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曾國荃等人皆不是有遠大謀略的政治家,其實都是些打仗為金錢的財迷軍頭。清廷很知趣,見逼曾國藩裁軍辭餉的目的達到,果然不再追問天京金寶下落。由此,曾國荃等人破釜沉舟的造反之心,一下子散入九天之外。
不久,沒經曾國荃本人同意,曾國藩擅自上專折,“代替”老弟請求“回籍養病”,更讓清廷完全放下一顆心。
綜觀曾國藩一生,性格方面也有個由剛而柔的變化過程。咸豐元年,曾國藩主動上章批評皇帝,惹得咸豐帝大怒,幾欲加罪於他。咸豐四年湘軍攻占武昌得大功,清帝收回任他署理湖北巡撫的成命,曾國藩憤懣欲狂。延至咸豐七年,曾國藩大鬧“情緒”,先是不待詔而回家奔喪,而後又在守制之時主動向朝廷要江西巡撫官職,大掉“理學大師”的份兒,致使左宗棠等人對他大肆抨擊。輿論抨擊下,老曾驚愧成病,從此得上神經衰弱,幾乎整夜睡不著覺。
也恰恰從彼時起,曾國藩幡然改悟,從剛愎逼人一變為圓融通達,對上對下日益恭謹,逐漸鍛鍊成官場上罕見的老油條,且果然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一次又一次以退為進,終未成為“權臣”而遭族誅之報。
太平天國興起以來,內憂外患之中,清廷中庶族地主與滿蒙權貴派之間一直勾心鬥角,內鬥不止。庶族地主派以林則徐、張亮基、吳文鎔、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為代表,滿蒙權貴派以勝保、僧格林沁、官文、崇綸等人為代表。庶族派屬實幹類型,不少人急功近利,很想有番作為。權貴派恃於出身,驕橫跋扈,對漢人心懷猜防。雙方傾軋中,前期權貴派一直得勢,比如吳文鎔之死(被崇綸逼出城),曾國藩之抑,左宗棠之被逮(差點被官文以“惡幕”罪名殺頭),袁甲三被斥(勝保大力排擠),唐巡方被黜(僧格林沁秘密派富明阿參劾這位安徽的漢人巡撫),無不顯示出權貴派力量的囂張。胡林翼所以能守於湖北巡撫之任,如果不委曲求全奉迎時任湖廣總督的滿人官文,按月奉大把銀兩當例來“孝敬”,想必他也在任不能長久。
好在滿蒙權貴派內部也非鐵板一塊,比如咸豐帝寵臣肅順明里暗裡一直幫襯漢人庶族派。隨著鎮壓太平天國過程的延續,清廷高層深刻意識到漢人庶族派的重要性。即使到了慈禧婦人當政的時代,仍舊大力依靠這些人來鎮壓太平軍和捻軍。雖然處處被轄制、防範,但越來越多的地方大權逐漸為領兵作戰的湘軍、淮軍將領所得。這些昔日耕田平居的讀書漢,正因太平軍的勃然而興,才有機會跨馬持槍赴江南,十餘年間不少人步步高升,因戰功而躍升為封疆大吏。
當然,慈禧婦人,臨政初期很有政治手腕。如果她在天京陷落後即卸磨殺驢,逼得湘軍與朝內外漢人庶族派走投無路,這些人沒準狗急跳牆,曾國藩可能提前幾十年上演袁世凱式的“逼宮”大戰。清朝最後之亡,究其實也,亡就亡在攝政王載灃乃一短視王公,死力排斥袁世凱,終致覆國之後果。
千萬軍民頸中血,染得湘軍頂戴紅。
附一:干王洪仁玕自述與詩句
(說明:洪仁玕供詞,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獻部實藏七件。他被俘後,先在席寶田軍營有一件“問供”,一件“親供”。被解送到江西首府南昌後,在南昌府有三件“問供”。隨後由沈葆楨提訊,有一次供詞。這六件文獻中,在席寶田營的“親供”,原題簽“抄呈偽干王洪仁玕親書供詞”,是據原親書、供詞的抄件。
