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什麼?你說的是挪威的斯塔萬格嗎?”
“天啊!”我差點叫出了聲。博恩佩尼?霍勒斯確實去過挪威!我做了個深呼吸,想讓自己平靜下來,希望馬克西不要認為我感覺到不耐煩了。
“當然是在挪威,”我謙遜地說,“我只是想知道別的國家有沒有叫斯塔萬格的城市。”
片刻間我覺得他大概已經洞察了我的目的,他眯起眼睛,我倒吸一口冷氣,心想馬克西米利安會不會像遮住太陽的積雨雲一樣突然發作起來。但他微微一笑,並沒有什麼過激的反應。
“斯塔萬格是通往黑爾鎮(譯註:音譯同地獄相同)的第一站,”他說,“斯塔萬格的下一站是特隆赫姆,然後就能抵達黑爾鎮了。那裡其實是挪威一個很普通的小城鎮,但是旅遊者去那以後總會給親友們寄去很多明信片,上面寫著‘希望你也能到地獄來玩一玩’。我曾經在那的一個小劇場舉行過一場格里格的鋼琴演奏會。湊巧的是,格里格雖然是個蘇格蘭人,但在氣質上卻更接近粗獷的挪威人。他出生於阿伯丁(譯註:蘇格蘭城市),因為生意失敗,滿懷失望地離開了卡洛登(譯註:挪威城市)。
“我必須承認,特隆赫姆是個非常舒心的小城鎮……觀眾的欣賞水平很高,也沒有什麼尖刻的評論家。但是那個地方永遠不會有自己的音樂,你明白我的意思吧。他們喜歡聽斯卡拉蒂(譯註:義大利作曲家)的作品,或許是希望義大利的陽光可以照到這個高山雪國吧。在我演奏間歇的時候,我還是聽到一個來自都柏林的旅遊商對他的同伴悄悄耳語道,‘天啊,怎麼在這也要聽格里格的音樂啊!’”
第三部分 第67節:餡餅的秘密(67)
我會意一笑,雖然這件事他已經對我說過上百遍了。
“當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時候二戰還沒有開始呢!令人難忘的斯塔萬格!是的,我去過那。但是我不明白你為什麼突然要問我斯塔萬格的事?”
“你是坐船去的嗎?”
去過斯塔萬格的博恩佩尼?霍勒斯現在卻死在了英格蘭,我想知道這之間他經過了哪些城市。
“當然是坐船去的。弗拉維亞,你想離家出走嗎?”
“當然不是,我們只是在昨天的晚飯時談到通過海路去挪威遊玩的話題。”
我早就知道,遮掩謊言時最好信口開河地說上一通。
“奧菲莉亞說倫敦就有出海的港口,爸爸堅稱赫爾才是最合適的出發地,達芙妮則選擇了斯卡伯勒,只是因為安妮?勃朗特(譯註:英國文學家,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埋在了那裡。”
“泰恩河河口的紐卡斯爾最為適合,”馬克西米利安說,“沒錯,就是紐卡斯爾。”
遠處傳來一陣隆隆聲,開往科茨摩爾的公共汽車就要進站了。汽車如同行走在鋼絲繩上的小雞一樣在公路兩旁的樹籬間穿行著。汽車停在長凳前,發出撲哧撲哧的喘氣聲,好像山路間的旅程耗費了它的全部精力一樣。隨著吱的一聲巨響,車門被打開了。
“厄爾尼,你好。”馬克西米利安說,“最近的生意好嗎?”
“少廢話,快上車。”厄爾尼的視線直視著汽車的前擋風玻璃。顯然他並沒有在意馬克西所說的笑話。
“厄爾尼,今天我不坐車,我只是坐在這歇歇腳。”
“車站的長凳是提供給旅客等車用的。你應該和我一樣清楚,車站須知上有這條規定。”
“厄爾尼,我差點忘了,謝謝你提醒我。”
馬克西從長凳上滑落在地。
“一路順風。”他從地上爬了起來,把帽子在褲腿上拍了拍,像查理?卓別林一樣扭著腰往回走。
車門艱難地關上了,厄爾尼踩上油門,公車不情願地踏上了前行的旅程。至此我們開始分道而行:厄爾尼開著他的公共汽車前往科茨摩爾,馬克西回他的農莊,我則繼續向辛利行進。
辛利警察局原本是個旅店,夾在綠地和電影院之間,警察局的門面顯得非常狹小。磚木結構的門房突出在人行道上,屋頂垂吊著一隻藍色的燈泡。平房的一側附著著幾間空心磚搭成的小房間,遠遠看上去好像是在火車的車廂上扔了塊牛糞。我想這大概就是關犯人的地方吧。
自行車車架上停了幾輛黑色的警用自行車,我把格拉迪斯和它們放在一起。我走上破舊的石階,進入了警察局的大門。
一個穿著制服的警官坐在接待台後低著頭翻報紙,他還不斷用削尖的鉛筆捋著過剩的頭髮。我笑了笑,直接從他面前走了過去。
“等等,快給我停下來!”他叫嚷著,“小姐,你這是要去哪?”他問。
警察就喜歡到處提問。我向他微笑著,裝作不明白他的問題,向裡面一扇開著的門走去。走到近前,我發現裡面有一條黑乎乎的走廊。警官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站起身,一把拉住了我的胳臂。我也被逮住了。我適時地大聲哭叫起來。
我不願意在別人面前哭,不過這時唯一能利用的武器就是自己的眼淚了。
幾分鐘以後,我和P.C.格羅肖普警官已經坐在警察局的休息室喝起咖啡來了。他告訴我他有一個年紀和我相仿的女兒伊莉莎白(估計是為了安慰我而臨時編造出來的女兒)。
