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91年的8月到來了。這個月份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蘇聯垮台過程中的轉折點。分析當時的事件可以得出結論:“暴亂分子”並沒有明確的綱領目標。在國家非常狀態委員會的行動中,並沒有任何有組織的政治力量介入。政治局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沒有通過任何文件,這次“暴亂”對於黨的總部而言是事起倉猝。8月20日大約有2/3的中央委員在莫斯科,但書記處卻拒絕召集中央全會。8月以後曾立案對黨的許多地區領導人和某些書記處成員進行偵查,但統統因為這些組織同莫斯科發生的事件毫無關係而宣告偵結。人民基本上都沒有參加到這些事件中去,這說明他們相信,這只是小集團之間的政治衝突。

  但勝利的一方立即向蘇共發起了致命的打擊。葉爾欽的最親密戰友布爾布利斯給戈巴契夫寫了個條子:

  “蘇共中央內部正在加緊銷毀文件。總書記應下達命令,立即停止蘇共中央大樓內的行動。盧日科夫已經切斷了電力供應。他手上擁有執行蘇聯總統和總書記命令的力量。布爾布利斯”字條上有一條8月23日寫的批語:“同意。戈巴契夫”。

  戈巴契夫被叫到俄羅斯最高蘇維埃全會上,受到葉爾欽難以名狀的羞辱。這位昔日的黨內戰友對待他的態度,就像是訓斥一個淘氣的學生。就在全會進行期間,在頃刻間全都變成了反共先鋒的代表們的一片哄鬧聲中,葉爾欽簽署了解散蘇聯共產黨的命令。

  電視和廣播都對這幕鬧劇進行了直播。從這一刻起,戈巴契夫已不復存在,他只剩下了一具軀殼。他在這場對全國致命的賭博中大敗虧輸。六年前在進軍號角聲中拉開序幕的改革像肥皂泡一般破滅了。

  當天,蘇共中央書記處通過決定:“蘇共中央應該通過一個艱難的,但誠實的決議——自動解散。至於各加盟共和國共產黨的命運,由各自自行決定。”

  第二天戈巴契夫認可了對黨下達的禁令,卸下了總書記的權力,號召黨中央自動解散。這樣他就埋葬了黨——這是他青年時代就加入的黨,黨指引他走過了一生,引領他登上了國家最高職位。而黨的垮台則為毫無障礙地消滅我們的國家掃清了道路。

  克里姆林宮的代表大會堂。1991年9月2日。上午10時,蘇聯人民代表大會第五屆特別會議開幕。受蘇聯總統及10個加盟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委託,納扎爾巴耶夫宣讀了一份特殊的《宣言》。其中建議制訂一份主權國家聯盟條約,由各加盟共和國自願簽署,立即建立經濟同盟,以利國民經濟正常運轉。

  根據各加盟共和國代表權平等的原則,籌建人民代表蘇維埃以取代蘇聯最高蘇維埃和人民代表大會,並成立國務委員會,吸收蘇聯總統和各加盟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參加。為了協調國民經濟管理,協商推進經濟改革有關事宜,成立跨共和國經濟委員會。

  為了保存統一的武裝力量,預計還要在國防領域締結集體安全協議。宣言還向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請求,支持各加盟共和國要求聯合國對這些國家的國際法主體地位予以承認,並審議它們在這個組織中的會員國地位問題。

  在這個時刻,代表們全都已經心知肚明,蘇聯的存在事實上已經結束。所有的人都非常清楚,它實際上是一個沒有生命力的架構,之所以還被人提出來,是因為多少還希望能保存一點統一國家的基礎。

  我跟不少代表都有一種確定不移的看法,就是覺得這次代表大會並非如那些墮落到只知追求轟動效應的媒體所言,是一屆勝利者的代表大會,卻反而應該是一屆戰敗者的代表大會,他們終於明白了,國家正在加速走下坡路,而代表們正以自己的活動從各方面推動這一進程。大多數代表情緒都非常低沉,我甚至可以說他們非常壓抑。看來我們好像是在出席一次集體葬禮。

  在這一屆非同尋常的代表大會進行的過程中,也提出過一些有益的意見。例如,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後來在別洛韋日拆散蘇聯的三個人之一)實際上就支持了經濟聯盟的思想,他提出建議:為了防止經濟混亂,應立即成立跨加盟共和國的跨國組織、理事會或委員會,授予全權,以保證國民經濟各部門能繼續發揮作用,滿足民生需求。不過他似乎有點“不好意思”提起,正好在一年前,我在蘇聯最高蘇維埃的講台上,就號召過各加盟共和國簽署這樣一個1991年的經濟協議,可是,如果讀者們還記得的話,這個提議卻遇到了激烈的反對……

  然而,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克拉夫丘克以及各加盟共和國的其他領導嘗到了他們自己在1991年前夕所造成的經濟混亂的破壞性苦果。

  會上還響起了一些其他的清醒的意見,比方像南烏拉爾的奧爾洛夫就說:作為一名工業區的代表,他支持建立跨共和國機構,以調節跨國經濟關係。他說:“如果不這樣做,如果代表大會不能通過此項建議,那就要請某一個共和國承擔起這種調節任務來。否則各共和國將訴諸武力來解決問題,而這意味著什麼,我想各位一定清楚。各共和國在最近的10—15年內是無法獲得經濟獨立的。”

  就總體而言,代表大會的氣氛還是處於對社會命運的擔憂之中。國家正在受到民族災難日益加劇的威脅,但又提不出任何現實的建議來維護國家的統一。我還記得,比方說,白俄羅斯的茹拉夫廖夫是這樣說的:“從聯盟條約草案所建議的框架來看,聯盟國家是無法建立的。它將國非國,邦非邦……聯盟條約草案中提出的所謂國家是沒有的,也不可能存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