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養什麼養,別人都欺負到頭上來了,難道還要忍氣吞聲不成?”
“綺羅,你先出去!”劉增帛不知何時步入屋內,面上帶著無盡倦色。
蘇誨一見他,立時便有些火大,“你是傻的麼?這也不是什麼只有他林郎中一人能治的疑難雜症,他擺明了是嫉恨你才學過人,有意為難你、折辱你。”
“我曉得,”劉增帛在他身側坐下,伸手去探他額頭,“可事出緊急,你燒的厲害,去其他坊尋醫,我怕來不及,也只有順了他的意。”
蘇誨掃他一眼,低聲道,“這些年,我常常在想,這世上到底是好人多,還是壞人多。若是好人多,我家傾覆之時,故舊門客多見落井下石,不曾有仗義相助;而若是壞人多,我最山窮水盡之時,若是沒有你與你母親,沒有餘容,恐怕早已是街頭餓殍,亂墳崗的枯骨。”
劉增帛亦是低語,“惡人愈惡,好人愈好,最終惡人才愈得意,好人則愈悽慘,有時世道便是如此。”
“我們該認命麼?”蘇誨轉頭看他,眼中滿是複雜。
劉增帛起身,負手而立,面容冷峻,“當然不!你我自幼苦讀聖人教誨,所學所思均是忠義之道。且不論如今朝局還算清明,就算是暗無天日,難道我輩就該緘口不言,獨善其身了麼?”
“劉兄高義!”蘇誨不耐這些大道理,很是敷衍。
劉增帛長舒一口氣,“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凡是讀書人,入仕哪裡能沒有逐利之心?我想入仕途,自然也是為了養活寡母幼弟,可更是為了天下庶民!”
蘇誨默然片刻,淡淡開口道,“可你要知道,宦途中若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有了什麼差池,那可就是身首異處,乃至於株連九族!”
劉增帛目光森然,“激濁揚清,嫉惡好善,雖百死又有何悔?”
見蘇誨微微瑟縮了一下,劉增帛放柔語氣,“若當真有那日,還望你看在這些年的情分上,對阿娘綺羅照拂一二。”
蘇誨忍不住掐他一把,輕叱道,“連進士都未當上呢,還在這裡吹噓什麼捨生取義?想要被殺頭連坐卻也不是件容易事,若是個八品刀筆吏,恐怕連這個資格都是沒有。”
這舉止略顯親昵,可他二人平日裡慣了打鬧,倒也無妨。只是今日劉增帛竟堪堪避開,神色間還頗有幾分不自在。
“怎麼了?”蘇誨茫然。
劉增帛移開視線,“晏如兄說的極是,是我狂妄了。”
蘇誨笑笑,伸手撫上他小臂,“但你卻是對的……”
院外菜畦齊整,劉綺羅正端著粟米上躥下跳地餵雞,被一隻蘆花大公雞啄得直叫,倒比一旁母雞都要聒噪幾分。劉母做完了繡活,站在一旁忍俊不禁地看著,笑得打跌。
蘇誨忍不住面上也帶了笑,若無其事道,“明年我亦預備下場。”
自落敗以來,於朝局上,蘇誨每日憤世嫉俗,曾立誓永不入朝,想不到大病一場,竟是心性大變。於是劉增帛難免訝異,只愣愣看他。
蘇誨撣撣衣袖,“死裡逃生一回,我倒是有了個體悟——但凡還留有一條命,我都要爭下去!”
第15章 洛京倒計時
蘇誨如此多變,劉繒帛雖然疑惑,但見他能想通,卻也是欣喜不已,如此便每日拉著他一同溫習,二人均是精進不少。
林郎中那裡,蘇誨本想拿二十兩銀子打發他,最終卻被劉母攔下了。
“這些年你好不容易才攢了這麼些家當,哪能為了這點小事就花了?你們要去長安赴考,處處都要花銀子,還是省著些罷。”
蘇誨自是不依,“此事因我而起,怎能讓劉兄為我受累?”
