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椿先生的手帕一刻也不得閒。
“……是藏得下吧!不過,那地方竟然會藏人,誰也……”
想起一些細節了,命案現場的地板似乎是傾斜的,玉塚的血是往窗戶的方向流去,躲在他背後的小孩這才未沾上血跡。
“沒注意那是當然的。”江神為退休警官緩頰,“椿先生也從掛上鎖鏈的門縫觀察過房間內的情況吧?這時候,應該是看到倒地遺體的背部。因此,從窗口觀察時,壓根就想不到會有人藏在那個地方。”
這時候,江神面向吹雪。
“我們在發現千鶴之後,也對她能躲在倉庫什麼角落感到很不可思議,但在前一晚進去搜索錄影帶時明明就沒看到人。所以就想,會不會是不斷在倉庫里移動躲藏位置而沒發現她。事實並非如此,而且還啟發我解開了十一年前的謎團。”
“似乎是這樣。”吹雪無力地說道。
“整個案情說明到此,再說下去就顯得有些畫蛇添足了。再度返回小屋的椿先生破門進入屋內時,小孩藏在什麼地方?只有房門後方了,就像千鶴一樣,也許真相就是那麼簡單,而椿先生或許也會以退休警官的身分自責,但這確實是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加上先前從窗口並未看到有其他人,因此也不會想到此時有人會躲在門後,更由於躲藏的是一個小孩,整個感覺是與大人不一樣的。所以就更難察覺了。”
由於小孩變換躲藏位置兩次,椿先生自然是被搞糊塗了,所以會相信從門縫看進去時(遺體後方沒有人),從窗口看進去時(房門後方沒有人)。魔術師就是巧妙運用障眼法讓觀眾檢查帽子或箱子,藉此欺騙觀眾的眼睛。很湊巧,那個小孩做出來的,正好與魔術師的手法相同。
“天川昭彥先生前去通報警方,椿先生則留在現場確保現場的完整。只不過,看守的是小屋前方,因此拿到手槍的小孩得以從小屋後方脫逃——我並沒有刻意說出這些話來傷害椿先生自尊的意思,但如果讓你感到不舒服,我在此深感抱歉。”
“不、不,沒這回事。我怎麼可能是這種人。只是我……有一件事實在是難以接受。你說過,關於十一年前的命案。到處都留下了小孩的痕跡,如果是小孩,大概就是模仿躲貓貓遊戲,或躲在遺體背面就行了,至於拿走手槍,也許真的是小孩所為。那麼你所謂的痕跡,就只是這些嗎?”
“還有。記得命案當晚,小屋發生過火災吧?那也是小孩的傑作。放火的理由雖然不清楚,但也許是擔心事後指紋的殘留。如果以前就經常出入小屋的話,就沒必要擔心,但因為是小孩,無法做出這樣的判斷:心中感到很害怕。”
“這說法就很牽強了,就因為是不常出入的人,才會放火燒掉證據吧!”
此刻的椿先生毫不客氣地反駁,但江神依然搖搖頭。
“我認為什麼理由燒掉小屋都無所謂,重點在於如何放火。”
“點燃報紙從後門丟進去,因為連汽油都沒灑,這種半調子的手法很像小孩所為。”
“是的,很像小孩所為,但不只是這樣——很抱歉要離題一下。那天晚上,天川晃子身上發生的事,是否麻煩各位回想一下?斷然下定決心要私奔,卻無法順利聯繫上男方,因此結果未能如願。各位還記得那件事吧?”
不只是椿先生,所有的人都感到疑惑,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何牽扯?
“那是天命開示會的教祖誕辰之夜。在通往天命開示會本部的道路上,沿途是一整排的方形紙燈籠,而且都點了火。男方通知晃子,在偏離村子東北角的燈籠下,壓著寫有會合時間與地點的一封信,說歸說,只要按照指定的方式應該是錯不了。然而,十一點過後走出旅館的晃子就是沒發現那封信,她心想,是不是記錯時間和地點了?於是抬起周圍附近燈籠座查看,就是沒發現那封信,私奔計劃因而胎死腹中,最後以悲戀收場。那封信為何不見了?”江神豎起食指,“另一件事,聽說當晚現場附近還有人親眼見到鬼火飄來飄去,聽起來像是可有可無的靈異謠傳,但若與被壓在鐵製燈座下那封消失的信件相結合,故事就出現了。是誰在惡作劇或搬動燈籠的?可不可以想像因為這麼做,導致那封信被殘酷的風給吹得四處飛舞?真相誰也不知道,但也許真的是如此。接著,如果有人拿著燈籠來到小屋,見到的人誤認為是鬼火在那兒飄來飄去。因此,縱火犯就是以燈籠里的火為火種。”
江神來了一次深呼吸。
“請再給我一些時間,容我繼續說下去。如果這樣的想像與事實相符,就會出現另一個謎團。為了當火種,何苦刻意使用燈籠呢?不僅麻煩,在搬來搬去復回原位時萬一被人看到就可能壞了計劃。其實,火種到處都可取得,沒必要如此費神,甚至現場附近也有。”
“等一等!你說的是進入小屋時看到的紙板火柴嗎?當天晚上已經不在那裡了,因為連同菸灰缸、菸蒂一起都被警方帶走……那是為了調查蒐證帶走的。”
“我說的不是小屋,是主屋裡的紙板火柴,玉塚他父親收集來的那些。”
