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繒帛將那袖子收好放回袖袋裡,心中一片茫然。
蘇誨跌跌撞撞地步出玄都觀,獨自到了悅君樓,點了壺最普通不過的清茶,坐在窗邊發愣。
不知枯坐了多久,久到晨曦快變作黃昏,他還是無知無覺。
暮氣四合之時,蘇誨抬眼看著窗外亂雲,忽而有感,“錦水湯湯雲難渡……”
念罷,蘇誨端著茶盞的手便是一顫,茶水灑出數滴。
自家這般齷齪的心思,蘇誨先前早有所悟,因而只有剎那間的慌亂,之後便只餘下無盡苦澀。
不說卓文君是司馬相如明媒正娶的妻子,單說她能為了情郎可拋卻一身清名去當壚賣酒,反觀自己呢?
連這點心思都不敢讓對方知曉,談什麼患難與共,不離不棄?
更何況,對方早已有與他志趣相投,他日可背心相向之人,想來自己於他不過是個可信的匆匆過客罷?
心神巨盪下,他一時忘了去想下句,卻聽一人接道,“南浦淒淒人不歸。”
蘇誨向那人望去,只見鄰桌坐著個儀表不凡的錦衣公子,身旁還帶著兩個小廝,顯是出身大戶人家。
蘇誨對那人點頭致意,“兄台高才,此番多謝了。”
“哪裡,我只是見兄台一時恍惚,遲遲不說下句,只覺可惜才貿然出聲提醒,”那人笑道,“其實也算不得什麼佳句,和兄台的上句一比,顯是狗尾續貂了。”
他言辭謙和,令人見之難生惡感,蘇誨亦不例外,於是對他拱手道,“在下蘇誨,本科舉子。”
“滄州鄭紹,字子引。”
蘇誨猛然抬頭,鄭紹神色不變,依舊笑意溫和。
“你……”蘇誨心中百轉千回,這個節骨眼上竟遇見鄭紹,不能不讓他多想。
鄭紹點頭,“不錯,我知你與向正心相識。”
蘇誨低頭看著茶盞,鄭家雖是世代官宦,可到底也是寒族出身,他定不會是為哪個世家來說項的,那麼他今日,到底是另有所圖,還是單純的愛才之意?
“與家祖無關。”鄭紹又道。
蘇誨心中不無詫異,這些年他養氣功夫做的不錯,若他有意遮掩,常人定看不出他所思所想,而這鄭紹卻屢屢不問自答,當真不簡單。
蘇誨淡淡道,“若鄭兄想勸他抽身退步,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哦?”鄭紹也不訝異,“他定是個鐵骨錚錚的男子,我本就不曾打算勸他息事寧人。”
蘇誨蹙眉,只見鄭紹笑意清淺,可仔細看去眉目間隱隱有些憂慮。
“難不成還有什麼隱情不成?”
鄭紹嘆息,“實不相瞞,均田策一出,我雖覺得時機上很有些急躁,心中到底也是贊成的。可後來我無意知曉了些內情……”
“我見向正心是要勸說他不錯,我要勸他放棄科考,早日還鄉。”
蘇誨先是愣了愣,後又在心中默默回溯與向正心有關之事。
電石火光間,蘇誨靈犀一通,禁不住摔了手中茶盞。
“難道……”
作者有話要說:
因為時間線在帝策和承平之間 所以呢 情節上也相當於這兩者的過度
主線還是士庶之爭 也就是後來把小太子搞得半死不活的那事兒
想割袍斷義結果搞成了斷袖……
第22章 好郎怕郎纏
見蘇誨張皇模樣,鄭紹點頭道,“我識得一裴氏的庶子,不瞞你說,正是他告訴我的。”
蘇誨抿唇,“你做的不錯,若我是你,亦會如此決斷。只是……”
鄭紹與他對視,二人面上都滿是苦笑。
“那向正心乍一看是個沉穩的,可論起心志,怕是比堅鋼都硬上幾分,我看他此番趕考,本就不是為了功名,恐怕就是來找晦氣的。”蘇誨微微側頭,眼中寒光凌冽。
鄭紹嘆息,“許是我多管閒事罷,只是我以為雖說這幾十年士庶間的嫌隙已到了無法調和的程度,可國家正值多事之秋,實在不能再內鬥下去,不瞞蘇兄,聖上今日朝會已下了旨意遠征突厥,以嘉武侯獨孤承為大將軍,靖西王亦要率涼州軍合兵。”
蘇誨若有所思,“這是傾舉國之力,畢其功於一役啊。”
“這個時候,怎麼能為聖上添亂?”鄭紹反問道。
鄭紹當真頗有乃祖之風,難怪鄭家能歷經數次變亂而巋然不動。
蘇誨長嘆一聲,“若是一日之前,恐怕我還能幫得上些小忙,無奈如今……”
“怎麼?”
