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蘇誨見他做小伏低,不知為何,心頭先是一輕,嘴角忍不住便帶了絲笑,竟還有些得意,隨即又暗暗唾棄自己,竟為這點小事忘形。
劉繒帛靜靜看他,家亡之事到底也過去幾年,蘇誨也從原先那些惆悵鬱結里慢慢緩過來,不似以往孤寒,此刻更是眼角眉梢里都帶著春風笑影。
“咳咳……”
許是他看的太久,蘇誨有些侷促地悶咳兩聲。
劉繒帛定了定神,“別的不說,三皇五帝以降,儲君與君上的關係就最是複雜。你方才說太子要為自己招攬賢臣,難道就不怕君父猜忌?”
蘇誨禁不住伸手戳他額頭,“你又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仔細想想,這兩年祭祖皇帝有多少次親臨,又有多少次太子代祭?太子才這般年紀,皇帝就如此放心於他?皇帝放心的根本不是他,而是他的太傅!”
劉繒帛張口語言,蘇誨卻若有所思道,“聖上的四名皇子,皇長子母家是士族義興周氏,皇三子母家是鮮卑隴西張氏,皇四子的母家是寒門尚書林氏,簡直如同安排好的一般。你可知太子的母家是誰?”
“自然是史皇后?”
蘇誨冷笑,“史蘇兩黨早已是過眼雲煙,太子若有母家,恐怕就是顧秉本人了罷?只要顧相一日不倒,太子便是我天啟日後的皇帝!”
說罷,他一把抓住劉繒帛的手,“所以若要出人頭地,你一定要做顧相的門生!”
第13章 多愁善感的不可能攻
劉繒帛雖是意動,可仍是躊躇,“但……”
蘇誨又忍不住用手中書卷敲他額頭,“走一步看一步,你先溫好你的九經再說罷。”
這一兩年來,他與劉繒帛愈發稔熟,漸漸故態復萌,將以往在蘇府的公子脾氣帶了回來。只是有一點頗為怪異,他素來眼高於頂,極厭惡與人碰觸,不想竟時不時會對劉繒帛敲敲打打,也得虧劉繒帛大度不與他計較。
不知不覺間,劉繒帛早已對蘇誨言聽計從,見他如此篤定,便也安下心來,“那我便熟讀經義,撞撞運氣罷。”
蘇誨對他一笑,轉身去考校劉綺羅的學問去了。
劉繒帛坐直身子,撿起之前蘇誨扔在榻上的公羊,書頁上滿是蘇誨與自己留下的批註——自己讀經,往往人云亦云,只求一個中規中矩,蘇誨卻常有獨到見解,偶有驚人之語。
這些年蘇誨雖心結難解,可因教導劉綺羅或與自己討教,學問倒是也未拉下,詩賦在自己看來,遠勝如今兩京抬舉的那些才子。至於人情世故,在十幾歲的年紀便遭家亡之禍,難免會有些憤世嫉俗,可論察言觀色、揣摩人心,蘇誨卻足稱得上心思通透、眼光毒辣。
這樣的一個人若是隱遁鄉間,如何不可惜?
就算他能放舟五湖、采jú東籬,就算他能逍遙一世、快活度日,可世人冷眼、亡母遺願、凌雲之志,他又真的能放下麼?
劉繒帛神情複雜地翻開書卷,他從不強勸,更不提逼迫蘇誨,可他怕若自己袖手旁觀,有朝一日,他會比蘇誨更加後悔。
“蘇大哥,你說阿兄能考中麼?”劉綺羅叼著根木笄,眼珠滴溜溜地轉。
蘇誨無奈看他,冷笑,“他能不能中我不敢說,再這麼下去,你是必然要落第的。”
劉綺羅做了個鬼臉,“可我本就未想走仕途啊,像蘇大哥一樣逍遙自在不好麼?”
