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鴉片毀了中國。它又摧殘了個人。它的地下交易破壞了中國的制度,同時它又破壞了東印度公司的商業壟斷。
從1813年至1833年,中國的茶葉出口只翻了一番,但它進口的鴉片卻是原來的4倍。錢從中國流出以支付腐蝕它的毒藥。兩條互不通氣的線路:皇帝積累賣茶的收入;中國人輸出貨幣以換取毒品。帝國動搖了;鴉片起了作用。當局知道這問題。
1820年,廣州總督終於向這一交易開刀了。為什麼那麼晚呢?可能他以現金或鴉片的方式從中提過成……他下令逮捕了中國的零售商。交易卻在遠離中國官方耳目的伶仃洋進行得更為興旺。貨物在那裡安全地卸下。但總還要從廣州轉口,因此還要賄賂中國官員。
從1820年起,市場迅速發展:葡萄牙人與英國人之間,還有同"私人"的競爭使煙價下跌;需求量也在增加。一位經銷人說:"鴉片就是黃金,我隨時隨地都出售。"
1832年,最富有的英國"私商"查頓(後來設在香港,現在設在百慕達和新加坡的世界最大的一家貿易公司的創始人)往北去試試運氣。他的沿海船速度快,武器好,在福建和浙江沿海隱蔽的小灣里直接出售毒品,他找到了新的顧主。銷售額迅速上升了。
馬戛爾尼訪華後40年,仍是外國的唯一對話者的兩廣總督在1833年質問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國王,並提出了……人權問題:"我在本國禁菸,為何讓奸商趨利而害我國民?"這樣,這位文官要求一視同仁地對待英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如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讀了都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
稍後,御使袁玉麟給道光的奏摺中流露了這種不安:"自天朝之始,當未遭此大患。此毒毀民理智,損其肌膚;如愛之傷我心腑毀我家園。"劉鄂則寫道:"我吃煙的朋友很多,如求他上癮吃的一個也沒有,都是消遣消遣,就消遣進去了。"
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失敗之處,走私者卻成功了。說他們走私,這只是表面現象。英國在支持他們。當然不是全國;為了國家的名譽,部分輿論表示了異議:"一些人躺著,神色頹唐,臉上露出一絲傻笑。"回答則是:英國商業實行的最高社會準則:個人努力、自由經營;而鴉片則是它的關鍵。這足以使人停止談論所有顧慮了。
一向十分謹慎的廣州遴選委員會竟這樣寫:"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兩個使團的失敗會強烈地促使我們懂得通過談判在中國得不到什麼東西。"戰爭就成了以其他方式表現的外交的繼續。"中國老百姓受到官吏的壓迫,苛捐雜稅的盤剝,甚至會贊成用武力的方式來消滅束縛貿易的官僚制度。商務開放就意味著中央王國的滅亡。"外國可按中國人的利益發動對華戰爭。
正處於鼎盛時期的英國人被瀕於滅亡還死要面子的龍的要求激怒了,他們把毒品交易、爭取自由的戰鬥、國家榮譽混為一談,發動了一部強大的戰爭機器來反對滿清帝國的最後勢力。
鴉片侵害了中國的文明:由它激起的這場戰爭會讓中國人相信西方人不是蠻族嗎?鴉片使中國人沉睡:以它名義發動的這場戰爭是否會把中國人喚醒呢?
角逐前的良心
1832年,胡夏米船長負有秘密任務清查馬戛爾尼使團在1793年至1794年間觀察的中國海防情況是否有效。一群作戰用的帆船突然包圍了"阿美士德"號三桅戰艦,戰艦把這些帆船都趕跑了。英國海軍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本地全體海軍船隻不能阻止一艘商船進口。"胡夏米也發現"最好的港口--廈門、寧波--也總是只受到微不足道的炮的掩護,根本無法阻止敵人接近。"中國人的軍事組織並未改變,海上入侵對他們來說仍是不可思議的事。皇帝有著10萬滿人組成的大軍用來粉碎內部叛亂。沿海只有當地民兵和一些小堡壘:只夠擊退海盜的竄犯。
1833年,倫敦廢除了東印度公司的專賣權,任命了一名駐廣州的英國商務"總監",並向兩廣總督派了一名駐廣州的外交代表,好像馬戛爾尼沒有遭到拒絕而得到了他所要求的東西。
內皮爾勳爵在1834年7月抵達廣州,他的國書未被接受,並得到撤往澳門的命令。他拒絕了,總督讓人封鎖英國人。內皮爾開了槍。最後他只得往澳門避難,後得瘧疾死在那裡。
中國人更堅信西方人是些長駐的人質和"紙老虎"。英國人開始理解馬戛爾尼說的"如果忍耐失敗的話",沒有一個像樣的戰爭機制"就無法改變任何事情"。馬戛爾尼是對的。然而還是準備再忍耐一下,要派第三個使團去北京。這次由托馬斯·斯當東率領。後者表示反對,因為英國將會處於劣勢。
在這期間,貿易繼續進行。取消東印度公司的專賣權使廣州的公行不知所措。它告知說:"如果夷人私人經商,怎樣才能控制貿易呢?"西方式的個人負責的邏輯--有著1000個頭的自由--使中國人大為驚訝。這些同一軀體的腦袋如何對付55間獨立的商行和2000名英國的季節性的商人呢?獨一無二的公行應該讓位於誰也指揮不著並積累起巨大財富的買辦中間商了。這樣,英國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對中國的資本家也有利。乾隆十分害怕的"奸商"人數大增,占了顯要的地位。
