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渦克斯中心區並非一個完全自足的系統。我必須得從星雲中獲取微量元素,以補充無法循環再生的資源。當然,從長遠來看,渦克斯中心區跟所有其他重子物質一樣,終將消亡,即使是在這時間堡壘裡面也難逃此命運。這只是個時間的問題。
我對一切事情的結局都情有獨鍾。
渦克斯中心區跌入圍繞銀河系核心的一條很長的橢圓型軌道。我開始將自己的意識分成跳躍的片段,即由較長的不活躍時間段分割而成的知覺瞬間。以此,即使是在環繞渦克斯中心區的時間泡內,經驗時間也能過得更快。
無序狀態——其表現形式包括斷裂的化學鍵,不可修復性的系統損壞,放射衰變——啃噬著城市的命脈。凋萎病和乾旱致使森林迅速大面積死亡,瓦礫開始堵塞公共通道。維護機器人本身因為缺乏維護而死亡。大氣調節器,即城市的肺葉,一番掙扎喘息,最後終於衰竭。即使渦克斯中心區還有倖存者,空氣也會有毒。
最高意志量子處理器因為多重重複組建的保護,還在繼續運轉。但那也只能是暫時的。
宇宙愈來愈冷。銀河系的恆星保育室,即聚集塵埃與大氣以創造新的恆星的地方,已變得太過於稀薄和貧瘠。舊有的恆星搖曳閃爍,最後走向死亡,而沒有新的更替。假想智慧生物生態系統從這無邊的黑暗退回到銀河系的緻密中心,從裡面巨型黑洞的重力梯度中獲取能量。
就在假想智慧生物生態系統寄身銀河系仍搏動著的心臟之時,又有意外事情發生:有具有知覺力的物種,為了在有機身體死亡後能繼續長存,於是選中並占據了它的信息處理系統。這些搗蛋的虛擬存在體不斷成長,互相爭鬥,有的相互融合。(人類是知覺性物種激增的一個來源,不過其虛擬後裔很難再稱之為遠古意義上的“人”。)大量死後繼續存在的知覺性物種群體,在集體決策過程中開始相互合作種光年層面的皮質民主制。垂死的銀河系開始有了統一的思想。
任何這些思想都沒法迻譯為傳統語言,雖然我更大的自我能夠理解這些思想,至少大體地能理解。
我在自己的機器人身軀里,最後一次走在渦克斯中心區的廢墟里。那些高塔已開始破碎歪斜,廣闊的山地要麼一片黑暗,要麼在明滅的燈光下戰慄。渦克斯曾在幾個世界的大海里航行,如今它正航行在那最為寬廣的大海上。但很快我就得棄它而去。我已開始向假想智慧生物的納米裝置群遷移自己的記憶和身份。這些裝置又跟尚存的假想智慧生物網絡相連接,並且全都由遠古的奇點動能驅動。
即使這一最後的秩序與意義陣地也厄運難逃。不用太久,那致使宇宙膨脹的同樣的影子能量,亦將拆解物質自身,只留下一片自由次原子微粒的塵埃。那麼,我想,黑暗是絕對的了。我不妨睡去。
不過這會兒,渦克斯中心區仍在繼續航行。真空開始侵入它孱弱的防衛系統。虛空,它降伏於虛無。沒有了感應重力,它裡面的物件開始擠過破裂的護城牆,跌入茫茫太空。
那遠處,那之外,我的身軀邊界正不安地不斷擴大。
因其虛擬政治組織啟用巨大的運算能力,以解決生死存亡的問題,假想智慧生物網絡系統變得越來越密集,也越來越複雜。重力異常現象表明,有著比宇宙本身的事件穹界還要大的巨型結構存在——淺梯度影子能量。這種能量有可能作為一種介質,將有組織的智慧生命帶出混亂無序的荒漠。但如何帶出去,會有怎樣的代價?我不想陷入這樣的爭論。我自己的意識,儘管現在已完全無形無相,卻還是太有限,無法充分理解。任其如何,這樣的爭論永遠也不可能解譯為文字。即使是某一意見的開場白,就需要連篇累牘的大量翻譯。而這樣的語言詞彙,根本不曾存在。
