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兩幅《推背圖》恢復原樣之後,皇帝的精神狀態也隨之逆轉。他逐漸減少了金丹的用量,把柳泌晾在三清殿中,再也不召見了。存放《推背圖》的金匱被皇帝親自送回凌煙閣中,由神策軍重兵把守,陳弘志再也沒法做手腳了。
最著急的人是郭貴妃。
自從脅迫柳泌在金丹里下毒以後,她大概就在一天天地計算皇帝賓天的日子。也難怪她迫不及待,吐突承璀已經獲得了朝中大部分人的支持,換儲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一旦被皇帝搶了先,她和李恆將死無葬身之地。對於郭念雲來說,這是一場只許勝不許敗的生死之戰。
偏偏柳泌一直在找各種藉口拖延,當郭念雲發現皇帝開始戒除金丹時,更感到危機罩頂。後宮一向是她的統轄範圍,過去不論哪個嬪妃受寵,她都能對其施加影響,進行壓制。
可是現在,她最憎恨的杜秋娘入宮了,還被冊封為秋妃,獨霸了皇帝的寢宮,郭念雲連見皇帝一面都非常困難了。
她召來陳弘志時,就決定孤注一擲了。她沒有給陳弘志任何機會,便將他謀害魏德才、宋若茵和宋若昭的罪行全部拋出來,把陳弘志徹底打蒙了。陳弘志這才知道,李忠言在臨死前就把自己出賣給了郭念雲。
好歹毒啊!李忠言苦心孤詣地謀劃,必要將皇帝置於死地。他的布局從陳弘志、裴玄靜再到郭念雲,三重保障但求萬無一失,否則他怎會死得那麼痛快!
陳弘志還曾妄想在皇帝和郭貴妃之間左右逢源,最終發現自己只剩下華山一條路了——徹底投靠郭氏和太子,充當他們的殺手。
原先的計策只是下毒,既然柳泌不肯動手,那就由陳弘志來辦。皇帝雖開始戒服金丹,但他服丹致病的消息已經傳開,如果此時暴卒的話,用金丹中毒說還能堵住眾人的嘴。再將柳泌一殺,塵埃落定,任誰都翻不了案了。
可是——
陳弘志看著手中的純勾,瘋瘋癲癲地笑出聲來。他想起尚在老家的父母,老實巴交的一輩子受人欺負,養不活自己和哥哥,只能送來淨身入宮。要是讓他們聽說兒子竟然親手弒君,恐怕當場就會嚇掉半條命吧。
不,他不能死。
付出了這麼昂貴的代價,犯下了萬劫不復的罪行,再不明不白地死了,豈不太冤。
皇帝駕崩,太子登基,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該是他陳弘志盡享榮華富貴的時候了。他不僅不能死,還要升官發財,要讓親戚們統統雞犬升天,光宗耀祖。
陳弘志將純勾還入鞘中,重新捧回架上。
十五年前,它曾經殺死了一位皇帝,卻保護了一個閹人;今天,它又殺死了一位皇帝,並將保護另外一個閹人了。
閹人,才是大明宮中最頑強的生物,他們就像無處不在的老鼠一樣,註定要與這座宮殿共存亡。
兩個時辰之後,閹人吐突承璀匆匆趕往清思殿。
蒼穹之上,星月無光。從未有過的沉重黑暗覆蓋著大明宮。雖然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當踏上清思殿的御階時,吐突承璀仍然感到一陣莫名的慌亂。他的腳步情不自禁地一滯,腦海中恍然掠過《辛公平上仙》中的字字句句。
想什麼呢!他忙將這些不祥的思緒趕走,轉而尋思皇帝深夜緊急召見自己的原因。是終於下決心要廢黜太子了嗎?吐突承璀已為此奔忙了兩個多月,眼看萬事俱備,皇帝卻又猶豫起來。皇帝的身體好轉,使廢立之事變得不再緊迫。但這只是一個理由。吐突承璀認為,更關鍵的原因是——皇帝心軟了。雖然在眾人眼中,皇帝向來決絕無情,只有吐突承璀才了解,皇帝亦有他的情懷,只是藏得太深太深了。不是嗎?皇帝竟然放走了裴玄靜,這可是讓吐突承璀腹誹不已的。
吐突承璀暗想,這次自己一定要幫皇帝當機立斷。等辦完這件大事,他就要開始全力以赴地尋找玉龍子了。按照皇帝和吐突承璀的推測,先皇將玉龍子交給羅令則東渡,但羅令則沒有上船,卻西返長安後被殺。吐突承璀左思右想,認為玉龍子肯定還在大唐。