蘇誨漫不經心道,“因向正心之事,我已和劉繒帛割袍斷義,日後在向正心那兒也說不上話了。”
鄭紹蹙眉,“既是如此,你我也只能坐觀其變了。”
“若是世人都如子引兄一般,”蘇誨淡淡道,“這世間要省去多少麻煩。”
鄭紹深深看他,“可我私以為,這世上少幾個風流才子可以,卻萬不能少向兄、劉兄這般的人物。我想,蘇兄應也如此想的吧?”
蘇誨起身付了銀兩,走了幾步回頭道,“博陵蘇誨,表字晏如。”
回到玄都觀時,已是月上中天,還未進門,便見劉繒帛提著燈籠在門口守著。
“今日在悅君樓我見著鄭紹了,”蘇誨冷冷道,“聽聞向正心不肯見他,那麼我便當次小人傳句話好了。你告訴向正心……”
劉繒帛看著他,眼裡有幾分忐忑淒切,蘇誨心裡一痛,閉上眼道,“也罷,你還是不用知道的好,日後若是有人問起,你便說你什麼都不知道。向正心呢?”
“他推卻了與鄭公子的晤面,今日一早便搬出玄都觀了。晏如,到底出什麼事了?”
蘇誨漠然道,“聖上要對突厥用兵,這個時候,你以為聖上想和士族翻臉麼?須知此番河東士族為表忠心,籌措了近半的軍餉……向正心那均田策,何止不合時宜!”
劉繒帛愣了愣,“攻突厥麼?此番皇上是想滅其國?”
“滅國之功,但凡做到,日後都可彪炳千古,可別忘了,咱們皇上可是想做聖君的,斷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劉繒帛已然醒悟過來,“向兄這回可是會讓聖上不喜了!”
“豈止,”蘇誨涼薄地勾起唇角,似笑非笑,“劉兄,一個人若是能引得天下側目,要麼倚仗權柄,要麼憑藉才學,要麼就是依靠勇氣,你覺得向正心是哪種?”
雖已割袍斷義,劉繒帛心中還存著幾分僥倖,如今當真見他疏離至此,面色不禁一白,心頭鈍痛。
蘇誨心裡也不好受,啞聲道,“向正心,他是在賭命!我與你說,你可千萬別告訴別人,他其實是……”
“不好了,不好了!”突然有人沖了進來,面色如同撞見了鬼魅。
劉繒帛心中預感極為不祥,“怎麼了?”
“向兄今日被人在道上伏擊,打折了他的右手。”
蘇誨聽聞,心內竟是一輕。
劉繒帛蹙眉道,“這也未免太巧了。”
那人嘟嘟囔囔不知回了什麼,又進裡間向其他舉子報信了。
蘇誨抿唇,轉身欲走,卻聽劉繒帛低聲道,“是鄭紹做的吧?”
蘇誨頓足,“你以為和我有關?”
“不,”劉繒帛淡淡道,“我知道,你們想勸阻持修兄,也是為了他好。可你們或許不知,所謂身家性命,他根本就沒放在眼裡過。他想要的,便是以身獻祭,給這士族門閥把持的天下打開一個缺口,再讓後來者從這缺口趟出一條血路來。”
“呵,”蘇誨冷笑,“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對突厥用兵之時鬧將出來,到底是要匡扶這天下,還是要害這天下呢?”
