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72年8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一本歌曲集《戰地新歌》,書名出自毛澤東的的詩句“戰地黃花分外香”,以示這些誕生於“文革”戰鬥中的新歌比以往的舊歌更“香”。選編這些歌的目的,是為了“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三十周年”。這自然成了當時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此後形成慣例,每年都出版一本《戰地新歌》,從1973年的“續集”一直到1976年的“第五集”。這些歌曲與“文革”前的許多創作歌曲一樣,密切配合政治形勢,大多鼓譟一陣後就被人們遺忘,很少能夠流傳,只有極個別的才在一些人頭腦里留下特殊印象。

  1970年5月21日,首都各界群眾50萬人隆重集會,毛澤東、林彪、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和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由林彪宣讀了毛澤東於20日發表的《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聲明。聲明指出:“無數事實證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國能夠打敗強國,小國能夠打敗大國。”聲明強調了“新的世界大戰的危險依然存在,各國人民必須有所準備”。

  按照聲明中的精神,中央樂團“集體”創作了歌曲《全世界人民一定勝利》,由各廣播電台反覆教唱。歌詞為:“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歷史規律不可抗拒,不可抗拒!美帝國主義必然滅亡,全世界人民一定勝利!”這首歌是1972年出版的《戰地新歌》中最後一首。當時流傳甚廣,特別是“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一句,被許多人當作了鬥嘴時的流行語,以至於在近年的某些相聲、電視劇中也被用了進去。但是許多人卻忘了產生這首歌的特殊背景。

  “文革”政治歌曲的“壓卷之作”,給人們留下最後印象的一首,大概要數《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了。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反覆廣播,群眾演唱會上經常高唱,“就是好!就是好!”的狂熱歌聲響徹大陸,使許多人難以忘卻。這首歌曲出現在“文革”中期“批林批孔運動”中,被收入1974年出版的《戰地新歌》第三集,詞曲作者署名為“上海市工人文化宮文藝學習班”,在同一集《戰地新歌》中另有一首兒童歌曲《林彪、孔老二都是壞東西》則說得更明確:“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壞東西,嘴上講'仁義',肚裡藏詭計。鼓吹'克己復禮',一心想復辟。呸!紅小兵,齊上陣,大家都來狠狠批!……”

  在那些所謂“戰地新歌”中,能在群眾中流行的實際上只是一些曲調優美的抒情歌曲。如那首蒙族民歌風格的《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還有《草原上的紅衛兵見到了毛主席》《北京頌歌》《我愛這藍色的海洋》《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等。1973年,由洪源作詞,田光、傅晶作曲的《北京頌歌》,經張越男演唱而傳遍全國。其影響竟持續到“文革”結束二十多年之後,這真讓人詫異不已。

  賭煙標、集糖紙、挑冰棍棍兒

  七十年代男孩們炫耀的方式--賭煙標、集糖紙、挑冰棍棍兒

  以前有個廣播節目叫“夜晚十二點,我們開始講故事”,裡面的女主播曾經說過,就物質而言,七十年代是一個蒼白而匱乏的年代,可那些殘破的街道,頹敗的鐘鼓樓,廚房裡的陳年油煙,孩子們藏在抽屜里發黃的煙標、糖紙,還有一切散落在生活理想里的風景,如今看來,都是那麼的美好。

  初聽那句話,像掉入了一個細羽鋪陳的陷阱里,心底的感動,無以言表。而誰會想到,當年在抽屜里捂得密密實實的煙標,現在已是收藏的大熱門,據說愛好者全國就有好幾百萬。在以前,作為一種遊戲,煙標可不是拿來欣賞的,對孩兒家來說,它只有一個顯著的作用:一決輸贏。而且,那時誰也不說煙標,只喊“煙盒”或“煙皮”。煙皮的賭法,是按照香菸的價錢以決先後,這也是我至今還牢記許多香菸價格的原因。那時最貴的煙就是“長中華”,7角2分,“短中華”是6角2分,接下來是“牡丹”5角4分、“紅塔山”5角2分、“群英”4角8分、“恆大”4角5分、“春城”3角8分、“三七”是3角7分,遵照這個次序,來決定先後秩序。煙盒價錢貴的孩子先玩,同樣是把煙盒摺疊成長條式,中間彎成拱形,兩張疊在一起,如果沒有跌翻,可以用手扇一次,如還是沒有翻過來,就該下家玩了。輸贏完全是轉瞬間的事。這個按照價格順序比下來的秩序並不是絕對的,有人某次突然拿出一張“紅炮台”煙盒,大家誰也不知道它的價格,但從上面的繁體字看,就明白它的“資格”是很老的,這其實是上海公私合營時代的產品,大家一致同意它的價格超過了“大中華”,是可以“通吃”的品牌,但鑑於煙盒已經爛了,必須打折扣,只能與“大中華”的價格相等。還有孩子拿出鐵聽的“中華”,大家認為這不能算正宗的煙盒,不予流通。那時煙標牌子可真是多,上海的“大前門”、“紅雙喜”;北京的“天壇”;香港的“慶寶”;河南的“三喜”、“雙峰”……孩子們把腦袋聚在一起,忙得不亦樂乎,那高興勁兒簡直沒法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