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後,好象事後才想到的一樣,在這次有歷史意義的全會的最後一天,即二月二十一日,發表了一個長篇宣言,表面上是為了要譴責共產黨。宣言概述了十年燒殺破壞的罪行史。這當然是國民黨對這十年的觀點。宣言問道,這些人曾經是體面的公民,甚至是德行操守無懈可擊的國民黨的盟友,怎麼會墮落至此?要同匪徒、小偷、兇手“和解”是根本談不上的,這一點豈不明顯?但是結果是,這一切空話實際上不過是為宣言末尾提出的和平條件作準備,這使得那些仍舊不惜一切代價反對和平的保守派感到極為反感。

  這些建議是什麼?全會向共產黨提供了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不過有四個條件:(一)取消紅軍,改編為國軍;(二)解散“蘇維埃共和國”;(三)共產黨停止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唱反調的宣傳;(四)放棄階級鬥爭。這樣,雖然是用“投降”而不是用“合作”的字眼,國民黨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和解”談判的基礎。請注意,這些條件仍把共產黨的小小自治國、他們的軍隊、他們的組織、他們的黨、他們的將來“最高綱領”留在共產黨的手裡。或者說,至少共產黨可以這樣希望。而實際上他們就是這樣希望的。因為在三月十五日,共產黨、蘇維埃政府和紅軍發表了一個長篇宣言,要求與南京方面重開談判。

  蔣介石的這一切複雜手腕,為了什麼目的?顯然,這麼巧妙地搞這一套手法是為了要既不降低他本人或南京的威望而又能同反對派和解。他的命令和講話,全會的決議,按其正確的順序來讀一下,就可以看出,他滿足了所有各反對派別的政治要求的一部分——剛好使他們不致於團結起來堅決反對他,但又不足在國民黨內部引起反叛。內戰停止了,很明顯,南京終於承擔起武裝抗日的任務。他答應了擴大政治自由,並為實現“民主”定了一個具體日期。最後,還提出了一個方案,國共可以據此武裝休戰共處,如果還談不上“合作”的話。同時,政府在名義上拒絕了叛軍的要求和共方的“合作”建議。這都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我們一定會注意到,這些和解措施是蔣介石在南京面臨很大敵對意見的情況下強行通過的,而且當時他個人剛剛經歷了一場巨變,險遭不測,換了一個不如他有遠見的人,很可能懷恨在心,失去理智,輕率採取報復行動——實際上,蔣介石在南京的一些憤憤不平的部下就是這樣要求的。但是蔣介石比他們精明。他安危脫險時受到人民極大的歡迎,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擁護,而且也是人民要求和平反對內戰,要求團結抗日的有力表示。對此,蔣介石是完全理解的,他也知道他如果對西北方面採取任何懲戒行動都會在一夜之間喪失民心。

  更為重要的是,西安事變暴露了他自己權力結構中的深刻裂痕。他明白這種裂痕很容易擴大為致命的破裂,使整個結構四分五裂。他現在清楚地看到和平對他有極大的好處,可以把這些裂痕一一消除殆盡。他沒有收回在西安作出的諾言,他沒有對扣留他的人馬上進行公開的報復,他軟硬兼施,既作了恰如其分的威脅,又作了必要的讓步,真不愧是玩弄政治手腕的天才。這樣,他終於分裂了西北集團(這是他第一個目標),把東北軍安然無事地從陝西調到安徽和河南,把楊虎城將軍的西北軍整編後劃歸中央指揮。二月間,南京軍隊就能夠安然無事地未遭任何抵抗占領了西安和西安近郊,到下一月,開始同共產黨談判。

  ①見蘇維埃刊物《新中國》,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五日延安。

  五

  《友誼地久天長》①?(上)

  蔣介石的友好姿態、他的撤銷剿匪總部、取消新圍剿計劃以及上述各種其他命令和決議,共產黨也有很深刻的印象。一切戰鬥都已停止。國共兩軍實際上共同和平占領著好幾個邊界地區。蔣介石本人表示願意容忍(至少暫時)紅軍的存在,只要他們遵守三月十日電報中提出的諾言。

  在西安事變期間,紅軍占領了大批新擴展的地方。在陝西省,它現在占了一半以上的面積,包括渭河以北的幾乎所有地方。在他們五十來個縣份里——面積在六萬到七萬平方英里之間,大體上等於奧地利面積的兩倍——共產黨所控制的領域是他們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塊地方。但在經濟上這個地方很窮,發展前途極為有限,人口稀少,大約不到二百萬。

