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1942年3月16日,日寇關東地方法院院長中里龍宣布了對大連國際行動隊有關人員的判決:
一、對軍需品以及其他物品實施放火,並對鐵道實行破壞的下列十二名處以死刑:
紀守先、黃振先、趙國文、秋世顯、鄒立升、黃成山、王有佐、吳成江、李化鈞、孫文凱、高緒慎、孫玉成。
二、幫助實施右列行動的四名判處徒刑十年。
李澤民、周文禮、張玉江、馬永富。
三、參加陰謀策劃的左記十三名判處徒刑七年:
鄒包氏(包玉俠)、丁蘭盛、閻祿增、申綬章、時延壽、孫元芳、馬永佐(德良)、李品義、王傳周、趙景海、任壽謙、李光橋、王泰和。
當日,日寇把所有判決人員,押在大連日本地方法院拘留所(嶺前監獄)。
1942年12月9日,日寇對紀守先、黃振先、趙國文、鄒立升、孫玉成五人執行絞刑。
12月10日上午9時,高緒慎、李化鈞、王有佐、黃成山分別被絞死。
這些抗日誌士在就義前都表現得十分英勇頑強。
被判死刑的12名勇士,除在旅順監獄被絞死的紀守先等9人外,秋世顯、吳成江已於先前被日寇折磨,死在嶺前監獄。據悉,孫文凱也是這樣死在獄中。
12烈士的英勇事跡,鼓舞著被關押的抗日誌士,當時有人寫道:
壯士從容入獄中,身心似鐵氣如虹。
工農革命成功日,萬里江山一色紅。
義憤填膺不顧身,誓將熱血靖胡塵。
淒清一掬同情淚,壯烈犧牲十二人。
此後,大連國際行動隊在獄中服刑人員又有:任壽謙、丁蘭盛、王傳周、周文禮、時延壽五人死在獄中。
1945年8月15日,蘇聯紅軍解放東北,被釋放的人員有:包玉俠、陳更茂、李澤民、張玉江、李品義、馬永富、趙景海、閻祿增、申綬章、孫元芳、王泰和共11人。
1945年末,日寇長川績、長池內真清、田中魁、石河竹次郎、內海辰亥等人作為戰犯被蘇軍逮捕。1946年人民政府槍決了漢奸隋雲封。1950年人民政府槍決了漢奸劉會川、宋大智。
全國解放後,紀守先、黃振先、秋世顯、鄒立升等被當地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滿洲國際情報組織(日文稱“滿洲國際工作班”),在共產國際中國情報組織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成員多數為東北籍青年,都曾在莫斯科軍事情報學校受訓,有良好的素質和頑強的戰鬥精神。該組織遍及哈爾濱、新京(長春)、奉天(瀋陽)、大連、天津、青島、北平等地,頻繁出動,猛烈攻擊,縱火無數,掀起了空前規模的抗日行動。他們用熱血和忠誠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壯麗詩篇。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無名英雄,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兒女,他們的功績將永遠彪炳史冊!
背景材料一:史達林與共產國際的解散
1943年5月21日,一條從莫斯科傳出的消息震驚世界:共產國際將要解散。共產國際從1919年成立,至此已經存在24年。作為全球性的政治組織,它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史達林是當時世界惟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實際上也是共產國際的領袖。長期以來,共產國際的重大決策都是由他作出。那麼,在解散共產國際這個重大問題上,他是怎樣考慮的?共產國際解散的經過又是如何的?