宇宙的三維宏觀結構開始了它終極的坍塌。新的天界因為宇宙坍塌而顯露出來。潛藏的時空維度,從量子沫中結晶,作為新的微粒與力量舒展開來。我所期待的終極黑暗永遠沒有出現。曾經是假想智慧生物網絡的實體——我與之綁定,永遠無以擺脫的網絡——突然以指數級速度膨脹。
但我能描繪我們所進入的領域。我們被迫創造新的知覺去感知它,創造新的思維模式去理解它。
我們進入到一個浩瀚的多維不規則空間,而且發現在那地方,我們並不孤獨。各個多維結構都包含著許多的實體,這些實體裡又包含了我們曾經容身其中的四維時空。我們已經夠古老了,殊不知這些實體比我們更古老。我們已經夠大了,殊不知它們比我們還要大。我們從它們之中穿過,要麼是它們沒注意到我們,要麼是懶得理會。
從這一新的視角來看,我曾經居住的宇宙便成了一個我完全能夠理解的物體。那是一個超球面,嵌於一團兩種狀態交相替換的雲霧狀東西裡面——從大爆炸到物質壞空,所有可能量子軌跡之總和。“現實存在”——我們所曾認識或稱之為的歷史——只是這些軌跡中最具可能性的一條而已。還有無數其他的軌跡,從另一意義上看,亦是存在的:太多太多亦非無限的道路未曾走過,那是一座量子可選項的影影幢幢的森林,是一片未知大海之灘涂。
將一則消息放置於一個漂流瓶里,任它隨波漂流,只是一種堂吉訶德式的理想,一種不切實際的舉動,雖然作為人而言,的確顯得崇高而偉大。你打算寫什麼,如果你要寫這樣一個消息?一個等式?一份懺悔?一首詩?這就是我的懺悔。這就是我的詩。
我對一切事情的結局都情有獨鍾。
渦克斯中心區跌入圍繞銀河系核心的一條很長的橢圓型軌道。我開始將自己的意識分成跳躍的片段,即由較長的不活躍時間段分割而成的知覺瞬間。以此,即使是在環繞渦克斯中心區的時間泡內,經驗時間也能過得更快。
無序狀態——其表現形式包括斷裂的化學鍵,不可修復性的系統損壞,放射衰變——啃噬著城市的命脈。凋萎病和乾旱致使森林迅速大面積死亡,瓦礫開始堵塞公共通道。維護機器人本身因為缺乏維護而死亡。大氣調節器,即城市的肺葉,一番掙扎喘息,最後終於衰竭。即使渦克斯中心區還有倖存者,空氣也會有毒。
最高意志量子處理器因為多重重複組建的保護,還在繼續運轉。但那也只能是暫時的。
宇宙愈來愈冷。銀河系的恆星保育室,即聚集塵埃與大氣以創造新的恆星的地方,已變得太過於稀薄和貧瘠。舊有的恆星搖曳閃爍,最後走向死亡,而沒有新的更替。假想智慧生物生態系統從這無邊的黑暗退回到銀河系的緻密中心,從裡面巨型黑洞的重力梯度中獲取能量。
就在假想智慧生物生態系統寄身銀河系仍搏動著的心臟之時,又有意外事情發生:有具有知覺力的物種,為了在有機身體死亡後能繼續長存,於是選中並占據了它的信息處理系統。這些搗蛋的虛擬存在體不斷成長,互相爭鬥,有的相互融合。(人類是知覺性物種激增的一個來源,不過其虛擬後裔很難再稱之為遠古意義上的“人”。)大量死後繼續存在的知覺性物種群體,在集體決策過程中開始相互合作種光年層面的皮質民主制。垂死的銀河系開始有了統一的思想。