“啊……那些……還剩很多。”
“……是藏得下吧!不過,那地方竟然會藏人,誰也……”
想起一些細節了,命案現場的地板似乎是傾斜的,玉塚的血是往窗戶的方向流去,躲在他背後的小孩這才未沾上血跡。
“沒注意那是當然的。”江神為退休警官緩頰,“椿先生也從掛上鎖鏈的門縫觀察過房間內的情況吧?這時候,應該是看到倒地遺體的背部。因此,從窗口觀察時,壓根就想不到會有人藏在那個地方。”
這時候,江神面向吹雪。
“我們在發現千鶴之後,也對她能躲在倉庫什麼角落感到很不可思議,但在前一晚進去搜索錄影帶時明明就沒看到人。所以就想,會不會是不斷在倉庫里移動躲藏位置而沒發現她。事實並非如此,而且還啟發我解開了十一年前的謎團。”
“似乎是這樣。”吹雪無力地說道。
“整個案情說明到此,再說下去就顯得有些畫蛇添足了。再度返回小屋的椿先生破門進入屋內時,小孩藏在什麼地方?只有房門後方了,就像千鶴一樣,也許真相就是那麼簡單,而椿先生或許也會以退休警官的身分自責,但這確實是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加上先前從窗口並未看到有其他人,因此也不會想到此時有人會躲在門後,更由於躲藏的是一個小孩,整個感覺是與大人不一樣的。所以就更難察覺了。”
由於小孩變換躲藏位置兩次,椿先生自然是被搞糊塗了,所以會相信從門縫看進去時(遺體後方沒有人),從窗口看進去時(房門後方沒有人)。魔術師就是巧妙運用障眼法讓觀眾檢查帽子或箱子,藉此欺騙觀眾的眼睛。很湊巧,那個小孩做出來的,正好與魔術師的手法相同。
“天川昭彥先生前去通報警方,椿先生則留在現場確保現場的完整。只不過,看守的是小屋前方,因此拿到手槍的小孩得以從小屋後方脫逃——我並沒有刻意說出這些話來傷害椿先生自尊的意思,但如果讓你感到不舒服,我在此深感抱歉。”
“不、不,沒這回事。我怎麼可能是這種人。只是我……有一件事實在是難以接受。你說過,關於十一年前的命案。到處都留下了小孩的痕跡,如果是小孩,大概就是模仿躲貓貓遊戲,或躲在遺體背面就行了,至於拿走手槍,也許真的是小孩所為。那麼你所謂的痕跡,就只是這些嗎?”
“還有。記得命案當晚,小屋發生過火災吧?那也是小孩的傑作。放火的理由雖然不清楚,但也許是擔心事後指紋的殘留。如果以前就經常出入小屋的話,就沒必要擔心,但因為是小孩,無法做出這樣的判斷:心中感到很害怕。”
“這說法就很牽強了,就因為是不常出入的人,才會放火燒掉證據吧!”
此刻的椿先生毫不客氣地反駁,但江神依然搖搖頭。
“我認為什麼理由燒掉小屋都無所謂,重點在於如何放火。”
“點燃報紙從後門丟進去,因為連汽油都沒灑,這種半調子的手法很像小孩所為。”
“是的,很像小孩所為,但不只是這樣——很抱歉要離題一下。那天晚上,天川晃子身上發生的事,是否麻煩各位回想一下?斷然下定決心要私奔,卻無法順利聯繫上男方,因此結果未能如願。各位還記得那件事吧?”
不只是椿先生,所有的人都感到疑惑,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何牽扯?
“那是天命開示會的教祖誕辰之夜。在通往天命開示會本部的道路上,沿途是一整排的方形紙燈籠,而且都點了火。男方通知晃子,在偏離村子東北角的燈籠下,壓著寫有會合時間與地點的一封信,說歸說,只要按照指定的方式應該是錯不了。然而,十一點過後走出旅館的晃子就是沒發現那封信,她心想,是不是記錯時間和地點了?於是抬起周圍附近燈籠座查看,就是沒發現那封信,私奔計劃因而胎死腹中,最後以悲戀收場。那封信為何不見了?”江神豎起食指,“另一件事,聽說當晚現場附近還有人親眼見到鬼火飄來飄去,聽起來像是可有可無的靈異謠傳,但若與被壓在鐵製燈座下那封消失的信件相結合,故事就出現了。是誰在惡作劇或搬動燈籠的?可不可以想像因為這麼做,導致那封信被殘酷的風給吹得四處飛舞?真相誰也不知道,但也許真的是如此。接著,如果有人拿著燈籠來到小屋,見到的人誤認為是鬼火在那兒飄來飄去。因此,縱火犯就是以燈籠里的火為火種。”
江神來了一次深呼吸。
“請再給我一些時間,容我繼續說下去。如果這樣的想像與事實相符,就會出現另一個謎團。為了當火種,何苦刻意使用燈籠呢?不僅麻煩,在搬來搬去復回原位時萬一被人看到就可能壞了計劃。其實,火種到處都可取得,沒必要如此費神,甚至現場附近也有。”
“等一等!你說的是進入小屋時看到的紙板火柴嗎?當天晚上已經不在那裡了,因為連同菸灰缸、菸蒂一起都被警方帶走……那是為了調查蒐證帶走的。”
“我說的不是小屋,是主屋裡的紙板火柴,玉塚他父親收集來的那些。”
“啊……那些……還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