野王,地名),“煽動內外,競為侈虐”,頗為了得。不過“野王君”只是弄權而已,故事的豐富性較諸客氏相差不是一星半點;就為禍之烈、個性張揚之充分而言,客氏皆屬登峰造極,“獨一無二”。
{45}《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46}朱長祚:《玉鏡新譚》,卷九,爰書。
{47}印鸞章:《明鑑》,卷十四,熹宗。
{48}沈起鳳:《稗說》,卷二,魏忠賢盜柄。
{49}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集部、別集類,同治癸亥二月初六日,茨郵詠史新樂府。
{50}史玄:《舊京遺事》。
{51}《稗說》,卷二,魏忠賢盜柄。
{52}{53}“宦者趙進教、徐應元、魏忠賢三人,相為嫖友。”(《甲申朝事小紀》,初編,卷十,宦者姦淫。)
{54}{55}《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56}《甲申朝事小紀》,初編,卷十,禁御秘聞,客媼始末。
{57}{58}{59}參見任道斌:《出版說明》,《甲申朝事小紀》,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
{60}《熹宗實錄》,卷十四。
{61}《熹宗實錄》,卷十五。
{62}《熹宗實錄》,卷十一。
{63}《熹宗實錄》,卷十五。
{64}《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65}《越縵堂讀書記》,集部、別集類,同治癸亥二月初六日,茨郵詠史新樂府。
{66}{67}劉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內府衙門識掌。
{68}《明史》,列傳第二。
{69}《甲申朝事小紀》初編,卷十,禁御秘聞,客禍絕嗣。
{70}《先撥志始》卷上,萬曆起至天啟四年止。
{71}{72}《酌中志》,卷八,兩朝椒難紀略。
{73}《明清史講義》。
{74}《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75}《玉鏡新譚》,卷一,原始。
{76}《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77}《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78}《玉鏡新譚》,卷一,原始。
{79}《萬曆野獲編》,卷六,內監,丐閹。
{80}《玉鏡新譚》,卷一,原始。
{81}《稗說》,卷二,魏忠賢盜柄。
{82}《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83}相關引述,出處均同上,不贅一一。
{84}《稗說》,卷二,魏忠賢盜柄。
{85}{86}《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87}《明清史講義》。
{88}《酌中志》,卷十五,逆賢羽翼紀略。
{89}《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90}《恩格斯致斐·拉薩爾》,《*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346頁,人民出版社,1972。
{91}“黨爭”詳情,後面還將單獨敘述。
{92}《三垣筆記》,下,弘光。
{93}《明清史講義》。
{94}《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95}{96}《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97}《先撥志始》,卷上,萬曆起至天啟四年止。
{98}《玉鏡新譚》,卷七,建祠。
{99}《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100}《明史》,志第四十九,職官二。
{101}《三垣筆記》,附識上,崇禎。
{102}《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103}《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104}《玉鏡新譚》,卷七,敗局。
{105}《國榷》,卷八十八,天啟七年十一月。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66)
{106}《崇禎長編》,卷三。
{107}《明清史講義》。
{108}吳應箕:《東林本末》。
{109}{110}劉承干:《三垣筆記跋》。
{111}{112}《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113}《熹宗天啟實錄》(梁本),卷四十一。
{114}{115}《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116}《酌中志》,卷十五,逆賢羽翼紀略。
{117}《國榷》,卷八十六,熹宗天啟四年。
{118}《熹宗天啟實錄》(梁本),卷四十三。
{119}《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120}{121}《玉鏡新譚》,卷二,羅織。
{122}《國榷》,卷八十六,熹宗天啟四年。
{123}《三朝野記》,卷二下,天啟朝紀事,三年癸亥。
{124}《啟禎野乘一集》,卷一,葉文忠公傳。
{125}{126}{127}{128}{129}《熹宗天啟實錄》(梁本),卷四十七。
{130}《酌中志》,卷十四,客魏始末紀略。
{131}他就是前面敘嚴嵩事時,路過嚴嵩老家意外發現嚴嵩鄉聲極好的那個大學士。
{132}《三朝野記》,卷三上,乙丑正月起。
{133}《酌中志》,卷十一,外廷線索紀略。《東林點將錄》的詳細名單,見《先撥志始》,卷上,萬曆起天啟四年止。
{134}《三垣筆記》,上,崇禎。
{135}《三朝野記》,卷三上,乙丑正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