蘇誨蹙眉,“你與我不同,快收了旁的心思,好生溫書,別讓你阿娘阿兄失望。”
“可先前聽阿兄說日後蘇大哥會去做天啟朝的五柳先生,再不問那些是非詭譎,也不管那些爾虞我詐,只做個清清白白的林泉隱士。”劉綺羅托著腮,無精打采道,“當時我對阿兄說我‘心嚮往之’,被阿兄狠狠訓斥了一番,說我不思奮進,妄為男兒。”
蘇誨瞥他一眼,“你阿兄本就是個古板性子,你與他爭什麼。”
“可我……”劉綺羅耷拉著眼皮,“可我就是就不喜歡這些聖賢文章,日後也不想當官!”
“那你想做什麼?”
劉綺羅低聲道,“我只告訴蘇大哥一個人,日後我想做個走南闖北的客商,揚州益州瓜州夔州,龜茲天竺回紇高昌……天下之大,到處都是賞不完的美景,飲不盡的美酒,求不得的美人……”
“等等,”蘇誨終於忍不住打斷他,“前面都還好說,求不得的美人又是怎麼回事?”
劉綺羅詫異,“難道蘇大哥未讀過博王孫的傳奇?他可一直都說啊,世上最美的美人,多半都是求而不得的,在他最新那本定風波里,那個病書生就是對個冰雪美人求而不得,耗盡半生畫了幅美人圖,以心頭血點那美人額上硃砂,最終痴痴笑笑地撒手人寰了。”
“是麼?”蘇誨忍不住一笑,那笑里卻有三分的怨,七分的苦。
博陵王孫,雖離經叛道,卻是雅逸絕倫,可不就是他那名動天下、我行我素的族叔?
一將功成萬骨枯,他蘇景明以他闔族上下的性命前程換他一人的半生榮華。
這些年蘇誨一直告誡自己戒嗔戒怨,免得入了魔障。
可每每當他行走於南城的陋巷窄街之上,為了幾文錢的生計煞費苦思,總有那麼一兩句風言風語飄入耳內。
什麼蘇景明升了禮部左侍郎,賞紫金光祿大夫;什麼朝廷遷都西京,蘇景明挑了士族匯聚的永寧坊,與炙手可熱的趙子熙比鄰而居;什麼上巳的時候,士族於趙子熙的終南別苑雅集,趙子熙作了幅春和圖,而蘇景明則題了首熙怡賦,當時便有阿諛之人盛讚他二人一威儀雍容,峨峨兮若泰山,一才具秀拔,洋洋兮若江河,正是當世的高山流水……
彼時蘇誨正穿著一身布衫代人寫家書,就聽說話那人嘆道,“不過有次我曾見蘇侍郎打馬而過,那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尤其是周身那氣度,嘖嘖,哪裡是我們這等糙民能比的?”
蘇誨下筆如飛,心卻已是亂了。
“不過說起來,咱們淳和坊哪,也就是蘇郎樣貌最為俊秀,仔細看來,比那蘇侍郎也是相差不遠,還都姓蘇,可不挺巧?”
蘇誨抬眼,冷冷一笑,“方才老丈你也說了,人家世家子弟多貴重的出身,咱們這些市井小民如何敢與之相比?雲泥之別罷了。”
蘇景明一人安坐雲端之上,哪裡還記得他陷入泥淖、不得超生的族人?
蘇誨一遍遍在心裡反覆——蘇氏一族本就罪有應得,蘇景明亦是形勢所趨……
可他蘇誨又有什麼罪過,活該要這麼一世蹉跎?
渾渾噩噩地收拾了筆墨歸家,不料才到半路便下起雨來,滂沱大雨砸到身上,隔衣都感陣陣鈍痛。
路人紛紛奔走避雨,狹窄巷道瞬間空無一人,偶有幾個無知孩童笑鬧嬉水,跳躍著踩向青石板上一個又一個淺坑。
蘇誨周身濕透,在這夏秋之交,竟從骨髓里浸出絲絲寒意來,凍徹心扉。
“天廣而無以自覆,地厚而無以自載……”蘇誨心內思量萬千,“說是要采jú東籬,可孤苦如他,縱天高地厚,何處有桃源?”
