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擁護八點綱領的人認為八點綱領的實質內容按其重要性次序如下:(一)停止內戰、國共合作;(二)執行武裝抵抗日本進一步侵略的決策;(三)南京撤換某些“親日派”官員,採取積極外交,與英、美、蘇俄建立更加緊密的關係(如果可能結成聯盟);(四)在與南京軍隊(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同等的基礎上改編東北軍和西北軍;(五)擴大人民政治自由;(六)在南京建立某種形式的民主政體。
蔣介石和張學良離開西安以前所達成的協議主要之點似乎就是這些。蔣介石並親自保證不再打內戰。蔣介石說他沒有簽任何文件,這說的肯定是實話,因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他簽了什麼文件這種說法。但是雖然南京方面和總司令保全了他們的“面子”,後來的事件卻證明,張少帥也沒有完全白丟他的面子。
蔣夫人二十二日的抵達,無疑地加速了會談的結束。而且(象她生動地敘述她在西安三天經過所充分說明的一樣),她自己對張學良的規勸和申斥,也加速了蔣介石的獲釋。她的丈夫自喻為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蔣夫人也認為自己在扮演《聖經》中的一個角色,她引述說:“耶和華現在要做一件新的事,那就是,他要讓一個女人保護一個男人。”二十五日那天,蔣夫人還在納悶“聖誕老人是不是繞過西安而去”,這位尼克老人卻以張學良的身份出現,宣布他已說服了他的軍官們,當天就派飛機送他們回南京。結果確是如此。
最後,還有最後一幕令人目瞪口呆的保全面子的姿態。張學良少帥坐著自己的座機同總司令一起回首都去自請懲處!
①這封電報是在十二月十九日從西安府發給倫敦《泰晤士報》駐上海記者弗雷澤的,要求他散發給其他記者。但南京新聞檢查官扣壓了這一電報。另有一份抄件交給了端納先生,本文引用的出於他的來源。
四
“針鋒相對”(上)
現在最後一幕開始演出,對於初次見到東方的裝模作樣的藝術的人來說,甚至對於有些老資格的觀察家來說,這都是最最令人驚嘆和莫名其妙的一幕。在以後的三個月里,西安事變所引起的政治上錯綜複雜的關係大部分都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到了最後,局面就完全倒了過來。有人得到了大進展,大勝利,也有人遭到了大挫折,大失敗。但是所進行的決鬥就象中國舊戲舞台上兩個古代武將所進行的決鬥一樣。他們口中連聲吶喊,手中猛舞刀劍,令人心驚膽戰,但是實際上卻一點也沒有碰到對方。最後,戰敗者頹然倒地,表示陣亡,過了一會兒卻又自己了爬起來,大搖大擺地走下舞台,威風凜凜,極其莊嚴。
這就是在南京打的奇怪的、卻完全令人眼花繚亂的太極拳。人人都“得勝”了,只有歷史受了騙——給騙掉了一個犧牲品。
“茲汗顏隨鈞座返京,聽候懲處,以昭軍紀,”張學良到南京後就對總司令這麼說。
蔣介石則慨然答道:“由於本人無德無才,教導部下無方,以致發生此史無前例之事變……汝既有悔過之意,自當轉呈中樞,採取適當措施,以挽墮局。”
挽救的措施是什麼?留心請看一切嚴厲措施都何等巧妙地因雙方表示諒解而得到寬免,懲罰和賠禮都做得恰到好處。真不愧是妥協折衷大師的傑作,完全掌握中國人所說“有實無名”和“有名無實”之間的細微差別。
蔣介石一回到南京,第一個步驟是什麼?他發表一篇長篇聲明,自認無力防止叛亂,沒有盡到行政院長責任。他立即下令把全部政府軍撤出陝西——這樣就履行了他停止內戰的諾言——並提出辭職。他要按照慣例連辭三次。實際上,他和南京方面都並沒有把他的辭職真的當一回事,因為在十二月二十九日他就召開了中執會常會緊急會議,“請求”國民黨這一最高機構做四件大事:把懲處張學良問題交給軍事委員會(他本人是委員長);把處理西北問題委託給軍事委員會;停止對叛軍的軍事作戰行動;撤銷(何應欽的)“討伐”司令部。他的建議得到了採納。
十二月三十一日,張學良被軍事法庭(蔣介石本人沒有出席)判處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五年。第二天就獲得赦免。在這期間他一直是蔣介石的妻舅、最近去西安的使者宋子文的上賓!接著,在一月六日撤銷總司令在西安的剿匪總部。兩天以後大家就知道了國民黨政學系重要領袖、曾在日本留學能說日語的外交部長張群要下台了,他是西北方面攻擊南京“親日派”官員的主要目標。接任的是曾在美國留學的律師王寵惠博士,他是西北軍人集團贊成的國民黨政客中反日的歐美派的一個領袖。
