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劉繒帛本還想讀幾頁書,見他這般慵懶模樣,心底一軟,也合衣睡了。
再醒來已是天光大亮。
第32章 拜師
蘇誨為劉繒帛理了理衣衫,不無滿意,“這倒有些能吏的樣子了。”
劉繒帛伸手抱住他,“你今日有何打算?”
“等你回來便知道了。”蘇誨揚眉一笑。
劉繒帛有些不舍地在他頸窩蹭蹭,出得門去又是那個鐵骨錚錚的寒門貴子。
吏部不過是走個過場,一個主事模樣的人隨便問了幾句,便給了他一個魚符,上書“劉繒帛,洛京人氏,鄠縣縣丞”,未來幾年這便是他全部身家的憑證。
劉繒帛歸心似箭,簡單寒暄幾句便邁腿要走,結果還未走出吏部衙門,就聽一尖細男聲喚道,“劉縣丞,請留步。”
劉繒帛回頭,就見一個中年宦官笑容可掬地看著他。
若是蘇誨在周遭,他定能看出此人雖只是個內侍,卻也是個手握實權的厲害人物,小覷不得。劉繒帛則想不到這許多,他只是本能地親近這些底層的可憐人物,便溫文有禮地拱手致意。
那宦官亦和善道,“我家大人有事相商,還請劉縣丞隨咱家來。”
說罷便轉身疾走,絲毫未留任何拒絕餘地。
劉繒帛雖心中納罕,還是乖乖地跟著他上了輛馬車,眼睜睜看著馬車過了含耀門,向內宮而去。
劉繒帛蹙眉不語,卻也未開口多問,直至馬車穩穩停在一處巍峨殿宇之外。
“咱們得下來走一段了。”
劉繒帛終忍不住問道,“敢問公公,此為何處?又是哪位大人召見下官?”
那公公笑道,“鳳池鸞閣,劉縣丞未曾聽說麼?”
中書省!
劉繒帛腦中閃過千萬個念頭,木然地跟著內侍攀上玉階,向王朝的核心而去。
“是劉繒帛到了麼?”一個清朗又有些耳熟的聲音傳來。
那公公恭謹道,“是。”
“勞煩安義公公了。”
竟是皇帝身邊的內侍監!
安義公公笑容滿面,“眼看著快到晌午了,顧相別忘了去蓬萊殿用膳。”
顧相!
原先只存在於街頭巷尾口口傳頌中的人物竟在眼前,劉繒帛只覺五感都離自己而去,整個人都是混沌一片。
“顧相等著您吶。”許是見劉繒帛呆愣模樣實在滑稽,安義公公笑著催促道。
劉繒帛趕緊對他拱了拱手,快步踏入殿內。
“下官劉繒帛拜見顧相!”
“免禮。”
劉繒帛一抬眼,只見殿中憑几上端坐著一中年男子,身著重紫官袍,腰懸玉帶金魚,正是聖上破例親封的尚書令顧秉。
只是劉繒帛看他卻是說不出的面熟,可偏偏想不起在何處見過。
反而顧秉對他微微一笑,“想不到咱們這麼快又見了。”
劉繒帛這才想起,顧秉可不就是放榜那日茶棚里萍水相逢的李家仁?如此看來,當日那李二郎喚他亞父,身份亦是昭然若揭。
思及此處,劉繒帛禁不住汗流浹背,告罪道,“下官當日不知太子殿下與顧相微服,若有唐突之處,還請顧相恕罪。”
顧秉和氣道,“你當時說的很對,何罪之有?”
他言辭懇切,劉繒帛這才放下心來,躊躇道,“不知顧相召下官前來所為何事?”
顧秉深深看他,輕聲道,“向正心之事,朝廷也是無奈之舉,還請你不要介懷。”
劉繒帛深吸一口氣,“持修兄雖一心為國,本心不壞,可到底觸犯了律法,最後引咎自盡,也是他自己選的路,怪不得旁人,更怪不得朝廷。”
“那便好。”顧秉沉吟道,“明日便算正式入仕了,你可拜了誰做恩師?”
