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海軍的一份官方聲明在歸納這支經過調整後仍然龐大的艦隊的任務時宣稱:“我們主要的防禦考慮將越來越多地和我們在太平洋、中東、加勒比海地區和西南亞的利益聯繫在一起。換言之,在90年代,沒有哪條戰線將是‘主要的’”。
40年來我們確切地知道誰最可能成為敵人,現在卻不能確切說出未來的敵人,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然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預示了一個可能比過去40年中任何時期都更有希望的未來。因此,在總體上,儘管艦隊看來已經被迫駛到“海克力斯之柱”以外,離開了它熟悉的環境,它仍然相當安全地在新的水域裡航行。它有豐富的經驗可以隨時參考,而且儘管過去的肯定性已經不復存在,海軍已經相應地調整了它的任務,以便繼續提供適應美國和盟國需要的服務。
因此,一些專業的預測家得出了他們的結論。史學家不是預測家,但是,在本書快結尾時,或許可以從歷史中引出一條預測,即:美國海軍存在的時間可能要比蘇聯海軍長得多。
歷史沒有定律,而只有模式。然而,在歷史的進程中,這些模式具有定律的力量。大約3600年以前,米諾安·克利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具有進攻能力的海軍。從那時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可以看到一種簡單的模式,由於海洋是海上國家的生命線,這些國家一般來說遲早會將他們的軍艦組織成為一支具有進攻能力的艦隊。與此相反,陸上邊界長於海岸線的瀕海國家很少會將他們的軍艦組織成為一支擁有超過防禦能力的艦隊。他們沒有必要這樣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的10年中,蘇聯海軍基本上是一支近海防禦部隊。人們有理由說,這在過去和現在都是它應有的組織模式,因為它符合3600年來的模式。但在1956年,謝爾蓋·戈爾什科夫獲得了對蘇聯艦隊的控制權。他保持這種控制達29年之久,直到他以海軍元帥的軍銜於1985年12月退休時為止。他當時已經75歲,由比他年輕18歲的符拉基米爾·切爾納溫海軍元帥取代。戈爾什科夫不久後去世。在他的領導下——同時還有使其領導成為可能的政治意願——蘇聯海軍的發展速度甚至比美國海軍還快。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它從一支傳統的近海防禦部隊發展成為一支具有重大進攻潛力的部隊。這樣,它就突破了過去的模式,並且超越了地理上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世紀內,除蘇聯外,只有一個海軍強國做到了這一點。這就是在德意志帝國皇帝和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德國於1871年統一成為一個國家,它年輕而又野心勃勃,曾經兩次有意識地組建一支能進行戰爭的艦隊。然而,由於海岸線遠遠短於陸地邊境,這種做法完全沒有考慮地理條件的限制。蘇聯只是在1922年才獲得統一。它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而且肯定是野心勃勃的。但從海軍的角度看,它在地理上受到的限制與德國相似。
當人們考慮到這些限制因素以及蘇聯內部在語言和文化方面許多巨大的差異時,便可清楚地看到,蘇聯的海軍不是“自然”形成的,與人類對物質世界作出反應的公認模式(其歷史和文明史一樣悠久)並不一致。相反,它是置這種模式於不顧的一種人為的行為,而且只是在行使最強有力的政治意志和強制推行團結的情況下才得以建立和生存的。
在另一方面,隨著1846-1848年墨西哥戰爭的結束,美國已經聯合成為一個大陸島國;而且自從內戰結束後,它政治上的團結一直沒有遇到過嚴重的問題。僅僅這些因素就意味著從那時以來,美國將很有可能或遲或早組織起一支得到全國承認的具有進攻能力的艦隊。美國海軍和蘇聯海軍之間根本的區別就在於美國海軍發展到那個階段是符合歷史模式的。因此,它可以被正確地認為是一種自然的發展,而不是人為的發展,因而存在的時間可能也會長一些。自1956年以來,非軍事方面的因素使得蘇聯海軍發展成為當時的規模;同時,這些因素又使它經常處於危機之中;類似的因素同樣經常地使得美國保持它的艦隊。
早在1914年,美國海軍聯盟就寫下了一個著名的處方:“如果國王、寡頭政治、種族歧視、不公平競爭、土地掠奪、非正義和邪惡”得到摒棄,如果“人民的統治、令人滿意的世界法庭、正義、博愛和改變了的人性”得以確立,那麼,地球將是和平的。如果不是如此,那就“有一個臨時的替代辦法: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
這仍然是一個正確的忠告。確實,處方的第一部分——“國王、寡頭政治、種族歧視、不公平競爭、土地掠奪、非正義和邪惡”——很好地歸納了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在1990年夏天命令他的部隊入侵科威特時的情緒和行動。幾乎不言自明的是,除經濟制裁外,海上力量是全世界可以用來迅速進行報復的唯一工具;在海灣地區迅速集結的多國艦隊中,美國海軍起了主導作用。這支多國艦隊除美國軍艦外,還包括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蘇聯和其他國家的軍艦。
聯合國組織在它存在的全部時間內,只有兩次達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見。現在,它決定,伊拉克軍隊必須於1991年1月15日午夜(紐約時間)前完全撤出科威特。如果他們不是自動地撤出,集結起來對付他們的28國集團將有權使用各種手段,包括武力,加以驅逐。到1月16日,各種非軍事手段都已用盡,外交活動已經無法奏效,甚至聯合國秘書長哈維爾·佩雷斯·德奎利亞爾的個人呼籲也遭到了冷遇。最後期限已經超過。海灣在戰爭的邊緣顫抖,而這場戰爭的模式沒有任何人能夠加以想像。英國駐該地區的海軍部隊司令克里斯多福·克雷格海軍准將向他的部隊發表了講話。他說,他和他們即將面臨著他們生命中最嚴重的考驗。他接著說:“當你們面對困難時,願上帝與你們同在。”
