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蘇誨冷笑一聲,“那隨你罷。”
心裡卻禁不住泛起絲絲暖意,天地都變得清朗開闊起來。
“金殿傳臚,唱名賜第,”劉繒帛負手而立,微微一笑,“仿似夢一般,阿娘和小弟若是知曉,還不知有多高興。”
蘇誨一眼掃過去,只見狀元王儲滿面喜色,正與來往官員寒暄應和,“這還不算什麼,待會狀元歸第,可是要遊街的。”
“探花郎不去麼?”劉繒帛有些詫異。
蘇誨隨手指了指周遭將他二人視作空氣的新科進士們,“何必去讓旁人不快,給自己難堪?”
劉繒帛笑笑,“那便不去,你可知吏部何時開始選官?”
蘇誨挑眉,“怎麼,迫不及待?”
“倒也不是,”劉繒帛緩緩道,“我是在想,若是僥倖能留京做個京官,我便把阿娘和小弟都接來長安,那就得想辦法尋個落腳之處。若是外放,那……”
蘇誨心下也是一沉,“不錯,還有外放之說。”
“你是探花,應該是要進翰林院的,若我外放,還請幫忙照拂一二。”
蘇誨笑著點了點頭。
他二人正自惆悵,朝會後軒轅冕急匆匆地進了中書省。
“殿下。”中書令周玦行禮。
軒轅冕對他笑笑,“周相免禮,太傅呢?”
周玦眯著雙桃花眼,笑得無比曖昧,“半個時辰前,安義公公傳口諭,說聖上有要事相商,將勉之召去紫宸殿了。”
“哦?”軒轅冕狡黠一笑,“那就是說,晚膳前孤是見不到亞父了?”
“殿下可有要事?”
軒轅冕單刀直入,“向正心那封密信……”
周玦見左右無人,便低聲道,“聖上已給我看了,這向正心是河東裴氏的佃客,按律是不得參加科考的,日前刑部也是以此罪將他羈押。那密信里的東西……倒很有些了得,幾乎所有的河東士族都被卷了進去。”
軒轅冕到底年紀尚小,茫然道,“所謂士族的罪證,這些年御史台也參了不少,無非是魚肉鄉里、侵占良田一類的老生常談,為何此番朝野如此震動?”
周玦搖頭,“這向正心倒也可惜,他這封密信也好,密折也罷,有兩個要命的地方,恰好戳中了咱們陛下的逆鱗。”
“田地。”軒轅冕不假思索。
“此為其一,”周玦起身推開軒窗,看著不見盡頭的瓊宇宮闕,“其二便是黨爭。”
軒轅冕心中一凜,他的外家史氏當年便是因黨爭覆滅,無人比他更清楚皇帝對黨爭的深惡痛絕。可當今的局勢,自兩黨覆滅後,寒門聲勢大振,而從前還可分成幾黨互相攻訐的世家如今勢力大不如前,只能抱成一團、守望相助。若說結黨,士族此番已是明目張胆地結黨了,可皇帝不僅未問,反而有默許之意。
見軒轅冕神色微變,周玦禁不住嘆了聲,“殿下年紀尚幼,士庶之分此時與你說怕是過早,再看兩年朝事罷,興許很快你便懂了。”
軒轅冕回過神來,“那投書的兩個舉子?”
“勉之說他自有安排,殿下勿慮。”周玦老神在在。
第29章 說開了
自那日之後,劉繒帛果然信守諾言,日日跟在蘇誨身邊,寸步不離。
他二人均未讀過向正心那封密信,也不知其中有何緊要的秘辛,只是先前向正心的枉死讓他二人先入為主地以為他二人也必然在劫難逃。
然而接連五日均是風平浪靜,蘇誨不得不重新梳理此事。
“你說有沒有可能,向正心確實是自盡呢?”
劉繒帛蹙眉,“持修兄為何要那般做?”
