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書》云:行汗勿床懸腳,久成血痹,足痛腰疼。真人曰:夜行常啄齒,殺鬼邪。又疾行損筋,行不得令人失氣。又行及乘馬,不用回顧,則神去。凡欲行來,常存 魁罡在頭上,所向皆吉。行不多言,恐神散而損氣。夜行常啄齒,啄齒亦無限數也,煞鬼邪。鬼邪畏啄齒聲,是故不敢犯人。夜行及冥臥,心中恐者,存日月還入於 明堂中,須臾百邪自滅,山居恆爾此為佳。夜歸左手或右手,以中指書手心,作“我是鬼”三字,再握固,則不恐懼。沈存中《筆談草閒》有黃花蜘蛛,名天蛇。遭 其螫仍濡露,則病如癩,通身潰爛,露涉者慎之。
《書》云:大霧不宜遠行,行宜飲少酒,以御露瘴。昔有三人早行,一食粥而病,一空腹而死,一飲酒而健,酒能壯氣,辟霧瘴也。
卷之二:坐臥
《書》云:久坐傷肉,久臥傷氣,坐勿背日,勿當風濕,成勞;坐臥於墓之傍,精神自散。
《書》云: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為痹,凝脈為血行不利,凝於足為厥。
《書》云:燈燭而臥,神魂不安。臥宜側身屈膝,不損心氣,覺宜舒展,精神不散,舒臥招邪魅。孔子云:寢不屍。
《書》云:寢不得言語,五臟如懸,磬不懸,不可發聲。
孔子曰:寢不言。
《書》云:臥不可戲將筆墨畫其面,魂不歸體。
《書》云:臥勿以腳懸踏高處,久成腎水,損房足冷。
《書》云:臥魘魂魄外,為邪所執,宜暗喚,忌以火照,照則神魂入,乃至死於燈前。魘者本由明出,不忌火,並不宜近喚及急喚,亦喜失神魂也。
《書》云:臥處頭邊勿安火爐,日久引火氣,頭重目赤鼻干,發腦癰瘡癤。
《書》云:臥習閉口,氣不失,邪不入。若張口久成消渴,無血色。又夜臥勿覆頭,得長壽。濯足而臥,四肢無冷病。又醉臥當風,使人發。醉臥黍穰中,發瘡,患大風眉墮。又雷鳴時,仰臥星月下,裸臥當風中,醉臥以人扇之,皆不可也。隱居云:臥處須當傍虛歇,烘烘衣衾常損人。
《書》云:飽食即臥,久成氣病,腰痛,百疴不消,成積聚。
《書》云:汗出不可露臥及浴,使人身振,寒熱風疹。
《西山記》:坐臥於墓之間,精神自散。枯木大樹之下不可息,防陰氣觸人陽神。孫真人曰:坐臥莫當風,頻於暖處浴。
《書》云:坐臥處有隙風急避之,尤不宜體虛年老之人。昔有人三代不壽,問彭祖,祖觀其寢處,果有一穴,當其腦戶,令塞之,遂得壽。蓋隙風入耳吹腦,則陽氣散。頭者諸陽所聚,以主生也。
卷之二:沐浴洗面
《書》云:頻沐者,氣壅於腦,滯於中,令形瘦體重,久而經絡不通暢。
《書》云:飽食沐發,冷水洗頭,飲水沐頭,熱泔洗頭,冷水濯足,皆令人頭風。
《書》云:新沐發勿令當風,勿濕縈髻,勿濕頭臥,令人頭風、眩悶及生白屑、發禿、面黑、齒痛、耳聾。
《書》云:女人月事來不可洗頭,或因感疾,終不可治。
《書》云:沐浴漬水而臥,積氣在小腹與陰,成腎痹。
《書》云:炊湯經宿洗體成癬,洗面無光,作甑哇瘡。
《書》云:頻浴者,血凝而氣散,體雖澤而氣自損,故有癰、疽、瘡、癤之疾者,氣不勝血,神不勝形也。
《書》云:時病新愈,冷水洗浴,損心胞。
《書》云:盛暑沖熱,冷水洗手,尚令五臟乾枯,況沐浴乎?