40年來我們確切地知道誰最可能成為敵人,現在卻不能確切說出未來的敵人,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然而,正是這種不確定性預示了一個可能比過去40年中任何時期都更有希望的未來。因此,在總體上,儘管艦隊看來已經被迫駛到“海克力斯之柱”以外,離開了它熟悉的環境,它仍然相當安全地在新的水域裡航行。它有豐富的經驗可以隨時參考,而且儘管過去的肯定性已經不復存在,海軍已經相應地調整了它的任務,以便繼續提供適應美國和盟國需要的服務。
因此,一些專業的預測家得出了他們的結論。史學家不是預測家,但是,在本書快結尾時,或許可以從歷史中引出一條預測,即:美國海軍存在的時間可能要比蘇聯海軍長得多。
歷史沒有定律,而只有模式。然而,在歷史的進程中,這些模式具有定律的力量。大約3600年以前,米諾安·克利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具有進攻能力的海軍。從那時以來,在世界範圍內可以看到一種簡單的模式,由於海洋是海上國家的生命線,這些國家一般來說遲早會將他們的軍艦組織成為一支具有進攻能力的艦隊。與此相反,陸上邊界長於海岸線的瀕海國家很少會將他們的軍艦組織成為一支擁有超過防禦能力的艦隊。他們沒有必要這樣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的10年中,蘇聯海軍基本上是一支近海防禦部隊。人們有理由說,這在過去和現在都是它應有的組織模式,因為它符合3600年來的模式。但在1956年,謝爾蓋·戈爾什科夫獲得了對蘇聯艦隊的控制權。他保持這種控制達29年之久,直到他以海軍元帥的軍銜於1985年12月退休時為止。他當時已經75歲,由比他年輕18歲的符拉基米爾·切爾納溫海軍元帥取代。戈爾什科夫不久後去世。在他的領導下——同時還有使其領導成為可能的政治意願——蘇聯海軍的發展速度甚至比美國海軍還快。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它從一支傳統的近海防禦部隊發展成為一支具有重大進攻潛力的部隊。這樣,它就突破了過去的模式,並且超越了地理上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世紀內,除蘇聯外,只有一個海軍強國做到了這一點。這就是在德意志帝國皇帝和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德國於1871年統一成為一個國家,它年輕而又野心勃勃,曾經兩次有意識地組建一支能進行戰爭的艦隊。然而,由於海岸線遠遠短於陸地邊境,這種做法完全沒有考慮地理條件的限制。蘇聯只是在1922年才獲得統一。它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而且肯定是野心勃勃的。但從海軍的角度看,它在地理上受到的限制與德國相似。
當人們考慮到這些限制因素以及蘇聯內部在語言和文化方面許多巨大的差異時,便可清楚地看到,蘇聯的海軍不是“自然”形成的,與人類對物質世界作出反應的公認模式(其歷史和文明史一樣悠久)並不一致。相反,它是置這種模式於不顧的一種人為的行為,而且只是在行使最強有力的政治意志和強制推行團結的情況下才得以建立和生存的。
在另一方面,隨著1846-1848年墨西哥戰爭的結束,美國已經聯合成為一個大陸島國;而且自從內戰結束後,它政治上的團結一直沒有遇到過嚴重的問題。僅僅這些因素就意味著從那時以來,美國將很有可能或遲或早組織起一支得到全國承認的具有進攻能力的艦隊。美國海軍和蘇聯海軍之間根本的區別就在於美國海軍發展到那個階段是符合歷史模式的。因此,它可以被正確地認為是一種自然的發展,而不是人為的發展,因而存在的時間可能也會長一些。自1956年以來,非軍事方面的因素使得蘇聯海軍發展成為當時的規模;同時,這些因素又使它經常處於危機之中;類似的因素同樣經常地使得美國保持它的艦隊。
早在1914年,美國海軍聯盟就寫下了一個著名的處方:“如果國王、寡頭政治、種族歧視、不公平競爭、土地掠奪、非正義和邪惡”得到摒棄,如果“人民的統治、令人滿意的世界法庭、正義、博愛和改變了的人性”得以確立,那麼,地球將是和平的。如果不是如此,那就“有一個臨時的替代辦法:保持一支強大的海軍”。
這仍然是一個正確的忠告。確實,處方的第一部分——“國王、寡頭政治、種族歧視、不公平競爭、土地掠奪、非正義和邪惡”——很好地歸納了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在1990年夏天命令他的部隊入侵科威特時的情緒和行動。幾乎不言自明的是,除經濟制裁外,海上力量是全世界可以用來迅速進行報復的唯一工具;在海灣地區迅速集結的多國艦隊中,美國海軍起了主導作用。這支多國艦隊除美國軍艦外,還包括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蘇聯和其他國家的軍艦。
聯合國組織在它存在的全部時間內,只有兩次達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見。現在,它決定,伊拉克軍隊必須於1991年1月15日午夜(紐約時間)前完全撤出科威特。如果他們不是自動地撤出,集結起來對付他們的28國集團將有權使用各種手段,包括武力,加以驅逐。到1月16日,各種非軍事手段都已用盡,外交活動已經無法奏效,甚至聯合國秘書長哈維爾·佩雷斯·德奎利亞爾的個人呼籲也遭到了冷遇。最後期限已經超過。海灣在戰爭的邊緣顫抖,而這場戰爭的模式沒有任何人能夠加以想像。英國駐該地區的海軍部隊司令克里斯多福·克雷格海軍准將向他的部隊發表了講話。他說,他和他們即將面臨著他們生命中最嚴重的考驗。他接著說:“當你們面對困難時,願上帝與你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