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面對西方人一再提出特權要求,中國官僚政權學會了一種新的規則,即消極抵抗。人民學習了解洋人,學會了利用並蔑視他們。道光的繼承者咸豐不再寵幸南京的談判者,希望官僚機構癱瘓。歐洲人卻並不感到擔憂:他們發現這樣有利於採取新的武力行為。
1857年威脅到洋人利益的騷亂為此提供了藉口。1858年春,一支英法聯合艦隊出現在天津洋面。北京不加討論就答應了第二個"不平等條約":又開放了11個港口,海關由一位西方人領導。馬戛爾尼沒有提出而在皇帝的答覆里提到的"第七項要求"終於也得到了滿足:天主教和新教的傳教士獲准在內地傳教。他們處於受保護的地位,必要時還受軍隊的保護。這樣他們再也擺脫不了坐軍車去或再去中國的指責。後來宗教職務的品級竟同中國官員的級別一致起來,主教與總督同級。錢德明與羅廣祥神父提倡的謙恭忍耐早已煙消雲散了。
洗劫圓明園
數月之後,北京違反了天津條約,幾位英法談判代表受刑遭殺。這下西方軍隊要打擊頭部了。1860年10月13日,儘管城頭軍民揮舞著神旗神符,英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還是進入了北京。兩種文化的撞擊:面對額爾金勳爵和庫贊-蒙托邦的裝備良好的軍隊的是一些紙龍,抵擋炮彈的竟是一些符咒。
5天之後,入侵軍隊闖進"夏宮"。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圓明園,特別是眾多建築中有一座由德國耶穌會士建造的模仿凡爾賽的宮殿。馬戛爾尼曾枉費心機想在那裡顯示英國科學的先進。士兵見到搶來的財寶都目瞪口呆,但發現其中有著馬戛爾尼留下的大部分禮品,包括天文地理音樂鍾和火炮。西方在毀滅東方時也在毀滅西方。更為嚴重的是長時期地毀滅了能有助於東西雙方互相受益的友好交往的可能性。
在整個歐洲都興高采烈之時,一位逃避另一個帝國流亡在外的西方作家卻明白了這輝煌的戰績意味著對文明的褻瀆。
"在地球的一隅有過一個世界奇蹟:它叫圓明園,一個特等民族的想像力所能創造的一切幾乎都集中在那裡……用大理石、玉料、青銅和瓷器建起了一個夢一般的世界,外面鑲以寶石,裹上絲綢,這裡是聖殿,那裡是後宮,後面是城堡,放入眾神與鬼怪,塗漆上釉,貼金抹粉,請具有詩人氣質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裡的一千零一個夢境,再加上園林、水池、噴泉、天鵝、白鵑與孔雀,請您想像一下人們幻想中的光輝奪目的桃源世界吧!
"創造它需要多少代人的辛勤勞動。可以說希臘巴台農神廟、埃及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和北京的圓明園……
這一奇蹟消失了。
"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大肆搶掠,另一個放火焚燒。同這些連在一起的是讓人不得不想起巴台農神廟的額爾金這個名字。額爾金在巴台農神廟開始幹的事,他又到圓明園幹了。這次他幹得更為徹底漂亮,連一點都沒有留下。我們所有教堂里的珍寶加在一起也抵不上這個偉大壯麗的東方博物館。戰功赫赫,戰果輝煌!勝者之一裝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他的箱子:他們臂挽著臂歡笑著回到了歐洲。
"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我們認為中國人是野蠻人。而這就是文明對野蠻的所作所為。
"在歷史上,兩個強盜之一就是法蘭西,另一個則是英國。但我要抗議!
"法蘭西帝國裝走了一半的勝利果實,今天它天真地拿出一副物主的架勢,成了圓明園的珍寶陳列所。我希望終有一日擺脫了束縛並清除了污垢的法蘭西將把這些贓物交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在這之前,歷史記下了一次搶掠和兩個盜賊。
"我記下了這筆帳。
"先生,這就是我對這次遠征的讚揚。"
這封罕為人知的信件出自維克多·雨果之手。
無法癒合的創傷
顯然,雨果把圓明園說得過於富麗堂皇,把西方的罪責都推到小拿破崙的身上,誇大了"白人的哭泣聲"。羅馬遭篤信天主教的查理五世的洗劫,路易十四蹂躪過巴拉提內特,無數的戰爭中發生過無數這類勒索事件。中國並沒有受到特殊的待遇。但雨果卻完全意識到在中國人的集體心理上這次創傷的嚴重性。
這次新的勝利後,又在北京簽訂了第三個"不平等條約":香港又擴大了,加上了九龍半島;外國租界完全自治;西方炮艦可以沿長江而上1000公里。最後,最令人痛苦的一項條款里互相交換常駐代表。叩頭就完了!在馬戛爾尼提出要求後只用了67年時間,他們就同意了遵守國際慣例。西方人不再是"納貢的夷人",並將派外交使團到為此而設立的總理衙門。
這樣從一開始就支配中外關係的不平等就取消了。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把這些用武力強加的條約稱為"不平等"條約呢?哪個條約不是不平等的呢?在西方人的思想里,條約消除了力量上的不平等而用一種持久的權利狀態來替代,它制止了力量懸殊的戰鬥的破壞性邏輯而回復到建立平等關係的和乎邏輯。相反,在中國人看來,中國與屬國之間不平等是天經地義的。他們感到的不平等就是人家把平等強加給他們。命定的附庸同合法的君主平起平坐,這是多麼令人氣憤的事!