想起蘇誨曾為自己盤算過要拜在顧秉門下,劉繒帛只覺心如擂鼓,顫聲道,“不曾。”
顧秉看他,“我入仕時比你還小上幾歲,那時寒門式微,如我那般的鄉野稚子,哪個朝中重臣願意收作門生?時過境遷,承蒙陛下不棄,才有了我顧秉的今日。”
顧秉當年造冊時恩師填的是太子,此事眾人皆知,他有此感慨倒也不奇怪。後來一步步從太子舍人到一州刺史,再到大理寺卿,戶部尚書,最後官至百年獨一人的尚書令太子太傅,其間艱險遭遇難為外人道也。顧秉迄今任過數任主考,按從前的說法,也算作門生遍天下,可其中無一人為入室弟子,今日顧秉竟然主動開口延攬,讓劉繒帛覺得極不真切,恍然若夢。
“怎麼,不願意麼?”
劉繒帛回過神來,艱澀道,“為何是我?”
顧秉莞爾一笑,緩緩道,“朝廷目前可缺人才?”
劉繒帛遲疑搖頭。
顧秉嘆息,“是啊,年年科考錄用的官吏多達百人,可最終可用的卻並不多。你可知為何?”
劉繒帛思量道,“士族子弟多尚清談,通庶務的不多,而這些年寒門子弟也漸漸忘了為民請命的本分,將心思都花在黨同伐異上。”
見他想到這一層,顧秉不由得有些驚喜,緩緩道,“不錯,是你自己想的麼?”
劉繒帛向來坦誠,“是我與我的至交私下閒談時所議”
“哦?”見劉繒帛欲言又止,顧秉溫和笑道,“士子清議,只要不辱及君上,均是無妨。”
“士族也好,寒門也罷,在聖上眼裡均是一樣的。就如同此番,不管向正心抖落出什麼,聖上都會隱而不發,因為他不會任憑士族衰微,”劉繒帛小心翼翼地看顧秉的面色,“帝王心術在於制衡,就算士族被連根拔起,可難保興起的寒門新貴不成為下一批世家……”
顧秉緩緩道,“你那至交是蘇誨罷?”
劉繒帛一驚,連忙起身就要謝罪,又聽顧秉道,“這是你的見地還是他的?”
“這些均是下官之見,與他無關,下官狂悖!”
顧秉輕嘆一聲,將他扶起,“這些話日後便不必再與旁人提了,他身世飄零,看法可能尖刻了些。不過倒是個難得的通透人,拜在蘇景明門下,也算得宜。”
“方才下官口出狂言……”
“我不曾怪罪於你,只是官場險惡,日後還得謹言慎行,再剛直的稜角也還是收斂些好,”顧秉指指已然空了的茶盞,笑道,“我平素不喜那些繁文縟節,今日敬了這杯拜師茶,你便算是我的門生了。明日你上任,我唯有兩字相贈,一是勉,二是忠,你可記下了?”
劉繒帛添滿茶水,長跪在地,雙手奉上茶盞,激盪不已,“學生謹記!”
第33章 團聚
劉繒帛心緒難平地回去,還未至巷口,就見蘇誨靠在磚牆上,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你……”
蘇誨笑笑,“劉大人前途似錦,我怎麼能不好好巴結?別說倒履相迎,就是在此跪迎都不為過。”
劉繒帛說不過他,只抓住他的袖子,在他耳邊道,“晏如真是神機妙算,顧相今日真的開口收我為門生了!”
