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母子同批“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1974年6月4日《北京日報》
作者:《北京日報》通訊員
通縣牛堡屯公社三間房生產大隊貧農社員王秀琴已有五個女孩子,不再想要小孩了。她和當生產隊長的丈夫高文勝商量好要做絕育手術。文勝的母親高大媽知道這件事以後,很不滿意。她生氣地對文勝說:“我就你這麼一個獨生子,現在光有五個孫女,沒有孫子,要是秀琴做了絕育手術,咱家不就絕後了嗎?”高文勝聽了媽媽的話意識到:孔孟之道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舊思想還毒害著母親。於是,他對母親說:“媽,聽您說您先後生了十一個孩子,怎麼就剩下我一個?”一句話,勾起了高大媽辛酸的回想:在那萬惡的舊社會,自己生了十一個兒子,由於無力養活,賣掉、病死、餓死的就有十個,只剩下文勝一個。文勝十幾歲就給地主扛長活……高大媽感慨地說:“要不是毛主席、共產黨領導咱翻身得解放,就怕連你也活不到今天哩。”高文勝又說:在那暗無天日的舊社會裡,不論男女都要受壓迫受剝削,沒有活路可走,新社會男女都一樣,都一樣能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孔老二胡說什麼“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林彪也極力散布希麼“婦女無用”等反動謬論,兩個葫蘆裝的都是一樣的藥,都是妄圖束縛婦女的手足,把婦女變成他們復辟舊制度的工具和犧牲品。媽,您想想,我雖然沒有男孩,但有五個女兒,她們上學的上學,工作的工作,不也和兒子一樣嗎?怎麼能說這是絕後呢?黨和政府號召我們要計劃生育,我是隊幹部,我和秀琴都是黨員,應該在這方面起帶頭作用啊!高文勝一席話,幫助媽媽提高了認識,同意了秀琴做絕育手術。
第二天,東方剛發白,高大媽就起床送秀琴到醫院去。臨別時,她拉著兒媳婦的手,笑容滿面地說:“你放心去吧,家裡的事由我照料。”
男生女生、三八線
七十年代的校園風景--男生女生、三八線
那時候,中學裡的男生與女生是不說話的。彼此界限分明,在外面碰到都要冷眼相對,表現出“井水不犯河水”的架勢。因同性坐在一起時常會弄些小動作或說小話,排座位時往往男女被搭配坐在一起。那時候課桌不像現在這樣是分開各自一張,而是長條形的,兩個人共用一張,連凳子也是連在一起的。這樣,男女坐在一起,若碰到桌子或凳子不穩的,你動我也動,大有“同舟共濟”的感覺,而彼此的課本也是放在一個抽屜里,有時候難免混在一起,這樣又給人一種“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感覺。所以,凡被分在同一桌的男女同學都被視為“小夫妻”。這樣的“小夫妻”多半是“同床異夢”的。本來平時若在外碰到,彼此低頭就走過了,但若變成了同桌,若在外碰到,為了怕別人笑話,勢必要將頭扭向一邊,有時候,扭得過火,妨礙了視線,一個碰了窗欞,一個碰了立柱,彼此也得忍住痛昂首挺胸繼續往前走。
同桌後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在課桌上刻“三八線”,當然,大部分課桌上有前輩們留下的“革命遺蹟”,但這種遺蹟往往在進行了精確的丈量之後,吃虧的一方若是男生,自然要被重新劃線,這樣,桌子的中間又會多一條新的“三八線”。從此,男女同學在“三八線”兩邊各自為政,彼此老死不相往來。有時候若誰沒帶橡皮擦,寧願千里迢迢走過幾張桌子向同類去借,絕不會向鄰居委屈求全。有時候上課累了要用手托住腮幫,也總是背靠背,用彼此的屁股表達對對方的排斥。雙方平時因越界行為難免會磕磕碰碰、吵吵鬧鬧,吵得嚴重時甚至還會吐痰在三八線上,甚至升級為男同學抓女同學的辮子女同學咬男同學的手的武鬥行動。
當然,也有曖昧的時候,考試時,一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難免會向“三八線”那邊投去求援的目光。有時也會有善意的回應,對方會順勢將自己的試卷往“三八線”附近挪一挪,若碰到比對方強的科目考試,自己也會有同樣的善意表示。這種患難與共的感覺往往只限於彼此心領神會眼神交流的階段,決不訴諸語言。因為是公平交易,考試過後,兩不相欠,還跟往常一樣彼此背靠背互不干涉地忙活。
那時候,課間休息時,男女生總是各自占據走廊的一角,各玩各的,男孩子往往在一起扭扭打打,女孩子則在一旁嘰嘰喳喳或是跳橡皮筋。若有一個女生矜持地、目不斜視地走過男生中間,男生往往會不約而同地安靜下來,可怕的沉默之後,便會哄地出現一陣莫名其妙的笑聲,這便是男女生之間全部的交流。喜歡惡作劇的男生有時候會把一個老實巴交的男生強行塞進滿是女生的教室里,然後將門從外面拉上。裡面的男生在眾多男生的鬨笑和教室里女生低聲的交頭接耳中羞得滿臉通紅,在教室里上竄下跳,最後慌不擇路,從窗子上爬出來,即使掛壞了衣服也在所不惜……
泡電影院、挑對象、自行車接新娘
七十年代的戀愛與結婚--泡電影院、挑對象、自行車接新娘
