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第25章 恩師上線
劉繒帛肅然起身行禮,“見過大人。”
那文士擺擺手,“能在同一屋檐下避雨,縱使是萍水相逢,不也是個緣法麼?”
那少年笑吟吟地為那文士添了茶水,“我父子二人亦是洛京人氏,家父李家仁,在下李二郎。”
李家仁被茶水嗆了下,很有些嗔怪地掃了李二郎一眼,那李二郎對他粲然一笑。
劉繒帛不無歆羨地看著,心中難免憶及早逝的父親。
“見過李大人,見過李二公子。”
李二郎打量劉繒帛穿著,若有所思道,“我觀劉兄亦是寒門子弟?”
劉繒帛點頭,“正是,寡母不過尋常繡戶。”
“將你拉扯長大,定然很是不易,”李家仁溫聲道,“方才放榜前我二人聽人議論,說有個舉子竟在場上被帶走了,劉公子可知內情?”
李家仁和善有加,令人難生惡感,而那李二郎卻早已沒了聽故事的興致,自顧自跑到一邊看雨去了。
劉繒帛搖頭,“不瞞尊長,我也不甚清楚。”
李家仁長嘆道,“只可惜那舉子,應也是個有才的。”
“自己行差蹈錯,怪的得誰?”茶博士便給他們續茶水,邊插口道。
“哦?”
茶博士壓低聲音,“前兩日我才聽人說這舉子是個佃客,竟不知使了什麼手段買通了當地的學政混了個舉子的官身,到了西京後還不知回頭,竟公然上書,要均士族的田,免去士族的蔭客!這不是要那些士族老爺們的命麼!”
李家仁點頭,並未多言。
茶博士搖頭晃腦感慨道,“現在這些年輕後生吶,為了一己之私利,為了揚名立萬,簡直什麼都做得出來,太不知天高地厚!”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劉繒帛淡淡道,“有些事,錯的便是錯的,就算是舌粲蓮花也不能把它說成對的。不錯,向兄確實是違背了律法,可這律法難道就並無悖謬之處麼?敢問這天下到底是聖君的天下,還是他們士族的天下!”
話音甫落,一道驚雷響起,銀蛇樣的閃電劈過天際,映著劉繒帛剛硬面孔,說不出的森然。
李家仁端著杯子,沉吟不語,那李二郎也歇了賞雨的心思,一雙鳳眼朝他看過來。
茶博士被他肅殺口氣震懾,端著茶壺便退下了。
劉繒帛深吸一口氣,“抱歉,只因向兄是我的知交,不願旁人詆毀他,一時情難自禁,失禮了。”
“同科的感情總是深些,”李家仁笑笑,“只是他身陷囹圄、前途盡毀,還願當他是朋友,在你這個年紀,著實少見。”
“你不擔心他利用你麼?”李二郎陡然間道。
劉繒帛猛然抬眼,只見李二郎端端正正坐著,眼中卻滿是玩味。
“那均田策我也讀了,”李二郎不顧李家仁警示眼色,自顧自道,“只覺那向正心絕非一味托大、不顧後路之人,如今他人在監牢之中,可他的主張卻還得找人呈上去。”
見劉繒帛面露驚詫,李二郎悠悠笑道,“今日恐怕我見到他的候贏了。”
“二郎!”李家仁略帶怒氣的聲音響起,李二郎立刻收斂了方才的神氣,起身侍立在旁。
“你自小便有看事偏頗的毛病,這些年你父……你父親與我一直教導你,為人要寬和向善,慎獨慎言,怎麼今日又犯了這好探聽、好刨根問底的毛病!就算心內有所猜測,也不應說出來,‘言多必失,過猶不及’,‘萬言萬當,不如一默’,你父……父親的教誨,難道你都忘了麼?”
那李二郎小小年紀,眼光便如此毒辣,這已然讓劉繒帛感到脊背發涼,這李家仁慈眉善目,想不到發起火來也別有一番氣勢。
李二郎糯糯道,“是我之過,還請亞父責罰。”
他一張小臉透著說不出的委屈慧黠,一雙鳳眼巴巴地看過去,李家仁口氣和緩了些,“你年少頑皮,此番便算了,日後切莫再如此咄咄逼人!”
“是……”
李家仁又對劉繒帛道,“小兒頑劣,還請劉公子莫怪。”
劉繒帛卻搖搖頭,“小公子說的沒錯,我何必怪他?”
李家仁微微側過頭,不無疑惑地看劉繒帛。
“但凡是對的事,就必須要有人做下去。向兄選了我,說明他無人可用,也說明他信得過我,其中的算計,我何必去計較?”