任何這些思想都沒法迻譯為傳統語言,雖然我更大的自我能夠理解這些思想,至少大體地能理解。
我在自己的機器人身軀里,最後一次走在渦克斯中心區的廢墟里。那些高塔已開始破碎歪斜,廣闊的山地要麼一片黑暗,要麼在明滅的燈光下戰慄。渦克斯曾在幾個世界的大海里航行,如今它正航行在那最為寬廣的大海上。但很快我就得棄它而去。我已開始向假想智慧生物的納米裝置群遷移自己的記憶和身份。這些裝置又跟尚存的假想智慧生物網絡相連接,並且全都由遠古的奇點動能驅動。
即使這一最後的秩序與意義陣地也厄運難逃。不用太久,那致使宇宙膨脹的同樣的影子能量,亦將拆解物質自身,只留下一片自由次原子微粒的塵埃。那麼,我想,黑暗是絕對的了。我不妨睡去。
不過這會兒,渦克斯中心區仍在繼續航行。真空開始侵入它孱弱的防衛系統。虛空,它降伏於虛無。沒有了感應重力,它裡面的物件開始擠過破裂的護城牆,跌入茫茫太空。
那遠處,那之外,我的身軀邊界正不安地不斷擴大。
因其虛擬政治組織啟用巨大的運算能力,以解決生死存亡的問題,假想智慧生物網絡系統變得越來越密集,也越來越複雜。重力異常現象表明,有著比宇宙本身的事件穹界還要大的巨型結構存在——淺梯度影子能量。這種能量有可能作為一種介質,將有組織的智慧生命帶出混亂無序的荒漠。但如何帶出去,會有怎樣的代價?我不想陷入這樣的爭論。我自己的意識,儘管現在已完全無形無相,卻還是太有限,無法充分理解。任其如何,這樣的爭論永遠也不可能解譯為文字。即使是某一意見的開場白,就需要連篇累牘的大量翻譯。而這樣的語言詞彙,根本不曾存在。
宇宙的三維宏觀結構開始了它終極的坍塌。新的天界因為宇宙坍塌而顯露出來。潛藏的時空維度,從量子沫中結晶,作為新的微粒與力量舒展開來。我所期待的終極黑暗永遠沒有出現。曾經是假想智慧生物網絡的實體——我與之綁定,永遠無以擺脫的網絡——突然以指數級速度膨脹。
但我能描繪我們所進入的領域。我們被迫創造新的知覺去感知它,創造新的思維模式去理解它。
我們進入到一個浩瀚的多維不規則空間,而且發現在那地方,我們並不孤獨。各個多維結構都包含著許多的實體,這些實體裡又包含了我們曾經容身其中的四維時空。我們已經夠古老了,殊不知這些實體比我們更古老。我們已經夠大了,殊不知它們比我們還要大。我們從它們之中穿過,要麼是它們沒注意到我們,要麼是懶得理會。
從這一新的視角來看,我曾經居住的宇宙便成了一個我完全能夠理解的物體。那是一個超球面,嵌於一團兩種狀態交相替換的雲霧狀東西裡面——從大爆炸到物質壞空,所有可能量子軌跡之總和。“現實存在”——我們所曾認識或稱之為的歷史——只是這些軌跡中最具可能性的一條而已。還有無數其他的軌跡,從另一意義上看,亦是存在的:太多太多亦非無限的道路未曾走過,那是一座量子可選項的影影幢幢的森林,是一片未知大海之灘涂。
將一則消息放置於一個漂流瓶里,任它隨波漂流,只是一種堂吉訶德式的理想,一種不切實際的舉動,雖然作為人而言,的確顯得崇高而偉大。你打算寫什麼,如果你要寫這樣一個消息?一個等式?一份懺悔?一首詩?這就是我的懺悔。這就是我的詩。