《書》云:因汗入水,即成骨痹。昔有名醫將入蜀,見負薪者,猛汗河浴。
醫曰:此人必死,隨而救之。其人入店中,取大蒜細切,熱面澆之,食之汗出如雨。
醫曰:“貧下人且知藥,況富貴乎。”遂不入蜀。
《書》云:遠行觸熱,逢河勿洗,面生烏。
《閒覽》云:目疾切忌浴,令人目盲。白彥良壯歲,常患赤目。道人曰:但能不沐頭,則不病此。彥良記之,七十餘更無眼疾。
卷之二:櫛發
真人曰:發多櫛,去風明目,不死之道。曰:頭髮梳百度。陶隱居云:飽則人浴飢則梳,梳多浴少益心目。故道家晨梳,常以百二十為數。
真人曰:發宜多櫛,手宜在面,齒宜數叩,精宜常咽,氣宜精煉。此五者,所謂子欲不終,修崑崙耳。
安樂詩云:發是血之餘,一日一次梳。通血脈,散風濕。
《瑣碎錄》云:亂發藏臥房壁中,久招不祥。又云:勿令發覆面,不祥。頭髮不可在魚中食之,殺人。
《本草》云:收自己亂頭髮,洗淨,干,每一兩入椒五十粒,泥固封,入爐,大火一煅,如黑糟,細研,酒服一錢匕,髭髮長黑。劉安君燒自己發,合頭垢等分,合服如大豆許三丸,名曰還精。令頭不白,服氣積義。
劉根曰:取七歲男齒女發,與己頸垢合燒,服之一歲,則不知老,常為之,使老有少容也。
《書》云:凡梳頭髮及爪皆理之,勿投水火,正爾拋擲。一則敬父母之遺體,二則有鳥,曰鵠,夜入人家,取其爪發,則傷魂。
《書》云:發落諸飲食中,食之成瘕。
宋明帝宮人腰痛引心,發則氣絕,徐文伯曰:“發瘕也。”以油灌之,吐物長二尺,頭已成蛇,懸柱上水瀝盡,惟餘一發。
唐?甄立言為太常,昔有病人心腹滿煩彌瘴,診曰:“誤食發而然。”令餌雄黃,吐一蛇,如拇指大,無目。燒之,有發氣,若頭尾全,誤食必然。
卷之二:大小腑
《書》云: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忍大便成五痔。
《書》云:弩小便,足膝冷呼氣;弩大便,膝痛目澀。
《書》云:或飲食,或走馬,或疾走,或為寒熱所迫,令胞轉,臍下痛,胞屈辟,不小便致死。
《瑣碎錄》云:夜間小便時,仰面間眼,至老眼不昏。又丈夫飢欲坐小便,若飽則立小便,慎之無病。又云:不可對正北溺,及對三光便溺,及向西北,並損人年壽。
《書》云:凡人求道受戒,勿犯五逆,有犯者凶。大小便向南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仰視天及星辰五逆。
《書》云:大小二事,勿強關抑忍,又勿失度,或澀,或滑,皆傷氣害生,為禍甚速。劉惟簡至乾寧軍,有人獻金花丸,以縮小便,藥犯砒蠟,服三日,小便極少。 至羈州,肢體通腫。蓋被閉卻水道,水溢妄行。不遇盧昶,幾為所誤。蓋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宜服暖劑以攝水,可強止之耶?
卷之二:衣著汗
《書》云:春冰未泮,衣欲下厚上薄,養陽收陰,繼世長生。
《書》云:春天不可薄衣,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
《書》云:冬時綿衣、氈褥之類,急寒急著,急換急脫。陶隱居云:綿衣不用頓加添,稍暖又宜時暫脫。
《瑣碎錄》云:若要安樂,不脫不著,北方語也。若要安樂,頭脫頭著,南方語也。
《書》云:醉酒汗出,脫衣靴襪,當風乘涼,成腳氣。
《書》云:大霧不宜遠行,行宜飲少酒,以御露瘴。昔有三人早行,一食粥而病,一空腹而死,一飲酒而健,酒能壯氣,辟霧瘴也。
卷之二:坐臥
《書》云:久坐傷肉,久臥傷氣,坐勿背日,勿當風濕,成勞;坐臥於墓之傍,精神自散。
《書》云: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為痹,凝脈為血行不利,凝於足為厥。
《書》云:燈燭而臥,神魂不安。臥宜側身屈膝,不損心氣,覺宜舒展,精神不散,舒臥招邪魅。孔子云:寢不屍。
《書》云:寢不得言語,五臟如懸,磬不懸,不可發聲。
孔子曰:寢不言。
《書》云:臥不可戲將筆墨畫其面,魂不歸體。
《書》云:臥勿以腳懸踏高處,久成腎水,損房足冷。
《書》云:臥魘魂魄外,為邪所執,宜暗喚,忌以火照,照則神魂入,乃至死於燈前。魘者本由明出,不忌火,並不宜近喚及急喚,亦喜失神魂也。
《書》云:臥處頭邊勿安火爐,日久引火氣,頭重目赤鼻干,發腦癰瘡癤。
《書》云:臥習閉口,氣不失,邪不入。若張口久成消渴,無血色。又夜臥勿覆頭,得長壽。濯足而臥,四肢無冷病。又醉臥當風,使人發。醉臥黍穰中,發瘡,患大風眉墮。又雷鳴時,仰臥星月下,裸臥當風中,醉臥以人扇之,皆不可也。隱居云:臥處須當傍虛歇,烘烘衣衾常損人。
《書》云:飽食即臥,久成氣病,腰痛,百疴不消,成積聚。
《書》云:汗出不可露臥及浴,使人身振,寒熱風疹。
《西山記》:坐臥於墓之間,精神自散。枯木大樹之下不可息,防陰氣觸人陽神。孫真人曰:坐臥莫當風,頻於暖處浴。
《書》云:坐臥處有隙風急避之,尤不宜體虛年老之人。昔有人三代不壽,問彭祖,祖觀其寢處,果有一穴,當其腦戶,令塞之,遂得壽。蓋隙風入耳吹腦,則陽氣散。頭者諸陽所聚,以主生也。
卷之二:沐浴洗面
《書》云:頻沐者,氣壅於腦,滯於中,令形瘦體重,久而經絡不通暢。
《書》云:飽食沐發,冷水洗頭,飲水沐頭,熱泔洗頭,冷水濯足,皆令人頭風。
《書》云:新沐發勿令當風,勿濕縈髻,勿濕頭臥,令人頭風、眩悶及生白屑、發禿、面黑、齒痛、耳聾。
《書》云:女人月事來不可洗頭,或因感疾,終不可治。
《書》云:沐浴漬水而臥,積氣在小腹與陰,成腎痹。
《書》云:炊湯經宿洗體成癬,洗面無光,作甑哇瘡。
《書》云:頻浴者,血凝而氣散,體雖澤而氣自損,故有癰、疽、瘡、癤之疾者,氣不勝血,神不勝形也。
《書》云:時病新愈,冷水洗浴,損心胞。
《書》云:盛暑沖熱,冷水洗手,尚令五臟乾枯,況沐浴乎?
