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這道口諭,就是一個信號。
隨後的日子裡,越來越多人前來弔唁。
許府嫡系無男丁,多少人家猜著許家就這樣潦倒了,但正是需要這樣的潦倒,才能彰顯他們的憐憫之心。
再者,許仲延到底曾是閣老之職,曾受惠於他的人,這陣子良心如遊子歸家,弄得許府門庭若市,倒是像辦喜事。
趙雪晴也穿著素色衣衫,她不滿道:“也不知道當日裡是誰個個都避著許府,現在又個個裝聖人。”
許知瑜親手為她斟茶,道:“無妨,府內清靜太久,讓父親走之前,熱鬧熱鬧吧。”
前段時日,她偶爾會看到許仲延獨自喝酒,寂寥的影子倒映在牆上,心裡該是懷念以往與同僚喝酒的日子。
“聽說你前幾日昏倒了,現在身體怎麼樣了?”趙雪晴問。
許知瑜答已經無礙,趙雪晴嘖嘖搖頭,說:“到底是華哥兒做事牢靠,過來的時候還記得要帶位好醫師過來,我問你,熠哥兒找過你沒有?”
許知瑜被問到了,她不留痕跡地移開眼睛,說:“找過了。”信紙也是找,蔣熠來或不來,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可趙雪晴卻不這麼想,她納悶,道:“信紙算什麼?該是侯夫人又跟他說三道四不讓他來,不然他哪坐得住?”
許知瑜笑了笑,沒有再接話。
不一會兒,門外由小廝引著進來一人,正是穿著素服的蘇華風。
許知瑜看著他高大的身影,一愣,這才有些慌亂地轉開了眼睛,上次見面時是夜裡,隔著輕紗看不清,現在再見,只覺他風華更盛,便是一身素色衣衫,也難掩俊逸面容下的貴氣。
趙雪晴笑著說:“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剛剛我們還在說你呢。”
不像許知瑜不自覺顯露出來的尷尬,蘇華風神態自若地走到了桌旁,拉開了離許知瑜最遠的一張椅子,坐下。
“什麼事?”他問。
許知瑜把目光放到了桌上,他的手也正好擱在桌沿,手指自然地曲著。
趙雪晴看了看兩人。
只是到底再回不到一年前談笑的時候了,不光是時辰不對,人也不對,這麼一年來,她本以為許蘇兩家就這麼疏遠,只是看蘇華風,還留著一道情誼。
趙雪晴回了蘇華風的話:“剛在說你帶著醫師來,熠哥兒卻送了鴿子來。”她本意也不想批評蔣熠,本來心就是偏的,因而這話雖然有些怪罪,卻也只是因為許知瑜,而不是因為蘇華風。
這一點,蘇華風是明白的。
卻聽許知瑜說:“姨母,蔣公子來或是不來,也都送了一片心來。”
她的聲音軟軟的,有心為蔣熠說話,字說得就比平時急,連帶著那種撩人的勁兒也急了幾分。
蘇華風目光黯了黯。
趙雪晴這一聽,可好了,許知瑜也會為蔣熠說話了,看來兩人感情甚篤,她心裡那點不滿也就煙消雲散,道:“罷了,反正三年後,大家都是一家人。”
三年後?蘇華風聽出了苗頭,一笑,說:“三年的變數太多。”他頓了頓,繼續說,“半年內,能發生的事,太多了。”
這像是某種暗示,難不成是想說蔣熠在這段時間會做什麼事麼?
許知瑜終於把目光放到他臉上,可蘇華風卻不若往日一樣迎著她的目光,只輕輕端著茶杯,小喝一口。
當真避著她一樣。許知瑜也拿起茶盞,輕輕喝了一口,把將出口的疑問收了回去。
趙雪晴倒沒聽懂他這莫名其妙的話,也跟著感慨世事難料。
世事難料。蘇華風垂下眼睛。蔣熠這人仗義,結識了不少朋友,安定侯夫人又愛子,自然由著他的性子去,因而他時常和朋友出去吃酒。
男人吃酒的地方,無非兩處,酒樓或者青樓。
青樓中最多的是什麼?
女人。
第一世的時候,許知瑜那時候已經隨著唐少贇離了京城,再加上安定侯夫人藏著掖著,這件事最後便這麼被不清不楚地掩下去了。
反正也不久了。
對許知瑜來說,守孝的日子很清靜,她時常在靈堂為父親抄佛經,不說信不信佛,只是一點一點抄著繁複的佛經,能讓她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
也難怪許多人願意信了。
寫完了今日的佛經,她輕輕將佛卷掩起來,看了看外頭的天色,好春催芽,青翠了半個後院,不知不覺間,又幾月過去。
她正要把佛卷收起來,想起自己把父親的遺物夾在裡頭當書籤了,便從中取出一張信紙來。
這是在許仲延的書房中整理出來的,它夾在一卷空白的宣紙里,當時許知瑜覺得很驚訝,父親不是一個粗心的人,怎麼會做這樣看起來很粗心的事?