劉繒帛閉了閉眼,緩緩道,“持修兄原先想在金榜題名、玉階面聖之時,再提提均田的主張,如今看來,還得斟酌斟酌。”
蘇誨掃他一眼,遲疑了下,還是隔著衣袖擒住他手腕,低聲道,“均田這主張太過激進,萬不可行,聖上是不會允的。”
劉繒帛對他笑笑,“你不怪我了?”
話音未落,蘇誨便撒開手,轉身便走。
劉繒帛看著他背影,忽而覺得心中漸漸定了下來。
雖然不懂蘇誨為何突然翻臉,可他總覺得,以我心比君心,蘇誨心裡定還有自己的位置,如此這般作為,定有他的苦衷。
更何況,不管政見如何,自己與蘇誨爭辯說話如此之重,還是自己錯了。
劉繒帛想了想,向禪院借了小廚房,給蘇誨熬了碗細膩黏滑的菜粥送了進去。
昏暗燭光下,蘇誨正慢條斯理地畫著個扇面。
“用些粥吧。”劉繒帛柔聲道,透著說不出的溫情小意。
蘇誨瞥他一眼,“放下吧。”
劉繒帛將碗放到他身邊,就見蘇誨正描著朵牡丹。
“我記得晏如你素來不喜牡丹……”
蘇誨涼涼道,“你我早已恩斷義絕,你忘了麼?”
劉繒帛被他一噎,改口道,“蘇兄……”
“牡丹賣的好啊,”蘇誨勾起唇角,“據聞趙相一幅青山貫雪已值五千兩銀子,你說我能不好好練這牡丹麼?”
工筆畫最磨性子,蘇誨看似漫不經心,鼻尖卻已出了細汗。
劉繒帛猶豫一番,用木勺舀了遞到他嘴邊。
蘇誨下意識吃了,才想起他二人已然絕交還有自己那不堪的心思。
“你自可不把我當朋友,”劉繒帛又舀了勺,“但我如何待你,你卻管不得。只因,那是我的事。”
蘇誨輕輕一顫,抬眼一看,劉繒帛清澈瞳中滿是自己剪影。
潰不成軍。
第23章 考試啦
就著劉繒帛的手將那碗粥用了,蘇誨禁不住還是道,“此事覆水難收,我看向正心被人打折了手,恐怕下不得場了。你也將心思收收,這次可是難得的機會。”
劉繒帛點頭,對他笑笑,起身去洗粥碗了。
蘇誨看著他走遠,口中菜粥香味未散,心中卻慢慢酸澀起來。
等劉繒帛娶妻生子,自然而然,這念想也便斷了。
過一天算一天罷。
之後兩人依然同往常一般,蘇誨自去悅君樓飲茶溫書,偶爾鄭紹也會找他攀談,詩詞應和。本來蘇誨的詩賦就是極好的,即使對上鄭紹這般飽學的貴家子也是不落下乘,漸漸的便在舉子中有了些名頭。
蘇誨並未提及博陵蘇氏前事,對外只說自己是個洛京的寒門學子。
長安此時舉子匯聚,其中不少出身寒苦的都會將自己的字畫拿去東市叫賣,蘇誨也不例外。此時趙相正如日中天,他擅工筆,又愛牡丹,於是東市一整條長街望去,儘是各色素白牡丹,搞得原先價值連城的青山貫雪都成了爛大街的貨色,也不知趙相聽聞會是個什麼想法。
蘇誨卻不落俗套,大家都是畫牡丹,他卻不會一味模仿。趙子熙是何等人物,早年家道再是中落,也是天子嬪妃的弟弟,在藩親王的舅舅,他畫的牡丹,再是素淨寡淡,也透著些富貴閒雅的味道,一群窮酸書生畫來,朵朵白花簡直猶如披麻戴孝一般,誰還會喜歡?
