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擬議中的解散共產國際的工作停止了,共產國際全力開展了配合和支持蘇聯衛國戰爭的工作。比如,根據史達林的主張,共產國際改變了1939年英法德等國的戰爭是帝國主義戰爭的判斷,重新提出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路線,並據此向各國共產黨發出指示;號召各國共產黨用一切力量支援蘇聯人民的正義戰爭,用一切力量反對希特勒法西斯主義,指導和幫助被希特勒德國占領國的共產黨組織掀起反對德國法西斯的武裝鬥爭;搜集德國占領地的情報,並就各國共產黨的事務和工作提出意見,給予指示。從工作方式和領導職能方面考察,這與以前共產國際的工作程序是一致的。但有一點很明顯,就是共產國際領導人的公開性活動減少了。用季米特洛夫的話說:“沒有必要突出共產國際。”這是根據史達林的意見而這樣做的。史達林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對季米特洛夫說:共產黨“把其他國家的人嚇著了”,要避免讓別人產生蘇德戰爭是法西斯與社會主義之間戰爭的感覺,因此,“目前,共產國際不應公開出面”。

  這種情況到1943年5月開始發生變化,因戰爭而擱置的解散工作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這年5月8日,共產國際領導人季米特洛夫、曼努伊爾斯基與蘇共領導人莫洛托夫就解散共產國際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商定“要制定一個解散這個中心的文件”。由於以前曾有這方面的醞釀,因此文件很快就起草好了。5月11日,這個草案呈送史達林。當晚史達林召見共產國際領導人季米特洛夫和曼努伊爾斯基,同意了這個草案,同時還討論決定了解散共產國際的程序。5月13日和17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兩度開會,對草案進行討論,一致通過將這個草案作為決議的基礎。

  5月21日,在史達林的辦公室召開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出席會議的除政治局委員和候補委員外,還有季米特洛夫和曼努伊爾斯基。莫洛托夫宣讀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加里寧指出,敵人會利用這個行動。而史達林再次闡述了解散共產國際的理由:經驗表明,無論是在馬克思、列寧時代,還是在現在,由一個國際中心來領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工人運動都是不可能的……當我們建立共產國際的時候,我們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以為我們可以領導所有國家中的工人運動。這是我們的過錯。共產國際的繼續存在會敗壞國際主義的思想名聲,這是我們所不想要的。解散共產國際還有另外一個理由,這在決議中並沒有提到。敵人誣衊各國共產黨,說什麼他們是外國的間諜,這也有礙他們在廣大群眾中進行工作。隨著共產國際的解散,敵人手中的這張王牌就被打掉了。所採取的這個步驟無疑將鞏固作為全國性工人階級政黨的各國共產黨,同時也將加強以蘇聯為基地的人民群眾的國際主義。結果,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一致通過了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

  與此同時,按照議定的程序,20日、21日,向各國共產黨發出了解散共產國際的提議。此時史達林是比較著急的,20日他打電話給季米特洛夫說:“要不要今天將主席團的決議交去付印?要快一點公布。”由於通訊的原因,沒有能夠按照史達林的要求在當天公布。但很快,5月22日《真理報》就公布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決議。實際上這是非常匆忙的,因為共產國際的大部分支部還沒有反饋意見。5月28日,史達林就英國路透社記者的提問作了書面回答。直到6月7日,根據各國共產黨的反饋意見,季米特洛夫給史達林和莫洛托夫送去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關於各國支部通過解散建議的決定草案以及給報刊的新聞公報稿。6月8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召開了最後一次會議,確定所有(現在存在並有可能通知決定的)支部一致批准關於解散共產國際的建議,宣布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和秘書處及國際監察委員會解散。6月10日,《真理報》公布了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1943年6月8日決定的通告。6月12日,在史達林住處召開了討論共產國際解散的善後會議,決定在聯共(布)中央特設國際聯絡部,委託其領導原共產國際的下屬機構。至此,存在24年的共產國際正式解散。

  從共產國際解散的經過可以看出:此事自始至終是在史達林的指導和批准下進行的,它貫穿了史達林的政治判斷和政治意圖。從1941年4月開始醞釀,到1943年6月正式解散,史達林曾兩次提議解散共產國際,這大約有著戰略和策略兩方面的考慮。

  第一,史達林認識到:共產國際的領導體制已經不能適應變化了的國際形勢和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實際需要。共產國際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俄國十月革命成功、西歐工人運動高漲的形勢下,為捍衛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推動世界革命而建立的,其戰略總任務是“加速共產主義在全世界的勝利”。經過二十多年後,國際政治形勢發生了極其重大的變化。尤其是在指導各國革命幾經挫折後,共產國際的領導體制的缺陷已經充分暴露,這不可能不引起作為共產國際實際領導人的史達林的深刻思考。正因如此,1935年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突出地強調了兩點,一是,針對法西斯勢力十分猖獗的形勢,制定了建立反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和反帝統一戰線的政治路線;二是,提出要改變共產國際的領導方式,要求共產國際執委會“在把活動重點轉移到制定世界工人運動的基本政治、策略路線的同時,要在決定任何問題時,從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和特殊條件出發,而且一般說來,要避免直接干涉各黨的內部組織的事務。共產國際的任務和職責的變化,說明共產國際的職能已經與共產國際成立之初大不相同。共產國際七大的這兩大決策,是與史達林的認識密切聯繫著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