又是在蔣介石的要求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二月十五日舉行全會。黨的歷史上召開這樣的會還只是第三次。在過去,它的作用是很容易預測到的,僅僅限於在法律手續上認可統治集團——實際上就是蔣介石獨裁政權——事先已決定的黨政策上的重要改變。現在黨的政策要作什麼重要改變呢?對這個最高機構要提出的決議案成百上千,大多數有關“救國大計”。
在一月間和二月初,蔣介石請了“病假”。他帶著張學良隱居到家鄉浙江省奉化附近的老家去。他的第一次辭呈遭拒,他又提一次。與此同時,表面上他卸了官職,實際上卻完全掌握西北問題的解決大權,完全控制當時與東北軍、西北軍和紅軍將領進行的談判。受到“貶黜”的張學良隨侍在側,實際上是他的階下囚。在南京,蔣介石的部下忙著搜集情況以供他估計西安事變所造成的擁護他和反對他的力量的新對比,重新估計他的擁護者的實力,把忠於他的人同那些準備在西安炸死他的投機分子區別開來。西安事變真如蔣夫人所說,“因禍得福”。而且不止在一個方面。
四
“針鋒相對”(下)
二月十日,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南京的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中執會三次全會發了一個歷史性的電報①,向政府祝賀和平解決西安事件和“即將和平統一”全國。它向中執會全會提出在政策方面作四項重大修改:停止內戰;保證言論、出版、集會自由和釋放政治犯;制訂全國抵抗日本侵略計劃;恢復實行孫中山遺囑中的“三大原則”。
如果不論在形式上或實質上,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共產黨為了“加速全國統一和抗日”,準備停止一切推翻政府的嘗試,採納下列政策:(一)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隸屬軍事委員會指揮;(二)蘇維埃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邊區政府”;(三)在蘇區內實行“完全民主的”政體;(四)停止沒收土地政策,集中人民力量用在救國——即抗日——的任務上。
但是全會在二月十五日召開時沒有正式理會這封匪電。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蔣介石在他第一次發言中再一次重述了他在西安被扣的整個過程,(對他來說)感情激動。他有聲有色地敘述他拒絕書面保證履行叛軍要求。他也談到叛軍怎麼轉變過來同意他的觀點,看到他被抄去的日記中愛國感情的流露而感動得下淚。在說了這一切以後,他最後才十分不經意和輕蔑地把叛軍的八點要求向全會提出。全會重申對總司令的完全信任,拒絕了他的第三次辭呈,譴責了張學良,也同樣不經意和輕蔑地拒絕了這八點荒唐的要求。
但是且慢,好戲還在後頭。與此同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卻有條不紊地根據自己的安排採取了一些措施。最有意義的也許是在領導集團中地位僅次於蔣介石的汪精衛的開幕詞。自從反共戰爭以來這位汪同志第一次發言中沒有說到“安內”(即剿共)是全國頭等大事,沒有重複他的名言“抗戰必先統一”。他說,現在全國“首要問題”是“收復失土”。此外,全會還真的通過決議要先收復冀東和察北,取消“自治性”的冀察委員會。當然,這並不是說南京要同日本開戰。它的意義僅僅是,日本如繼續對中國進行軍事侵略將會遭到南京方面的武裝抵抗。但是這已是向前躍進了一大步。
接著,中執會又在行政院長的建議下,決定在十一月十二日召開長期拖延未開的“國民大會”,在中國實行“民主”。這次是決定要召開了,不再進行拖延。更重要的是,常會受權修改國大組織法,增加“各界”的代表名額。總司令——又是通過汪精衛——宣布全國的第二個大問題是加速實現民主。