蘇誨的指節無意識地敲擊桌案,“他被羈押,身上的文書定然會被搜走,他將密信轉交給你倒也說的過去。只是二王之亂烽煙未去,士族各世家均是如履薄冰,哪裡有那麼大的膽子去謀害刑部欽犯?”
劉繒帛沉吟片刻,沉聲道,“我倒是有了個猜想。”
“不管持修兄掌握了士族的什麼罪證,不管那封密信到底寫了什麼,持修兄這麼一死,世人定然以為他死的蹊蹺,將這筆帳算在士族頭上。聖上就算心中有數,征突厥在即,對此事也難免心生芥蒂,甚至遷怒士族。持修兄……他只怕事情鬧得不大。”
他從來剛直不阿,對這些陰謀詭計一竅不通,進京不過數月,竟已能想到這一層。蘇誨輕嘆一聲,“知己難得,你倒是懂他。”
好一陣沉默,劉繒帛突然道,“我曾說過我對持修兄是‘士為知己者死’。”
想起當時那場爭執,蘇誨面色不由得陰沉下來。
“你我政見不同,門第不同,所思所想便難免相異,確實稱不得什麼知己。”劉繒帛,“都說士為知己者死,我雖不是你的知己,可誰說我不願為你去死?”
不知為何,蘇誨只覺一陣無名火湧上心頭,忍不住甩手往他頭上一打,顫聲道,“誰稀罕你為我去死?你就不能好端端地活著麼?”
劉繒帛被他打的一愣,又見他氣得面色發白,不由慌張道,“晏如……”
蘇誨苦笑一聲,“我算是懂了,對你這種人就不能玩這些彎彎繞繞。”
“你……”
蘇誨揚起頭,對上他的眼睛,“下面我要說的話,你可仔細聽好了。你是鄙夷輕蔑也好,對我避如蛇蠍也罷,唯獨不可裝傻充愣。”
劉繒帛眼中神色複雜以及,卻還是點了點頭。
“我對你早已超越兄弟之情、手足之義,”蘇誨一字一句道,“換句更淺顯的話,我恐怕是個斷袖,而我恰巧看上了你。”
這些話在他心內盤旋許久,如鯁在喉,今日全數傾倒出來,不僅無想像中難堪,反而如釋重負,劉繒帛作何回應,反而都不太重要了。
劉繒帛靜靜地看著他,一時間有些恍惚。
國子學那個錦衣玉食的高門子弟,洛京街頭那個孤苦無依的落魄公子,還有淳和坊那個與自己朝夕共度的靈秀少年。
當然,還有眼前這個無比堅定,卻又隱含忐忑的俊逸探花。
“若是你我在一處,會有許多磨難坎坷,這些你應已想過了吧?”
蘇誨苦笑,“我知道。”
見劉繒帛欲言又止,蘇誨又道,“可我不知該如何是好。”
劉繒帛忽而笑了,“你知我秉性,我若是下定了決心,就絕不反悔。”
“可嬸娘與小弟……”
劉母不過一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尋常繡戶,男子相戀這般驚世駭俗之事,她恐怕聞所未聞,又如何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含辛茹苦養大,費勁千辛萬苦躍上龍門的長子行差踏錯?劉繒帛被寡母養大,對母親的敬重依戀自不用說,就算他能接受蘇誨的心意,可讓他頂撞忤逆母親,怕是比活剮了他的心還讓他難受。
蘇誨先前的猶豫彷徨多半皆因於此。
“幸好還有綺羅。”劉繒帛半晌方道。
蘇誨慵懶道,“我只是告知你一聲罷了,你對我是個什麼想法我不甚在意,畢竟我對你的傾慕只是我一人的事,你不必礙於情面勉強自己。”
劉繒帛蹙眉看他,“晏如,你總是這般自說自話。為何就不能放下些提防,多信旁人一些?”