他雖不如劉繒帛那般昂藏,也已是個翩翩公子模樣,劉母不禁回想起他昔年剛到家中的模樣——狼狽不堪,憔悴支離,眼中儘是萬念俱滅的灰敗……
而如今他雖然一身布衣,可一掃往日頹喪,雙目熠熠、慧黠有神,仿佛再不懼人間風浪。
劉母伸手為他理理衣衫,柔聲道,“此番你決定下場,你不知我有多歡喜。將心比心,你母親在天之靈定然也會感到抱慰。”
蘇誨囁嚅道,“可她也說過願我遠離是非……”
劉母搖頭,“雖說當娘的都願自己的孩兒平平安安,順順遂遂,可你要知道,在這個世上,若是不在萬人之上,那便會任人宰割……更何況你是眾人皆知的神童,若是真的整日與花鋤鐵鍬為伴,空負一身所學,她才是會為你難過的。”
蘇誨垂下眼眸,低聲道,“如今我只想為她爭個誥命,我生父荒唐,他欠母親的,我定會一一補上!”
“好孩子,大郎的繡活我會替他做了,你且放下心來,和他一道溫書去罷。”
她還未至不惑,然而歲月的風霜早染白了她一頭青絲,眼角也早有了飽經摧折的痕跡。
比起養尊處優、冷艷端雅的崔氏來,她不過一市井民婦,太過平凡,亦太早蒼老,可對蘇誨而言,毋庸置疑,她早已與崔氏一般,讓他安心,讓他溫暖。
蘇誨猛地點了幾下頭,伸手,“嬸母與母親的誥命,此番我與繒帛爭定了!”
甫一回房,蘇誨便見劉繒帛拿著書對他傻乎乎地笑,忍不住笑罵道,“又笑什麼?若讓考官們見你這副模樣,看誰還會取你。”
劉繒帛垂著頭笑,“原先要下場,心裡總是說不出的惶恐。如今你與我一道,突然便覺得心中大定,縱是名落孫山也不覺得如何可怕了。”
“沒出息,”蘇誨嘴上雖這麼說,心裡卻是隱隱泛甜,莫名止不住笑意,“日後等你登了台閣,難道不見我,你也覺得惶恐不成?”
劉繒帛認真道,“若是你不在,日後我就算是做了侍郎、做了尚書,也總少了意趣。”
平心而論,與蘇誨早年見過的那些名門公子相比,劉繒帛實在不能算作美男子,充其量也不過是英挺俊朗,可他一雙瞳仁極黑亮,滿是執拗和坦蕩,不知從何時起,竟往往讓蘇誨不敢逼視。
蘇誨移開視線,低聲道,“經義,我二人還是有些勝算的,至於詩賦……臨時抱佛腳也是無用,不如咱們專攻策論,如何?”
