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至焦家橋,炮聲忽寂。見城上守兵疾走如飛,亂滾至城下。
予下驢站立。有二三百男婦,自西來。云:已進城矣。
少頃,又有二三百人來。云:“好了,好了,不殺人了!速粘‘順民’二字於門首!”
百姓有覓得黃紙者,有得紅紙者,俱書“順民”二字,粘於門。
少頃,復設香案,粘黃紙一條,書“大順永昌皇帝萬歲!萬萬歲!”
賊兵俱白帽、青衣,御甲負箭,啣【銜】枚貫走。百姓俱閉。有行走者,避於道旁,亦不相詰【闖軍並不攔問百姓】。寂然無聲,惟聞甲馬之間。
【闖軍】大叫云:“有驢馬者,速獻出!敢藏匿者,斬!”
【百姓】有驢馬者,即牽出。
少頃,將大宅【富人之家】斬門而入,小宅【普通市民】插令旗於門首,以示欲用之意。
予時避於焦家橋胡同內。
至午後,百姓粘“順民”二字於帽上,往來奔走如故。平定、阜城、崇文、齊化諸門,俱以是時破矣。{232}
從初時驚恐、逃亂,到心態漸趨平穩,再到市面很快恢復正常,僅僅二三個時辰,改朝換代的動盪,即變成百姓“往來奔走如故”。這是來自一位前政府中下層官員的描述,應該說是客觀可信的。
趙士錦同樣提到那兩個因搶劫前門商鋪遭到處決的闖軍士兵:“賊初入城,有兵二人,搶前門舖【鋪】中紬【綢】緞,即磔殺之,以手足釘於前門左柵欄上。予目擊之。”{233}
這樣的軍隊,配得上“王者之師”的稱讚。
可惜,這種情形只維持了不到一天的時間。
白天,北京市民還在為先前的恐慌暗暗好笑,感覺自己庸人自擾,以為滄海桑田之變,不過爾爾。夜幕剛剛降臨,人們就意識到大事不妙。對闖軍入城紀律井然做過客觀陳述的趙士錦寫道:
日間,百姓尚不知苦。至夜,則以防奸細為名,將馬兵攔截街坊出路。兵丁斬門而入,掠金銀,*女。民始苦之。至夜皆然。
這是普遍一致的報導:
賊初入城,先拏娼妓小唱,漸及良家女。良子弟臉稍白者,輒為拏去,或哀求還家,仍以賊隨之。婦女淫污死者,井洿【水塘】梁屋皆滿。{234}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63)
賊兵初入人家,曰“借鍋爨”。少焉,曰“借床眠”。頃之,曰“借汝妻女姊妹作伴”……安福胡同一夜,婦女死者三百七十餘人。{235}
剛進城的紀律井然,表明闖軍並非不曾意識到改變流寇作風的重要性。然而,看起來這一認識僅僅是農民軍少數領導人(李自成、李岩等)才有,另一些或更多的領導人,以及普通官兵,則並不真正接受。有報導稱,違紀士兵將民女擄至城牆上*之後,懼怕被路過的將領發現受責,“竟向城外拋下”。還有報導稱,軍紀弛亂後,李自成曾試圖制止,士兵竟一片譁然,說:“皇帝讓汝做,金銀婦女不讓我輩耶?”{236}
士兵敢於如此,不過是上行下效。
闖軍頭號大將劉宗敏,便是表率。進城後,劉日夜唯以弄錢、搞女人為能事。趙士錦作為被劉宗敏扣押者,有機會目擊許多這類事。“是日【三月二十日】,予在宗敏宅前,見一少婦,美而艷———數十女人隨之而入———系某國公家媳婦也。”“每日金銀酒器疋衣服輦載到劉宗敏所,予見其廳內段疋堆積如山。金銀兩處收貯。大牛車裝載衣服,高與屋齊。”四月七日,李自成到劉宗敏寓所議事,親眼看見三進院落之中,幾百人在受刑(所謂“追贓”),有的已經奄奄一息,李“不忍聽聞,問宗敏得銀若干。宗敏以數對。自成曰:‘天象不吉,宋軍師【宋獻策】言應省刑,此輩宜放之。’宗敏唯唯。”實際上,李自成似無力約束劉宗敏。作為登基的熱身活動,需要“勸進”,劉宗敏大不滿:“我與他同做響馬,何故拜他?”{237}
所以,單看闖軍進北京城的頭半天,頗像王者之師,頗像約三百年前攻克金陵的另一支農民軍;但僅隔幾個時辰,一到晚上,就不像了。
為什麼朱元璋在金陵待下去,李自成卻在區區四十天後,就不得不從北京落荒而走?答案就出在進城頭一天這幾個時辰之間。
頗有人替李自成鳴不平,以為他冤得慌。我看不出道理何在。固然,搞錢搞女人,搶劫*的,不是他,他甚至還試圖加以制止。可是《三字經》說過:“養不教,父之過。”一個家庭搞不好,做父親的難辭其咎;何況一支軍隊的領袖,一個新興國家的立國者?他如果是個稱職的領袖,會早早做到根本不讓類似情形發生,而不是發生了再臨時去制止。
歸根結底,是他的責任。他並不曾做好奪取北京城的準備,結果卻來了。
於是,北京城告訴他:不成,你來的不是時候;你還不配;你走吧。
人們本以為歷史上第二個洪武爺已經出現,豈料,幾個時辰後就發現原來是誤會。歷史家用於描述朱元璋的那些詞兒:起於底層,天生豪傑,百折不撓,眾望所歸……都還可以繼續用在李自成身上,不過,有一個可以用於朱元璋的詞兒,難以用於李自成———這個詞是“雄才大略”。闖軍進城後的糟糕表現,說明它的領導者缺乏“雄才大略”。
予下驢站立。有二三百男婦,自西來。云:已進城矣。
少頃,又有二三百人來。云:“好了,好了,不殺人了!速粘‘順民’二字於門首!”