蘇誨跌跌撞撞地步出玄都觀,獨自到了悅君樓,點了壺最普通不過的清茶,坐在窗邊發愣。
不知枯坐了多久,久到晨曦快變作黃昏,他還是無知無覺。
暮氣四合之時,蘇誨抬眼看著窗外亂雲,忽而有感,“錦水湯湯雲難渡……”
念罷,蘇誨端著茶盞的手便是一顫,茶水灑出數滴。
自家這般齷齪的心思,蘇誨先前早有所悟,因而只有剎那間的慌亂,之後便只餘下無盡苦澀。
不說卓文君是司馬相如明媒正娶的妻子,單說她能為了情郎可拋卻一身清名去當壚賣酒,反觀自己呢?
連這點心思都不敢讓對方知曉,談什麼患難與共,不離不棄?
更何況,對方早已有與他志趣相投,他日可背心相向之人,想來自己於他不過是個可信的匆匆過客罷?
心神巨盪下,他一時忘了去想下句,卻聽一人接道,“南浦淒淒人不歸。”
蘇誨向那人望去,只見鄰桌坐著個儀表不凡的錦衣公子,身旁還帶著兩個小廝,顯是出身大戶人家。
蘇誨對那人點頭致意,“兄台高才,此番多謝了。”
“哪裡,我只是見兄台一時恍惚,遲遲不說下句,只覺可惜才貿然出聲提醒,”那人笑道,“其實也算不得什麼佳句,和兄台的上句一比,顯是狗尾續貂了。”
他言辭謙和,令人見之難生惡感,蘇誨亦不例外,於是對他拱手道,“在下蘇誨,本科舉子。”
“滄州鄭紹,字子引。”
蘇誨猛然抬頭,鄭紹神色不變,依舊笑意溫和。
“你……”蘇誨心中百轉千回,這個節骨眼上竟遇見鄭紹,不能不讓他多想。
鄭紹點頭,“不錯,我知你與向正心相識。”
蘇誨低頭看著茶盞,鄭家雖是世代官宦,可到底也是寒族出身,他定不會是為哪個世家來說項的,那麼他今日,到底是另有所圖,還是單純的愛才之意?
“與家祖無關。”鄭紹又道。
蘇誨心中不無詫異,這些年他養氣功夫做的不錯,若他有意遮掩,常人定看不出他所思所想,而這鄭紹卻屢屢不問自答,當真不簡單。
蘇誨淡淡道,“若鄭兄想勸他抽身退步,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哦?”鄭紹也不訝異,“他定是個鐵骨錚錚的男子,我本就不曾打算勸他息事寧人。”
蘇誨蹙眉,只見鄭紹笑意清淺,可仔細看去眉目間隱隱有些憂慮。
“難不成還有什麼隱情不成?”
鄭紹嘆息,“實不相瞞,均田策一出,我雖覺得時機上很有些急躁,心中到底也是贊成的。可後來我無意知曉了些內情……”
“我見向正心是要勸說他不錯,我要勸他放棄科考,早日還鄉。”
蘇誨先是愣了愣,後又在心中默默回溯與向正心有關之事。
電石火光間,蘇誨靈犀一通,禁不住摔了手中茶盞。
“難道……”
作者有話要說:
因為時間線在帝策和承平之間 所以呢 情節上也相當於這兩者的過度
主線還是士庶之爭 也就是後來把小太子搞得半死不活的那事兒
想割袍斷義結果搞成了斷袖……
第22章 好郎怕郎纏
見蘇誨張皇模樣,鄭紹點頭道,“我識得一裴氏的庶子,不瞞你說,正是他告訴我的。”
蘇誨抿唇,“你做的不錯,若我是你,亦會如此決斷。只是……”
鄭紹與他對視,二人面上都滿是苦笑。
“那向正心乍一看是個沉穩的,可論起心志,怕是比堅鋼都硬上幾分,我看他此番趕考,本就不是為了功名,恐怕就是來找晦氣的。”蘇誨微微側頭,眼中寒光凌冽。
鄭紹嘆息,“許是我多管閒事罷,只是我以為雖說這幾十年士庶間的嫌隙已到了無法調和的程度,可國家正值多事之秋,實在不能再內鬥下去,不瞞蘇兄,聖上今日朝會已下了旨意遠征突厥,以嘉武侯獨孤承為大將軍,靖西王亦要率涼州軍合兵。”
蘇誨若有所思,“這是傾舉國之力,畢其功於一役啊。”
“這個時候,怎麼能為聖上添亂?”鄭紹反問道。
鄭紹當真頗有乃祖之風,難怪鄭家能歷經數次變亂而巋然不動。
蘇誨長嘆一聲,“若是一日之前,恐怕我還能幫得上些小忙,無奈如今……”
“怎麼?”