除以上六件外,還有一件親筆書寫的供詞。親供原稿自稱“本藩”,提到天王、幼天王、主、上帝等處,都空格或提行出格,顯露了他本人站在敵國大臣立場桀驁不屈。這是今天唯一存有原稿的洪仁玕親書供詞。仔細研究洪仁玕供詞,對太平天國初期起因,他本人與洪秀全親屬關係以及他到天京後的太平天國政局研究,可起到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
在南昌府之親書供詞
本藩洪仁玕承列位鞫問起義至今一切情由,姑舉大略復問。恭維本藩自幼讀書至廿八九歲,經考五科不售,習經史天文歷數,遍游各洋避禍。實因我主天王庚戌金田起義,各憲嚴查,不能家居也。辛亥年游廣西,到潯州蒙圩,寓於古城侯姓之家四十餘日,不能追隨我主天王,不遇而回。癸丑游香港,授書夷牧。甲寅游上海,洋人不肯送予進南京,其上海城內紅兵不信予為天王之弟,乃在夷館學習天文歷數。是冬返回香港,仍習天文,授教夷牧。坐火輪船四日到港,吟詩一律:“船帆如箭斗狂濤,風力相隨志更豪。海作疆場波列陣,浪翻星月影麾旄。雄驅島嶼飛千里,怒戰貔貅走六鰲。四日凱旋欣奏績,軍聲十萬尚嘈嘈。”一連四年在香港。己末年,洋人助路費百金,由廣東省到南雄,過梅嶺,到饒州蔡康業營。
八月與天朝輔王在景德鎮打仗敗,棄行李一空。由饒到湖北黃梅縣,知縣覃瀚元請予醫其侄頭風之症,得有謝金,在龍坪辦貨物下江南,於三月十三日到天京,蒙我主恩封福爵。二十九日,封義爵加主將。四月初一日,改封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干王。予因初到,恐將心不服,屢辭,未蒙恩准。予原意只欲到京奏明家中苦難,聊托恩蔭,以終天年。殊我主恩加疊疊,念予自少苦志求名,故不避親貴,特加殊封。
不久,沒經曾國荃本人同意,曾國藩擅自上專折,“代替”老弟請求“回籍養病”,更讓清廷完全放下一顆心。
綜觀曾國藩一生,性格方面也有個由剛而柔的變化過程。咸豐元年,曾國藩主動上章批評皇帝,惹得咸豐帝大怒,幾欲加罪於他。咸豐四年湘軍攻占武昌得大功,清帝收回任他署理湖北巡撫的成命,曾國藩憤懣欲狂。延至咸豐七年,曾國藩大鬧“情緒”,先是不待詔而回家奔喪,而後又在守制之時主動向朝廷要江西巡撫官職,大掉“理學大師”的份兒,致使左宗棠等人對他大肆抨擊。輿論抨擊下,老曾驚愧成病,從此得上神經衰弱,幾乎整夜睡不著覺。
也恰恰從彼時起,曾國藩幡然改悟,從剛愎逼人一變為圓融通達,對上對下日益恭謹,逐漸鍛鍊成官場上罕見的老油條,且果然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一次又一次以退為進,終未成為“權臣”而遭族誅之報。
太平天國興起以來,內憂外患之中,清廷中庶族地主與滿蒙權貴派之間一直勾心鬥角,內鬥不止。庶族地主派以林則徐、張亮基、吳文鎔、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為代表,滿蒙權貴派以勝保、僧格林沁、官文、崇綸等人為代表。庶族派屬實幹類型,不少人急功近利,很想有番作為。權貴派恃於出身,驕橫跋扈,對漢人心懷猜防。雙方傾軋中,前期權貴派一直得勢,比如吳文鎔之死(被崇綸逼出城),曾國藩之抑,左宗棠之被逮(差點被官文以“惡幕”罪名殺頭),袁甲三被斥(勝保大力排擠),唐巡方被黜(僧格林沁秘密派富明阿參劾這位安徽的漢人巡撫),無不顯示出權貴派力量的囂張。胡林翼所以能守於湖北巡撫之任,如果不委曲求全奉迎時任湖廣總督的滿人官文,按月奉大把銀兩當例來“孝敬”,想必他也在任不能長久。
