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1941 年10 月,英美蘇代表簽署了給予蘇聯大批物資援助的協議。會後,英國和美國確定了三條援蘇路線:伊朗鐵路、太平洋航線利北極航線。伊朗鐵路和太平洋航線由於路途遙遠,加之貨運量有限,起不了多大作用。比較而言,北極航線最為理想。這條航線路程短,離蘇聯最近,因而成為英美援蘇最主要的航線。從此,大批代號為PO 的商船隊滿載作戰物資從英國或美國出發,繞過北角,再經熊島,到達蘇聯的摩爾曼斯克港和阿爾漢格爾斯克。
可是,北極航線的氣候極為惡劣,終年寒風刺骨,氣溫都在零度以下。進入北極圈,冰雪連綿,隨時都有撞上冰山的危險,而且,這裡夏季只有白晝,冬季只有黑夜。除了冒險家外,普通商船大多不敢問津。再加上德國空軍飛機、海軍艦艇和潛艇的圍追堵截,更使這條航線變得危機四伏,陰森可怖。
希特勒把德國海軍的力量集中到挪威,並從攻擊大西洋航運的潛艇中抽出一部分兵力,調至挪威海域,以阻止英美將供應物資和軍需品運入蘇聯。
最初四五個月,為了避開駐紮在挪威基地的德國空海軍部隊的襲擊,英美商船隊均繞道而行,西面遠至格陵蘭、北面遠至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船隊航行到目的地須耗費整整3 個星期的時間。不過,這段時期倒還順利,只損失了一隻船。
到1942 年春季,由於冬季冰大量湧向航線,迫使護航船隊東移,加上白晝增長,駐在挪威的德國飛機和潛艇開始加緊協同作戰活動,導致護航運輸隊的損失急劇上升。
3 月20 日,由20 只船組成的PQ13 船隊在駛往蘇聯的途中遇到強烈的風浪,在北極海海面分散開來,結果被擊沉5 艘船。4 月初,由24 只船組成的PQI4 和PQI0 船隊分別被擊沉5 艘船。雖然,英國對這些損失並不表示悲觀,但卻有種不祥的預感。
6 月27 日,PQ17 船隊的36 只滿載援蘇武器裝備、原料和糧食的運輸船在6 艘驅逐艦、2 艘防空艦和11 艘較小型艦艇的前呼後擁下,浩浩蕩蕩駛離冰島的赫瓦爾峽灣,開往摩爾曼斯克。
護航運輸隊行到雷克雅未克附近時遇到濃霧。遮天蔽日的大霧籠罩著海面,船隻像進入各自的紗帳,霧罩朦朧,彼此看不到對方。一艘貨船和一艘油船不幸相撞,一艘貨船觸礁下沉。其餘33 艘船隻將時速減到不到半速,繼續緩緩向東行駛,經過丹麥海峽。
7 月1 日,大霧消散,陽光燦爛。大大小小的商船錯落有致地組成方陣,在藍色的海面播出一條條白色的浪紋,海鳥在船前船後追逐著浪花,好一幅美麗壯觀的景色。
忽然,在船隊的後面傳來德國“HEII5”式水上飛機的轟鳴聲。這架飛機不遠不近地一直在運輸隊的高炮射程外跟蹤監視。護航艦隊司令漢密爾頓少將下令各艦做好戰鬥準備。他意識到一場惡戰已不可避免。
7 月2 日,PQ17 護航運輸隊行駛到揚馬延島附近海域。4 艘德國潛艇和8架從挪威特羅姆瑟基地起飛的本上飛機展開協同攻擊,遭到船隊的炮火的猛烈抗擊後,悻悻退去。
護航運輸隊通過熊島的北部,受到流冰群的阻擋,不得不進入德國駐挪威北部巴爾德佛斯、巴納克基爾克內斯等基地轟炸機的作戰半徑。
