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附錄一

  附錄一:關於天王星及其衛星,天王星(Uranus)的歷史九大行星之中,天王星列於第七位。天王星是太陽系中的第三大行星,但是密度並不大。

  天王星是由偉大的天文學家威廉·赫歇耳於1781年3月13日發現的——它也是現代發現的第一顆行星。實際上,在威廉確定其為行星之前,它就已經被多次觀察到(最早可考的觀測數據資料可以追溯到伽利略時代)——只不過人們將其誤作了一顆恆星。

  威廉·赫歇耳當時將其命名為“The Georgium Sidus”(註:即天竺葵(Georgine,大麗花(拉丁語:Dahlia Pinnata))——克魯姆老頭的地下庭院裡就有栽種),用以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三世。

  由於其他行星取名都取自希臘神話,為了保持一致,1850 年之後,人們開始以古希臘宇宙之神(Uranus)來命名這顆美麗的藍色行星(雖然如此命名導致的發音問題經常使得英語國家的學生們感到尷尬)。

  年1月24日,旅行者二號星際探測器登陸天王星。在旅行者二號飛向天王星的旅程中,人們已知的天王星的衛星數從自1948年以來的五顆激增至十五顆——1984年到年的這五年間,世界各地的天文愛好者們都對天王星報以了極其濃厚的興趣。

  本文的故事圍繞著天王星的衛星進行,也是為了紀念那個已經逝去的年代。

  ,天王星的衛星天王星目前共發現有十七顆衛星,十五顆已被命名。

  這些衛星並不和其他行星的衛星一樣取古代神話中的人名,而是別出心裁地使用了莎士比亞和羅馬教皇的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名字——這也是本篇選擇天王星的原因之一。

  天衛一(1851年由拉塞爾Lassell發現)即阿雷爾(Ariel)——這是莎士比亞作品《暴風雨》中一個淘氣的樂天派人物的名字。

  天衛二(1851年由拉塞爾Lassell發現)即昂不雷爾(Umbriel),源自亞歷山大教皇的作品《盜鎖》(《The Rape of The Lock》)。

  天衛三(1787年由赫歇耳發現)即提坦尼亞(Titania),這個熟悉的名字來自《仲夏夜之夢》——歐泊龍(Oberon)妻子的名字。

  天衛四(1787年由赫歇耳發現)即歐泊龍(Oberon)——精靈之王,不用多說了。

  天衛五(1948年由奎泊爾Kuiper發現)即米蘭達(Miranda),《暴風雨》中魔術師普洛斯彼羅的一個女兒。

  天衛六一直到天衛十五都是由旅行者二號發現的。

  天衛六即科德利雅(Cordelia,一譯考狄利婭),《李爾王》中李爾的女兒。

  天衛七即歐斐利雅(Ophelia,一譯歐菲莉亞),《哈姆雷特》中珀隆琉斯(Polonius,一譯波隆尼爾)的女兒。

  天衛八即碧安卡(Bianca,一譯比恩卡),莎士比亞作品《馴婦記》(《Taming of the Shrew》,一譯《馴悍記》)中卡特李娜(Katherine,一譯凱瑟麗娜)的姐姐。

  天衛九即克雷斯達(Cressida),莎士比亞作品《特洛伊魯斯和克雷斯達》(《》,一譯《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中卡爾夏斯(Cal插s)的女兒。

  天衛十即德斯德謨拉(Desdemona),《奧賽羅》(一譯《奧瑟羅》)中奧賽羅的妻子。

  天衛十一即朱麗葉(Juliet),莎翁名篇《羅密歐與朱麗亞》的悲劇女主角。在本文的《自由意志市交通區劃圖》中,為了避免和“鐮刀羅密歐”太過呼應,將街名按照音譯稱為了朱麗葉特街,純是為了滿足布局謀篇上的需要。

  天衛十二即珀爾提亞(Portia,經常被譯作鮑西亞),《威尼斯商人》中富裕的女後嗣。

  天衛十三即羅莎琳德(Rosalind),莎士比亞作品《隨你所願》(《As You Like It》,一譯《皆大歡喜》,Rosalind一譯羅瑟琳)中被驅逐公爵的女兒。

  天衛十四即柏琳達(Belinda),《盜鎖》的女主角。

  天衛十五即帕克(Puck),《仲夏夜之夢》中的淘氣仙女。

  由於莎翁作品的譯文版本實在太多,無法確定一個統一的譯名。反覆權衡之後,乾脆將所有的這些名字按照德文讀法的音譯(註:有部分仍使用了英文讀法,如“帕克”(Puck))直翻——完成之後,效果似乎還出乎意料的好。

  附錄二

  附錄二:關於文中出現的東洋名刀,名物觀世正宗正宗屬於相州伝,其特點是燒刃的亂刃中可見細小粒子。使用“正宗”銘文的刀匠之中,最有名的要數鎌倉末期相州的初代“正宗”——岡崎五郎正宗大師,也是被尊為“五郎入道正宗”的刀界鬼才。

  正宗原本住在京都,在鎌倉幕府創立後不久遷往鎌倉定居——由於當時運輸條件的落後,刀匠在鐵砂的選取上只能就近取材:而正宗所選擇的,恰巧是神奈川縣錢洗川附近特產的、含有天然水鉛成分的鐵砂。

  使用錢洗川的鐵砂所冶煉出的鋼鐵兼具絕佳的硬度和韌性,加上一代大師在火候、黏土比例以及水溫方面的獨特創見,終於使得正宗所鍛制的日本刀,達到了“銳利易切,剛柔並濟,完美無瑕”的、日本刀製作的最高境界。

  正宗所制之刀現存不多,而擁有“皆燒”刃紋的更是國寶級珍品。正宗流的地基紋是由灰白色相間的小點構成,後世無人能仿——這也正是正宗技絕於世的地方。

  德川家康廢止“妖刀”之後,大量的“村正”刀銘被改為“正宗”,以期能夠繼續使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