蘇誨漫不經心道,“因向正心之事,我已和劉繒帛割袍斷義,日後在向正心那兒也說不上話了。”
鄭紹蹙眉,“既是如此,你我也只能坐觀其變了。”
“若是世人都如子引兄一般,”蘇誨淡淡道,“這世間要省去多少麻煩。”
鄭紹深深看他,“可我私以為,這世上少幾個風流才子可以,卻萬不能少向兄、劉兄這般的人物。我想,蘇兄應也如此想的吧?”
蘇誨起身付了銀兩,走了幾步回頭道,“博陵蘇誨,表字晏如。”
回到玄都觀時,已是月上中天,還未進門,便見劉繒帛提著燈籠在門口守著。
“今日在悅君樓我見著鄭紹了,”蘇誨冷冷道,“聽聞向正心不肯見他,那麼我便當次小人傳句話好了。你告訴向正心……”
劉繒帛看著他,眼裡有幾分忐忑淒切,蘇誨心裡一痛,閉上眼道,“也罷,你還是不用知道的好,日後若是有人問起,你便說你什麼都不知道。向正心呢?”
“他推卻了與鄭公子的晤面,今日一早便搬出玄都觀了。晏如,到底出什麼事了?”
蘇誨漠然道,“聖上要對突厥用兵,這個時候,你以為聖上想和士族翻臉麼?須知此番河東士族為表忠心,籌措了近半的軍餉……向正心那均田策,何止不合時宜!”
劉繒帛愣了愣,“攻突厥麼?此番皇上是想滅其國?”
“滅國之功,但凡做到,日後都可彪炳千古,可別忘了,咱們皇上可是想做聖君的,斷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劉繒帛已然醒悟過來,“向兄這回可是會讓聖上不喜了!”
“豈止,”蘇誨涼薄地勾起唇角,似笑非笑,“劉兄,一個人若是能引得天下側目,要麼倚仗權柄,要麼憑藉才學,要麼就是依靠勇氣,你覺得向正心是哪種?”
雖已割袍斷義,劉繒帛心中還存著幾分僥倖,如今當真見他疏離至此,面色不禁一白,心頭鈍痛。
蘇誨心裡也不好受,啞聲道,“向正心,他是在賭命!我與你說,你可千萬別告訴別人,他其實是……”
“不好了,不好了!”突然有人沖了進來,面色如同撞見了鬼魅。
劉繒帛心中預感極為不祥,“怎麼了?”
“向兄今日被人在道上伏擊,打折了他的右手。”
蘇誨聽聞,心內竟是一輕。
劉繒帛蹙眉道,“這也未免太巧了。”
那人嘟嘟囔囔不知回了什麼,又進裡間向其他舉子報信了。
蘇誨抿唇,轉身欲走,卻聽劉繒帛低聲道,“是鄭紹做的吧?”
蘇誨頓足,“你以為和我有關?”
“不,”劉繒帛淡淡道,“我知道,你們想勸阻持修兄,也是為了他好。可你們或許不知,所謂身家性命,他根本就沒放在眼裡過。他想要的,便是以身獻祭,給這士族門閥把持的天下打開一個缺口,再讓後來者從這缺口趟出一條血路來。”
“呵,”蘇誨冷笑,“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對突厥用兵之時鬧將出來,到底是要匡扶這天下,還是要害這天下呢?”