吐突承璀心不在焉地踏入清思殿。忽然,他發現情況不對,殿中一片漆黑,常年不斷的龍涎香也聞不著了,取而代之的是濃重的血腥氣。
他猛地轉過身,想要奪路而逃。
來不及了。
利刃從四面八方砍來。“大家……!”垂死的嘶吼響徹了整座清思殿,但只有一聲而已。片刻之後,曾經權勢熏天、不可一世的左神策軍中尉吐突承璀就化成了一攤零七八碎的血肉。
大唐元和十五年正月十四日,唐憲宗李純崩於長安大明宮,享年四十三歲。
六天之後的正月二十日,太子李恆即位。當日,新皇頒發詔書,冊封自己的母親郭念云為皇太后。
不久,郭皇太后移居南內興慶宮。先皇后宮中凡育有子女者,隨子女分居各王府和公主府,其餘未生育者都隨郭皇太后搬入興慶宮,將在那裡度過她們的餘生。每個人的餘生必然有長有短,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從此以後,她們都不必再期待那份微薄的幸運降臨之時了。
舊人去,新人來,人間更迭往復,天地恆久不變。
在這場興師動眾的搬遷中,有一輛小小的馬車離開大隊伍,悄悄地拐向長樂坊中的十六王宅。
杜仲陽的懷中緊抱著紫檀琵琶,漠然地凝望車廂中的某一個位置。自從先皇駕崩之後,她幾乎都是這個樣子,不哭不鬧,也不曾在人前流過一滴眼淚。
按照郭皇太后的意思,本是要在五月先皇葬入景陵之後,打發她去守陵的。那天,當聽到郭皇太后這麼說時,杜仲陽也是一臉冷漠,似乎對自己的命運已經無動於衷了。
眼看就要這麼定下來,一旁的新皇開口道:“朕素來聽聞杜仲陽的才學不錯,六兒的親母剛剛過世了,朕想讓杜仲陽去做六兒的養母,教養他的詩書文學。”
“這……”郭皇太后驚訝地看了看兒子,沒有再說什麼。
直到這時杜仲陽才抬起頭,正巧看到新皇對自己露出笑容。一瞬間,她有些恍惚。二十六歲的新皇帝還很年輕,長得更像郭皇太后一些,但值此粲然一笑之際,她仿佛又見到了“他”開心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只是留在她記憶中的這種時刻太少了。
是啊,太短暫了。從她返回長安,再到那一夜他命她離開清思殿,就此永訣,總共只有短短的三個月,她卻連他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
萬般委屈湧上心頭,杜仲陽舉起琵琶,用力向車壁砸過去。
“哎呀,這可使不得!”旁邊的鄭瓊娥趕緊伸手去擋,琵琶的一個軫子還是撞到了車壁上,紫檀木豁然裂開。
鄭瓊娥心疼不已:“我知道你心裡難過,何苦拿琵琶撒氣。你看看,多可惜啊!”
“不可惜。”杜仲陽噙著眼淚道,“反正我這輩子再也不會彈它了。”
鄭瓊娥輕嘆:“……誰知道呢。”她檢查著琵琶的破損處,“還好,就壞了一點點。咦,這是什麼?”
最著急的人是郭貴妃。
自從脅迫柳泌在金丹里下毒以後,她大概就在一天天地計算皇帝賓天的日子。也難怪她迫不及待,吐突承璀已經獲得了朝中大部分人的支持,換儲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一旦被皇帝搶了先,她和李恆將死無葬身之地。對於郭念雲來說,這是一場只許勝不許敗的生死之戰。
偏偏柳泌一直在找各種藉口拖延,當郭念雲發現皇帝開始戒除金丹時,更感到危機罩頂。後宮一向是她的統轄範圍,過去不論哪個嬪妃受寵,她都能對其施加影響,進行壓制。
可是現在,她最憎恨的杜秋娘入宮了,還被冊封為秋妃,獨霸了皇帝的寢宮,郭念雲連見皇帝一面都非常困難了。
她召來陳弘志時,就決定孤注一擲了。她沒有給陳弘志任何機會,便將他謀害魏德才、宋若茵和宋若昭的罪行全部拋出來,把陳弘志徹底打蒙了。陳弘志這才知道,李忠言在臨死前就把自己出賣給了郭念雲。
好歹毒啊!李忠言苦心孤詣地謀劃,必要將皇帝置於死地。他的布局從陳弘志、裴玄靜再到郭念雲,三重保障但求萬無一失,否則他怎會死得那麼痛快!