最後,在全會的最後一天,蔣介石發了言,保證除了賣國賊以外給大家更大的言論自由,而且他沒有提到“文匪”——這還是大家第一次聽到總司令要維護新聞自由。他並且答應“釋放悔改的政治犯”。另外不聲不響地向報界發了一道命令,不再用“赤匪”和“共匪”的字樣。少數監獄開始放出一些不太重要的受害者。
蔣介石和張學良離開西安以前所達成的協議主要之點似乎就是這些。蔣介石並親自保證不再打內戰。蔣介石說他沒有簽任何文件,這說的肯定是實話,因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他簽了什麼文件這種說法。但是雖然南京方面和總司令保全了他們的“面子”,後來的事件卻證明,張少帥也沒有完全白丟他的面子。
蔣夫人二十二日的抵達,無疑地加速了會談的結束。而且(象她生動地敘述她在西安三天經過所充分說明的一樣),她自己對張學良的規勸和申斥,也加速了蔣介石的獲釋。她的丈夫自喻為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蔣夫人也認為自己在扮演《聖經》中的一個角色,她引述說:“耶和華現在要做一件新的事,那就是,他要讓一個女人保護一個男人。”二十五日那天,蔣夫人還在納悶“聖誕老人是不是繞過西安而去”,這位尼克老人卻以張學良的身份出現,宣布他已說服了他的軍官們,當天就派飛機送他們回南京。結果確是如此。
最後,還有最後一幕令人目瞪口呆的保全面子的姿態。張學良少帥坐著自己的座機同總司令一起回首都去自請懲處!
①這封電報是在十二月十九日從西安府發給倫敦《泰晤士報》駐上海記者弗雷澤的,要求他散發給其他記者。但南京新聞檢查官扣壓了這一電報。另有一份抄件交給了端納先生,本文引用的出於他的來源。
四
“針鋒相對”(上)
現在最後一幕開始演出,對於初次見到東方的裝模作樣的藝術的人來說,甚至對於有些老資格的觀察家來說,這都是最最令人驚嘆和莫名其妙的一幕。在以後的三個月里,西安事變所引起的政治上錯綜複雜的關係大部分都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到了最後,局面就完全倒了過來。有人得到了大進展,大勝利,也有人遭到了大挫折,大失敗。但是所進行的決鬥就象中國舊戲舞台上兩個古代武將所進行的決鬥一樣。他們口中連聲吶喊,手中猛舞刀劍,令人心驚膽戰,但是實際上卻一點也沒有碰到對方。最後,戰敗者頹然倒地,表示陣亡,過了一會兒卻又自己了爬起來,大搖大擺地走下舞台,威風凜凜,極其莊嚴。
這就是在南京打的奇怪的、卻完全令人眼花繚亂的太極拳。人人都“得勝”了,只有歷史受了騙——給騙掉了一個犧牲品。
“茲汗顏隨鈞座返京,聽候懲處,以昭軍紀,”張學良到南京後就對總司令這麼說。
蔣介石則慨然答道:“由於本人無德無才,教導部下無方,以致發生此史無前例之事變……汝既有悔過之意,自當轉呈中樞,採取適當措施,以挽墮局。”
挽救的措施是什麼?留心請看一切嚴厲措施都何等巧妙地因雙方表示諒解而得到寬免,懲罰和賠禮都做得恰到好處。真不愧是妥協折衷大師的傑作,完全掌握中國人所說“有實無名”和“有名無實”之間的細微差別。
蔣介石一回到南京,第一個步驟是什麼?他發表一篇長篇聲明,自認無力防止叛亂,沒有盡到行政院長責任。他立即下令把全部政府軍撤出陝西——這樣就履行了他停止內戰的諾言——並提出辭職。他要按照慣例連辭三次。實際上,他和南京方面都並沒有把他的辭職真的當一回事,因為在十二月二十九日他就召開了中執會常會緊急會議,“請求”國民黨這一最高機構做四件大事:把懲處張學良問題交給軍事委員會(他本人是委員長);把處理西北問題委託給軍事委員會;停止對叛軍的軍事作戰行動;撤銷(何應欽的)“討伐”司令部。他的建議得到了採納。
十二月三十一日,張學良被軍事法庭(蔣介石本人沒有出席)判處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五年。第二天就獲得赦免。在這期間他一直是蔣介石的妻舅、最近去西安的使者宋子文的上賓!接著,在一月六日撤銷總司令在西安的剿匪總部。兩天以後大家就知道了國民黨政學系重要領袖、曾在日本留學能說日語的外交部長張群要下台了,他是西北方面攻擊南京“親日派”官員的主要目標。接任的是曾在美國留學的律師王寵惠博士,他是西北軍人集團贊成的國民黨政客中反日的歐美派的一個領袖。
