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面對林欽差的過分舉動,我會採取當年隨同阿美士德勳爵時的相同的做法。中國人曾威脅說如陛下的使節不同意叩頭就要怪罪於我,要阻止我回國,甚至要給我上肉刑。我建議阿美士德勳爵拒絕了。我們確是被趕出了北京;但從中國返航時,我們卻受到了比荷蘭使團多得多的尊重。而這個在馬戛爾尼之後去中國的使團卻屈膝同意了叩頭。一直指導行動的思想就是態度堅決。"

  同一天,歷史學家麥考利勸告英國人"記住古羅馬的先例,他們的公民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羅馬公民權的保護。"

  格萊斯頓譴責了政府和多數派的論據:"在人類歷史中,我從未見過因如此不正義並故意要使國家蒙受永久恥辱的戰爭。高傲地飄揚在廣州城頭的英國國旗只是為保護一樁可恥的交易而升起的。"戰爭的議案在投票通過時只獲得了5票的多數。

  英國仍在爭論不休:關於鴉片的可惡、關於中國人與英國人的權利以及貿易權等。英國是議會制國家,有一個政府,還有一個反對黨。托馬斯·斯當東平靜地指出:"我主張的政策在第二年反對黨掌權後還是一成不變得到了執行。"經過了很短的間隔,全英國都同中國交戰了。

  第八十七章 耀武揚威

  我們現在的對華關係為英國的創造精神提供了很大的活動餘地。我們的傳教士、商人與士兵以後可以到達至今一直禁止我們去的地方。

  托馬斯·斯當東,1846

  1840年6月,一支由40艘戰艦、由4000士兵組成的艦隊從孟加拉抵達廣州口外海面。它沒有在那裡停留很久。艦隊司令懿律同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一樣想同北京談判。8月11日,在馬戛爾尼登陸47年後,他在天津大沽港靠岸,向北京政府轉達了倫敦的要求:賠償銷毀的鴉片,但主要是開放港口、簽訂關稅條約、建立一租借地,這些都是馬戛爾尼曾提出而遭到拒絕的條件。皇帝作出讓步的姿態,指責林則徐,派一個主張毒品合法化的琦善為全權代表。英國人先退回廣州,然後再對他們的抱怨正當處理!

  西方破門而入

  這位善於妥協的魔法師同懿律所達成的協議將被雙方所否定。皇帝認為敵人仍然是"紙老虎"。不是有人使他相信"茶葉大益,外夷若不得此即無從為命"嗎?

  倫敦則要獲得更多的好處。濮鼎查代替了懿律。艦隊又向北出發。當他們占領了寧波等三座城市後,皇帝才如夢初醒:他任命一位皇侄來阻止夷軍。他做了一個夢,說他會取勝:他讓士兵只帶刀劍。英國人對清軍的進攻以殺傷力極強的槍炮回擊。三次戰鬥,三次失敗。中國人不理解為什麼四千病魔纏身的"洋鬼子",遠離他們的基地,竟能擊敗自己的二萬精兵。

  英國人知道中國人首先要保衛北京這塊空地,就把自己的基地設在舟山群島。

  1842年春,他們沿長江向南京航行。南京是主要經商道路的交叉口,又控制著大運河,即控制著北京的供應。他們要直搗中國的心臟。

  中國的武裝力量徹底癱瘓了。濮鼎查向中國的將領表演了一下他炮兵的威力,他們一個個目瞪口呆,像是一個世紀之後東條將軍遇見廣島的原子彈一樣。1842年8月19日,南京條約在英軍旗艦"康沃利斯"號上簽署。大炮取得了商人與外交官很久以來夢寐以求的東西: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五個港口,設立臨時代表、固定關稅、廢除公行、西方官員同天朝官員一視同仁、割讓香港等。50年之前,伊拉斯馬斯·高厄爵士從朴次茅斯出海時就是想獲得這些利益。

  鴉片呢?中國人將為1839年銷毀的毒品賠償1500萬兩銀子;不言而喻,鴉片同其他東西一樣也是一種商品。托馬斯·斯當東後來寫道:"1843年4月,我提出若我們官方允許這方面的走私,那就違反了所訂的條約,並會在短期內引起新的決裂。但實際上北京卻把這種交易合法化了,就這問題進行談判就是多此一舉了。"這樣,英國人良心上的不安也就消除了。

  由雙方同意,通過思想和技術方面的逐漸進步來從事和平合作,這樣原可得到的東西能通過戰爭強加於人嗎?門是被部分地打開了,但那是破門而入。馬戛爾尼就曾擔心過這點。在很長時間裡,中國人的唯一的集體願望是把門關上並把入侵者的手指夾在裡面。

  三人玩牌

  "一旦我們了解中國民眾與土地所具有的巨大潛力,就會明白這個民族具備一切震撼世界的條件。如果出現了一位思想開放、決心大膽地同舊傳統決裂以讓他的人民開始取得西方那樣的進步的皇帝時,這種改革的事業就會大步地前進。"古伯察神父在19世紀80年代作出的這一判斷同馬戛爾尼、同拿破崙在聖赫倫那島上作出的判斷完全一致。

  這位思想開放的皇帝並未出現。滿清皇朝面對外國的要求採取了閉關自守的政策,並不斷爆發出仇外情緒。"改革的事業"設法直接經過人民來實現;但這種民族主義是用連續革命的陣痛來"喚醒中國"的。從此,這副牌就由三方來玩,它們是:滿清王朝與天朝官僚制度緊密結合建立起來的權力、群眾中的民族主義和西方。這種可怕的三者結合把中國卡住了。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無法充分控制這個國家並把它引向自己所需的道路上去:三者的衝突把這個國家關閉在不發達狀態之中。在這個幅員廣大的國家裡,相反力量間的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就產生了大動亂,而它們的衝擊波至今尚未削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