蘇誨並不十分訝異,只淡笑道,“哪裡是我算出來的,只是我白日做夢,自己想想。只是想不到竟成真了。”
“我已弱冠,顧相還為我起了個字,叫做子重。”
蘇誨笑,“那不是楚國的令尹麼?可惜顧相他老人家沒嘗過你的手藝,不然給你起字伊尹都是使得的。”
“應是‘引重致遠’之意罷,”劉繒帛無奈看他,“我明日便走了,一點離情別緒都沒有便算了,今日晏如怎麼還如此喜歡說笑。”
蘇誨嗤笑聲,舉步往回走,“無他,心情好罷了,怎麼還說不得了?”
“說得說得。”劉繒帛跟在他身後,看著他背影只覺滿心滿眼的柔情蜜意,羈旅宦途的那一點點惆悵也漸漸淡了下來,
走到那處不大的宅子邊,蘇誨扣了扣門,便有一精靈古怪的小廝迎了上來,“老爺回來了。”
瞥見劉繒帛,那小廝趕緊行禮,“宋錦見過劉大人。”
劉繒帛一愣,“宋錦?”
“明日他便隨你去鄠縣,”蘇誨隨即對宋錦吩咐道,“馬匹可準備好了?”
宋錦是個利落的,“已物色好了,待會請老爺去看看,若是老爺也滿意,便可去取了。”
蘇誨點頭,“你去辦吧,你隨我來。”
看到劉繒帛無比自然地跟著蘇誨進門,宋錦才反應過來蘇誨口中第二個“你”指的是劉繒帛,看著身高八尺卻不失諂媚的劉縣丞,宋錦決定即使去了鄠縣,日後一切大小事務還是要按蘇老爺的意思處置。
渾然不知自己已在下人心中威信掃地的劉繒帛,甫一進門,便失聲道,“阿娘。”
在案邊笑吟吟看著自己的,不是劉母又是哪個?
“大郎。”劉母亦是淚盈於睫,眼中的欣慰簡直快滿溢出來。
蘇誨抿唇一笑,悄悄退了出去。
宋錦上前一步,“老爺,劉老爺說他的隨身行李已自行收拾了,您還有什麼要囑咐的?”
蘇誨沉吟道,“鄠縣雖在京畿中亦不算是個窮縣,可到底不在兩京,難免會有些不方便。你去藥房挑揀些常用藥材,選那些耐寒耐熱易存的帶著。另外,到了那處之後,一些可能對劉大人不利的歹人,你也得留意了,尤其是如下幾類人,一是懷才不遇、心胸狹窄之人,二是家中勢力在縣中盤根錯節的本地豪紳,三是jian猾狡詐、兩面三刀、善於阿諛的部署衙吏。”
“若是他們與劉老爺有了過結,小的便立即修書給老爺。”宋錦乖覺道。
蘇誨搖頭,“待你發現可就遲了,不管劉繒帛得不得空,你每月都須回京一次,除去向我回報之外,也得做些採買。”
宋錦唯唯稱是地退下。
蘇誨站在小院之中,聽著裡間劉繒帛與劉母共訴別來情狀,心亂如麻。
他本就將劉家人視作親人,如今與劉繒帛有了這層關係,更是將他寡母幼弟也視作自己的責任。將母子倆接來,固然是有知恩圖報的想法,可更多的卻是從長遠考慮。他曾有過妄想,若是他對他們多加照拂,日後他與劉繒帛東窗事發,劉母或許能念著這些年和他的情誼網開一面。
可真的見到這母慈子孝的場景,他才猛然反應過來,他與劉母之間再是親睦,哪裡比得上她與劉繒帛的母子情深?而奢求網開一面,劉母又能如何網開一面?
放任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斷絕香火,和一個男人行那斷袖龍陽之事,為天下恥笑?
先父早逝,劉母一直以來所求的不就是劉繒帛出人頭地,再娶個官家小姐傳宗接代,讓劉家蒸蒸日上,香火不絕?