說罷他向前一步,擒住蘇誨的手腕,低聲道,“你心思玲瓏,一副看破世事的樣子,可我卻覺得你將自己逼得太緊,有時候我常覺得你心裡的那根弦下一刻就要斷掉……”
他不再多言,因為蘇誨低垂著頭,不知何時已淚流滿面。
劉繒帛低嘆一聲攬住了他,讓他頭靠在自己肩上。
“你知我秉性,最是重諾,也從不說假話。從今日始,你心如同我心,你命如同我命。”
蘇誨嗚咽了聲,緊緊巴著劉繒帛的肩膀不鬆手。
劉繒帛失笑,最終卻只是吻了吻他的發旋。
離曲江宴還有三天的時候,刑部對向正心案的緝查終告結束——向正心為裴氏的佃客,買通學政得了舉子的功名,而他最後確是自盡身亡。
此結果在市井儒林中掀起軒然大波,尤其是那些同情向正心的寒門士子們,他們竟一口咬定刑部為門下侍中趙子熙所威懾,昧著良心結案包庇士族。
“刑部真是個苦差事,吃力不討好,還是個沒什麼油水的清水衙門。”蘇誨看著劉繒帛在灶台邊忙活,還未忘了冷嘲熱諷。
因蘇誨是定然要進翰林院的,他們便合計著在長安賃了間小小的宅子,好在有吳少卿作保,這宅子的主人同意先賒半年帳,日子才不那麼捉襟見肘。
劉繒帛小心地看著火,“你說持修兄的屍首可有人收殮?”
蘇誨掃了他眼,“有罪之身,恐怕也沒什麼人願意為他張羅。想去便去罷,也算是全了你與他的知交情誼。”
“一道麼?”劉繒帛回頭看他。
蘇誨緩緩搖頭,“他的罪證還是我呈上去的,此番若我去收屍,未免太偽善了些。”
羊羹鮮香四溢,劉繒帛舀了勺餵到蘇誨唇邊,“嘗嘗。”
蘇誨滿足得眼睛都眯了起來,“很是不錯。”
劉繒帛看著他笑,“那便好。”
第30章 故人相見
向正心倒也不算真的孤苦無依,劉繒帛前去刑部時已有主僕二人在為他收殮。
那主人是個比自己虛小几歲的少年公子,一襲青衫雖稱不上華麗,可用料裁剪均是上佳,舉手投足間亦頗有氣度。
見劉繒帛從外間走來,那少年公子拱手行禮道,“在下裴行止,想來你便是劉繒帛劉大人了罷?”
劉繒帛愣了愣才反應過來,自己中了進士,已然是個大人了。
“在下劉繒帛,見過裴公子。”
向正心是裴氏的佃客,此番進京赴考,事敗後還呈上其搜羅的河東士族的罪狀,使聖上猜忌不說,更讓裴氏一族顏面掃地。
裴行止來為向正心收殮,不知是他心太大,還是別有所圖。
似是看穿了劉繒帛的顧慮,裴行止緩緩道,“實不相瞞,持修兄雖是我裴氏的佃客,與裴某名為主僕,實則卻有師生之誼。”
見劉繒帛面露詫異之色,裴行止悽然一笑,“我雖是家中嫡子,但卻出身偏支,在族學中並不得重視。持修兄祖上為裴氏門客,通曉權術謀略,雖世代為佃客,卻地位超然,甚至能入族學讀書。持修兄更是因才量過人,獲准能出入裴氏藏書閣,並在族學裡謀了個差事,我便是那時識得他的。”
劉繒帛看著不遠處向正心的棺槨,惘然不語。
“士庶間隙由來已久,”裴行止雙手攏在寬袖之中,“先前持修兄總是覺得聖上還是要簡拔寒族,壓制士族,如今看來恐怕他想錯了。”
他閒庭信步,一副世家公子的做派,劉繒帛不禁想起,若是蘇氏不曾落敗,蘇誨是否也會是他這副模樣?
