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曲女城沒有他的消息,也許他早就辭別戒日王,遠走別的地方了吧!我失去了線索,只好漫無目的地在印度大地上到處尋找。
有一天,我來到一個陌生地方,在一株不知幾多歲月的大榕樹下,迎面瞥見一個額頭布滿皺紋的老托缽僧,腳邊放著一盂清水,紋絲不動地盤腿靠坐在樹邊,仿佛自身就是這株盤根錯節、周身纏掛滿了藤蘿的大樹的一部分。眼前的一派大好風光,嚶嚶鳥語,息息花香,他卻毫不動情,雙眼木然地注視著一切,似乎想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物象,一直看到遠處和更遠處的無數存在和不存在的東西。
我想起了古印度的一則諺語:“托缽僧屬於現在,也屬於過去和未來。”眼前這個面容冷漠的老托缽僧和他身後的大樹一樣,都說不清有多大年紀,曾有過什麼興衰榮枯的經歷,不知他是否可以為我指點迷津,幫助我達到目的。
我打定了主意,移步走過去,虔誠地向他問詢。
“你是誰?”他的目光從深不可測的遠處轉回來,直盯盯地注視著我的面孔。
我說明了自己的身份。
“噢,遠方來的朋友,你有什麼要求?”他問我。
我說了來意,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這樣的事,《黑天》和《往世書》①里都沒有提起過,只有燃燈古佛②備悉一切。”他沉吟了一下回答說,“不過,三世③來往是常有的事。我剛從南印度來,參見佛涅槃處,得知往古仙艖失而復來。或許這就是神佛出世後,重新人世的一個證據。”
①《黑天》和《往世書》,都是印度的古代神話傳說故事集。
②燃燈佛,梵名提和竭羅,是佛教傳說中的“過去佛”。
③三世是佛教名詞,即過去、現在、未來的總稱。
從他的談話里,我知道他剛從釋迦牟尼佛涅槃處朝拜歸來。他沿途托缽募化,不遠千里趕到那裡,為的是參加一年一度的釋迦牟尼佛涅槃日盛會。
想不到正當八方僧眾齊集,欲舉法事的前夜,忽然東北方一道金光飛來,照耀萬眾無法睜目,紛紛俯伏在地,口誦經文祈求神佛保佑。待到金光熄滅後,有大膽僧人趨前觀看,瞧見一隻龍形仙艖端端正正落在地面,朦朧中似有一個人影跨坐其上。
這位老托缽僧博識群書,認出是兩千多年前由此騰空飛逝的一隻仙艖。大眾正待上前參見,眼前金光一閃,仙艖忽然不見,眾人無不稱奇。
“你怎麼知道這隻仙艖的往事?”我禁不住心跳氣急,連忙問他。
“我早知你會提這個問題。”老托缽僧眼睛裡微微露出一絲笑意,點了點頭,不慌不忙對我講述了經歷。
原來,他為了研究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每年都要沿著佛跡,到佛誕生、成道的涅槃處參拜,尋訪遺蹟仙蹤。時間既久,逐漸明白許多人所不知的秘聞,備悉釋迦牟尼佛的生平史實。
他研究佛史,發現佛涅槃時有一段史料記載不清。傳說釋迦牟尼佛帶領弟子走到拘屍城郊時患了重病,側臥在兩棵娑羅樹間的繩床上痛苦呻吟,自知將要離開人世。弟子們守候在繩床邊悽惶哭泣,祈求上天為佛延年轉死為生,那天夜晚,有一個名叫須跋陀羅的婆羅門學者想來看望釋迦牟尼佛,受到弟子阿難陀阻攔。
佛吩咐須跋陀羅上前,附在耳邊向他說法,言畢就瞑目。於是,須跋陀羅就成了佛的最後的弟子。
值得注意的是,須跋陀羅隨同眾弟子火化佛身後,就轉頭悄然離去,未曾與別人交談一句,誰也不知釋迦牟尼佛留給他的遺言是什麼。