許知瑜心想,他這麼做,或許就是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讓這紙上的內容再見天日。
只是光看上頭的內容,她並不能完全猜透。
不知道是第幾次了,她再次展開信紙,紙張並不算舊,只在邊緣微微泛黃,最多是這幾年留下來的。
上頭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多是古時候皇帝遲遲不立儲君所致的禍端,若只是止於此,許知瑜還不至於猜不透,她本以為父親在勸皇帝立四皇子為儲,卻在文末看到一句:“換儲乃傷國運之舉動。”
隨後的日子裡,越來越多人前來弔唁。
許府嫡系無男丁,多少人家猜著許家就這樣潦倒了,但正是需要這樣的潦倒,才能彰顯他們的憐憫之心。
再者,許仲延到底曾是閣老之職,曾受惠於他的人,這陣子良心如遊子歸家,弄得許府門庭若市,倒是像辦喜事。
趙雪晴也穿著素色衣衫,她不滿道:“也不知道當日裡是誰個個都避著許府,現在又個個裝聖人。”
許知瑜親手為她斟茶,道:“無妨,府內清靜太久,讓父親走之前,熱鬧熱鬧吧。”
前段時日,她偶爾會看到許仲延獨自喝酒,寂寥的影子倒映在牆上,心裡該是懷念以往與同僚喝酒的日子。
“聽說你前幾日昏倒了,現在身體怎麼樣了?”趙雪晴問。
許知瑜答已經無礙,趙雪晴嘖嘖搖頭,說:“到底是華哥兒做事牢靠,過來的時候還記得要帶位好醫師過來,我問你,熠哥兒找過你沒有?”
許知瑜被問到了,她不留痕跡地移開眼睛,說:“找過了。”信紙也是找,蔣熠來或不來,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
可趙雪晴卻不這麼想,她納悶,道:“信紙算什麼?該是侯夫人又跟他說三道四不讓他來,不然他哪坐得住?”
許知瑜笑了笑,沒有再接話。
不一會兒,門外由小廝引著進來一人,正是穿著素服的蘇華風。
許知瑜看著他高大的身影,一愣,這才有些慌亂地轉開了眼睛,上次見面時是夜裡,隔著輕紗看不清,現在再見,只覺他風華更盛,便是一身素色衣衫,也難掩俊逸面容下的貴氣。
趙雪晴笑著說:“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剛剛我們還在說你呢。”
不像許知瑜不自覺顯露出來的尷尬,蘇華風神態自若地走到了桌旁,拉開了離許知瑜最遠的一張椅子,坐下。
“什麼事?”他問。
許知瑜把目光放到了桌上,他的手也正好擱在桌沿,手指自然地曲著。
趙雪晴看了看兩人。
只是到底再回不到一年前談笑的時候了,不光是時辰不對,人也不對,這麼一年來,她本以為許蘇兩家就這麼疏遠,只是看蘇華風,還留著一道情誼。
趙雪晴回了蘇華風的話:“剛在說你帶著醫師來,熠哥兒卻送了鴿子來。”她本意也不想批評蔣熠,本來心就是偏的,因而這話雖然有些怪罪,卻也只是因為許知瑜,而不是因為蘇華風。
這一點,蘇華風是明白的。
卻聽許知瑜說:“姨母,蔣公子來或是不來,也都送了一片心來。”
她的聲音軟軟的,有心為蔣熠說話,字說得就比平時急,連帶著那種撩人的勁兒也急了幾分。
蘇華風目光黯了黯。
趙雪晴這一聽,可好了,許知瑜也會為蔣熠說話了,看來兩人感情甚篤,她心裡那點不滿也就煙消雲散,道:“罷了,反正三年後,大家都是一家人。”
三年後?蘇華風聽出了苗頭,一笑,說:“三年的變數太多。”他頓了頓,繼續說,“半年內,能發生的事,太多了。”
這像是某種暗示,難不成是想說蔣熠在這段時間會做什麼事麼?
許知瑜終於把目光放到他臉上,可蘇華風卻不若往日一樣迎著她的目光,只輕輕端著茶杯,小喝一口。
當真避著她一樣。許知瑜也拿起茶盞,輕輕喝了一口,把將出口的疑問收了回去。
趙雪晴倒沒聽懂他這莫名其妙的話,也跟著感慨世事難料。
世事難料。蘇華風垂下眼睛。蔣熠這人仗義,結識了不少朋友,安定侯夫人又愛子,自然由著他的性子去,因而他時常和朋友出去吃酒。
男人吃酒的地方,無非兩處,酒樓或者青樓。
青樓中最多的是什麼?
女人。
第一世的時候,許知瑜那時候已經隨著唐少贇離了京城,再加上安定侯夫人藏著掖著,這件事最後便這麼被不清不楚地掩下去了。
反正也不久了。
對許知瑜來說,守孝的日子很清靜,她時常在靈堂為父親抄佛經,不說信不信佛,只是一點一點抄著繁複的佛經,能讓她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
也難怪許多人願意信了。
寫完了今日的佛經,她輕輕將佛卷掩起來,看了看外頭的天色,好春催芽,青翠了半個後院,不知不覺間,又幾月過去。
她正要把佛卷收起來,想起自己把父親的遺物夾在裡頭當書籤了,便從中取出一張信紙來。
這是在許仲延的書房中整理出來的,它夾在一卷空白的宣紙里,當時許知瑜覺得很驚訝,父親不是一個粗心的人,怎麼會做這樣看起來很粗心的事?
許知瑜心想,他這麼做,或許就是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讓這紙上的內容再見天日。
只是光看上頭的內容,她並不能完全猜透。
不知道是第幾次了,她再次展開信紙,紙張並不算舊,只在邊緣微微泛黃,最多是這幾年留下來的。
上頭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多是古時候皇帝遲遲不立儲君所致的禍端,若只是止於此,許知瑜還不至於猜不透,她本以為父親在勸皇帝立四皇子為儲,卻在文末看到一句:“換儲乃傷國運之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