百姓有覓得黃紙者,有得紅紙者,俱書“順民”二字,粘於門。
少頃,復設香案,粘黃紙一條,書“大順永昌皇帝萬歲!萬萬歲!”
賊兵俱白帽、青衣,御甲負箭,啣【銜】枚貫走。百姓俱閉。有行走者,避於道旁,亦不相詰【闖軍並不攔問百姓】。寂然無聲,惟聞甲馬之間。
【闖軍】大叫云:“有驢馬者,速獻出!敢藏匿者,斬!”
【百姓】有驢馬者,即牽出。
少頃,將大宅【富人之家】斬門而入,小宅【普通市民】插令旗於門首,以示欲用之意。
予時避於焦家橋胡同內。
至午後,百姓粘“順民”二字於帽上,往來奔走如故。平定、阜城、崇文、齊化諸門,俱以是時破矣。{232}
從初時驚恐、逃亂,到心態漸趨平穩,再到市面很快恢復正常,僅僅二三個時辰,改朝換代的動盪,即變成百姓“往來奔走如故”。這是來自一位前政府中下層官員的描述,應該說是客觀可信的。
趙士錦同樣提到那兩個因搶劫前門商鋪遭到處決的闖軍士兵:“賊初入城,有兵二人,搶前門舖【鋪】中紬【綢】緞,即磔殺之,以手足釘於前門左柵欄上。予目擊之。”{233}
這樣的軍隊,配得上“王者之師”的稱讚。
可惜,這種情形只維持了不到一天的時間。
白天,北京市民還在為先前的恐慌暗暗好笑,感覺自己庸人自擾,以為滄海桑田之變,不過爾爾。夜幕剛剛降臨,人們就意識到大事不妙。對闖軍入城紀律井然做過客觀陳述的趙士錦寫道:
日間,百姓尚不知苦。至夜,則以防奸細為名,將馬兵攔截街坊出路。兵丁斬門而入,掠金銀,*女。民始苦之。至夜皆然。
這是普遍一致的報導:
賊初入城,先拏娼妓小唱,漸及良家女。良子弟臉稍白者,輒為拏去,或哀求還家,仍以賊隨之。婦女淫污死者,井洿【水塘】梁屋皆滿。{234}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 難兄難弟:由校和由檢(63)
賊兵初入人家,曰“借鍋爨”。少焉,曰“借床眠”。頃之,曰“借汝妻女姊妹作伴”……安福胡同一夜,婦女死者三百七十餘人。{235}
剛進城的紀律井然,表明闖軍並非不曾意識到改變流寇作風的重要性。然而,看起來這一認識僅僅是農民軍少數領導人(李自成、李岩等)才有,另一些或更多的領導人,以及普通官兵,則並不真正接受。有報導稱,違紀士兵將民女擄至城牆上*之後,懼怕被路過的將領發現受責,“竟向城外拋下”。還有報導稱,軍紀弛亂後,李自成曾試圖制止,士兵竟一片譁然,說:“皇帝讓汝做,金銀婦女不讓我輩耶?”{236}
士兵敢於如此,不過是上行下效。
闖軍頭號大將劉宗敏,便是表率。進城後,劉日夜唯以弄錢、搞女人為能事。趙士錦作為被劉宗敏扣押者,有機會目擊許多這類事。“是日【三月二十日】,予在宗敏宅前,見一少婦,美而艷———數十女人隨之而入———系某國公家媳婦也。”“每日金銀酒器疋衣服輦載到劉宗敏所,予見其廳內段疋堆積如山。金銀兩處收貯。大牛車裝載衣服,高與屋齊。”四月七日,李自成到劉宗敏寓所議事,親眼看見三進院落之中,幾百人在受刑(所謂“追贓”),有的已經奄奄一息,李“不忍聽聞,問宗敏得銀若干。宗敏以數對。自成曰:‘天象不吉,宋軍師【宋獻策】言應省刑,此輩宜放之。’宗敏唯唯。”實際上,李自成似無力約束劉宗敏。作為登基的熱身活動,需要“勸進”,劉宗敏大不滿:“我與他同做響馬,何故拜他?”{237}
所以,單看闖軍進北京城的頭半天,頗像王者之師,頗像約三百年前攻克金陵的另一支農民軍;但僅隔幾個時辰,一到晚上,就不像了。
為什麼朱元璋在金陵待下去,李自成卻在區區四十天後,就不得不從北京落荒而走?答案就出在進城頭一天這幾個時辰之間。
頗有人替李自成鳴不平,以為他冤得慌。我看不出道理何在。固然,搞錢搞女人,搶劫*的,不是他,他甚至還試圖加以制止。可是《三字經》說過:“養不教,父之過。”一個家庭搞不好,做父親的難辭其咎;何況一支軍隊的領袖,一個新興國家的立國者?他如果是個稱職的領袖,會早早做到根本不讓類似情形發生,而不是發生了再臨時去制止。
歸根結底,是他的責任。他並不曾做好奪取北京城的準備,結果卻來了。
於是,北京城告訴他:不成,你來的不是時候;你還不配;你走吧。
人們本以為歷史上第二個洪武爺已經出現,豈料,幾個時辰後就發現原來是誤會。歷史家用於描述朱元璋的那些詞兒:起於底層,天生豪傑,百折不撓,眾望所歸……都還可以繼續用在李自成身上,不過,有一個可以用於朱元璋的詞兒,難以用於李自成———這個詞是“雄才大略”。闖軍進城後的糟糕表現,說明它的領導者缺乏“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