劉繒帛看著他展顏一笑,“都聽你的。”
餘下之日,二人便安心在家中一同溫書,劉繒帛烹製一日三餐時,蘇誨便忙裡偷閒指點劉綺羅一些學問。有時,趁著劉繒帛不留意,還會偷偷給他說些前人遊記、九域治水經一類。
劉綺羅常歆羨於蘇誨之博學廣知,蘇誨卻每每心中苦笑。昔年,當他還是國子學那個炙手可熱的神童時,曾有一同窗發難,道十歲稚子再如何早慧,也斷無躋身明堂之理。一時眾皆譁然,人言嘖嘖。
蘇誨本就傳了崔氏,孤高的很,一氣之下便請來祭酒見證,放言要在半年內閱盡一庫之書。當時那同窗挑的便是雜類,今日蘇誨所知藝文志怪法度均是由此而來。
他所思與劉繒帛不同,劉綺羅雖然伶俐,然而心性不穩,若是當真入了殺人不見血的官場,就算能全身而退,恐怕也是鬱郁不得志,那倒還不如讓他縱情山水之間,一展男兒平生之志。
到了臘月,劉母開始為他二人打點行裝。
“吳夫人今日派人捎話,吳少卿也與六部九卿其餘大人一道往長安去了。”蘇誨翻翻手中書卷,漫不經心道。
劉繒帛正為他fèng補一件冬衣,飛針走線,好不認真。
蘇誨乾脆放下書,托腮看著他動作,唇角含笑。
“怎麼了?”劉繒帛咬去線腳,蹙眉看他。
蘇誨緩緩道,“不提知書達理、溫婉賢淑一類,就憑你這手針線,你若是女子,我定三媒六聘迎你過門。”
他面容肅穆,若不是劉繒帛與他相知已深,留意到他眼底戲謔,恐怕都會當真。
於是劉繒帛反唇相譏,“蕙質蘭心、千金韶容,若是女子,有晏如兄這等名門閨秀待字閨中,府上的門檻怕都是被人踏破了。”
蘇誨瞪他一眼,面上微微泛起紅暈,“胡說,好歹也算是個天子門生,竟還如此孟浪。”
他這便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了,劉繒帛不僅不惱,見他嗔怒模樣,竟還覺得有幾分可愛,不禁心底一軟,笑道,“是我逾矩了。”
他如此大度,蘇誨卻是一愣。
不知從何時起,仿佛是他二人初識不久罷,似乎只要在劉繒帛面前,他就可直抒胸臆,毫不矯飾,仿佛心內覺得不管他如何無理無禮,如何隨意隨性,對面這人都不會放在心內,怪責半句。
哪怕是蘇府尚安,崔氏仍在時,他仿佛都沒底氣這般肆意。
難道這便是傳聞中的恃寵而驕?
“晏如?”他出神得厲害,劉繒帛忍不住問道。
蘇誨愣愣看他,劉繒帛瞥了眼天色,憂慮道,“許是太累了罷,不如咱們還是早些歇下,書明日再看也是不遲。”
說罷,劉繒帛便褪去外衫鞋襪,又脫了中衣,只著裡衣在榻邊坐下。
蘇誨這才猛然想起,劉府清寒,自己來後便一直與劉繒帛同榻而眠,就算是好友至交,這般的親密是否有些太過了?
“晏如?”
蘇誨一怔,勉強笑笑,帶著滿腹心事在裡間臥下。
第16章 有人動心了
很快,劉繒帛蘇誨便看到禮部張貼的告示——凡天下舉子,籍貫在河東者均往西京赴考,而在河西者則在洛京應考。
“與吳夫人所說當真分毫不差,”蘇誨若有所思,“世人皆說吳少卿與他同科相比相形見絀,我卻覺得他倒也算是個奇才。”
劉繒帛在心中默默盤算一路所需盤纏,“晏如兄眼界高於常人,四品的少卿,多少人汲汲營營一輩子都難以企及。就大多數舉子而言,能中舉得個差事都已是萬幸。”
蘇誨亦是幽幽嘆了聲,“不說這些喪氣話,既是三月初一開考,咱們二月十五便得到了。”
“為何?”劉繒帛有些詫異。
蘇誨笑了笑,“你道科考就是把人關起來答幾題了事麼?謬矣。”
見劉繒帛滿面懷疑,蘇誨乾脆起身,“科考的名次固然重要,然而還有兩樣東西,更是不可或缺。”
“哦?”
“一是名望,二是人脈。”
劉繒帛蹙眉,“除去那些士族子弟,諸人均是默默無聞,這名望……”
蘇誨冷笑,“世人都雲讀書人清高,孰不知這世上最沽名釣譽的,也正是讀書人。三個月後的長安必然士子云集,你大可想像到那時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劉繒帛恍然,“你是說……各位大人會伺機物色自己的門生?”