劉繒帛閉了閉眼,緩緩道,“持修兄原先想在金榜題名、玉階面聖之時,再提提均田的主張,如今看來,還得斟酌斟酌。”
蘇誨掃他一眼,遲疑了下,還是隔著衣袖擒住他手腕,低聲道,“均田這主張太過激進,萬不可行,聖上是不會允的。”
劉繒帛對他笑笑,“你不怪我了?”
話音未落,蘇誨便撒開手,轉身便走。
劉繒帛看著他背影,忽而覺得心中漸漸定了下來。
雖然不懂蘇誨為何突然翻臉,可他總覺得,以我心比君心,蘇誨心裡定還有自己的位置,如此這般作為,定有他的苦衷。
更何況,不管政見如何,自己與蘇誨爭辯說話如此之重,還是自己錯了。
劉繒帛想了想,向禪院借了小廚房,給蘇誨熬了碗細膩黏滑的菜粥送了進去。
昏暗燭光下,蘇誨正慢條斯理地畫著個扇面。
“用些粥吧。”劉繒帛柔聲道,透著說不出的溫情小意。
蘇誨瞥他一眼,“放下吧。”
劉繒帛將碗放到他身邊,就見蘇誨正描著朵牡丹。
“我記得晏如你素來不喜牡丹……”
蘇誨涼涼道,“你我早已恩斷義絕,你忘了麼?”
劉繒帛被他一噎,改口道,“蘇兄……”
“牡丹賣的好啊,”蘇誨勾起唇角,“據聞趙相一幅青山貫雪已值五千兩銀子,你說我能不好好練這牡丹麼?”
工筆畫最磨性子,蘇誨看似漫不經心,鼻尖卻已出了細汗。
劉繒帛猶豫一番,用木勺舀了遞到他嘴邊。
蘇誨下意識吃了,才想起他二人已然絕交還有自己那不堪的心思。
“你自可不把我當朋友,”劉繒帛又舀了勺,“但我如何待你,你卻管不得。只因,那是我的事。”
蘇誨輕輕一顫,抬眼一看,劉繒帛清澈瞳中滿是自己剪影。
潰不成軍。
第23章 考試啦
就著劉繒帛的手將那碗粥用了,蘇誨禁不住還是道,“此事覆水難收,我看向正心被人打折了手,恐怕下不得場了。你也將心思收收,這次可是難得的機會。”
劉繒帛點頭,對他笑笑,起身去洗粥碗了。
蘇誨看著他走遠,口中菜粥香味未散,心中卻慢慢酸澀起來。
等劉繒帛娶妻生子,自然而然,這念想也便斷了。
過一天算一天罷。
之後兩人依然同往常一般,蘇誨自去悅君樓飲茶溫書,偶爾鄭紹也會找他攀談,詩詞應和。本來蘇誨的詩賦就是極好的,即使對上鄭紹這般飽學的貴家子也是不落下乘,漸漸的便在舉子中有了些名頭。
蘇誨並未提及博陵蘇氏前事,對外只說自己是個洛京的寒門學子。
長安此時舉子匯聚,其中不少出身寒苦的都會將自己的字畫拿去東市叫賣,蘇誨也不例外。此時趙相正如日中天,他擅工筆,又愛牡丹,於是東市一整條長街望去,儘是各色素白牡丹,搞得原先價值連城的青山貫雪都成了爛大街的貨色,也不知趙相聽聞會是個什麼想法。
蘇誨卻不落俗套,大家都是畫牡丹,他卻不會一味模仿。趙子熙是何等人物,早年家道再是中落,也是天子嬪妃的弟弟,在藩親王的舅舅,他畫的牡丹,再是素淨寡淡,也透著些富貴閒雅的味道,一群窮酸書生畫來,朵朵白花簡直猶如披麻戴孝一般,誰還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