李家仁輕嘆一聲,“心志倒是堅定。也罷,你且記住,明面上或許不會有人與你為難,可若是落了單,定要謹慎小心,切不可著了旁人的道。”
劉繒帛拱手,“多謝大人提醒。”
雨勢漸歇,劉繒帛心煩意亂,也沒什麼繼續攀談的興致,便先行告辭了。
他寬闊的背影消失在雨幕中,茶博士陡然間換了副嘴臉,恭謹道,“顧相,咱們還要再等等麼?”
李家仁,也便是尚書令顧秉搖搖頭,“不必了,該考校的都考校了。”
今日春闈放榜,剛被准許中書省行走的皇太子便提議要來看榜,順便先行探看這些新科進士們的品貌德行。於是暗衛們支了個茶棚,供往來舉子們歇息談天。
“冕兒,你今日……”顧秉思來想去,還欲再絮叨下去,軒轅冕卻道,“不過亞父,孤方才那般問有孤自己的用意。”
顧秉蹙眉,“哦?”
軒轅冕勾起唇角,“昨日與父皇手談,說起均田策,父皇只對孤說了兩個字。”
“制衡。”
他並未說透,顧秉卻已然懂了,幽幽一聲長嘆,“總歸是個忠直的人才,還是保住的好。小門小戶的,方中了舉便惹上這等事情,真不知該說他幸還是不幸。”
軒轅冕撇嘴,半真半假道,“是是是,之前父皇不還說亞父可以挑選幾個門生,我看亞父就喜歡這般缺根弦的老實人,不如就他吧,簡直快把孤都比下去了。”
顧秉有些好笑地看他,捏捏他臉,“誰都比不過你成了吧?”
軒轅冕笑彎了眼,“那父皇呢?”
顧秉輕咳一聲,顧左右而言他道,“還是早些回宮罷。”
軒轅冕有些沒趣,看著顧秉上了馬車,對身旁暗衛道,“海鷹,你派個人跟著那劉繒帛,一旦他被人構陷……”
“是,屬下定護他周全。”
“錯了,”軒轅冕理理袖口,“讓他在裡面呆一會,你留住證據,時機到了,孤會知會你。”
第26章 好拖沓的行文
劉繒帛慢悠悠地走回玄都觀,已有些落第舉子開始收拾行囊。
自從向正心下獄後,和他搭話的舉子也少了不少,這景況絲毫未因他中了進士而改變分毫。廟裡甚至給了他一個雅間,說是給進士的關照,其實誰人不知,如今各個想與他撇清關係,誰還願和一個勾結了罪人、得罪了世家的鄉巴佬多說半句話?
劉繒帛也不以為意,逕自坐在案邊提筆謄抄,或是坐在窗邊穿針引線。
蘇誨並未去看他,反而見了崔珉幾次。如今遷都,崔氏自然也搬入了門閥聚集的永寧坊之中。
“你說這裴家,也不把自家的佃客看好了。”崔珉搖頭嘆氣,“本來皇上征突厥,士族獻糧獻銀,關係已是緩和不少,結果這均田策一出,若是置之不理,定會讓人覺得我士族無人,任人欺凌;若是趁機發難,先前的努力又會付諸東流,更會惹得天家不喜……唉,真是兩敗俱傷。”
蘇誨不置可否,“趙相怎麼看?”
“還能怎麼看?隱而不發唄,當年連史黨都投過的人物,怎麼可能這麼沉不住氣?但我倒是覺得此事,絕不可能這麼善了。”崔珉蠻不在意道。
蘇誨看著袖口上的魚鱗紋發呆,趕考前許是過於勤勉,竟是將袖口生生磨壞了,還是劉繒帛抽空為他fèng補好的,繡魚鱗紋怕是也取了鯉魚躍龍門的寓意。
如今兩尾錦鯉一同躍過曾覺得高不可攀的龍門,只是為何卻相背而去,愈行愈遠了呢?
這時,崔珉的小廝匆忙進來,在他耳邊低語幾句,面上難掩喜色。
崔珉起身,臉色一白,“竟有此事?”
小廝見他憂懼,茫然道,“這不是好事麼?”
“蠢材!”崔珉忍不住敲了他一個爆栗,“人言可畏,現在還不知人家寒門背地裡是怎麼編排的呢。”
蘇誨敲著茶盞,眼神放空地看著窗外春光,“向正心出事了?在獄中自我了斷了?”
崔珉驚詫看他,“表兄如何知曉?”