若是讓她得知蘇誨與劉繒帛這層關係,恐怕最好的結果便是讓劉繒帛娶一門妻室留個子嗣,同時偷偷摸摸地與蘇誨來往。
再醒來已是天光大亮。
第32章 拜師
蘇誨為劉繒帛理了理衣衫,不無滿意,“這倒有些能吏的樣子了。”
劉繒帛伸手抱住他,“你今日有何打算?”
“等你回來便知道了。”蘇誨揚眉一笑。
劉繒帛有些不舍地在他頸窩蹭蹭,出得門去又是那個鐵骨錚錚的寒門貴子。
吏部不過是走個過場,一個主事模樣的人隨便問了幾句,便給了他一個魚符,上書“劉繒帛,洛京人氏,鄠縣縣丞”,未來幾年這便是他全部身家的憑證。
劉繒帛歸心似箭,簡單寒暄幾句便邁腿要走,結果還未走出吏部衙門,就聽一尖細男聲喚道,“劉縣丞,請留步。”
劉繒帛回頭,就見一個中年宦官笑容可掬地看著他。
若是蘇誨在周遭,他定能看出此人雖只是個內侍,卻也是個手握實權的厲害人物,小覷不得。劉繒帛則想不到這許多,他只是本能地親近這些底層的可憐人物,便溫文有禮地拱手致意。
那宦官亦和善道,“我家大人有事相商,還請劉縣丞隨咱家來。”
說罷便轉身疾走,絲毫未留任何拒絕餘地。
劉繒帛雖心中納罕,還是乖乖地跟著他上了輛馬車,眼睜睜看著馬車過了含耀門,向內宮而去。
劉繒帛蹙眉不語,卻也未開口多問,直至馬車穩穩停在一處巍峨殿宇之外。
“咱們得下來走一段了。”
劉繒帛終忍不住問道,“敢問公公,此為何處?又是哪位大人召見下官?”
那公公笑道,“鳳池鸞閣,劉縣丞未曾聽說麼?”
中書省!
劉繒帛腦中閃過千萬個念頭,木然地跟著內侍攀上玉階,向王朝的核心而去。
“是劉繒帛到了麼?”一個清朗又有些耳熟的聲音傳來。
那公公恭謹道,“是。”
“勞煩安義公公了。”
竟是皇帝身邊的內侍監!
安義公公笑容滿面,“眼看著快到晌午了,顧相別忘了去蓬萊殿用膳。”
顧相!
原先只存在於街頭巷尾口口傳頌中的人物竟在眼前,劉繒帛只覺五感都離自己而去,整個人都是混沌一片。
“顧相等著您吶。”許是見劉繒帛呆愣模樣實在滑稽,安義公公笑著催促道。
劉繒帛趕緊對他拱了拱手,快步踏入殿內。
“下官劉繒帛拜見顧相!”
“免禮。”
劉繒帛一抬眼,只見殿中憑几上端坐著一中年男子,身著重紫官袍,腰懸玉帶金魚,正是聖上破例親封的尚書令顧秉。
只是劉繒帛看他卻是說不出的面熟,可偏偏想不起在何處見過。
反而顧秉對他微微一笑,“想不到咱們這麼快又見了。”
劉繒帛這才想起,顧秉可不就是放榜那日茶棚里萍水相逢的李家仁?如此看來,當日那李二郎喚他亞父,身份亦是昭然若揭。
思及此處,劉繒帛禁不住汗流浹背,告罪道,“下官當日不知太子殿下與顧相微服,若有唐突之處,還請顧相恕罪。”
顧秉和氣道,“你當時說的很對,何罪之有?”
他言辭懇切,劉繒帛這才放下心來,躊躇道,“不知顧相召下官前來所為何事?”
顧秉深深看他,輕聲道,“向正心之事,朝廷也是無奈之舉,還請你不要介懷。”
劉繒帛深吸一口氣,“持修兄雖一心為國,本心不壞,可到底觸犯了律法,最後引咎自盡,也是他自己選的路,怪不得旁人,更怪不得朝廷。”
“那便好。”顧秉沉吟道,“明日便算正式入仕了,你可拜了誰做恩師?”