“豈止是門生,還有快婿。”蘇誨挑眉看他,戲謔道,“以劉兄的才學品貌可得小心,恐怕甫一放榜就被哪家大人捉了去,到時候我孤零零一人回洛京,可不好與嬸母交待。”
“綺羅,你先出去!”劉增帛不知何時步入屋內,面上帶著無盡倦色。
蘇誨一見他,立時便有些火大,“你是傻的麼?這也不是什麼只有他林郎中一人能治的疑難雜症,他擺明了是嫉恨你才學過人,有意為難你、折辱你。”
“我曉得,”劉增帛在他身側坐下,伸手去探他額頭,“可事出緊急,你燒的厲害,去其他坊尋醫,我怕來不及,也只有順了他的意。”
蘇誨掃他一眼,低聲道,“這些年,我常常在想,這世上到底是好人多,還是壞人多。若是好人多,我家傾覆之時,故舊門客多見落井下石,不曾有仗義相助;而若是壞人多,我最山窮水盡之時,若是沒有你與你母親,沒有餘容,恐怕早已是街頭餓殍,亂墳崗的枯骨。”
劉增帛亦是低語,“惡人愈惡,好人愈好,最終惡人才愈得意,好人則愈悽慘,有時世道便是如此。”
“我們該認命麼?”蘇誨轉頭看他,眼中滿是複雜。
劉增帛起身,負手而立,面容冷峻,“當然不!你我自幼苦讀聖人教誨,所學所思均是忠義之道。且不論如今朝局還算清明,就算是暗無天日,難道我輩就該緘口不言,獨善其身了麼?”
“劉兄高義!”蘇誨不耐這些大道理,很是敷衍。
劉增帛長舒一口氣,“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凡是讀書人,入仕哪裡能沒有逐利之心?我想入仕途,自然也是為了養活寡母幼弟,可更是為了天下庶民!”
蘇誨默然片刻,淡淡開口道,“可你要知道,宦途中若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有了什麼差池,那可就是身首異處,乃至於株連九族!”
劉增帛目光森然,“激濁揚清,嫉惡好善,雖百死又有何悔?”
見蘇誨微微瑟縮了一下,劉增帛放柔語氣,“若當真有那日,還望你看在這些年的情分上,對阿娘綺羅照拂一二。”
蘇誨忍不住掐他一把,輕叱道,“連進士都未當上呢,還在這裡吹噓什麼捨生取義?想要被殺頭連坐卻也不是件容易事,若是個八品刀筆吏,恐怕連這個資格都是沒有。”
這舉止略顯親昵,可他二人平日裡慣了打鬧,倒也無妨。只是今日劉增帛竟堪堪避開,神色間還頗有幾分不自在。
“怎麼了?”蘇誨茫然。
劉增帛移開視線,“晏如兄說的極是,是我狂妄了。”
蘇誨笑笑,伸手撫上他小臂,“但你卻是對的……”
院外菜畦齊整,劉綺羅正端著粟米上躥下跳地餵雞,被一隻蘆花大公雞啄得直叫,倒比一旁母雞都要聒噪幾分。劉母做完了繡活,站在一旁忍俊不禁地看著,笑得打跌。
蘇誨忍不住面上也帶了笑,若無其事道,“明年我亦預備下場。”
自落敗以來,於朝局上,蘇誨每日憤世嫉俗,曾立誓永不入朝,想不到大病一場,竟是心性大變。於是劉增帛難免訝異,只愣愣看他。
蘇誨撣撣衣袖,“死裡逃生一回,我倒是有了個體悟——但凡還留有一條命,我都要爭下去!”
第15章 洛京倒計時
蘇誨如此多變,劉繒帛雖然疑惑,但見他能想通,卻也是欣喜不已,如此便每日拉著他一同溫習,二人均是精進不少。
林郎中那裡,蘇誨本想拿二十兩銀子打發他,最終卻被劉母攔下了。
“這些年你好不容易才攢了這麼些家當,哪能為了這點小事就花了?你們要去長安赴考,處處都要花銀子,還是省著些罷。”
蘇誨自是不依,“此事因我而起,怎能讓劉兄為我受累?”