蘇誨痴痴想著,腳步也愈發沉滯,只覺得此刻若是自己身死此處,怕也是無人在意,心內更是悽苦無以。
踉踉蹌蹌地走了大半個時辰,劉宅仿佛還是遙遙無期,蘇誨索性靠著座石橋坐著,看著因落雨更加激盪的潺潺流水東逝而去,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晏如,晏如!”
不知過了多久,蘇誨勉強抬起一隻眼皮——遠遠就見劉繒帛撐著把絳紅的油紙傘疾走而至。
整個天地倏忽間鮮活起來。
第14章 這對進展好快……
早年家道衰頹,這些年雖景況略有好轉,然而日日夜夜的悲憤憂戚還是讓原本就不甚強健的身子羸弱了下去。
不管不顧地淋了場大雨,蘇誨昏昏沉沉地在榻上躺了五天,期間劉增帛幾乎是衣不解帶地伺候著,就連劉綺羅都歇了玩鬧的心思,老老實實在家幫著料理雜務。
而蘇誨卻做了一場大夢,夢中春光正好,母親搖著羅扇看著余容等幾個一等丫鬟在院中撲蝶。這時卻有人捧著前來宣旨,說是朝廷有感於蘇門崔氏教子有方,特封其為博陵太郡君。
母親站在滿園流離爛漫里,含淚而笑。
這時又聽宣旨那人繼續道,“蘇門劉氏,端重溫恭、雍肅持身、宜其家室,今特進為博陵郡君。”
蘇門劉氏又是誰?
蘇誨睜大眼睛逡巡那人身影,卻一無所獲,不由得心中大急。
就在此時,就聽恍惚間有人道,“用了這服藥,想來不日晏如便可大好了。”
又一人道,“阿兄,他為何還不醒?藥已經煎好了,他若不醒,總不能灌下去吧?”
有硬物撬開自己雙唇,蘇誨雖不清醒,卻也本能地抗拒這苦澀無比的藥汁。
“阿兄,這法子行不通!”
“也罷,你先去看看魚湯煨好沒有。”
腳步聲遠去,身旁那人似是猶豫,隨即便有溫熱的東西覆上雙唇,極輕柔的力道讓那藥汁仿佛都不那般苦了。
就這樣幾番來去,一碗藥也就餵了大半。
即使在昏厥之中,蘇誨也禁不住微紅了面孔。
“蘇大哥,你終於醒了?”
蘇誨醒來時,只有劉綺羅守在一邊,心不在焉地讀著中庸。
“你阿兄呢?”蘇誨只覺自己聲音嘶啞的可怕。
劉綺羅嘆氣,“他在幫林郎中的女兒做繡活呢。”
蘇誨蹙眉,“他不是早就停了這些活計,安心備考了麼?”
劉綺羅扔了手裡的書,氣鼓鼓道,“蘇大哥病了,阿兄自然要去找郎中,林郎中雖然不是個好人,但醫術卻是我們淳和坊一等一的好。結果阿兄去了,那老頭卻開價二十兩銀子……”
“雖然來勢洶洶,也不過是普通的風寒,半兩銀子足矣,他未免也太獅子大開口了罷?”蘇誨眉毛一挑,冷聲道。
“阿兄一時半會自是拿不出這麼多銀兩來,那林郎中便改口,說要阿兄親自為他女兒fèng一套寬袖對襟燙金喜服,還有喜被、喜帕……”
蘇誨聽得丈二摸不著頭腦,“又不是嫁給劉增帛,這些難道不該新嫁娘親自繡的麼?”
“那林老頭的兒子以前與阿兄一起開的蒙,聽聞下次科考也要下場。”
恍然大悟,蘇誨冷笑道,“醫者父母心,想不到那老匹夫竟如此沒有度量。且不論耗費了劉增帛多少時辰,只說讓一男子去繡喜服,何嘗不是變相折辱?這個林老頭,簡直其心可誅!”
“那蘇大哥,你說怎麼辦啊?”