想起蘇誨曾為自己盤算過要拜在顧秉門下,劉繒帛只覺心如擂鼓,顫聲道,“不曾。”
顧秉看他,“我入仕時比你還小上幾歲,那時寒門式微,如我那般的鄉野稚子,哪個朝中重臣願意收作門生?時過境遷,承蒙陛下不棄,才有了我顧秉的今日。”
顧秉當年造冊時恩師填的是太子,此事眾人皆知,他有此感慨倒也不奇怪。後來一步步從太子舍人到一州刺史,再到大理寺卿,戶部尚書,最後官至百年獨一人的尚書令太子太傅,其間艱險遭遇難為外人道也。顧秉迄今任過數任主考,按從前的說法,也算作門生遍天下,可其中無一人為入室弟子,今日顧秉竟然主動開口延攬,讓劉繒帛覺得極不真切,恍然若夢。
“怎麼,不願意麼?”
劉繒帛回過神來,艱澀道,“為何是我?”
顧秉莞爾一笑,緩緩道,“朝廷目前可缺人才?”
劉繒帛遲疑搖頭。
顧秉嘆息,“是啊,年年科考錄用的官吏多達百人,可最終可用的卻並不多。你可知為何?”
劉繒帛思量道,“士族子弟多尚清談,通庶務的不多,而這些年寒門子弟也漸漸忘了為民請命的本分,將心思都花在黨同伐異上。”
見他想到這一層,顧秉不由得有些驚喜,緩緩道,“不錯,是你自己想的麼?”
劉繒帛向來坦誠,“是我與我的至交私下閒談時所議”
“哦?”見劉繒帛欲言又止,顧秉溫和笑道,“士子清議,只要不辱及君上,均是無妨。”
“士族也好,寒門也罷,在聖上眼裡均是一樣的。就如同此番,不管向正心抖落出什麼,聖上都會隱而不發,因為他不會任憑士族衰微,”劉繒帛小心翼翼地看顧秉的面色,“帝王心術在於制衡,就算士族被連根拔起,可難保興起的寒門新貴不成為下一批世家……”
顧秉緩緩道,“你那至交是蘇誨罷?”
劉繒帛一驚,連忙起身就要謝罪,又聽顧秉道,“這是你的見地還是他的?”
“這些均是下官之見,與他無關,下官狂悖!”
顧秉輕嘆一聲,將他扶起,“這些話日後便不必再與旁人提了,他身世飄零,看法可能尖刻了些。不過倒是個難得的通透人,拜在蘇景明門下,也算得宜。”
“方才下官口出狂言……”
“我不曾怪罪於你,只是官場險惡,日後還得謹言慎行,再剛直的稜角也還是收斂些好,”顧秉指指已然空了的茶盞,笑道,“我平素不喜那些繁文縟節,今日敬了這杯拜師茶,你便算是我的門生了。明日你上任,我唯有兩字相贈,一是勉,二是忠,你可記下了?”
劉繒帛添滿茶水,長跪在地,雙手奉上茶盞,激盪不已,“學生謹記!”
第33章 團聚
劉繒帛心緒難平地回去,還未至巷口,就見蘇誨靠在磚牆上,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你……”
蘇誨笑笑,“劉大人前途似錦,我怎麼能不好好巴結?別說倒履相迎,就是在此跪迎都不為過。”
劉繒帛說不過他,只抓住他的袖子,在他耳邊道,“晏如真是神機妙算,顧相今日真的開口收我為門生了!”