他雖不如劉繒帛那般昂藏,也已是個翩翩公子模樣,劉母不禁回想起他昔年剛到家中的模樣——狼狽不堪,憔悴支離,眼中儘是萬念俱滅的灰敗……
而如今他雖然一身布衣,可一掃往日頹喪,雙目熠熠、慧黠有神,仿佛再不懼人間風浪。
劉母伸手為他理理衣衫,柔聲道,“此番你決定下場,你不知我有多歡喜。將心比心,你母親在天之靈定然也會感到抱慰。”
蘇誨囁嚅道,“可她也說過願我遠離是非……”
劉母搖頭,“雖說當娘的都願自己的孩兒平平安安,順順遂遂,可你要知道,在這個世上,若是不在萬人之上,那便會任人宰割……更何況你是眾人皆知的神童,若是真的整日與花鋤鐵鍬為伴,空負一身所學,她才是會為你難過的。”
蘇誨垂下眼眸,低聲道,“如今我只想為她爭個誥命,我生父荒唐,他欠母親的,我定會一一補上!”
“好孩子,大郎的繡活我會替他做了,你且放下心來,和他一道溫書去罷。”
她還未至不惑,然而歲月的風霜早染白了她一頭青絲,眼角也早有了飽經摧折的痕跡。
比起養尊處優、冷艷端雅的崔氏來,她不過一市井民婦,太過平凡,亦太早蒼老,可對蘇誨而言,毋庸置疑,她早已與崔氏一般,讓他安心,讓他溫暖。
蘇誨猛地點了幾下頭,伸手,“嬸母與母親的誥命,此番我與繒帛爭定了!”
甫一回房,蘇誨便見劉繒帛拿著書對他傻乎乎地笑,忍不住笑罵道,“又笑什麼?若讓考官們見你這副模樣,看誰還會取你。”
劉繒帛垂著頭笑,“原先要下場,心裡總是說不出的惶恐。如今你與我一道,突然便覺得心中大定,縱是名落孫山也不覺得如何可怕了。”
“沒出息,”蘇誨嘴上雖這麼說,心裡卻是隱隱泛甜,莫名止不住笑意,“日後等你登了台閣,難道不見我,你也覺得惶恐不成?”
劉繒帛認真道,“若是你不在,日後我就算是做了侍郎、做了尚書,也總少了意趣。”
平心而論,與蘇誨早年見過的那些名門公子相比,劉繒帛實在不能算作美男子,充其量也不過是英挺俊朗,可他一雙瞳仁極黑亮,滿是執拗和坦蕩,不知從何時起,竟往往讓蘇誨不敢逼視。
蘇誨移開視線,低聲道,“經義,我二人還是有些勝算的,至於詩賦……臨時抱佛腳也是無用,不如咱們專攻策論,如何?”
