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現今流傳於世的正宗之中,混雜有很大數量的村正——這點文澤爾在文中說過。

  堪稱“名物”的打刀“觀世正宗”,刃長為六十四點四厘米,無銘。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後增予結城秀康。關原合戰之後歸於德川家康之手。

  關於今日“觀世正宗”的所屬,眾說紛紜——多半傾向於該國寶仍存於東京國立博物館,但也有正品流入歐洲私人收藏家之手的說法。反正呂根曼老頭花費四百多萬美元所買到的刻有“正宗”銘文的那把,是由村正所篡:不過依然算得上是“物有所值”。

  ,名物大般若長光長船長船派視光忠為鼻祖,在長船一帶很興盛,南北朝﹑室町時代則最為繁榮。

  太刀“大般若長光長船”,刃長為七十三點六三厘米,銘文為“長船”。此刀在室町時代價值六百貫錢,而《大般若波耶波羅蜜經》剛好也是六百卷,故得名“大般若長光”。最初是由足利義輝將軍所有,先後經三好長慶、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之手。長筱合戰後,德川家康將之賜給了奧平信昌。

  一代名匠備前長船長光製作的名刀,除了這把“大般若長光長船”之外,大家熟知的還有劍豪佐佐木小次郎使用的,以刀匠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野太刀“備前長船長光”——這把刀的刀刃足足有一米長(和大太刀也差不多了,笑),甚至無法挎在腰間,只好背在肩上。

  ,勢州村正與“妖刀”的傳說村正,是室町中期至天正末期一百年間伊勢國的一群名刀匠的族姓——此處“勢州”,即是指伊勢國,正如“備前”(又為“備州”)指備前國。

  至少有三代的伊勢國刀工使用了“村正”這個族姓。初代即左衛門尉藤原村正,伊勢桑名人——他在公元1501年打造的那把刀銘為“勢州桑名住左衛門尉藤原村正”的“村正”,現存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村正作刀風格與關派兼定、平安城長吉二人極為相似,因此後世推測三人應該曾就鍛刀技術方面有過不少的交流。

  至於“妖刀”的傳說,序言和正文中也曾經提到過一點點——這個流傳於日本民間的“妖刀”的傳說,實際上,是由德川家康家族和“村正”之間一連串的巧合有關:

  天文四年(公元1535年),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尾張國守山被叛臣阿部彌七郎用一把村正從右肩直劈至左腹,痛苦掙扎了一炷香的工夫才殞命,死狀極慘。

  大概公元1553年前後(一說1547年),家康的父親松平宏忠的近臣岩松八彌暗殺松平宏忠失敗,而松平宏忠則被岩松八彌所持的村正斬傷了大腿,幾近奄奄一息。

  天正七年(公元1579年)九月十五日,德川家康的嫡子松平三郎信康因為被誣與甲斐的武田氏勾結,被迫在遠江二俁城剖腹自盡(也是織田信長的命令——按照剖腹的類別分,應該算是“詰腹”之中的“無念腹”,但按事實來看,卻似乎是稱作“憤腹”更為妥當)。原本死刑的執行人(剖腹者通常不會馬上死亡,這時執行人會送上致命的一刀,以顯示施刑者的“仁慈”——這種行為稱作“介錯”)和監視人,卻是德川派系的服部半藏正成和天方山城守通綱——當信康以“十字腹”的方式切腹之後,三人都十分悲傷,半藏甚至無法按照約定舉刀,以致讓信康承受了不必要的額外痛苦(這恐怕也正是生性殘忍的織田信長的本意——政治意義上,也可以給德川家族以警告)。最後還是監視人通綱勉勉強強地完成了介錯。

  而介錯時用的這把打刀,又是“村正”。

  家康本人更是兩次被“村正”斬傷同一手指(作者按:一次是幼年時在駿河;另一次是關原合戰時被部屬織田河內守長孝由勢州村正所制的長槍誤傷)。

  這一切的巧合,讓當時執掌日本大權的德川家康產生了莫名的恐懼感。為了保護德川家的統治不被“妖刀”所侵害,家康下達了“毀棄所有存世的村正制刀”的命令;持村正者都被視為藐視幕府,不論階層,一經發現即處極刑。

  村正的持有者們,因為憐惜手中的利刃,多半選擇將刀銘“村正”的“村”字磨掉,另在“正”字之下加上“宗”(另:“家”“恆”“宏”“光”等字也有,該是不同的刀匠了)——即改刀銘為“正宗”,以避過家康的責罰。

  呂根曼老頭收藏的那把改刀銘為“正宗”的村正,大半是我的杜撰——原形是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一把室町末期的勢州村正,刃長七十三點三二厘米,刀銘實為“村正”。

  至於文中所描述的那套刀裝,則完完全全是虛構的了。

  附錄三

  附錄三:關於麻醉劑和蘑菇毒素,戊巴比妥鈉麻醉劑巴比妥類的衍生物是臨床醫學上最常使用到的麻醉劑種類之一。

  按照麻醉劑本身的性質劃分,醫學上常用的麻醉劑大抵分為:揮發性麻醉劑(如乙醚、氯仿等)、非揮發性麻醉劑(如氨基甲酸乙脂、水合氯醛等)以及中成藥類麻醉劑(如氫溴酸東莨菪鹼,但並不常用)等。

  文中提到的戊巴比妥鈉(以及與之類似的苯巴比妥鈉和硫噴妥鈉(sodium pentothal))屬於巴比妥類非揮發性麻醉劑,常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給藥——其具有使用方便、起效速度快、易於控制用量、一次給藥維持時間長等優點,因此在現代醫學及相關領域中有著相當普及的應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