陳弘志還曾妄想在皇帝和郭貴妃之間左右逢源,最終發現自己只剩下華山一條路了——徹底投靠郭氏和太子,充當他們的殺手。
原先的計策只是下毒,既然柳泌不肯動手,那就由陳弘志來辦。皇帝雖開始戒服金丹,但他服丹致病的消息已經傳開,如果此時暴卒的話,用金丹中毒說還能堵住眾人的嘴。再將柳泌一殺,塵埃落定,任誰都翻不了案了。
可是——
陳弘志看著手中的純勾,瘋瘋癲癲地笑出聲來。他想起尚在老家的父母,老實巴交的一輩子受人欺負,養不活自己和哥哥,只能送來淨身入宮。要是讓他們聽說兒子竟然親手弒君,恐怕當場就會嚇掉半條命吧。
不,他不能死。
付出了這麼昂貴的代價,犯下了萬劫不復的罪行,再不明不白地死了,豈不太冤。
皇帝駕崩,太子登基,自己才是最大的功臣!該是他陳弘志盡享榮華富貴的時候了。他不僅不能死,還要升官發財,要讓親戚們統統雞犬升天,光宗耀祖。
陳弘志將純勾還入鞘中,重新捧回架上。
十五年前,它曾經殺死了一位皇帝,卻保護了一個閹人;今天,它又殺死了一位皇帝,並將保護另外一個閹人了。
閹人,才是大明宮中最頑強的生物,他們就像無處不在的老鼠一樣,註定要與這座宮殿共存亡。
兩個時辰之後,閹人吐突承璀匆匆趕往清思殿。
蒼穹之上,星月無光。從未有過的沉重黑暗覆蓋著大明宮。雖然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當踏上清思殿的御階時,吐突承璀仍然感到一陣莫名的慌亂。他的腳步情不自禁地一滯,腦海中恍然掠過《辛公平上仙》中的字字句句。
想什麼呢!他忙將這些不祥的思緒趕走,轉而尋思皇帝深夜緊急召見自己的原因。是終於下決心要廢黜太子了嗎?吐突承璀已為此奔忙了兩個多月,眼看萬事俱備,皇帝卻又猶豫起來。皇帝的身體好轉,使廢立之事變得不再緊迫。但這只是一個理由。吐突承璀認為,更關鍵的原因是——皇帝心軟了。雖然在眾人眼中,皇帝向來決絕無情,只有吐突承璀才了解,皇帝亦有他的情懷,只是藏得太深太深了。不是嗎?皇帝竟然放走了裴玄靜,這可是讓吐突承璀腹誹不已的。
吐突承璀暗想,這次自己一定要幫皇帝當機立斷。等辦完這件大事,他就要開始全力以赴地尋找玉龍子了。按照皇帝和吐突承璀的推測,先皇將玉龍子交給羅令則東渡,但羅令則沒有上船,卻西返長安後被殺。吐突承璀左思右想,認為玉龍子肯定還在大唐。
吐突承璀心不在焉地踏入清思殿。忽然,他發現情況不對,殿中一片漆黑,常年不斷的龍涎香也聞不著了,取而代之的是濃重的血腥氣。
他猛地轉過身,想要奪路而逃。
來不及了。
利刃從四面八方砍來。“大家……!”垂死的嘶吼響徹了整座清思殿,但只有一聲而已。片刻之後,曾經權勢熏天、不可一世的左神策軍中尉吐突承璀就化成了一攤零七八碎的血肉。
大唐元和十五年正月十四日,唐憲宗李純崩於長安大明宮,享年四十三歲。
六天之後的正月二十日,太子李恆即位。當日,新皇頒發詔書,冊封自己的母親郭念云為皇太后。
不久,郭皇太后移居南內興慶宮。先皇后宮中凡育有子女者,隨子女分居各王府和公主府,其餘未生育者都隨郭皇太后搬入興慶宮,將在那裡度過她們的餘生。每個人的餘生必然有長有短,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從此以後,她們都不必再期待那份微薄的幸運降臨之時了。
舊人去,新人來,人間更迭往復,天地恆久不變。
在這場興師動眾的搬遷中,有一輛小小的馬車離開大隊伍,悄悄地拐向長樂坊中的十六王宅。
杜仲陽的懷中緊抱著紫檀琵琶,漠然地凝望車廂中的某一個位置。自從先皇駕崩之後,她幾乎都是這個樣子,不哭不鬧,也不曾在人前流過一滴眼淚。
按照郭皇太后的意思,本是要在五月先皇葬入景陵之後,打發她去守陵的。那天,當聽到郭皇太后這麼說時,杜仲陽也是一臉冷漠,似乎對自己的命運已經無動於衷了。
眼看就要這麼定下來,一旁的新皇開口道:“朕素來聽聞杜仲陽的才學不錯,六兒的親母剛剛過世了,朕想讓杜仲陽去做六兒的養母,教養他的詩書文學。”
“這……”郭皇太后驚訝地看了看兒子,沒有再說什麼。
直到這時杜仲陽才抬起頭,正巧看到新皇對自己露出笑容。一瞬間,她有些恍惚。二十六歲的新皇帝還很年輕,長得更像郭皇太后一些,但值此粲然一笑之際,她仿佛又見到了“他”開心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只是留在她記憶中的這種時刻太少了。
是啊,太短暫了。從她返回長安,再到那一夜他命她離開清思殿,就此永訣,總共只有短短的三個月,她卻連他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
萬般委屈湧上心頭,杜仲陽舉起琵琶,用力向車壁砸過去。
“哎呀,這可使不得!”旁邊的鄭瓊娥趕緊伸手去擋,琵琶的一個軫子還是撞到了車壁上,紫檀木豁然裂開。
鄭瓊娥心疼不已:“我知道你心裡難過,何苦拿琵琶撒氣。你看看,多可惜啊!”
“不可惜。”杜仲陽噙著眼淚道,“反正我這輩子再也不會彈它了。”
鄭瓊娥輕嘆:“……誰知道呢。”她檢查著琵琶的破損處,“還好,就壞了一點點。咦,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