蘇誨並不十分訝異,只淡笑道,“哪裡是我算出來的,只是我白日做夢,自己想想。只是想不到竟成真了。”
“我已弱冠,顧相還為我起了個字,叫做子重。”
蘇誨笑,“那不是楚國的令尹麼?可惜顧相他老人家沒嘗過你的手藝,不然給你起字伊尹都是使得的。”
“應是‘引重致遠’之意罷,”劉繒帛無奈看他,“我明日便走了,一點離情別緒都沒有便算了,今日晏如怎麼還如此喜歡說笑。”
蘇誨嗤笑聲,舉步往回走,“無他,心情好罷了,怎麼還說不得了?”
“說得說得。”劉繒帛跟在他身後,看著他背影只覺滿心滿眼的柔情蜜意,羈旅宦途的那一點點惆悵也漸漸淡了下來,
走到那處不大的宅子邊,蘇誨扣了扣門,便有一精靈古怪的小廝迎了上來,“老爺回來了。”
瞥見劉繒帛,那小廝趕緊行禮,“宋錦見過劉大人。”
劉繒帛一愣,“宋錦?”
“明日他便隨你去鄠縣,”蘇誨隨即對宋錦吩咐道,“馬匹可準備好了?”
宋錦是個利落的,“已物色好了,待會請老爺去看看,若是老爺也滿意,便可去取了。”
蘇誨點頭,“你去辦吧,你隨我來。”
看到劉繒帛無比自然地跟著蘇誨進門,宋錦才反應過來蘇誨口中第二個“你”指的是劉繒帛,看著身高八尺卻不失諂媚的劉縣丞,宋錦決定即使去了鄠縣,日後一切大小事務還是要按蘇老爺的意思處置。
渾然不知自己已在下人心中威信掃地的劉繒帛,甫一進門,便失聲道,“阿娘。”
在案邊笑吟吟看著自己的,不是劉母又是哪個?
“大郎。”劉母亦是淚盈於睫,眼中的欣慰簡直快滿溢出來。
蘇誨抿唇一笑,悄悄退了出去。
宋錦上前一步,“老爺,劉老爺說他的隨身行李已自行收拾了,您還有什麼要囑咐的?”
蘇誨沉吟道,“鄠縣雖在京畿中亦不算是個窮縣,可到底不在兩京,難免會有些不方便。你去藥房挑揀些常用藥材,選那些耐寒耐熱易存的帶著。另外,到了那處之後,一些可能對劉大人不利的歹人,你也得留意了,尤其是如下幾類人,一是懷才不遇、心胸狹窄之人,二是家中勢力在縣中盤根錯節的本地豪紳,三是jian猾狡詐、兩面三刀、善於阿諛的部署衙吏。”
“若是他們與劉老爺有了過結,小的便立即修書給老爺。”宋錦乖覺道。
蘇誨搖頭,“待你發現可就遲了,不管劉繒帛得不得空,你每月都須回京一次,除去向我回報之外,也得做些採買。”
宋錦唯唯稱是地退下。
蘇誨站在小院之中,聽著裡間劉繒帛與劉母共訴別來情狀,心亂如麻。
他本就將劉家人視作親人,如今與劉繒帛有了這層關係,更是將他寡母幼弟也視作自己的責任。將母子倆接來,固然是有知恩圖報的想法,可更多的卻是從長遠考慮。他曾有過妄想,若是他對他們多加照拂,日後他與劉繒帛東窗事發,劉母或許能念著這些年和他的情誼網開一面。
可真的見到這母慈子孝的場景,他才猛然反應過來,他與劉母之間再是親睦,哪裡比得上她與劉繒帛的母子情深?而奢求網開一面,劉母又能如何網開一面?
放任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斷絕香火,和一個男人行那斷袖龍陽之事,為天下恥笑?
先父早逝,劉母一直以來所求的不就是劉繒帛出人頭地,再娶個官家小姐傳宗接代,讓劉家蒸蒸日上,香火不絕?
若是讓她得知蘇誨與劉繒帛這層關係,恐怕最好的結果便是讓劉繒帛娶一門妻室留個子嗣,同時偷偷摸摸地與蘇誨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