心裡卻禁不住泛起絲絲暖意,天地都變得清朗開闊起來。
“金殿傳臚,唱名賜第,”劉繒帛負手而立,微微一笑,“仿似夢一般,阿娘和小弟若是知曉,還不知有多高興。”
蘇誨一眼掃過去,只見狀元王儲滿面喜色,正與來往官員寒暄應和,“這還不算什麼,待會狀元歸第,可是要遊街的。”
“探花郎不去麼?”劉繒帛有些詫異。
蘇誨隨手指了指周遭將他二人視作空氣的新科進士們,“何必去讓旁人不快,給自己難堪?”
劉繒帛笑笑,“那便不去,你可知吏部何時開始選官?”
蘇誨挑眉,“怎麼,迫不及待?”
“倒也不是,”劉繒帛緩緩道,“我是在想,若是僥倖能留京做個京官,我便把阿娘和小弟都接來長安,那就得想辦法尋個落腳之處。若是外放,那……”
蘇誨心下也是一沉,“不錯,還有外放之說。”
“你是探花,應該是要進翰林院的,若我外放,還請幫忙照拂一二。”
蘇誨笑著點了點頭。
他二人正自惆悵,朝會後軒轅冕急匆匆地進了中書省。
“殿下。”中書令周玦行禮。
軒轅冕對他笑笑,“周相免禮,太傅呢?”
周玦眯著雙桃花眼,笑得無比曖昧,“半個時辰前,安義公公傳口諭,說聖上有要事相商,將勉之召去紫宸殿了。”
“哦?”軒轅冕狡黠一笑,“那就是說,晚膳前孤是見不到亞父了?”
“殿下可有要事?”
軒轅冕單刀直入,“向正心那封密信……”
周玦見左右無人,便低聲道,“聖上已給我看了,這向正心是河東裴氏的佃客,按律是不得參加科考的,日前刑部也是以此罪將他羈押。那密信里的東西……倒很有些了得,幾乎所有的河東士族都被卷了進去。”
軒轅冕到底年紀尚小,茫然道,“所謂士族的罪證,這些年御史台也參了不少,無非是魚肉鄉里、侵占良田一類的老生常談,為何此番朝野如此震動?”
周玦搖頭,“這向正心倒也可惜,他這封密信也好,密折也罷,有兩個要命的地方,恰好戳中了咱們陛下的逆鱗。”
“田地。”軒轅冕不假思索。
“此為其一,”周玦起身推開軒窗,看著不見盡頭的瓊宇宮闕,“其二便是黨爭。”
軒轅冕心中一凜,他的外家史氏當年便是因黨爭覆滅,無人比他更清楚皇帝對黨爭的深惡痛絕。可當今的局勢,自兩黨覆滅後,寒門聲勢大振,而從前還可分成幾黨互相攻訐的世家如今勢力大不如前,只能抱成一團、守望相助。若說結黨,士族此番已是明目張胆地結黨了,可皇帝不僅未問,反而有默許之意。
見軒轅冕神色微變,周玦禁不住嘆了聲,“殿下年紀尚幼,士庶之分此時與你說怕是過早,再看兩年朝事罷,興許很快你便懂了。”
軒轅冕回過神來,“那投書的兩個舉子?”
“勉之說他自有安排,殿下勿慮。”周玦老神在在。
第29章 說開了
自那日之後,劉繒帛果然信守諾言,日日跟在蘇誨身邊,寸步不離。
他二人均未讀過向正心那封密信,也不知其中有何緊要的秘辛,只是先前向正心的枉死讓他二人先入為主地以為他二人也必然在劫難逃。
然而接連五日均是風平浪靜,蘇誨不得不重新梳理此事。
“你說有沒有可能,向正心確實是自盡呢?”
劉繒帛蹙眉,“持修兄為何要那般做?”