蘇誨冷笑一聲,“向正心就怕事鬧不大,他竟然能破釜沉舟上京趕考,自然就有他的道理。我只是想不通,他為何如此急切。”
“唉,”崔珉嘆息,“可惜啊,那均田策我讀過,還是頗有幾分見地的。”
蘇誨瞥他眼,“哦?”
崔珉隨手剝了個貢桔,“此番我並未下場,聽聞潁川鍾氏一共去了五個子弟,竟只有一人中了,還是三甲末。父親說我世家這百年來,有人為我們耕田,什麼都不做靠保舉蔭封也能混個官身,安逸得太久,別說銳氣,就連生氣都快磨光了。越這樣越想保住占田,越保住占田,子孫就越沒出息,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說的不錯,”崔銘從外間步入,看著蘇誨,面上似有欣慰之意,“先前聽聞你寄居於一繡戶家中不思進取,我還曾為你母親失望過,如今看來,三娘她當年……”
他哽了哽,上下打量蘇誨,“到底還是值得的。”
蘇誨對他恭恭敬敬地行了禮,“當年大恩如同再造,誨還不曾謝過舅舅。”
崔銘笑笑示意他們都坐下,“向正心之事,你二人都不用插手,十四郎你勉勵進學,他日如你表兄一般金榜題名。”
“是!”崔珉應的響亮。
蘇誨低頭笑笑,心知瀾滄長公主約莫不太想見自己,便推卻了午膳,早早告辭了。
“父親,為何母親對表兄如此不喜?”
崔銘苦笑,“你母親未出閣時與蘇貴妃交惡,彼時險些就要被嫁去裴氏當填房,若不是陛下對你母親還有些兄妹情誼,恐怕如今便沒有你了,你說你母親對蘇氏能不恨之入骨麼?”
崔珉悠悠嘆息,“表兄雖是聰慧,可性子也太清冷了些,只怕是個冷麵冷心、不擇手段的,我有些怵他。”
“唉,”崔銘慈愛看他,“你還年幼,看人許是不太準,你表兄那人……嗯,雖是年少時遭了變故,有些清高傲物、憤世嫉俗,但好在還未失了本心。”
“對了,父親,”崔珉猛然想起一事,“那被羈押的向正心仿佛與表兄相識,向正心與那繡戶的兒子過往叢密,他三人還是一道進的西京!”
劉繒帛肅然起身行禮,“見過大人。”
那文士擺擺手,“能在同一屋檐下避雨,縱使是萍水相逢,不也是個緣法麼?”
那少年笑吟吟地為那文士添了茶水,“我父子二人亦是洛京人氏,家父李家仁,在下李二郎。”
李家仁被茶水嗆了下,很有些嗔怪地掃了李二郎一眼,那李二郎對他粲然一笑。
劉繒帛不無歆羨地看著,心中難免憶及早逝的父親。
“見過李大人,見過李二公子。”
李二郎打量劉繒帛穿著,若有所思道,“我觀劉兄亦是寒門子弟?”
劉繒帛點頭,“正是,寡母不過尋常繡戶。”
“將你拉扯長大,定然很是不易,”李家仁溫聲道,“方才放榜前我二人聽人議論,說有個舉子竟在場上被帶走了,劉公子可知內情?”
李家仁和善有加,令人難生惡感,而那李二郎卻早已沒了聽故事的興致,自顧自跑到一邊看雨去了。
劉繒帛搖頭,“不瞞尊長,我也不甚清楚。”
李家仁長嘆道,“只可惜那舉子,應也是個有才的。”
“自己行差蹈錯,怪的得誰?”茶博士便給他們續茶水,邊插口道。
“哦?”
茶博士壓低聲音,“前兩日我才聽人說這舉子是個佃客,竟不知使了什麼手段買通了當地的學政混了個舉子的官身,到了西京後還不知回頭,竟公然上書,要均士族的田,免去士族的蔭客!這不是要那些士族老爺們的命麼!”
李家仁點頭,並未多言。
茶博士搖頭晃腦感慨道,“現在這些年輕後生吶,為了一己之私利,為了揚名立萬,簡直什麼都做得出來,太不知天高地厚!”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劉繒帛淡淡道,“有些事,錯的便是錯的,就算是舌粲蓮花也不能把它說成對的。不錯,向兄確實是違背了律法,可這律法難道就並無悖謬之處麼?敢問這天下到底是聖君的天下,還是他們士族的天下!”