好在滿蒙權貴派內部也非鐵板一塊,比如咸豐帝寵臣肅順明里暗裡一直幫襯漢人庶族派。隨著鎮壓太平天國過程的延續,清廷高層深刻意識到漢人庶族派的重要性。即使到了慈禧婦人當政的時代,仍舊大力依靠這些人來鎮壓太平軍和捻軍。雖然處處被轄制、防範,但越來越多的地方大權逐漸為領兵作戰的湘軍、淮軍將領所得。這些昔日耕田平居的讀書漢,正因太平軍的勃然而興,才有機會跨馬持槍赴江南,十餘年間不少人步步高升,因戰功而躍升為封疆大吏。
當然,慈禧婦人,臨政初期很有政治手腕。如果她在天京陷落後即卸磨殺驢,逼得湘軍與朝內外漢人庶族派走投無路,這些人沒準狗急跳牆,曾國藩可能提前幾十年上演袁世凱式的“逼宮”大戰。清朝最後之亡,究其實也,亡就亡在攝政王載灃乃一短視王公,死力排斥袁世凱,終致覆國之後果。
千萬軍民頸中血,染得湘軍頂戴紅。
附一:干王洪仁玕自述與詩句
(說明:洪仁玕供詞,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獻部實藏七件。他被俘後,先在席寶田軍營有一件“問供”,一件“親供”。被解送到江西首府南昌後,在南昌府有三件“問供”。隨後由沈葆楨提訊,有一次供詞。這六件文獻中,在席寶田營的“親供”,原題簽“抄呈偽干王洪仁玕親書供詞”,是據原親書、供詞的抄件。
除以上六件外,還有一件親筆書寫的供詞。親供原稿自稱“本藩”,提到天王、幼天王、主、上帝等處,都空格或提行出格,顯露了他本人站在敵國大臣立場桀驁不屈。這是今天唯一存有原稿的洪仁玕親書供詞。仔細研究洪仁玕供詞,對太平天國初期起因,他本人與洪秀全親屬關係以及他到天京後的太平天國政局研究,可起到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
在南昌府之親書供詞
本藩洪仁玕承列位鞫問起義至今一切情由,姑舉大略復問。恭維本藩自幼讀書至廿八九歲,經考五科不售,習經史天文歷數,遍游各洋避禍。實因我主天王庚戌金田起義,各憲嚴查,不能家居也。辛亥年游廣西,到潯州蒙圩,寓於古城侯姓之家四十餘日,不能追隨我主天王,不遇而回。癸丑游香港,授書夷牧。甲寅游上海,洋人不肯送予進南京,其上海城內紅兵不信予為天王之弟,乃在夷館學習天文歷數。是冬返回香港,仍習天文,授教夷牧。坐火輪船四日到港,吟詩一律:“船帆如箭斗狂濤,風力相隨志更豪。海作疆場波列陣,浪翻星月影麾旄。雄驅島嶼飛千里,怒戰貔貅走六鰲。四日凱旋欣奏績,軍聲十萬尚嘈嘈。”一連四年在香港。己末年,洋人助路費百金,由廣東省到南雄,過梅嶺,到饒州蔡康業營。
八月與天朝輔王在景德鎮打仗敗,棄行李一空。由饒到湖北黃梅縣,知縣覃瀚元請予醫其侄頭風之症,得有謝金,在龍坪辦貨物下江南,於三月十三日到天京,蒙我主恩封福爵。二十九日,封義爵加主將。四月初一日,改封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干王。予因初到,恐將心不服,屢辭,未蒙恩准。予原意只欲到京奏明家中苦難,聊托恩蔭,以終天年。殊我主恩加疊疊,念予自少苦志求名,故不避親貴,特加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