這裡已是太陽不落的季節,終日都是白晝。7 月4 日19 時30 分,從巴納克起飛的一個中隊的德國“容克88”式飛機首先對船隊發起攻擊,未傷船隊一根毫毛。一個小時後,德軍變換戰術,25 架“HEIII,,式飛機以散開隊形,從幾個方向突入船隊方陣,實施低空魚雷攻擊,兩隻運輸船中彈起火。船隊救起落水船員,繼續朝東行駛。
英國在倫敦的海軍總部萬分焦慮地注視著這支運輸船隊的進展,十分擔心潛伏在挪威峽灣的德戰列艦。巡洋艦伺機狙擊船隊。
7 月4 日,海軍部收到有關德國“提皮茨”號巡洋艦和它的僚艦在阿爾塔重裝燃料後己前往截擊PQI7 運輸船隊的報告。“提皮茨”號是“俾斯麥”號的姊妹艦,顯然,漢密爾頓少將的巡洋艦絕不是它的對手,而其他支援艦隻又鞭長莫及,距離戰區太遠,無法阻止德國水面軍艦對船隊的攻擊。看來,只有船隻分散行動才能避免造成重大損失。
當日21 時23 分,英國本土艦隊司令龐德海軍上將向運輸船隊下達命令:
“有敵艦危險,運輸隊解散,各自駛往蘇聯港口。”“護航巡洋艦以最快速度返航。”
時隔13 分鐘後,他又向運輸船隊發出特急電:“立即解散運輸隊!”
巡洋艦司令漢密爾頓少將為不得不放棄這些毫無抵抗能力的運輸船而苦惱不安,可是軍令不可違,他萬般無奈,把散開了的船隻聚集成幾個小隊後,便揮淚撤退了。
眼看著自己的“保護神”紛紛撤走,孤立無援的運輸船頓感六神無主,人心慌慌,大有“樹倒猢猻散”的感覺。PQ17 護航運輸隊已名存實亡,成為一群分散孤立、沒有防禦能力的船隊。
其實,德軍非常懼怕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實力。希特勒曾親自下令,如遇危險情況,艦隊不許出動,他們把英國航空母艦看作最大的威脅,害怕“提皮茨”號巡洋艦重蹈一年前“俾斯麥”號的悲劇。因而,德國“提皮茨”號、“舍爾”號和“希佩爾”號軍艦以及其他驅逐艦組成的水面艦隊沒敢貿然駛往北冰洋,一直蜷縮在阿爾塔觀望等待,直到5 日中午才離開港口。
可是,北極航線的氣候極為惡劣,終年寒風刺骨,氣溫都在零度以下。進入北極圈,冰雪連綿,隨時都有撞上冰山的危險,而且,這裡夏季只有白晝,冬季只有黑夜。除了冒險家外,普通商船大多不敢問津。再加上德國空軍飛機、海軍艦艇和潛艇的圍追堵截,更使這條航線變得危機四伏,陰森可怖。
希特勒把德國海軍的力量集中到挪威,並從攻擊大西洋航運的潛艇中抽出一部分兵力,調至挪威海域,以阻止英美將供應物資和軍需品運入蘇聯。
最初四五個月,為了避開駐紮在挪威基地的德國空海軍部隊的襲擊,英美商船隊均繞道而行,西面遠至格陵蘭、北面遠至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船隊航行到目的地須耗費整整3 個星期的時間。不過,這段時期倒還順利,只損失了一隻船。
到1942 年春季,由於冬季冰大量湧向航線,迫使護航船隊東移,加上白晝增長,駐在挪威的德國飛機和潛艇開始加緊協同作戰活動,導致護航運輸隊的損失急劇上升。
3 月20 日,由20 只船組成的PQ13 船隊在駛往蘇聯的途中遇到強烈的風浪,在北極海海面分散開來,結果被擊沉5 艘船。4 月初,由24 只船組成的PQI4 和PQI0 船隊分別被擊沉5 艘船。雖然,英國對這些損失並不表示悲觀,但卻有種不祥的預感。