老托缽僧對須跋陀羅的行蹤產生了興趣,起誓要查明他的下落,追尋釋迦牟尼佛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內容。可是有關須跋陀羅的記載不多,他本身就是一個謎。
經過許多寒暑的不懈努力,老托缽僧走遍了北方雪山裡的荒嶺深谷,南方陽光下的密林綠野,終於弄清了須跋陀羅的歷史。得知他皈依佛門後,遁入深山閉門修煉,時常夜半起身秘密觀察天象,似是期待天空某種神跡降臨。不幸的是,他終生守候一無所獲,只好臨終時傳言給身邊的弟子,繼承他的事業。遺憾的是,他最後給弟子留下什麼話,也沒有片言隻字的記載,成為佛門中的一個秘密。
最後,他的傳缽弟子移至釋迦牟尼佛涅果處結廬居住,終於在一個星月俱朗的夜晚,盼到一個奇蹟。天空中金光閃亮,一個身披金屬衣甲不露面容的神人,乘坐龍形仙艖翩然而降,將仙艖交付與他,又轉身登上另一接應的仙艖飛去。幾天後,須跋陀羅的傳缽弟子叩辭了釋迦牟尼佛的舍利靈塔①,乘坐仙磋向東北天外飛去。以後曾數度返回參拜佛涅槃處,向當年拴繫繩床的娑羅靈樹稟告,似乎想向已逝的釋迦牟尼佛訴說什麼秘密事情。可惜他最後一次飛去後就不知所終,無法知悉他緘口不言的秘密。老托缽僧猜想,他和須跋陀羅的行動,肯定和釋迦牟尼佛的臨終遺言有關。
①指貯存佛骨的塔墓。
探索釋迦牟尼佛遺言的線索中斷了。但是,老托缽僧深深相信,水流有痕,風過留跡。如此一件大事,歷經須跋陀羅師徒兩代人,不可能在凡間不留下半點痕跡。他把研究重點集中在須跋陀羅的傳缽弟子的草廬舊址,掘地三尺,終於獲得一個密封石函,內貯一方絲綢,上繪一隻龍形仙艖和異地山景。由此他認識了仙艖外貌,並且推算出它失蹤的年月,一五一十告訴給我聽。
有一天,我來到一個陌生地方,在一株不知幾多歲月的大榕樹下,迎面瞥見一個額頭布滿皺紋的老托缽僧,腳邊放著一盂清水,紋絲不動地盤腿靠坐在樹邊,仿佛自身就是這株盤根錯節、周身纏掛滿了藤蘿的大樹的一部分。眼前的一派大好風光,嚶嚶鳥語,息息花香,他卻毫不動情,雙眼木然地注視著一切,似乎想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物象,一直看到遠處和更遠處的無數存在和不存在的東西。
我想起了古印度的一則諺語:“托缽僧屬於現在,也屬於過去和未來。”眼前這個面容冷漠的老托缽僧和他身後的大樹一樣,都說不清有多大年紀,曾有過什麼興衰榮枯的經歷,不知他是否可以為我指點迷津,幫助我達到目的。
我打定了主意,移步走過去,虔誠地向他問詢。
“你是誰?”他的目光從深不可測的遠處轉回來,直盯盯地注視著我的面孔。
我說明了自己的身份。
“噢,遠方來的朋友,你有什麼要求?”他問我。
我說了來意,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這樣的事,《黑天》和《往世書》①里都沒有提起過,只有燃燈古佛②備悉一切。”他沉吟了一下回答說,“不過,三世③來往是常有的事。我剛從南印度來,參見佛涅槃處,得知往古仙艖失而復來。或許這就是神佛出世後,重新人世的一個證據。”
①《黑天》和《往世書》,都是印度的古代神話傳說故事集。
②燃燈佛,梵名提和竭羅,是佛教傳說中的“過去佛”。
③三世是佛教名詞,即過去、現在、未來的總稱。