蘇誨掀開被子就要下地,口中道,“去叫你阿兄,讓他別繡了。”
劉綺羅攔不住他,急道,“阿兄讓你好生將養……”
劉繒帛靜靜看他,家亡之事到底也過去幾年,蘇誨也從原先那些惆悵鬱結里慢慢緩過來,不似以往孤寒,此刻更是眼角眉梢里都帶著春風笑影。
“咳咳……”
許是他看的太久,蘇誨有些侷促地悶咳兩聲。
劉繒帛定了定神,“別的不說,三皇五帝以降,儲君與君上的關係就最是複雜。你方才說太子要為自己招攬賢臣,難道就不怕君父猜忌?”
蘇誨禁不住伸手戳他額頭,“你又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仔細想想,這兩年祭祖皇帝有多少次親臨,又有多少次太子代祭?太子才這般年紀,皇帝就如此放心於他?皇帝放心的根本不是他,而是他的太傅!”
劉繒帛張口語言,蘇誨卻若有所思道,“聖上的四名皇子,皇長子母家是士族義興周氏,皇三子母家是鮮卑隴西張氏,皇四子的母家是寒門尚書林氏,簡直如同安排好的一般。你可知太子的母家是誰?”
“自然是史皇后?”
蘇誨冷笑,“史蘇兩黨早已是過眼雲煙,太子若有母家,恐怕就是顧秉本人了罷?只要顧相一日不倒,太子便是我天啟日後的皇帝!”
說罷,他一把抓住劉繒帛的手,“所以若要出人頭地,你一定要做顧相的門生!”
第13章 多愁善感的不可能攻
劉繒帛雖是意動,可仍是躊躇,“但……”
蘇誨又忍不住用手中書卷敲他額頭,“走一步看一步,你先溫好你的九經再說罷。”
這一兩年來,他與劉繒帛愈發稔熟,漸漸故態復萌,將以往在蘇府的公子脾氣帶了回來。只是有一點頗為怪異,他素來眼高於頂,極厭惡與人碰觸,不想竟時不時會對劉繒帛敲敲打打,也得虧劉繒帛大度不與他計較。
不知不覺間,劉繒帛早已對蘇誨言聽計從,見他如此篤定,便也安下心來,“那我便熟讀經義,撞撞運氣罷。”
蘇誨對他一笑,轉身去考校劉綺羅的學問去了。
劉繒帛坐直身子,撿起之前蘇誨扔在榻上的公羊,書頁上滿是蘇誨與自己留下的批註——自己讀經,往往人云亦云,只求一個中規中矩,蘇誨卻常有獨到見解,偶有驚人之語。
這些年蘇誨雖心結難解,可因教導劉綺羅或與自己討教,學問倒是也未拉下,詩賦在自己看來,遠勝如今兩京抬舉的那些才子。至於人情世故,在十幾歲的年紀便遭家亡之禍,難免會有些憤世嫉俗,可論察言觀色、揣摩人心,蘇誨卻足稱得上心思通透、眼光毒辣。
這樣的一個人若是隱遁鄉間,如何不可惜?
就算他能放舟五湖、采jú東籬,就算他能逍遙一世、快活度日,可世人冷眼、亡母遺願、凌雲之志,他又真的能放下麼?
劉繒帛神情複雜地翻開書卷,他從不強勸,更不提逼迫蘇誨,可他怕若自己袖手旁觀,有朝一日,他會比蘇誨更加後悔。
“蘇大哥,你說阿兄能考中麼?”劉綺羅叼著根木笄,眼珠滴溜溜地轉。
蘇誨無奈看他,冷笑,“他能不能中我不敢說,再這麼下去,你是必然要落第的。”
劉綺羅做了個鬼臉,“可我本就未想走仕途啊,像蘇大哥一樣逍遙自在不好麼?”