其實早在1941年,史達林就發出驚人之語:共產國際沒必要繼續存在。這年4月13日,蘇聯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20日深夜,史達林向蘇聯主要黨政軍領導人(在場的有莫洛托夫、加里寧、伏羅希洛夫、安德列耶夫、米高揚等)和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季米特洛夫,介紹了他與日本外相松岡洋右的談話。然後他出人意料地就共產國際的存在講了一大段話。史達林說:“一些黨(指美國共產黨,1940年11月為適應美國的法律,共產國際同意美國共產黨退出共產國際)從共產國際季米特洛夫那裡出來了,這並不是壞事。正相反,各國共產黨應成為完全獨立的黨,而不是共產國際下面的支部……不同國家中的情況和任務完全不同。在英國是一個樣,在德國又是一個樣,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當各國共產黨按此方式得到鞏固時,再重新恢復它們的國際組織。國際是馬克思時期建立的,當時正期待著即將發生世界革命。列寧時期的共產國際是在同樣形勢下建立的。當前,每個國家本國的任務突出了,然而,各國共產黨作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國際組織下面的支部這種狀況是個障礙……請不要抓住昨天不放。應認真考慮已經形成的新的條件……”
在《季米特洛夫日記》出版之前,能夠公開看到的史達林關於共產國際解散的言論只有一件,即他在共產國際宣布解散後,於1943年5月28日對英國記者的書面講話。他在給路透社記者的答覆中說:共產國際的解散,便於一切愛好自由的民族組織共同進攻共同的敵人希特勒主義……《季米特洛夫日記》披露史達林1941年的談話,為人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這樣,共產國際在近期是否繼續獨立存在,以及在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國際聯絡和國際工作的新形式問題,都尖銳而明確地提出來了。季米特洛夫非常敏感,第二天,他就提出了共產國際工作的新思路:第一,在近期停止共產國際執委會作為各國共產黨的上級領導的活動,使各國共產黨具有充分獨立性,使它們變成真正本民族的政黨,根據本國的條件按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具體任務並為自己的決定和行動負責;第二,把共產國際執委會代之以情報和對各國共產黨提供思想和政治援助的機構。顯然,季米特洛夫的新思路與史達林講話的用意不完全相符。十多天以後,季米特洛夫在蘇共中央日丹諾夫處討論,議題則是如何終止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活動。在討論中,將共產國際“解散”的意思已變得十分明確:“這一步驟應完全是嚴肅認真和始終如一的。不應該出現只換一件外衣,而其餘一切都照舊的狀況,也就是說不應是解散了共產國際執委會,而實際上存在著國際指導中心。”
一、對軍需品以及其他物品實施放火,並對鐵道實行破壞的下列十二名處以死刑:
紀守先、黃振先、趙國文、秋世顯、鄒立升、黃成山、王有佐、吳成江、李化鈞、孫文凱、高緒慎、孫玉成。
二、幫助實施右列行動的四名判處徒刑十年。
李澤民、周文禮、張玉江、馬永富。
三、參加陰謀策劃的左記十三名判處徒刑七年:
鄒包氏(包玉俠)、丁蘭盛、閻祿增、申綬章、時延壽、孫元芳、馬永佐(德良)、李品義、王傳周、趙景海、任壽謙、李光橋、王泰和。
當日,日寇把所有判決人員,押在大連日本地方法院拘留所(嶺前監獄)。
1942年12月9日,日寇對紀守先、黃振先、趙國文、鄒立升、孫玉成五人執行絞刑。
12月10日上午9時,高緒慎、李化鈞、王有佐、黃成山分別被絞死。
這些抗日誌士在就義前都表現得十分英勇頑強。
被判死刑的12名勇士,除在旅順監獄被絞死的紀守先等9人外,秋世顯、吳成江已於先前被日寇折磨,死在嶺前監獄。據悉,孫文凱也是這樣死在獄中。
12烈士的英勇事跡,鼓舞著被關押的抗日誌士,當時有人寫道:
壯士從容入獄中,身心似鐵氣如虹。
工農革命成功日,萬里江山一色紅。
義憤填膺不顧身,誓將熱血靖胡塵。
淒清一掬同情淚,壯烈犧牲十二人。
此後,大連國際行動隊在獄中服刑人員又有:任壽謙、丁蘭盛、王傳周、周文禮、時延壽五人死在獄中。
1945年8月15日,蘇聯紅軍解放東北,被釋放的人員有:包玉俠、陳更茂、李澤民、張玉江、李品義、馬永富、趙景海、閻祿增、申綬章、孫元芳、王泰和共11人。
1945年末,日寇長川績、長池內真清、田中魁、石河竹次郎、內海辰亥等人作為戰犯被蘇軍逮捕。1946年人民政府槍決了漢奸隋雲封。1950年人民政府槍決了漢奸劉會川、宋大智。
全國解放後,紀守先、黃振先、秋世顯、鄒立升等被當地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滿洲國際情報組織(日文稱“滿洲國際工作班”),在共產國際中國情報組織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成員多數為東北籍青年,都曾在莫斯科軍事情報學校受訓,有良好的素質和頑強的戰鬥精神。該組織遍及哈爾濱、新京(長春)、奉天(瀋陽)、大連、天津、青島、北平等地,頻繁出動,猛烈攻擊,縱火無數,掀起了空前規模的抗日行動。他們用熱血和忠誠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的壯麗詩篇。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無名英雄,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兒女,他們的功績將永遠彪炳史冊!