1857年威脅到洋人利益的騷亂為此提供了藉口。1858年春,一支英法聯合艦隊出現在天津洋面。北京不加討論就答應了第二個"不平等條約":又開放了11個港口,海關由一位西方人領導。馬戛爾尼沒有提出而在皇帝的答覆里提到的"第七項要求"終於也得到了滿足:天主教和新教的傳教士獲准在內地傳教。他們處於受保護的地位,必要時還受軍隊的保護。這樣他們再也擺脫不了坐軍車去或再去中國的指責。後來宗教職務的品級竟同中國官員的級別一致起來,主教與總督同級。錢德明與羅廣祥神父提倡的謙恭忍耐早已煙消雲散了。
洗劫圓明園
數月之後,北京違反了天津條約,幾位英法談判代表受刑遭殺。這下西方軍隊要打擊頭部了。1860年10月13日,儘管城頭軍民揮舞著神旗神符,英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還是進入了北京。兩種文化的撞擊:面對額爾金勳爵和庫贊-蒙托邦的裝備良好的軍隊的是一些紙龍,抵擋炮彈的竟是一些符咒。
5天之後,入侵軍隊闖進"夏宮"。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圓明園,特別是眾多建築中有一座由德國耶穌會士建造的模仿凡爾賽的宮殿。馬戛爾尼曾枉費心機想在那裡顯示英國科學的先進。士兵見到搶來的財寶都目瞪口呆,但發現其中有著馬戛爾尼留下的大部分禮品,包括天文地理音樂鍾和火炮。西方在毀滅東方時也在毀滅西方。更為嚴重的是長時期地毀滅了能有助於東西雙方互相受益的友好交往的可能性。
在整個歐洲都興高采烈之時,一位逃避另一個帝國流亡在外的西方作家卻明白了這輝煌的戰績意味著對文明的褻瀆。
"在地球的一隅有過一個世界奇蹟:它叫圓明園,一個特等民族的想像力所能創造的一切幾乎都集中在那裡……用大理石、玉料、青銅和瓷器建起了一個夢一般的世界,外面鑲以寶石,裹上絲綢,這裡是聖殿,那裡是後宮,後面是城堡,放入眾神與鬼怪,塗漆上釉,貼金抹粉,請具有詩人氣質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裡的一千零一個夢境,再加上園林、水池、噴泉、天鵝、白鵑與孔雀,請您想像一下人們幻想中的光輝奪目的桃源世界吧!
"創造它需要多少代人的辛勤勞動。可以說希臘巴台農神廟、埃及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和北京的圓明園……
這一奇蹟消失了。
"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大肆搶掠,另一個放火焚燒。同這些連在一起的是讓人不得不想起巴台農神廟的額爾金這個名字。額爾金在巴台農神廟開始幹的事,他又到圓明園幹了。這次他幹得更為徹底漂亮,連一點都沒有留下。我們所有教堂里的珍寶加在一起也抵不上這個偉大壯麗的東方博物館。戰功赫赫,戰果輝煌!勝者之一裝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他的箱子:他們臂挽著臂歡笑著回到了歐洲。
"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我們認為中國人是野蠻人。而這就是文明對野蠻的所作所為。
"在歷史上,兩個強盜之一就是法蘭西,另一個則是英國。但我要抗議!
"法蘭西帝國裝走了一半的勝利果實,今天它天真地拿出一副物主的架勢,成了圓明園的珍寶陳列所。我希望終有一日擺脫了束縛並清除了污垢的法蘭西將把這些贓物交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在這之前,歷史記下了一次搶掠和兩個盜賊。
"我記下了這筆帳。
"先生,這就是我對這次遠征的讚揚。"
這封罕為人知的信件出自維克多·雨果之手。
無法癒合的創傷
顯然,雨果把圓明園說得過於富麗堂皇,把西方的罪責都推到小拿破崙的身上,誇大了"白人的哭泣聲"。羅馬遭篤信天主教的查理五世的洗劫,路易十四蹂躪過巴拉提內特,無數的戰爭中發生過無數這類勒索事件。中國並沒有受到特殊的待遇。但雨果卻完全意識到在中國人的集體心理上這次創傷的嚴重性。
這次新的勝利後,又在北京簽訂了第三個"不平等條約":香港又擴大了,加上了九龍半島;外國租界完全自治;西方炮艦可以沿長江而上1000公里。最後,最令人痛苦的一項條款里互相交換常駐代表。叩頭就完了!在馬戛爾尼提出要求後只用了67年時間,他們就同意了遵守國際慣例。西方人不再是"納貢的夷人",並將派外交使團到為此而設立的總理衙門。
這樣從一開始就支配中外關係的不平等就取消了。那麼為什麼中國人把這些用武力強加的條約稱為"不平等"條約呢?哪個條約不是不平等的呢?在西方人的思想里,條約消除了力量上的不平等而用一種持久的權利狀態來替代,它制止了力量懸殊的戰鬥的破壞性邏輯而回復到建立平等關係的和乎邏輯。相反,在中國人看來,中國與屬國之間不平等是天經地義的。他們感到的不平等就是人家把平等強加給他們。命定的附庸同合法的君主平起平坐,這是多麼令人氣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