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遲早——更有可能是早——每一位來此的參觀者都會停步在《吶喊》前頭。這幅畫與査理·希爾1994年尋回的那幅畫不是同一幅作品,但是差不多價值相當,猶如雙子一般。蒙克統共畫了四個版本的《吶喊》——他痴迷一般地重複這個縈繞著他的主題——挪威美術館與蒙克博物館擁有的是更為世人熟知的兩幅。
那個周日上午的11點,兩名戴著滑雪面罩和手套的武裝分子衝進博物館。一名竊賊用槍指著一個手無寸鐵的警衛,用挪威語衝著遊客與其他警衛喊:“趴下!”與此同時,他的同伴大步走向蒙克的《聖母》(Madonna),這幅畫也非常有名,非常值錢,他掏出一把鉗子,剪斷線,摘下這幅畫。
“這人看起來跟瘋了一樣”,一名目擊證人說,“他把這幅畫往牆上撞。取下來後,他又把它往地上砸。”然後,他掠走了《吶喊》。
兩名竊賊往外逃竄,每個人手裡都抓著一幅價值連城的畫。他們快跑到停在門口的一輛黑色奧迪邊上時,第三個人打開了後面的車門。竊賊把畫塞進車裡,然後三個人駕車逃逸。
最近的警察局離博物館只有半英里,竊賊切斷連線,從牆上摘走畫的時候,觸發了連接警察局的報警裝置。警察幾分鐘內就趕到了。但,還是太晚了。
下午1點,警方發現了曾經停在門口的那輛車,竊賊已經棄車逃走,車裡散落著兩幅畫畫框的碎屑。尤其在事關《吶喊》時,這些畫作被粗暴對待過的線索稱得上是壞消息。蒙克的那幅《聖母》風格怪異,帶些色情的意味,畫面上是一位坦胸露乳的黑髮女子,它是畫在帆布上的油畫,這就使得這幅畫還算是結實。但新近被偷的《吶喊》,就跟1994年被偷的版本一樣,是畫在一張紙板上的,很容易被折彎或者弄出摺痕。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聖母》(Madonna)
委拉茲開斯《聖母受教》
失竊後的當天,蒙克博物館的館長招開了一個令人痛苦的新聞招待會,向竊賊發出懇求:“不管他們幹了什麼,”甘納·索倫森說,“請他們儘可能地善待這兩幅畫。”說這番話的時候,他就站在曾經懸掛《吶喊》的那面牆前頭,原先掛畫的地方一片空白。
蒙克博物館除了發出懇請之外,顯然還做過其他的事情。根據挪威媒體憤慨的描述,在竊案發生的四個月前,博物館退出了挪威產業保安理事會(Norwegian industry`s Security Board),該理事會由挪威司法部贊助,它會向自己的成員提供犯罪與保安等方面的建議。它的成員包括了挪威最重要的機構,比如銀行、石油公司、當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國家美術館。在退出理事會的前一個月,蒙克博物館拿到一筆五十萬克朗——約合七萬美元——的經費,用來加強保安措施。博物館並沒有把錢花出去。
跟國家美術館的《吶喊》一樣,蒙克博物館的失竊畫作也沒有上盜搶險。為奧斯陸城市資產上保險的代理公司的頭頭說:“它們是不可替代的藝術品,所以給它們上盜搶險是沒有意義的。”
這種說法讓人起疑:至少一個面臨五千萬或者一億美元支出的保險公司會竭盡全力,提高對竊賊的警惕。‘實際上,警方發現他們現在毫無頭緒,寄希望於竊賊們主動與他們聯繫。最大的嫌疑人之一,佩爾·恩格聲明自己是清白的——他之前曾經兩次偷走蒙克的作品。“拿刀動槍不是我的風格,”恩格堅持說,“我一直以來只按照紳士的方式行事。”
當局充滿了挫敗感,其狀頗為淒涼,甚至想去掩飾自己苦苦掙扎的局面。“我們正在處理民眾提供的線索,”竊案發生兩周後,一位警方官員在接受釆訪時說,“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結果。”
査理·希爾的沸點也就比室溫稍微高點兒,每次他想到官方最新的愚蠢言行就暴怒。就連穩重的萊夫·利爾都隱藏不住內心的憤怒。“這十年間,奧斯陸市在保安方面難道就沒有學到一點兒教訓?”他說,“我簡直震驚了,因為這次竊賊又是如此輕易得手。”這位挪威的警探1994年曾與希爾合作過。
最好的結果就是,竊賊意識到這些畫他們賣不出手,於是就把它們丟在一個很容易被發現的地方。如果又賣不掉又扔不掉,竊賊們也許會提出支付贖金的要求。還有另一種可能,既然《吶喊》與《聖母》在未來的若干年間肯定可以保值,也許竊賊會繼續沉默下去。比如,加德納博物館名畫失竊案一直沉寂至今。
但是這種值局不太可能出現。竊賊偷畫不是為了藏在倉庫里,但是計劃失敗,交易取消,之前的戰利品現在變成了銀樣蠟槍頭。有時候表面看起來沒有什麼動靜了,但這不意味著一幅畫被毀了或者藏起來了,而是變成了地下犯罪世界的交易品,比如梅特蘇的《讀信的女人》,這幅畫1986年失竊於都柏林,1990年在伊斯坦堡被尋回,當時它在一個竊賊的手裡,他想用它換取一船海洛因。
目前為止,這個案子還在挪威警方的手裡。在所有藝術品盜搶案中,當地警方會率先有所斬獲。但是如果數月之後毫無進展,所有明顯的線索也解不開,查理·希爾的電話就會重新響起。