話音甫落,一道驚雷響起,銀蛇樣的閃電劈過天際,映著劉繒帛剛硬面孔,說不出的森然。
李家仁端著杯子,沉吟不語,那李二郎也歇了賞雨的心思,一雙鳳眼朝他看過來。
茶博士被他肅殺口氣震懾,端著茶壺便退下了。
劉繒帛深吸一口氣,“抱歉,只因向兄是我的知交,不願旁人詆毀他,一時情難自禁,失禮了。”
“同科的感情總是深些,”李家仁笑笑,“只是他身陷囹圄、前途盡毀,還願當他是朋友,在你這個年紀,著實少見。”
“你不擔心他利用你麼?”李二郎陡然間道。
劉繒帛猛然抬眼,只見李二郎端端正正坐著,眼中卻滿是玩味。
“那均田策我也讀了,”李二郎不顧李家仁警示眼色,自顧自道,“只覺那向正心絕非一味托大、不顧後路之人,如今他人在監牢之中,可他的主張卻還得找人呈上去。”
見劉繒帛面露驚詫,李二郎悠悠笑道,“今日恐怕我見到他的候贏了。”
“二郎!”李家仁略帶怒氣的聲音響起,李二郎立刻收斂了方才的神氣,起身侍立在旁。
“你自小便有看事偏頗的毛病,這些年你父……你父親與我一直教導你,為人要寬和向善,慎獨慎言,怎麼今日又犯了這好探聽、好刨根問底的毛病!就算心內有所猜測,也不應說出來,‘言多必失,過猶不及’,‘萬言萬當,不如一默’,你父……父親的教誨,難道你都忘了麼?”
那李二郎小小年紀,眼光便如此毒辣,這已然讓劉繒帛感到脊背發涼,這李家仁慈眉善目,想不到發起火來也別有一番氣勢。
李二郎糯糯道,“是我之過,還請亞父責罰。”
他一張小臉透著說不出的委屈慧黠,一雙鳳眼巴巴地看過去,李家仁口氣和緩了些,“你年少頑皮,此番便算了,日後切莫再如此咄咄逼人!”
“是……”
李家仁又對劉繒帛道,“小兒頑劣,還請劉公子莫怪。”
劉繒帛卻搖搖頭,“小公子說的沒錯,我何必怪他?”
李家仁微微側過頭,不無疑惑地看劉繒帛。
“但凡是對的事,就必須要有人做下去。向兄選了我,說明他無人可用,也說明他信得過我,其中的算計,我何必去計較?”
李家仁輕嘆一聲,“心志倒是堅定。也罷,你且記住,明面上或許不會有人與你為難,可若是落了單,定要謹慎小心,切不可著了旁人的道。”
劉繒帛拱手,“多謝大人提醒。”
雨勢漸歇,劉繒帛心煩意亂,也沒什麼繼續攀談的興致,便先行告辭了。
他寬闊的背影消失在雨幕中,茶博士陡然間換了副嘴臉,恭謹道,“顧相,咱們還要再等等麼?”
李家仁,也便是尚書令顧秉搖搖頭,“不必了,該考校的都考校了。”
今日春闈放榜,剛被准許中書省行走的皇太子便提議要來看榜,順便先行探看這些新科進士們的品貌德行。於是暗衛們支了個茶棚,供往來舉子們歇息談天。
“冕兒,你今日……”顧秉思來想去,還欲再絮叨下去,軒轅冕卻道,“不過亞父,孤方才那般問有孤自己的用意。”
顧秉蹙眉,“哦?”
軒轅冕勾起唇角,“昨日與父皇手談,說起均田策,父皇只對孤說了兩個字。”
“制衡。”
他並未說透,顧秉卻已然懂了,幽幽一聲長嘆,“總歸是個忠直的人才,還是保住的好。小門小戶的,方中了舉便惹上這等事情,真不知該說他幸還是不幸。”
軒轅冕撇嘴,半真半假道,“是是是,之前父皇不還說亞父可以挑選幾個門生,我看亞父就喜歡這般缺根弦的老實人,不如就他吧,簡直快把孤都比下去了。”
顧秉有些好笑地看他,捏捏他臉,“誰都比不過你成了吧?”
軒轅冕笑彎了眼,“那父皇呢?”
顧秉輕咳一聲,顧左右而言他道,“還是早些回宮罷。”
軒轅冕有些沒趣,看著顧秉上了馬車,對身旁暗衛道,“海鷹,你派個人跟著那劉繒帛,一旦他被人構陷……”
“是,屬下定護他周全。”
“錯了,”軒轅冕理理袖口,“讓他在裡面呆一會,你留住證據,時機到了,孤會知會你。”
第26章 好拖沓的行文
劉繒帛慢悠悠地走回玄都觀,已有些落第舉子開始收拾行囊。
自從向正心下獄後,和他搭話的舉子也少了不少,這景況絲毫未因他中了進士而改變分毫。廟裡甚至給了他一個雅間,說是給進士的關照,其實誰人不知,如今各個想與他撇清關係,誰還願和一個勾結了罪人、得罪了世家的鄉巴佬多說半句話?