從1813年至1833年,中國的茶葉出口只翻了一番,但它進口的鴉片卻是原來的4倍。錢從中國流出以支付腐蝕它的毒藥。兩條互不通氣的線路:皇帝積累賣茶的收入;中國人輸出貨幣以換取毒品。帝國動搖了;鴉片起了作用。當局知道這問題。
1820年,廣州總督終於向這一交易開刀了。為什麼那麼晚呢?可能他以現金或鴉片的方式從中提過成……他下令逮捕了中國的零售商。交易卻在遠離中國官方耳目的伶仃洋進行得更為興旺。貨物在那裡安全地卸下。但總還要從廣州轉口,因此還要賄賂中國官員。
從1820年起,市場迅速發展:葡萄牙人與英國人之間,還有同"私人"的競爭使煙價下跌;需求量也在增加。一位經銷人說:"鴉片就是黃金,我隨時隨地都出售。"
1832年,最富有的英國"私商"查頓(後來設在香港,現在設在百慕達和新加坡的世界最大的一家貿易公司的創始人)往北去試試運氣。他的沿海船速度快,武器好,在福建和浙江沿海隱蔽的小灣里直接出售毒品,他找到了新的顧主。銷售額迅速上升了。
馬戛爾尼訪華後40年,仍是外國的唯一對話者的兩廣總督在1833年質問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國王,並提出了……人權問題:"我在本國禁菸,為何讓奸商趨利而害我國民?"這樣,這位文官要求一視同仁地對待英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如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讀了都不會相信自己的眼睛。
稍後,御使袁玉麟給道光的奏摺中流露了這種不安:"自天朝之始,當未遭此大患。此毒毀民理智,損其肌膚;如愛之傷我心腑毀我家園。"劉鄂則寫道:"我吃煙的朋友很多,如求他上癮吃的一個也沒有,都是消遣消遣,就消遣進去了。"
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失敗之處,走私者卻成功了。說他們走私,這只是表面現象。英國在支持他們。當然不是全國;為了國家的名譽,部分輿論表示了異議:"一些人躺著,神色頹唐,臉上露出一絲傻笑。"回答則是:英國商業實行的最高社會準則:個人努力、自由經營;而鴉片則是它的關鍵。這足以使人停止談論所有顧慮了。
一向十分謹慎的廣州遴選委員會竟這樣寫:"馬戛爾尼與阿美士德兩個使團的失敗會強烈地促使我們懂得通過談判在中國得不到什麼東西。"戰爭就成了以其他方式表現的外交的繼續。"中國老百姓受到官吏的壓迫,苛捐雜稅的盤剝,甚至會贊成用武力的方式來消滅束縛貿易的官僚制度。商務開放就意味著中央王國的滅亡。"外國可按中國人的利益發動對華戰爭。
正處於鼎盛時期的英國人被瀕於滅亡還死要面子的龍的要求激怒了,他們把毒品交易、爭取自由的戰鬥、國家榮譽混為一談,發動了一部強大的戰爭機器來反對滿清帝國的最後勢力。
鴉片侵害了中國的文明:由它激起的這場戰爭會讓中國人相信西方人不是蠻族嗎?鴉片使中國人沉睡:以它名義發動的這場戰爭是否會把中國人喚醒呢?
角逐前的良心
1832年,胡夏米船長負有秘密任務清查馬戛爾尼使團在1793年至1794年間觀察的中國海防情況是否有效。一群作戰用的帆船突然包圍了"阿美士德"號三桅戰艦,戰艦把這些帆船都趕跑了。英國海軍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本地全體海軍船隻不能阻止一艘商船進口。"胡夏米也發現"最好的港口--廈門、寧波--也總是只受到微不足道的炮的掩護,根本無法阻止敵人接近。"中國人的軍事組織並未改變,海上入侵對他們來說仍是不可思議的事。皇帝有著10萬滿人組成的大軍用來粉碎內部叛亂。沿海只有當地民兵和一些小堡壘:只夠擊退海盜的竄犯。
1833年,倫敦廢除了東印度公司的專賣權,任命了一名駐廣州的英國商務"總監",並向兩廣總督派了一名駐廣州的外交代表,好像馬戛爾尼沒有遭到拒絕而得到了他所要求的東西。
內皮爾勳爵在1834年7月抵達廣州,他的國書未被接受,並得到撤往澳門的命令。他拒絕了,總督讓人封鎖英國人。內皮爾開了槍。最後他只得往澳門避難,後得瘧疾死在那裡。
中國人更堅信西方人是些長駐的人質和"紙老虎"。英國人開始理解馬戛爾尼說的"如果忍耐失敗的話",沒有一個像樣的戰爭機制"就無法改變任何事情"。馬戛爾尼是對的。然而還是準備再忍耐一下,要派第三個使團去北京。這次由托馬斯·斯當東率領。後者表示反對,因為英國將會處於劣勢。
在這期間,貿易繼續進行。取消東印度公司的專賣權使廣州的公行不知所措。它告知說:"如果夷人私人經商,怎樣才能控制貿易呢?"西方式的個人負責的邏輯--有著1000個頭的自由--使中國人大為驚訝。這些同一軀體的腦袋如何對付55間獨立的商行和2000名英國的季節性的商人呢?獨一無二的公行應該讓位於誰也指揮不著並積累起巨大財富的買辦中間商了。這樣,英國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對中國的資本家也有利。乾隆十分害怕的"奸商"人數大增,占了顯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