與此同時,兩周過去了,蒙克博物館對它所擁有的兩幅最珍貴的畫作的去向未置一詞,倒是聯繫了媒體,發表了官方聲明:“我們要停業三周,安裝報警設施,以及其他的設備。”
那個周日上午的11點,兩名戴著滑雪面罩和手套的武裝分子衝進博物館。一名竊賊用槍指著一個手無寸鐵的警衛,用挪威語衝著遊客與其他警衛喊:“趴下!”與此同時,他的同伴大步走向蒙克的《聖母》(Madonna),這幅畫也非常有名,非常值錢,他掏出一把鉗子,剪斷線,摘下這幅畫。
“這人看起來跟瘋了一樣”,一名目擊證人說,“他把這幅畫往牆上撞。取下來後,他又把它往地上砸。”然後,他掠走了《吶喊》。
兩名竊賊往外逃竄,每個人手裡都抓著一幅價值連城的畫。他們快跑到停在門口的一輛黑色奧迪邊上時,第三個人打開了後面的車門。竊賊把畫塞進車裡,然後三個人駕車逃逸。
最近的警察局離博物館只有半英里,竊賊切斷連線,從牆上摘走畫的時候,觸發了連接警察局的報警裝置。警察幾分鐘內就趕到了。但,還是太晚了。
下午1點,警方發現了曾經停在門口的那輛車,竊賊已經棄車逃走,車裡散落著兩幅畫畫框的碎屑。尤其在事關《吶喊》時,這些畫作被粗暴對待過的線索稱得上是壞消息。蒙克的那幅《聖母》風格怪異,帶些色情的意味,畫面上是一位坦胸露乳的黑髮女子,它是畫在帆布上的油畫,這就使得這幅畫還算是結實。但新近被偷的《吶喊》,就跟1994年被偷的版本一樣,是畫在一張紙板上的,很容易被折彎或者弄出摺痕。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聖母》(Madonna)
委拉茲開斯《聖母受教》
失竊後的當天,蒙克博物館的館長招開了一個令人痛苦的新聞招待會,向竊賊發出懇求:“不管他們幹了什麼,”甘納·索倫森說,“請他們儘可能地善待這兩幅畫。”說這番話的時候,他就站在曾經懸掛《吶喊》的那面牆前頭,原先掛畫的地方一片空白。
蒙克博物館除了發出懇請之外,顯然還做過其他的事情。根據挪威媒體憤慨的描述,在竊案發生的四個月前,博物館退出了挪威產業保安理事會(Norwegian industry`s Security Board),該理事會由挪威司法部贊助,它會向自己的成員提供犯罪與保安等方面的建議。它的成員包括了挪威最重要的機構,比如銀行、石油公司、當代藝術博物館以及國家美術館。在退出理事會的前一個月,蒙克博物館拿到一筆五十萬克朗——約合七萬美元——的經費,用來加強保安措施。博物館並沒有把錢花出去。
跟國家美術館的《吶喊》一樣,蒙克博物館的失竊畫作也沒有上盜搶險。為奧斯陸城市資產上保險的代理公司的頭頭說:“它們是不可替代的藝術品,所以給它們上盜搶險是沒有意義的。”
這種說法讓人起疑:至少一個面臨五千萬或者一億美元支出的保險公司會竭盡全力,提高對竊賊的警惕。‘實際上,警方發現他們現在毫無頭緒,寄希望於竊賊們主動與他們聯繫。最大的嫌疑人之一,佩爾·恩格聲明自己是清白的——他之前曾經兩次偷走蒙克的作品。“拿刀動槍不是我的風格,”恩格堅持說,“我一直以來只按照紳士的方式行事。”
當局充滿了挫敗感,其狀頗為淒涼,甚至想去掩飾自己苦苦掙扎的局面。“我們正在處理民眾提供的線索,”竊案發生兩周後,一位警方官員在接受釆訪時說,“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結果。”
査理·希爾的沸點也就比室溫稍微高點兒,每次他想到官方最新的愚蠢言行就暴怒。就連穩重的萊夫·利爾都隱藏不住內心的憤怒。“這十年間,奧斯陸市在保安方面難道就沒有學到一點兒教訓?”他說,“我簡直震驚了,因為這次竊賊又是如此輕易得手。”這位挪威的警探1994年曾與希爾合作過。
最好的結果就是,竊賊意識到這些畫他們賣不出手,於是就把它們丟在一個很容易被發現的地方。如果又賣不掉又扔不掉,竊賊們也許會提出支付贖金的要求。還有另一種可能,既然《吶喊》與《聖母》在未來的若干年間肯定可以保值,也許竊賊會繼續沉默下去。比如,加德納博物館名畫失竊案一直沉寂至今。
但是這種值局不太可能出現。竊賊偷畫不是為了藏在倉庫里,但是計劃失敗,交易取消,之前的戰利品現在變成了銀樣蠟槍頭。有時候表面看起來沒有什麼動靜了,但這不意味著一幅畫被毀了或者藏起來了,而是變成了地下犯罪世界的交易品,比如梅特蘇的《讀信的女人》,這幅畫1986年失竊於都柏林,1990年在伊斯坦堡被尋回,當時它在一個竊賊的手裡,他想用它換取一船海洛因。
目前為止,這個案子還在挪威警方的手裡。在所有藝術品盜搶案中,當地警方會率先有所斬獲。但是如果數月之後毫無進展,所有明顯的線索也解不開,查理·希爾的電話就會重新響起。
與此同時,兩周過去了,蒙克博物館對它所擁有的兩幅最珍貴的畫作的去向未置一詞,倒是聯繫了媒體,發表了官方聲明:“我們要停業三周,安裝報警設施,以及其他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