6 月27 日,PQ17 船隊的36 只滿載援蘇武器裝備、原料和糧食的運輸船在6 艘驅逐艦、2 艘防空艦和11 艘較小型艦艇的前呼後擁下,浩浩蕩蕩駛離冰島的赫瓦爾峽灣,開往摩爾曼斯克。
護航運輸隊行到雷克雅未克附近時遇到濃霧。遮天蔽日的大霧籠罩著海面,船隻像進入各自的紗帳,霧罩朦朧,彼此看不到對方。一艘貨船和一艘油船不幸相撞,一艘貨船觸礁下沉。其餘33 艘船隻將時速減到不到半速,繼續緩緩向東行駛,經過丹麥海峽。
7 月1 日,大霧消散,陽光燦爛。大大小小的商船錯落有致地組成方陣,在藍色的海面播出一條條白色的浪紋,海鳥在船前船後追逐著浪花,好一幅美麗壯觀的景色。
忽然,在船隊的後面傳來德國“HEII5”式水上飛機的轟鳴聲。這架飛機不遠不近地一直在運輸隊的高炮射程外跟蹤監視。護航艦隊司令漢密爾頓少將下令各艦做好戰鬥準備。他意識到一場惡戰已不可避免。
7 月2 日,PQ17 護航運輸隊行駛到揚馬延島附近海域。4 艘德國潛艇和8架從挪威特羅姆瑟基地起飛的本上飛機展開協同攻擊,遭到船隊的炮火的猛烈抗擊後,悻悻退去。
護航運輸隊通過熊島的北部,受到流冰群的阻擋,不得不進入德國駐挪威北部巴爾德佛斯、巴納克基爾克內斯等基地轟炸機的作戰半徑。
這裡已是太陽不落的季節,終日都是白晝。7 月4 日19 時30 分,從巴納克起飛的一個中隊的德國“容克88”式飛機首先對船隊發起攻擊,未傷船隊一根毫毛。一個小時後,德軍變換戰術,25 架“HEIII,,式飛機以散開隊形,從幾個方向突入船隊方陣,實施低空魚雷攻擊,兩隻運輸船中彈起火。船隊救起落水船員,繼續朝東行駛。
英國在倫敦的海軍總部萬分焦慮地注視著這支運輸船隊的進展,十分擔心潛伏在挪威峽灣的德戰列艦。巡洋艦伺機狙擊船隊。
7 月4 日,海軍部收到有關德國“提皮茨”號巡洋艦和它的僚艦在阿爾塔重裝燃料後己前往截擊PQI7 運輸船隊的報告。“提皮茨”號是“俾斯麥”號的姊妹艦,顯然,漢密爾頓少將的巡洋艦絕不是它的對手,而其他支援艦隻又鞭長莫及,距離戰區太遠,無法阻止德國水面軍艦對船隊的攻擊。看來,只有船隻分散行動才能避免造成重大損失。
當日21 時23 分,英國本土艦隊司令龐德海軍上將向運輸船隊下達命令:
“有敵艦危險,運輸隊解散,各自駛往蘇聯港口。”“護航巡洋艦以最快速度返航。”
時隔13 分鐘後,他又向運輸船隊發出特急電:“立即解散運輸隊!”
巡洋艦司令漢密爾頓少將為不得不放棄這些毫無抵抗能力的運輸船而苦惱不安,可是軍令不可違,他萬般無奈,把散開了的船隻聚集成幾個小隊後,便揮淚撤退了。
眼看著自己的“保護神”紛紛撤走,孤立無援的運輸船頓感六神無主,人心慌慌,大有“樹倒猢猻散”的感覺。PQ17 護航運輸隊已名存實亡,成為一群分散孤立、沒有防禦能力的船隊。
其實,德軍非常懼怕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實力。希特勒曾親自下令,如遇危險情況,艦隊不許出動,他們把英國航空母艦看作最大的威脅,害怕“提皮茨”號巡洋艦重蹈一年前“俾斯麥”號的悲劇。因而,德國“提皮茨”號、“舍爾”號和“希佩爾”號軍艦以及其他驅逐艦組成的水面艦隊沒敢貿然駛往北冰洋,一直蜷縮在阿爾塔觀望等待,直到5 日中午才離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