蘇誨的指節無意識地敲擊桌案,“他被羈押,身上的文書定然會被搜走,他將密信轉交給你倒也說的過去。只是二王之亂烽煙未去,士族各世家均是如履薄冰,哪裡有那麼大的膽子去謀害刑部欽犯?”
劉繒帛沉吟片刻,沉聲道,“我倒是有了個猜想。”
“不管持修兄掌握了士族的什麼罪證,不管那封密信到底寫了什麼,持修兄這麼一死,世人定然以為他死的蹊蹺,將這筆帳算在士族頭上。聖上就算心中有數,征突厥在即,對此事也難免心生芥蒂,甚至遷怒士族。持修兄……他只怕事情鬧得不大。”
他從來剛直不阿,對這些陰謀詭計一竅不通,進京不過數月,竟已能想到這一層。蘇誨輕嘆一聲,“知己難得,你倒是懂他。”
好一陣沉默,劉繒帛突然道,“我曾說過我對持修兄是‘士為知己者死’。”
想起當時那場爭執,蘇誨面色不由得陰沉下來。
“你我政見不同,門第不同,所思所想便難免相異,確實稱不得什麼知己。”劉繒帛,“都說士為知己者死,我雖不是你的知己,可誰說我不願為你去死?”
不知為何,蘇誨只覺一陣無名火湧上心頭,忍不住甩手往他頭上一打,顫聲道,“誰稀罕你為我去死?你就不能好端端地活著麼?”
劉繒帛被他打的一愣,又見他氣得面色發白,不由慌張道,“晏如……”
蘇誨苦笑一聲,“我算是懂了,對你這種人就不能玩這些彎彎繞繞。”
“你……”
蘇誨揚起頭,對上他的眼睛,“下面我要說的話,你可仔細聽好了。你是鄙夷輕蔑也好,對我避如蛇蠍也罷,唯獨不可裝傻充愣。”
劉繒帛眼中神色複雜以及,卻還是點了點頭。
“我對你早已超越兄弟之情、手足之義,”蘇誨一字一句道,“換句更淺顯的話,我恐怕是個斷袖,而我恰巧看上了你。”
這些話在他心內盤旋許久,如鯁在喉,今日全數傾倒出來,不僅無想像中難堪,反而如釋重負,劉繒帛作何回應,反而都不太重要了。
劉繒帛靜靜地看著他,一時間有些恍惚。
國子學那個錦衣玉食的高門子弟,洛京街頭那個孤苦無依的落魄公子,還有淳和坊那個與自己朝夕共度的靈秀少年。
當然,還有眼前這個無比堅定,卻又隱含忐忑的俊逸探花。
“若是你我在一處,會有許多磨難坎坷,這些你應已想過了吧?”
蘇誨苦笑,“我知道。”
見劉繒帛欲言又止,蘇誨又道,“可我不知該如何是好。”
劉繒帛忽而笑了,“你知我秉性,我若是下定了決心,就絕不反悔。”
“可嬸娘與小弟……”
劉母不過一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尋常繡戶,男子相戀這般驚世駭俗之事,她恐怕聞所未聞,又如何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含辛茹苦養大,費勁千辛萬苦躍上龍門的長子行差踏錯?劉繒帛被寡母養大,對母親的敬重依戀自不用說,就算他能接受蘇誨的心意,可讓他頂撞忤逆母親,怕是比活剮了他的心還讓他難受。
蘇誨先前的猶豫彷徨多半皆因於此。
“幸好還有綺羅。”劉繒帛半晌方道。
蘇誨慵懶道,“我只是告知你一聲罷了,你對我是個什麼想法我不甚在意,畢竟我對你的傾慕只是我一人的事,你不必礙於情面勉強自己。”
劉繒帛蹙眉看他,“晏如,你總是這般自說自話。為何就不能放下些提防,多信旁人一些?”