從他的談話里,我知道他剛從釋迦牟尼佛涅槃處朝拜歸來。他沿途托缽募化,不遠千里趕到那裡,為的是參加一年一度的釋迦牟尼佛涅槃日盛會。
想不到正當八方僧眾齊集,欲舉法事的前夜,忽然東北方一道金光飛來,照耀萬眾無法睜目,紛紛俯伏在地,口誦經文祈求神佛保佑。待到金光熄滅後,有大膽僧人趨前觀看,瞧見一隻龍形仙艖端端正正落在地面,朦朧中似有一個人影跨坐其上。
這位老托缽僧博識群書,認出是兩千多年前由此騰空飛逝的一隻仙艖。大眾正待上前參見,眼前金光一閃,仙艖忽然不見,眾人無不稱奇。
“你怎麼知道這隻仙艖的往事?”我禁不住心跳氣急,連忙問他。
“我早知你會提這個問題。”老托缽僧眼睛裡微微露出一絲笑意,點了點頭,不慌不忙對我講述了經歷。
原來,他為了研究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每年都要沿著佛跡,到佛誕生、成道的涅槃處參拜,尋訪遺蹟仙蹤。時間既久,逐漸明白許多人所不知的秘聞,備悉釋迦牟尼佛的生平史實。
他研究佛史,發現佛涅槃時有一段史料記載不清。傳說釋迦牟尼佛帶領弟子走到拘屍城郊時患了重病,側臥在兩棵娑羅樹間的繩床上痛苦呻吟,自知將要離開人世。弟子們守候在繩床邊悽惶哭泣,祈求上天為佛延年轉死為生,那天夜晚,有一個名叫須跋陀羅的婆羅門學者想來看望釋迦牟尼佛,受到弟子阿難陀阻攔。
佛吩咐須跋陀羅上前,附在耳邊向他說法,言畢就瞑目。於是,須跋陀羅就成了佛的最後的弟子。
值得注意的是,須跋陀羅隨同眾弟子火化佛身後,就轉頭悄然離去,未曾與別人交談一句,誰也不知釋迦牟尼佛留給他的遺言是什麼。
老托缽僧對須跋陀羅的行蹤產生了興趣,起誓要查明他的下落,追尋釋迦牟尼佛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內容。可是有關須跋陀羅的記載不多,他本身就是一個謎。
經過許多寒暑的不懈努力,老托缽僧走遍了北方雪山裡的荒嶺深谷,南方陽光下的密林綠野,終於弄清了須跋陀羅的歷史。得知他皈依佛門後,遁入深山閉門修煉,時常夜半起身秘密觀察天象,似是期待天空某種神跡降臨。不幸的是,他終生守候一無所獲,只好臨終時傳言給身邊的弟子,繼承他的事業。遺憾的是,他最後給弟子留下什麼話,也沒有片言隻字的記載,成為佛門中的一個秘密。
最後,他的傳缽弟子移至釋迦牟尼佛涅果處結廬居住,終於在一個星月俱朗的夜晚,盼到一個奇蹟。天空中金光閃亮,一個身披金屬衣甲不露面容的神人,乘坐龍形仙艖翩然而降,將仙艖交付與他,又轉身登上另一接應的仙艖飛去。幾天後,須跋陀羅的傳缽弟子叩辭了釋迦牟尼佛的舍利靈塔①,乘坐仙磋向東北天外飛去。以後曾數度返回參拜佛涅槃處,向當年拴繫繩床的娑羅靈樹稟告,似乎想向已逝的釋迦牟尼佛訴說什麼秘密事情。可惜他最後一次飛去後就不知所終,無法知悉他緘口不言的秘密。老托缽僧猜想,他和須跋陀羅的行動,肯定和釋迦牟尼佛的臨終遺言有關。
①指貯存佛骨的塔墓。
探索釋迦牟尼佛遺言的線索中斷了。但是,老托缽僧深深相信,水流有痕,風過留跡。如此一件大事,歷經須跋陀羅師徒兩代人,不可能在凡間不留下半點痕跡。他把研究重點集中在須跋陀羅的傳缽弟子的草廬舊址,掘地三尺,終於獲得一個密封石函,內貯一方絲綢,上繪一隻龍形仙艖和異地山景。由此他認識了仙艖外貌,並且推算出它失蹤的年月,一五一十告訴給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