  但這個地區戰略上極為重要。共產黨可以從這裡出發封鎖中亞的貿易通道,或者打通同新疆或外蒙古的直接聯繫。假如與日開戰,這個邊境線的有機價值是很明顯的。這是日本無法封鎖的僅有的兩條中國邊境線之一,也是供應來源之一。新疆有一半以上,面積約五十五萬平方英里,已在一個同情中共、半獨立於南京、半從屬於蘇聯的半社會主義政體的統治下。在它東北的外蒙古自治共和國,另一個面積達九十萬平方英里的前中國附屬國——中國對它的宗主權至今仍得到名義上的承認,即使俄國也是承認的——現在則肯定是在紅旗的統治下,這是一九三六年與蘇聯締結軍事同盟(共同防禦條約)的結果。

  在現在仍可稱為“大中華”的這個地方,共產黨控制下的這三個地區加起來大約占前中華帝國三分之一的面積。把它們三者相互隔開來而沒有實際接觸的,只是一些政治上態度曖昧的緩衝地區,住的是蒙古人,回民,和同南京關係脆弱的邊境部落,日本侵略的威脅對他們來說倒是日益現實的。這些地區後來很可能被納入“抗日統一戰線”的圈子,在蘇聯的影響之下。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未來的龐大共產黨根據地,從中亞和蒙古延伸到中國的西北腹地。但是這一片地方都很落後,有些部分是貧瘠的糙原和沙漠,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它要在東方政治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必須同蘇聯或華中,或者兩者的先進工業軍事基地結成緊密的同盟。

  中共的當前收穫限於這幾個方面:停止了內戰,南京的對內政策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化和容忍,對日態度趨於強硬,蘇區不完全地脫離了長期孤立狀態。總司令派赴西安的使者張沖將軍和共方在西安的代表周恩來談判的結果,在四、五、六月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經濟封鎖取消了。紅區和外界建立了貿易關係。更重要的是,雙方悄悄地恢復了交通聯繫。在邊界上,紅星旗和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象徵性地交叉掛在一起。

  郵件和電報開放了一部分。共產黨在西安買了一批美國卡車,在自己區內的各主要地主之間開辦了長途汽車。各種各樣必需的技術材料開始運了進來。對共產黨來說最珍貴的是書籍。延安新開了一家魯迅紀念圖書館,全國各地的共產黨同志都寄了成噸成砘的新書來。成百上千的中國年輕的共產黨人從大城市來到陝北紅色新首都延安。到五月間,已有二千名學員進了紅軍大學(改名為“抗日大學”),五百名進了黨校。其中有蒙古人,回民,西藏人,台灣人,苗族,彝族。還有好幾十人在一些技術訓練班學習。

  除了黨的久經考驗的工作者以外,還有熱情的年輕激進分子從全國各地前來,有的長途中跋涉,步行而來。到七月間,儘管學習生活很艱苦,伙食是小米白菜,吃不飽肚子是有名的,仍有許多人申請入學,容納不下。許多人只好請他們回去等下一屆,共產黨打算再接受五千名。許多有訓練的技術人員也來了,或者當教員,或者從事現已開始的“建設計劃”。這,也許是和平所帶來的最大的眼前利益:有了一個可以自由地為革命和抗戰訓練、裝備、培養新幹部的根據地。

  ①用名詩人彭斯的詩句譜寫的蘇格蘭著名民歌,一譯《美好的昔日》,一般在惜別或舊友重逢時歌唱,此處喻國共重新合作。——譯註

  五

  《友誼地久天長》?(下)

  當然,國民黨仍繼續嚴密監視共產黨同外界的聯繫。現在對共產黨的行動已不是那麼有限制了,但是還沒有公開承認這個事實。許多非共產黨的知識分子團體也到紅色中國來考察那裡的情況,許多人來了以後就留下工作不走了。六月間,國民黨自己也秘密派了一個半官方的代表團,以邵華為首,參觀了紅色首都。他們遊歷了蘇區,在盛大的群眾大會上發表了相當紅色的抗日演說。他們歡迎國共恢復反帝統一戰線。不過,國民黨報紙是不准刊登這些情況的。

  對列寧的擁護者來說,國民黨地區的情況也改善了。共產黨在名義上仍屬非法,但可以擴大影響,擴大組織,因為壓迫已有所減弱。監牢里不斷放出少量的政治犯。特別憲兵(藍衣社)仍繼續偵查共產黨,但是不再綁架和拷打了。還傳出消息說,今後藍衣社的活動主要集中對付“親日漢jian”。後者有一些遭到逮捕,有幾個領日本津貼的中國特務第一次真的已被處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