背景材料一:史達林與共產國際的解散
1943年5月21日,一條從莫斯科傳出的消息震驚世界:共產國際將要解散。共產國際從1919年成立,至此已經存在24年。作為全球性的政治組織,它對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史達林是當時世界惟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實際上也是共產國際的領袖。長期以來,共產國際的重大決策都是由他作出。那麼,在解散共產國際這個重大問題上,他是怎樣考慮的?共產國際解散的經過又是如何的?
其實早在1941年,史達林就發出驚人之語:共產國際沒必要繼續存在。這年4月13日,蘇聯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20日深夜,史達林向蘇聯主要黨政軍領導人(在場的有莫洛托夫、加里寧、伏羅希洛夫、安德列耶夫、米高揚等)和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季米特洛夫,介紹了他與日本外相松岡洋右的談話。然後他出人意料地就共產國際的存在講了一大段話。史達林說:“一些黨(指美國共產黨,1940年11月為適應美國的法律,共產國際同意美國共產黨退出共產國際)從共產國際季米特洛夫那裡出來了,這並不是壞事。正相反,各國共產黨應成為完全獨立的黨,而不是共產國際下面的支部……不同國家中的情況和任務完全不同。在英國是一個樣,在德國又是一個樣,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當各國共產黨按此方式得到鞏固時,再重新恢復它們的國際組織。國際是馬克思時期建立的,當時正期待著即將發生世界革命。列寧時期的共產國際是在同樣形勢下建立的。當前,每個國家本國的任務突出了,然而,各國共產黨作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國際組織下面的支部這種狀況是個障礙……請不要抓住昨天不放。應認真考慮已經形成的新的條件……”
在《季米特洛夫日記》出版之前,能夠公開看到的史達林關於共產國際解散的言論只有一件,即他在共產國際宣布解散後,於1943年5月28日對英國記者的書面講話。他在給路透社記者的答覆中說:共產國際的解散,便於一切愛好自由的民族組織共同進攻共同的敵人希特勒主義……《季米特洛夫日記》披露史達林1941年的談話,為人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這樣,共產國際在近期是否繼續獨立存在,以及在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國際聯絡和國際工作的新形式問題,都尖銳而明確地提出來了。季米特洛夫非常敏感,第二天,他就提出了共產國際工作的新思路:第一,在近期停止共產國際執委會作為各國共產黨的上級領導的活動,使各國共產黨具有充分獨立性,使它們變成真正本民族的政黨,根據本國的條件按自己的方式決定自己的具體任務並為自己的決定和行動負責;第二,把共產國際執委會代之以情報和對各國共產黨提供思想和政治援助的機構。顯然,季米特洛夫的新思路與史達林講話的用意不完全相符。十多天以後,季米特洛夫在蘇共中央日丹諾夫處討論,議題則是如何終止共產國際執委會的活動。在討論中,將共產國際“解散”的意思已變得十分明確:“這一步驟應完全是嚴肅認真和始終如一的。不應該出現只換一件外衣,而其餘一切都照舊的狀況,也就是說不應是解散了共產國際執委會,而實際上存在著國際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