劉繒帛也不以為意,逕自坐在案邊提筆謄抄,或是坐在窗邊穿針引線。
蘇誨並未去看他,反而見了崔珉幾次。如今遷都,崔氏自然也搬入了門閥聚集的永寧坊之中。
“你說這裴家,也不把自家的佃客看好了。”崔珉搖頭嘆氣,“本來皇上征突厥,士族獻糧獻銀,關係已是緩和不少,結果這均田策一出,若是置之不理,定會讓人覺得我士族無人,任人欺凌;若是趁機發難,先前的努力又會付諸東流,更會惹得天家不喜……唉,真是兩敗俱傷。”
蘇誨不置可否,“趙相怎麼看?”
“還能怎麼看?隱而不發唄,當年連史黨都投過的人物,怎麼可能這麼沉不住氣?但我倒是覺得此事,絕不可能這麼善了。”崔珉蠻不在意道。
蘇誨看著袖口上的魚鱗紋發呆,趕考前許是過於勤勉,竟是將袖口生生磨壞了,還是劉繒帛抽空為他fèng補好的,繡魚鱗紋怕是也取了鯉魚躍龍門的寓意。
如今兩尾錦鯉一同躍過曾覺得高不可攀的龍門,只是為何卻相背而去,愈行愈遠了呢?
這時,崔珉的小廝匆忙進來,在他耳邊低語幾句,面上難掩喜色。
崔珉起身,臉色一白,“竟有此事?”
小廝見他憂懼,茫然道,“這不是好事麼?”
“蠢材!”崔珉忍不住敲了他一個爆栗,“人言可畏,現在還不知人家寒門背地裡是怎麼編排的呢。”
蘇誨敲著茶盞,眼神放空地看著窗外春光,“向正心出事了?在獄中自我了斷了?”
崔珉驚詫看他,“表兄如何知曉?”
蘇誨冷笑一聲,“向正心就怕事鬧不大,他竟然能破釜沉舟上京趕考,自然就有他的道理。我只是想不通,他為何如此急切。”
“唉,”崔珉嘆息,“可惜啊,那均田策我讀過,還是頗有幾分見地的。”
蘇誨瞥他眼,“哦?”
崔珉隨手剝了個貢桔,“此番我並未下場,聽聞潁川鍾氏一共去了五個子弟,竟只有一人中了,還是三甲末。父親說我世家這百年來,有人為我們耕田,什麼都不做靠保舉蔭封也能混個官身,安逸得太久,別說銳氣,就連生氣都快磨光了。越這樣越想保住占田,越保住占田,子孫就越沒出息,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說的不錯,”崔銘從外間步入,看著蘇誨,面上似有欣慰之意,“先前聽聞你寄居於一繡戶家中不思進取,我還曾為你母親失望過,如今看來,三娘她當年……”
他哽了哽,上下打量蘇誨,“到底還是值得的。”
蘇誨對他恭恭敬敬地行了禮,“當年大恩如同再造,誨還不曾謝過舅舅。”
崔銘笑笑示意他們都坐下,“向正心之事,你二人都不用插手,十四郎你勉勵進學,他日如你表兄一般金榜題名。”
“是!”崔珉應的響亮。
蘇誨低頭笑笑,心知瀾滄長公主約莫不太想見自己,便推卻了午膳,早早告辭了。
“父親,為何母親對表兄如此不喜?”
崔銘苦笑,“你母親未出閣時與蘇貴妃交惡,彼時險些就要被嫁去裴氏當填房,若不是陛下對你母親還有些兄妹情誼,恐怕如今便沒有你了,你說你母親對蘇氏能不恨之入骨麼?”
崔珉悠悠嘆息,“表兄雖是聰慧,可性子也太清冷了些,只怕是個冷麵冷心、不擇手段的,我有些怵他。”
“唉,”崔銘慈愛看他,“你還年幼,看人許是不太準,你表兄那人……嗯,雖是年少時遭了變故,有些清高傲物、憤世嫉俗,但好在還未失了本心。”
“對了,父親,”崔珉猛然想起一事,“那被羈押的向正心仿佛與表兄相識,向正心與那繡戶的兒子過往叢密,他三人還是一道進的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