在七十年代,談戀愛似乎是見不得人的事情,即使有情有意也得躲躲閃閃,好似搞地下活動一般。那時候常見女孩子坐在男友的自行車后座上,一見前面有人,趕緊下車,紅著臉低著頭羞答答地穿過旁人的視線。
1974年6月4日《北京日報》
作者:《北京日報》通訊員
通縣牛堡屯公社三間房生產大隊貧農社員王秀琴已有五個女孩子,不再想要小孩了。她和當生產隊長的丈夫高文勝商量好要做絕育手術。文勝的母親高大媽知道這件事以後,很不滿意。她生氣地對文勝說:“我就你這麼一個獨生子,現在光有五個孫女,沒有孫子,要是秀琴做了絕育手術,咱家不就絕後了嗎?”高文勝聽了媽媽的話意識到:孔孟之道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舊思想還毒害著母親。於是,他對母親說:“媽,聽您說您先後生了十一個孩子,怎麼就剩下我一個?”一句話,勾起了高大媽辛酸的回想:在那萬惡的舊社會,自己生了十一個兒子,由於無力養活,賣掉、病死、餓死的就有十個,只剩下文勝一個。文勝十幾歲就給地主扛長活……高大媽感慨地說:“要不是毛主席、共產黨領導咱翻身得解放,就怕連你也活不到今天哩。”高文勝又說:在那暗無天日的舊社會裡,不論男女都要受壓迫受剝削,沒有活路可走,新社會男女都一樣,都一樣能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孔老二胡說什麼“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林彪也極力散布希麼“婦女無用”等反動謬論,兩個葫蘆裝的都是一樣的藥,都是妄圖束縛婦女的手足,把婦女變成他們復辟舊制度的工具和犧牲品。媽,您想想,我雖然沒有男孩,但有五個女兒,她們上學的上學,工作的工作,不也和兒子一樣嗎?怎麼能說這是絕後呢?黨和政府號召我們要計劃生育,我是隊幹部,我和秀琴都是黨員,應該在這方面起帶頭作用啊!高文勝一席話,幫助媽媽提高了認識,同意了秀琴做絕育手術。
第二天,東方剛發白,高大媽就起床送秀琴到醫院去。臨別時,她拉著兒媳婦的手,笑容滿面地說:“你放心去吧,家裡的事由我照料。”
男生女生、三八線
七十年代的校園風景--男生女生、三八線
那時候,中學裡的男生與女生是不說話的。彼此界限分明,在外面碰到都要冷眼相對,表現出“井水不犯河水”的架勢。因同性坐在一起時常會弄些小動作或說小話,排座位時往往男女被搭配坐在一起。那時候課桌不像現在這樣是分開各自一張,而是長條形的,兩個人共用一張,連凳子也是連在一起的。這樣,男女坐在一起,若碰到桌子或凳子不穩的,你動我也動,大有“同舟共濟”的感覺,而彼此的課本也是放在一個抽屜里,有時候難免混在一起,這樣又給人一種“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感覺。所以,凡被分在同一桌的男女同學都被視為“小夫妻”。這樣的“小夫妻”多半是“同床異夢”的。本來平時若在外碰到,彼此低頭就走過了,但若變成了同桌,若在外碰到,為了怕別人笑話,勢必要將頭扭向一邊,有時候,扭得過火,妨礙了視線,一個碰了窗欞,一個碰了立柱,彼此也得忍住痛昂首挺胸繼續往前走。
同桌後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在課桌上刻“三八線”,當然,大部分課桌上有前輩們留下的“革命遺蹟”,但這種遺蹟往往在進行了精確的丈量之後,吃虧的一方若是男生,自然要被重新劃線,這樣,桌子的中間又會多一條新的“三八線”。從此,男女同學在“三八線”兩邊各自為政,彼此老死不相往來。有時候若誰沒帶橡皮擦,寧願千里迢迢走過幾張桌子向同類去借,絕不會向鄰居委屈求全。有時候上課累了要用手托住腮幫,也總是背靠背,用彼此的屁股表達對對方的排斥。雙方平時因越界行為難免會磕磕碰碰、吵吵鬧鬧,吵得嚴重時甚至還會吐痰在三八線上,甚至升級為男同學抓女同學的辮子女同學咬男同學的手的武鬥行動。
當然,也有曖昧的時候,考試時,一方碰到不會做的題目,難免會向“三八線”那邊投去求援的目光。有時也會有善意的回應,對方會順勢將自己的試卷往“三八線”附近挪一挪,若碰到比對方強的科目考試,自己也會有同樣的善意表示。這種患難與共的感覺往往只限於彼此心領神會眼神交流的階段,決不訴諸語言。因為是公平交易,考試過後,兩不相欠,還跟往常一樣彼此背靠背互不干涉地忙活。
那時候,課間休息時,男女生總是各自占據走廊的一角,各玩各的,男孩子往往在一起扭扭打打,女孩子則在一旁嘰嘰喳喳或是跳橡皮筋。若有一個女生矜持地、目不斜視地走過男生中間,男生往往會不約而同地安靜下來,可怕的沉默之後,便會哄地出現一陣莫名其妙的笑聲,這便是男女生之間全部的交流。喜歡惡作劇的男生有時候會把一個老實巴交的男生強行塞進滿是女生的教室里,然後將門從外面拉上。裡面的男生在眾多男生的鬨笑和教室里女生低聲的交頭接耳中羞得滿臉通紅,在教室里上竄下跳,最後慌不擇路,從窗子上爬出來,即使掛壞了衣服也在所不惜……
泡電影院、挑對象、自行車接新娘
七十年代的戀愛與結婚--泡電影院、挑對象、自行車接新娘
在七十年代,談戀愛似乎是見不得人的事情,即使有情有意也得躲躲閃閃,好似搞地下活動一般。那時候常見女孩子坐在男友的自行車后座上,一見前面有人,趕緊下車,紅著臉低著頭羞答答地穿過旁人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