蘇誨蹙眉,“你與我不同,快收了旁的心思,好生溫書,別讓你阿娘阿兄失望。”
“可先前聽阿兄說日後蘇大哥會去做天啟朝的五柳先生,再不問那些是非詭譎,也不管那些爾虞我詐,只做個清清白白的林泉隱士。”劉綺羅托著腮,無精打采道,“當時我對阿兄說我‘心嚮往之’,被阿兄狠狠訓斥了一番,說我不思奮進,妄為男兒。”
蘇誨瞥他一眼,“你阿兄本就是個古板性子,你與他爭什麼。”
“可我……”劉綺羅耷拉著眼皮,“可我就是就不喜歡這些聖賢文章,日後也不想當官!”
“那你想做什麼?”
劉綺羅低聲道,“我只告訴蘇大哥一個人,日後我想做個走南闖北的客商,揚州益州瓜州夔州,龜茲天竺回紇高昌……天下之大,到處都是賞不完的美景,飲不盡的美酒,求不得的美人……”
“等等,”蘇誨終於忍不住打斷他,“前面都還好說,求不得的美人又是怎麼回事?”
劉綺羅詫異,“難道蘇大哥未讀過博王孫的傳奇?他可一直都說啊,世上最美的美人,多半都是求而不得的,在他最新那本定風波里,那個病書生就是對個冰雪美人求而不得,耗盡半生畫了幅美人圖,以心頭血點那美人額上硃砂,最終痴痴笑笑地撒手人寰了。”
“是麼?”蘇誨忍不住一笑,那笑里卻有三分的怨,七分的苦。
博陵王孫,雖離經叛道,卻是雅逸絕倫,可不就是他那名動天下、我行我素的族叔?
一將功成萬骨枯,他蘇景明以他闔族上下的性命前程換他一人的半生榮華。
這些年蘇誨一直告誡自己戒嗔戒怨,免得入了魔障。
可每每當他行走於南城的陋巷窄街之上,為了幾文錢的生計煞費苦思,總有那麼一兩句風言風語飄入耳內。
什麼蘇景明升了禮部左侍郎,賞紫金光祿大夫;什麼朝廷遷都西京,蘇景明挑了士族匯聚的永寧坊,與炙手可熱的趙子熙比鄰而居;什麼上巳的時候,士族於趙子熙的終南別苑雅集,趙子熙作了幅春和圖,而蘇景明則題了首熙怡賦,當時便有阿諛之人盛讚他二人一威儀雍容,峨峨兮若泰山,一才具秀拔,洋洋兮若江河,正是當世的高山流水……
彼時蘇誨正穿著一身布衫代人寫家書,就聽說話那人嘆道,“不過有次我曾見蘇侍郎打馬而過,那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尤其是周身那氣度,嘖嘖,哪裡是我們這等糙民能比的?”
蘇誨下筆如飛,心卻已是亂了。
“不過說起來,咱們淳和坊哪,也就是蘇郎樣貌最為俊秀,仔細看來,比那蘇侍郎也是相差不遠,還都姓蘇,可不挺巧?”
蘇誨抬眼,冷冷一笑,“方才老丈你也說了,人家世家子弟多貴重的出身,咱們這些市井小民如何敢與之相比?雲泥之別罷了。”
蘇景明一人安坐雲端之上,哪裡還記得他陷入泥淖、不得超生的族人?
蘇誨一遍遍在心裡反覆——蘇氏一族本就罪有應得,蘇景明亦是形勢所趨……
可他蘇誨又有什麼罪過,活該要這麼一世蹉跎?
渾渾噩噩地收拾了筆墨歸家,不料才到半路便下起雨來,滂沱大雨砸到身上,隔衣都感陣陣鈍痛。
路人紛紛奔走避雨,狹窄巷道瞬間空無一人,偶有幾個無知孩童笑鬧嬉水,跳躍著踩向青石板上一個又一個淺坑。
蘇誨周身濕透,在這夏秋之交,竟從骨髓里浸出絲絲寒意來,凍徹心扉。
“天廣而無以自覆,地厚而無以自載……”蘇誨心內思量萬千,“說是要采jú東籬,可孤苦如他,縱天高地厚,何處有桃源?”