《書》云:因汗入水,即成骨痹。昔有名醫將入蜀,見負薪者,猛汗河浴。
醫曰:此人必死,隨而救之。其人入店中,取大蒜細切,熱面澆之,食之汗出如雨。
醫曰:“貧下人且知藥,況富貴乎。”遂不入蜀。
《書》云:遠行觸熱,逢河勿洗,面生烏。
《閒覽》云:目疾切忌浴,令人目盲。白彥良壯歲,常患赤目。道人曰:但能不沐頭,則不病此。彥良記之,七十餘更無眼疾。
卷之二:櫛發
真人曰:發多櫛,去風明目,不死之道。曰:頭髮梳百度。陶隱居云:飽則人浴飢則梳,梳多浴少益心目。故道家晨梳,常以百二十為數。
真人曰:發宜多櫛,手宜在面,齒宜數叩,精宜常咽,氣宜精煉。此五者,所謂子欲不終,修崑崙耳。
安樂詩云:發是血之餘,一日一次梳。通血脈,散風濕。
《瑣碎錄》云:亂發藏臥房壁中,久招不祥。又云:勿令發覆面,不祥。頭髮不可在魚中食之,殺人。
《本草》云:收自己亂頭髮,洗淨,干,每一兩入椒五十粒,泥固封,入爐,大火一煅,如黑糟,細研,酒服一錢匕,髭髮長黑。劉安君燒自己發,合頭垢等分,合服如大豆許三丸,名曰還精。令頭不白,服氣積義。
劉根曰:取七歲男齒女發,與己頸垢合燒,服之一歲,則不知老,常為之,使老有少容也。
《書》云:凡梳頭髮及爪皆理之,勿投水火,正爾拋擲。一則敬父母之遺體,二則有鳥,曰鵠,夜入人家,取其爪發,則傷魂。
《書》云:發落諸飲食中,食之成瘕。
宋明帝宮人腰痛引心,發則氣絕,徐文伯曰:“發瘕也。”以油灌之,吐物長二尺,頭已成蛇,懸柱上水瀝盡,惟餘一發。
唐?甄立言為太常,昔有病人心腹滿煩彌瘴,診曰:“誤食發而然。”令餌雄黃,吐一蛇,如拇指大,無目。燒之,有發氣,若頭尾全,誤食必然。
卷之二:大小腑
《書》云: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忍大便成五痔。
《書》云:弩小便,足膝冷呼氣;弩大便,膝痛目澀。
《書》云:或飲食,或走馬,或疾走,或為寒熱所迫,令胞轉,臍下痛,胞屈辟,不小便致死。
《瑣碎錄》云:夜間小便時,仰面間眼,至老眼不昏。又丈夫飢欲坐小便,若飽則立小便,慎之無病。又云:不可對正北溺,及對三光便溺,及向西北,並損人年壽。
《書》云:凡人求道受戒,勿犯五逆,有犯者凶。大小便向南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仰視天及星辰五逆。
《書》云:大小二事,勿強關抑忍,又勿失度,或澀,或滑,皆傷氣害生,為禍甚速。劉惟簡至乾寧軍,有人獻金花丸,以縮小便,藥犯砒蠟,服三日,小便極少。 至羈州,肢體通腫。蓋被閉卻水道,水溢妄行。不遇盧昶,幾為所誤。蓋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宜服暖劑以攝水,可強止之耶?
卷之二:衣著汗
《書》云:春冰未泮,衣欲下厚上薄,養陽收陰,繼世長生。
《書》云:春天不可薄衣,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
《書》云:冬時綿衣、氈褥之類,急寒急著,急換急脫。陶隱居云:綿衣不用頓加添,稍暖又宜時暫脫。
《瑣碎錄》云:若要安樂,不脫不著,北方語也。若要安樂,頭脫頭著,南方語也。
《書》云:醉酒汗出,脫衣靴襪,當風乘涼,成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