“天啊!”我差點叫出了聲。博恩佩尼?霍勒斯確實去過挪威!我做了個深呼吸,想讓自己平靜下來,希望馬克西不要認為我感覺到不耐煩了。
“當然是在挪威,”我謙遜地說,“我只是想知道別的國家有沒有叫斯塔萬格的城市。”
片刻間我覺得他大概已經洞察了我的目的,他眯起眼睛,我倒吸一口冷氣,心想馬克西米利安會不會像遮住太陽的積雨雲一樣突然發作起來。但他微微一笑,並沒有什麼過激的反應。
“斯塔萬格是通往黑爾鎮(譯註:音譯同地獄相同)的第一站,”他說,“斯塔萬格的下一站是特隆赫姆,然後就能抵達黑爾鎮了。那裡其實是挪威一個很普通的小城鎮,但是旅遊者去那以後總會給親友們寄去很多明信片,上面寫著‘希望你也能到地獄來玩一玩’。我曾經在那的一個小劇場舉行過一場格里格的鋼琴演奏會。湊巧的是,格里格雖然是個蘇格蘭人,但在氣質上卻更接近粗獷的挪威人。他出生於阿伯丁(譯註:蘇格蘭城市),因為生意失敗,滿懷失望地離開了卡洛登(譯註:挪威城市)。
“我必須承認,特隆赫姆是個非常舒心的小城鎮……觀眾的欣賞水平很高,也沒有什麼尖刻的評論家。但是那個地方永遠不會有自己的音樂,你明白我的意思吧。他們喜歡聽斯卡拉蒂(譯註:義大利作曲家)的作品,或許是希望義大利的陽光可以照到這個高山雪國吧。在我演奏間歇的時候,我還是聽到一個來自都柏林的旅遊商對他的同伴悄悄耳語道,‘天啊,怎麼在這也要聽格里格的音樂啊!’”
第三部分 第67節:餡餅的秘密(67)
我會意一笑,雖然這件事他已經對我說過上百遍了。
“當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時候二戰還沒有開始呢!令人難忘的斯塔萬格!是的,我去過那。但是我不明白你為什麼突然要問我斯塔萬格的事?”
“你是坐船去的嗎?”
去過斯塔萬格的博恩佩尼?霍勒斯現在卻死在了英格蘭,我想知道這之間他經過了哪些城市。
“當然是坐船去的。弗拉維亞,你想離家出走嗎?”
“當然不是,我們只是在昨天的晚飯時談到通過海路去挪威遊玩的話題。”
我早就知道,遮掩謊言時最好信口開河地說上一通。
“奧菲莉亞說倫敦就有出海的港口,爸爸堅稱赫爾才是最合適的出發地,達芙妮則選擇了斯卡伯勒,只是因為安妮?勃朗特(譯註:英國文學家,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埋在了那裡。”
“泰恩河河口的紐卡斯爾最為適合,”馬克西米利安說,“沒錯,就是紐卡斯爾。”
遠處傳來一陣隆隆聲,開往科茨摩爾的公共汽車就要進站了。汽車如同行走在鋼絲繩上的小雞一樣在公路兩旁的樹籬間穿行著。汽車停在長凳前,發出撲哧撲哧的喘氣聲,好像山路間的旅程耗費了它的全部精力一樣。隨著吱的一聲巨響,車門被打開了。
“厄爾尼,你好。”馬克西米利安說,“最近的生意好嗎?”
“少廢話,快上車。”厄爾尼的視線直視著汽車的前擋風玻璃。顯然他並沒有在意馬克西所說的笑話。
“厄爾尼,今天我不坐車,我只是坐在這歇歇腳。”
“車站的長凳是提供給旅客等車用的。你應該和我一樣清楚,車站須知上有這條規定。”
“厄爾尼,我差點忘了,謝謝你提醒我。”
馬克西從長凳上滑落在地。
“一路順風。”他從地上爬了起來,把帽子在褲腿上拍了拍,像查理?卓別林一樣扭著腰往回走。
車門艱難地關上了,厄爾尼踩上油門,公車不情願地踏上了前行的旅程。至此我們開始分道而行:厄爾尼開著他的公共汽車前往科茨摩爾,馬克西回他的農莊,我則繼續向辛利行進。
辛利警察局原本是個旅店,夾在綠地和電影院之間,警察局的門面顯得非常狹小。磚木結構的門房突出在人行道上,屋頂垂吊著一隻藍色的燈泡。平房的一側附著著幾間空心磚搭成的小房間,遠遠看上去好像是在火車的車廂上扔了塊牛糞。我想這大概就是關犯人的地方吧。
自行車車架上停了幾輛黑色的警用自行車,我把格拉迪斯和它們放在一起。我走上破舊的石階,進入了警察局的大門。
一個穿著制服的警官坐在接待台後低著頭翻報紙,他還不斷用削尖的鉛筆捋著過剩的頭髮。我笑了笑,直接從他面前走了過去。
“等等,快給我停下來!”他叫嚷著,“小姐,你這是要去哪?”他問。
警察就喜歡到處提問。我向他微笑著,裝作不明白他的問題,向裡面一扇開著的門走去。走到近前,我發現裡面有一條黑乎乎的走廊。警官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站起身,一把拉住了我的胳臂。我也被逮住了。我適時地大聲哭叫起來。
我不願意在別人面前哭,不過這時唯一能利用的武器就是自己的眼淚了。
幾分鐘以後,我和P.C.格羅肖普警官已經坐在警察局的休息室喝起咖啡來了。他告訴我他有一個年紀和我相仿的女兒伊莉莎白(估計是為了安慰我而臨時編造出來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