劉繒帛看著他展顏一笑,“都聽你的。”
餘下之日,二人便安心在家中一同溫書,劉繒帛烹製一日三餐時,蘇誨便忙裡偷閒指點劉綺羅一些學問。有時,趁著劉繒帛不留意,還會偷偷給他說些前人遊記、九域治水經一類。
劉綺羅常歆羨於蘇誨之博學廣知,蘇誨卻每每心中苦笑。昔年,當他還是國子學那個炙手可熱的神童時,曾有一同窗發難,道十歲稚子再如何早慧,也斷無躋身明堂之理。一時眾皆譁然,人言嘖嘖。
蘇誨本就傳了崔氏,孤高的很,一氣之下便請來祭酒見證,放言要在半年內閱盡一庫之書。當時那同窗挑的便是雜類,今日蘇誨所知藝文志怪法度均是由此而來。
他所思與劉繒帛不同,劉綺羅雖然伶俐,然而心性不穩,若是當真入了殺人不見血的官場,就算能全身而退,恐怕也是鬱郁不得志,那倒還不如讓他縱情山水之間,一展男兒平生之志。
到了臘月,劉母開始為他二人打點行裝。
“吳夫人今日派人捎話,吳少卿也與六部九卿其餘大人一道往長安去了。”蘇誨翻翻手中書卷,漫不經心道。
劉繒帛正為他fèng補一件冬衣,飛針走線,好不認真。
蘇誨乾脆放下書,托腮看著他動作,唇角含笑。
“怎麼了?”劉繒帛咬去線腳,蹙眉看他。
蘇誨緩緩道,“不提知書達理、溫婉賢淑一類,就憑你這手針線,你若是女子,我定三媒六聘迎你過門。”
他面容肅穆,若不是劉繒帛與他相知已深,留意到他眼底戲謔,恐怕都會當真。
於是劉繒帛反唇相譏,“蕙質蘭心、千金韶容,若是女子,有晏如兄這等名門閨秀待字閨中,府上的門檻怕都是被人踏破了。”
蘇誨瞪他一眼,面上微微泛起紅暈,“胡說,好歹也算是個天子門生,竟還如此孟浪。”
他這便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了,劉繒帛不僅不惱,見他嗔怒模樣,竟還覺得有幾分可愛,不禁心底一軟,笑道,“是我逾矩了。”
他如此大度,蘇誨卻是一愣。
不知從何時起,仿佛是他二人初識不久罷,似乎只要在劉繒帛面前,他就可直抒胸臆,毫不矯飾,仿佛心內覺得不管他如何無理無禮,如何隨意隨性,對面這人都不會放在心內,怪責半句。
哪怕是蘇府尚安,崔氏仍在時,他仿佛都沒底氣這般肆意。
難道這便是傳聞中的恃寵而驕?
“晏如?”他出神得厲害,劉繒帛忍不住問道。
蘇誨愣愣看他,劉繒帛瞥了眼天色,憂慮道,“許是太累了罷,不如咱們還是早些歇下,書明日再看也是不遲。”
說罷,劉繒帛便褪去外衫鞋襪,又脫了中衣,只著裡衣在榻邊坐下。
蘇誨這才猛然想起,劉府清寒,自己來後便一直與劉繒帛同榻而眠,就算是好友至交,這般的親密是否有些太過了?
“晏如?”
蘇誨一怔,勉強笑笑,帶著滿腹心事在裡間臥下。
第16章 有人動心了
很快,劉繒帛蘇誨便看到禮部張貼的告示——凡天下舉子,籍貫在河東者均往西京赴考,而在河西者則在洛京應考。
“與吳夫人所說當真分毫不差,”蘇誨若有所思,“世人皆說吳少卿與他同科相比相形見絀,我卻覺得他倒也算是個奇才。”
劉繒帛在心中默默盤算一路所需盤纏,“晏如兄眼界高於常人,四品的少卿,多少人汲汲營營一輩子都難以企及。就大多數舉子而言,能中舉得個差事都已是萬幸。”
蘇誨亦是幽幽嘆了聲,“不說這些喪氣話,既是三月初一開考,咱們二月十五便得到了。”
“為何?”劉繒帛有些詫異。
蘇誨笑了笑,“你道科考就是把人關起來答幾題了事麼?謬矣。”
見劉繒帛滿面懷疑,蘇誨乾脆起身,“科考的名次固然重要,然而還有兩樣東西,更是不可或缺。”
“哦?”
“一是名望,二是人脈。”
劉繒帛蹙眉,“除去那些士族子弟,諸人均是默默無聞,這名望……”
蘇誨冷笑,“世人都雲讀書人清高,孰不知這世上最沽名釣譽的,也正是讀書人。三個月後的長安必然士子云集,你大可想像到那時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劉繒帛恍然,“你是說……各位大人會伺機物色自己的門生?”
“豈止是門生,還有快婿。”蘇誨挑眉看他,戲謔道,“以劉兄的才學品貌可得小心,恐怕甫一放榜就被哪家大人捉了去,到時候我孤零零一人回洛京,可不好與嬸母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