說罷他向前一步,擒住蘇誨的手腕,低聲道,“你心思玲瓏,一副看破世事的樣子,可我卻覺得你將自己逼得太緊,有時候我常覺得你心裡的那根弦下一刻就要斷掉……”
他不再多言,因為蘇誨低垂著頭,不知何時已淚流滿面。
劉繒帛低嘆一聲攬住了他,讓他頭靠在自己肩上。
“你知我秉性,最是重諾,也從不說假話。從今日始,你心如同我心,你命如同我命。”
蘇誨嗚咽了聲,緊緊巴著劉繒帛的肩膀不鬆手。
劉繒帛失笑,最終卻只是吻了吻他的發旋。
離曲江宴還有三天的時候,刑部對向正心案的緝查終告結束——向正心為裴氏的佃客,買通學政得了舉子的功名,而他最後確是自盡身亡。
此結果在市井儒林中掀起軒然大波,尤其是那些同情向正心的寒門士子們,他們竟一口咬定刑部為門下侍中趙子熙所威懾,昧著良心結案包庇士族。
“刑部真是個苦差事,吃力不討好,還是個沒什麼油水的清水衙門。”蘇誨看著劉繒帛在灶台邊忙活,還未忘了冷嘲熱諷。
因蘇誨是定然要進翰林院的,他們便合計著在長安賃了間小小的宅子,好在有吳少卿作保,這宅子的主人同意先賒半年帳,日子才不那麼捉襟見肘。
劉繒帛小心地看著火,“你說持修兄的屍首可有人收殮?”
蘇誨掃了他眼,“有罪之身,恐怕也沒什麼人願意為他張羅。想去便去罷,也算是全了你與他的知交情誼。”
“一道麼?”劉繒帛回頭看他。
蘇誨緩緩搖頭,“他的罪證還是我呈上去的,此番若我去收屍,未免太偽善了些。”
羊羹鮮香四溢,劉繒帛舀了勺餵到蘇誨唇邊,“嘗嘗。”
蘇誨滿足得眼睛都眯了起來,“很是不錯。”
劉繒帛看著他笑,“那便好。”
第30章 故人相見
向正心倒也不算真的孤苦無依,劉繒帛前去刑部時已有主僕二人在為他收殮。
那主人是個比自己虛小几歲的少年公子,一襲青衫雖稱不上華麗,可用料裁剪均是上佳,舉手投足間亦頗有氣度。
見劉繒帛從外間走來,那少年公子拱手行禮道,“在下裴行止,想來你便是劉繒帛劉大人了罷?”
劉繒帛愣了愣才反應過來,自己中了進士,已然是個大人了。
“在下劉繒帛,見過裴公子。”
向正心是裴氏的佃客,此番進京赴考,事敗後還呈上其搜羅的河東士族的罪狀,使聖上猜忌不說,更讓裴氏一族顏面掃地。
裴行止來為向正心收殮,不知是他心太大,還是別有所圖。
似是看穿了劉繒帛的顧慮,裴行止緩緩道,“實不相瞞,持修兄雖是我裴氏的佃客,與裴某名為主僕,實則卻有師生之誼。”
見劉繒帛面露詫異之色,裴行止悽然一笑,“我雖是家中嫡子,但卻出身偏支,在族學中並不得重視。持修兄祖上為裴氏門客,通曉權術謀略,雖世代為佃客,卻地位超然,甚至能入族學讀書。持修兄更是因才量過人,獲准能出入裴氏藏書閣,並在族學裡謀了個差事,我便是那時識得他的。”
劉繒帛看著不遠處向正心的棺槨,惘然不語。
“士庶間隙由來已久,”裴行止雙手攏在寬袖之中,“先前持修兄總是覺得聖上還是要簡拔寒族,壓制士族,如今看來恐怕他想錯了。”
他閒庭信步,一副世家公子的做派,劉繒帛不禁想起,若是蘇氏不曾落敗,蘇誨是否也會是他這副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