蘇誨痴痴想著,腳步也愈發沉滯,只覺得此刻若是自己身死此處,怕也是無人在意,心內更是悽苦無以。
踉踉蹌蹌地走了大半個時辰,劉宅仿佛還是遙遙無期,蘇誨索性靠著座石橋坐著,看著因落雨更加激盪的潺潺流水東逝而去,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晏如,晏如!”
不知過了多久,蘇誨勉強抬起一隻眼皮——遠遠就見劉繒帛撐著把絳紅的油紙傘疾走而至。
整個天地倏忽間鮮活起來。
第14章 這對進展好快……
早年家道衰頹,這些年雖景況略有好轉,然而日日夜夜的悲憤憂戚還是讓原本就不甚強健的身子羸弱了下去。
不管不顧地淋了場大雨,蘇誨昏昏沉沉地在榻上躺了五天,期間劉增帛幾乎是衣不解帶地伺候著,就連劉綺羅都歇了玩鬧的心思,老老實實在家幫著料理雜務。
而蘇誨卻做了一場大夢,夢中春光正好,母親搖著羅扇看著余容等幾個一等丫鬟在院中撲蝶。這時卻有人捧著前來宣旨,說是朝廷有感於蘇門崔氏教子有方,特封其為博陵太郡君。
母親站在滿園流離爛漫里,含淚而笑。
這時又聽宣旨那人繼續道,“蘇門劉氏,端重溫恭、雍肅持身、宜其家室,今特進為博陵郡君。”
蘇門劉氏又是誰?
蘇誨睜大眼睛逡巡那人身影,卻一無所獲,不由得心中大急。
就在此時,就聽恍惚間有人道,“用了這服藥,想來不日晏如便可大好了。”
又一人道,“阿兄,他為何還不醒?藥已經煎好了,他若不醒,總不能灌下去吧?”
有硬物撬開自己雙唇,蘇誨雖不清醒,卻也本能地抗拒這苦澀無比的藥汁。
“阿兄,這法子行不通!”
“也罷,你先去看看魚湯煨好沒有。”
腳步聲遠去,身旁那人似是猶豫,隨即便有溫熱的東西覆上雙唇,極輕柔的力道讓那藥汁仿佛都不那般苦了。
就這樣幾番來去,一碗藥也就餵了大半。
即使在昏厥之中,蘇誨也禁不住微紅了面孔。
“蘇大哥,你終於醒了?”
蘇誨醒來時,只有劉綺羅守在一邊,心不在焉地讀著中庸。
“你阿兄呢?”蘇誨只覺自己聲音嘶啞的可怕。
劉綺羅嘆氣,“他在幫林郎中的女兒做繡活呢。”
蘇誨蹙眉,“他不是早就停了這些活計,安心備考了麼?”
劉綺羅扔了手裡的書,氣鼓鼓道,“蘇大哥病了,阿兄自然要去找郎中,林郎中雖然不是個好人,但醫術卻是我們淳和坊一等一的好。結果阿兄去了,那老頭卻開價二十兩銀子……”
“雖然來勢洶洶,也不過是普通的風寒,半兩銀子足矣,他未免也太獅子大開口了罷?”蘇誨眉毛一挑,冷聲道。
“阿兄一時半會自是拿不出這麼多銀兩來,那林郎中便改口,說要阿兄親自為他女兒fèng一套寬袖對襟燙金喜服,還有喜被、喜帕……”
蘇誨聽得丈二摸不著頭腦,“又不是嫁給劉增帛,這些難道不該新嫁娘親自繡的麼?”
“那林老頭的兒子以前與阿兄一起開的蒙,聽聞下次科考也要下場。”
恍然大悟,蘇誨冷笑道,“醫者父母心,想不到那老匹夫竟如此沒有度量。且不論耗費了劉增帛多少時辰,只說讓一男子去繡喜服,何嘗不是變相折辱?這個林老頭,簡直其心可誅!”
“那蘇大哥,你說怎麼辦啊?”
蘇誨掀開被子就要下地,口中道,“去叫你阿兄,讓他別繡了。”
劉綺羅攔不住他,急道,“阿兄讓你好生將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