又是在蔣介石的要求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二月十五日舉行全會。黨的歷史上召開這樣的會還只是第三次。在過去,它的作用是很容易預測到的,僅僅限於在法律手續上認可統治集團——實際上就是蔣介石獨裁政權——事先已決定的黨政策上的重要改變。現在黨的政策要作什麼重要改變呢?對這個最高機構要提出的決議案成百上千,大多數有關“救國大計”。
在一月間和二月初,蔣介石請了“病假”。他帶著張學良隱居到家鄉浙江省奉化附近的老家去。他的第一次辭呈遭拒,他又提一次。與此同時,表面上他卸了官職,實際上卻完全掌握西北問題的解決大權,完全控制當時與東北軍、西北軍和紅軍將領進行的談判。受到“貶黜”的張學良隨侍在側,實際上是他的階下囚。在南京,蔣介石的部下忙著搜集情況以供他估計西安事變所造成的擁護他和反對他的力量的新對比,重新估計他的擁護者的實力,把忠於他的人同那些準備在西安炸死他的投機分子區別開來。西安事變真如蔣夫人所說,“因禍得福”。而且不止在一個方面。
四
“針鋒相對”(下)
二月十日,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南京的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中執會三次全會發了一個歷史性的電報①,向政府祝賀和平解決西安事件和“即將和平統一”全國。它向中執會全會提出在政策方面作四項重大修改:停止內戰;保證言論、出版、集會自由和釋放政治犯;制訂全國抵抗日本侵略計劃;恢復實行孫中山遺囑中的“三大原則”。
如果不論在形式上或實質上,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共產黨為了“加速全國統一和抗日”,準備停止一切推翻政府的嘗試,採納下列政策:(一)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隸屬軍事委員會指揮;(二)蘇維埃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邊區政府”;(三)在蘇區內實行“完全民主的”政體;(四)停止沒收土地政策,集中人民力量用在救國——即抗日——的任務上。
但是全會在二月十五日召開時沒有正式理會這封匪電。還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蔣介石在他第一次發言中再一次重述了他在西安被扣的整個過程,(對他來說)感情激動。他有聲有色地敘述他拒絕書面保證履行叛軍要求。他也談到叛軍怎麼轉變過來同意他的觀點,看到他被抄去的日記中愛國感情的流露而感動得下淚。在說了這一切以後,他最後才十分不經意和輕蔑地把叛軍的八點要求向全會提出。全會重申對總司令的完全信任,拒絕了他的第三次辭呈,譴責了張學良,也同樣不經意和輕蔑地拒絕了這八點荒唐的要求。
但是且慢,好戲還在後頭。與此同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卻有條不紊地根據自己的安排採取了一些措施。最有意義的也許是在領導集團中地位僅次於蔣介石的汪精衛的開幕詞。自從反共戰爭以來這位汪同志第一次發言中沒有說到“安內”(即剿共)是全國頭等大事,沒有重複他的名言“抗戰必先統一”。他說,現在全國“首要問題”是“收復失土”。此外,全會還真的通過決議要先收復冀東和察北,取消“自治性”的冀察委員會。當然,這並不是說南京要同日本開戰。它的意義僅僅是,日本如繼續對中國進行軍事侵略將會遭到南京方面的武裝抵抗。但是這已是向前躍進了一大步。
接著,中執會又在行政院長的建議下,決定在十一月十二日召開長期拖延未開的“國民大會”,在中國實行“民主”。這次是決定要召開了,不再進行拖延。更重要的是,常會受權修改國大組織法,增加“各界”的代表名額。總司令——又是通過汪精衛——宣布全國的第二個大問題是加速實現民主。
最後,在全會的最後一天,蔣介石發了言,保證除了賣國賊以外給大家更大的言論自由,而且他沒有提到“文匪”——這還是大家第一次聽到總司令要維護新聞自由。他並且答應“釋放悔改的政治犯”。另外不聲不響地向報界發了一道命令,不再用“赤匪”和“共匪”的字樣。少數監獄開始放出一些不太重要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